成语、文化常识、一词多义、表现手法、作文素材等
一、相关成语
1.摧眉折腰:指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2.低眉折腰:形容在人面前显出卑躬屈膝的样子。 3.锦绣肝肠:意思是满腹诗文,善出佳句。
4.金龟换酒:金龟,袋名,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解下金龟换美酒。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
5.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6.訇然中开:意思是形容大声。
7.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高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同类之上。形容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出众。 8.魂悸魄悚:看到某个景象从心底震惊、慑服。 9.毛骨森竦:形容非常恐惧。
10.笔酣墨饱: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11.春树暮云:因见春天树、日暮云而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远方的友人。后表示仰慕、怀念远方的友人。
12.别有洞天:洞天:道教称仙人居住的地方,泛指境界。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幽雅,引人入胜。
13.九天揽月: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二、文化常识
1.吟:古体诗的一种。与“歌”“行”“引”同属乐府诗的范畴。内容多有悲愁愤慨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如《琵琶行》、《长恨歌》、《游子吟》、《李凭箜篌引》等。
2.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特点。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
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李白的诗雄奇飘逸,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4.后人评李白
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称为“三绝”。
杜甫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吕居仁评价李白“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 余光中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5. 描写李白的经典对联
此江若变作春酒 问余何事栖碧山 蓬莱文章建安骨 青莲居士谪仙人
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借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扬眉!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扬波喷云雷,笔落摇五岳;举杯邀明月,垂辉映千古。
6.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7.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8.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
9.谢公屐: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10.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
11.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
12.金银台:金银铸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3.鸾回车:鸾鸟驾着车。鸾,传说中的如凤凰一类的神鸟。 14.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
15.列缺:闪电。列,通“裂”,分裂。缺,指云的缝隙。电光从云中决裂而出,故称“列缺”。 三、重点词语 信:实在。 或:有时。 拔:超出。
因:依据。之,代指前段越人的话。 渌:清澈。 暝:天黑、夜晚。 殷:震响。 青青:黑沉沉的。 青冥:青天。 回:回旋、运转。 觉时:醒时。 向来:原来。 须:等待。
摧眉折腰:摧眉,即低眉。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 四、诗歌参考译文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
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鸟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五、一词多义 拔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攻城拔寨(攻占) 过蒙拔擢(提拔) 信
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确)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 信手拈来(随便) 信可乐也(的确,确实) 或
云霞明灭或可睹(有时) 或曰:此东海也(有的人) 所守或匪亲(如果) 殷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 夫在殷忧(深深地) 殷实(富裕) 须
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到) 须晴日(等到)
六、重点字词意义挖空练习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 )难求;越人语( )天姥,云霞明灭或( )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 )之梦吴越,一夜飞度( )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 )在,渌( )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 )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 )岩泉,栗(活用: )深林兮惊(活用: )层巅。云青青( )兮欲雨(活用: ),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 ),訇然中(活用: )开。青冥( )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活用: )瑟兮鸾回(活用: )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 )觉( )时之枕席,失向来( )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 )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答案:
实在,的确 谈论 有时 超出 根据 渡过 还 清澈 穿着 昏暗 震动 使……战栗 使……惊颤 黑沉没 下雨 门 从中间 天空 击鼓 拉着回车 只有 醒 刚才 等到 怎么 侍奉 七、主旨归纳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
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八、表现手法 浪漫主义手法体现
①神奇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②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③瑰丽的色彩:云霞明灭、明月、渌水、海日、青冥;④奇特的构思:从侧面烘托入笔,写到美妙的梦境,再回到现实明志。 描写天姥山的手法
①衬托的表现手法:写梦境中仙人们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就是为了衬托出现实的黑暗。②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作者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山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抒情手法
①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②借景抒情:借梦中景象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九、链接高考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2013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古风(其十) 李 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中的“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表明了诗人的形象魅力。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4.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6分) 参考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3. C
4. ①辅弼天下,建功立业。诗句“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曾成功说服魏赵合力
抗秦,“后世仰末照”指鲁仲连功成名就,光耀后世,令人景仰。②不慕名利,功成身退。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写出了鲁仲连淡泊名利,的高尚人品;李白希望自己“吾亦澹荡人”,能像鲁仲连一样,最终“拂衣可同调”,能功成身退。整首诗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
十、素材运用
1. “长安三万里”,大鹏凭好风
