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起源:(一)古代的货币起源说:管子“先王制币说”,司马迁:货币产生于交换的发展中(二)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19世纪40年代):①货币产生的基础:社会分工、私有制②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为通过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
2、货币职能:价值尺度(定价、足值、观念货币、最基本只职能)、流通手段(媒介、可足值可不足值、最基本职能)、贮藏手段(现实、足值)、支付手段(赊买赊卖)、世界货币 信用活动中货币发挥的是支付手段。
3、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20世纪初放弃)→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1914年崩溃/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信用本位制 4、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史上第一次标志性的变革,第二次是电子货币的出现。 5、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私有制的出现
6、信用关系产生的三要素:①债权债务双方②一定的时间间隔③信用工具
7、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自然基础——社会化大生产)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形式,以存放款、贴现等多种业务形式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所进行的借贷行为。
国家信用: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一种信用形式。
国际信用: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出口信贷、国际银行信贷、国际市场信贷、国际租赁、补偿交易、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第二章 利息与利息率
8、马克思的利息本质观:利息的实质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化形式。 9、*利息的计算: (一)单利法(短期信贷)
IP*r*n
SP(1r*n)(二)复利法
IP*[(1r)1]SP*(1r)(三)连续复利法
mnn
SPe
10、终值与现值的计算P34
11、两个有广泛用途的算式(零存整取/整存零取)P36 12、利息:债权人的报酬,债务人的成本
利息率:在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1
市场利率: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官定利率(为主):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工会等所确定的利率。 名义利率:不考虑物价上涨对利息收入影响时的利率。 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补偿之后的利率