近日,国漫《长安三万里》在炎炎夏日吹来了一股“大唐文化”的清爽之风,在年轻群体中好评如潮。这部影片第一视角以唐代诗人高适为切入点,讲述了其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再现了唐朝盛世景象。四十八首唐诗不仅弘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向我们传递着做人做事的人生哲理。作为年轻群体中的青年干部,应从诗词中汲取力量,在新征程上守正思想、历练担当、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青年干部要胸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理想信念。“风雨不动安如山”,青年干部要始终怀揣理想、坚定信念,把党的理论知识学深悟透,补足精神之钙。“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高适与李白相识于年少时期,虽然两人性格迥异,李白潇洒自在,而高适沉稳谨慎,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做一只“大鹏”,并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毛泽东年少时就立下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铮铮誓言。他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历经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谱写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极其伟大的革命历史诗篇。长征精神凝聚着一代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怀揣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理想之路很难,难于上青天;理想之路很远,远不止三万里。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的长征路上接续奋斗。我们“心中的一团锦绣”,也能“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
青年干部要淬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顽强斗志。青年干部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向内发力,不卑不亢。要有遇到挫折时在所难免的心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化解难题,充分迎接每一次的机遇和挑战。高适一生曲折坎坷,几度失意,尽管始终不得志,他却依然展现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人不识君”的宽阔胸襟,而所谓的怀才不遇,都只是暂时的。他在家乡苦练本领,韬光养晦,入伍后抓住命运的每一次机会,大器晚成终展抱负。命运让史蒂芬霍金失去了常人所具备的运动能力,面对记者尖锐的提问,他说道:“我没有悲哀,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把我固定在这个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象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是公平的。”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艰辛的努力,写下了世界名著《时间简史》,推动了科学的飞速发展,被世人称为与牛顿爱因斯坦并列的世界三大科学家之一。我们要参透厚积薄发的深刻文化内涵,特别是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面对基层工作的烦琐与复杂,要爱岗敬业,真抓实干,要将十年寒窗苦读的精神持续升华。学习如何振兴乡村、如何共同缔造、如何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尽管过程艰苦,但要相信“长风终将会破浪”,回头看时,“轻舟已过万重山”。
青年干部要涵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修身品格。党员干部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高适与李白一辈子情谊深厚,他虽身在高位,但在李白误入歧途之后,在最后都没有以自己的官职去保释李白。明朝名臣海瑞,正是因为在任职期间奉公守法,工作中兢兢业业地为百姓谋福祉,特别是在工作中从不收取下属贿赂,也不愿与严嵩等人同流合污,最终名垂青史。我们青年干部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坚定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念,克服高高在上的干部心理,学会与群众交朋友,用脚下的泥土丈量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廉洁奉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你我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生在繁华盛世,青春大有可为。青年人更应当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融小我于大我、融个人于时代,始终怀揣梦想,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用青春翅膀搏击长空,用青春热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逐梦长安何惧三万里,强国复兴你我皆同行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爆火“出圈”好评如潮,以李白、高适等唐代诗坛“顶流”为主角的“中国风”动画电影,把盛唐气象呈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吟咏的48首唐诗气势恢宏、更是唤起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细细回味,当代青年更应从中汲取力量,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楫笃行、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胆魄,做有理想的青年,握紧强国复兴接力棒。电影前半段的都城长安繁华气派、风光旖旎,但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社会离乱,曾经载歌载舞的亭台楼阁在战火中化为残垣断壁。没有强大国家、繁盛时代的支撑,诗人们遭遇了各自的坎坷。可见,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休戚与共,如果国家落后、山河破碎,承受痛楚的将是每一个国民,哪怕再超脱的诗人也无法幸免。只有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个人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永葆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无私奉献的赤诚之心,在广阔乡村挥洒汗水,在工厂车间争创一流,在科技战线贡献才智,在风雪边关威武守护……紧紧握住强国复兴的接力棒,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新征程上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定力,做能吃苦的青年,吹响强国复兴冲锋号。高适出身寒门,虽然心有一腔热血与抱负,但在那个“神仙打架”的时代里一度被埋没。苦苦练就的高家枪法,却还不如王维抚琴一曲,几次到长安都处处碰壁。然而,高适从没有放弃梦想,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沉潜和努力,终于在中年厚积薄发。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不惧挑战的探索尝试、不畏艰难的负重前行,都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当年,一支支青年垦荒队奔赴荒原冻土、战天斗地,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新时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置身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新时代青年更需要发扬奋斗传统、释放奋斗激情。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唱响青春之歌。
以“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气概,做敢担当的青年,续写强国复兴新篇章。当代青年的成长期、奋斗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高度重合,肩负的使命无比光荣、担当的责任艰巨繁重。放眼神州大地,一大批青年在创新
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坚守,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孜孜不倦探索,潘时龙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探索出雷达未来发展的可行途径……他们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彰显着青年人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气神。**总书记鼓舞青年:“青年怀壮志,立功正当时,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责任担当,舍我其谁!”新征程上,广大青年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主动到实践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到基层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复兴路上,人人都是见证者,人人都是创造者,广大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十一、相关名言
1.每个人都是自己个性的工程师。——布尔曼
2.个性是一个人的最大的需要和最大的保障。——斯宾塞
3.个性的生活在社会中,好比鱼在水里,时时要求相适应。——瞿秋白 4.个性就是人的风格、长处和才能。人从这里出发,也回这里栖息。——禹欣 5.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爱迪生
6.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屠格洛夫
7.迎合别人只会扼杀自己的个性,矢志追求才会展示自己的风格。
8.尊重每个人本来的个性,不要以你的个性要求别人和改变别人。你不是神。 凡以自己的工作为羞的人就难有自尊心。——罗素
9.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徐特立 10.在追求共性中张扬个性,在张扬个性中追求共性。
11.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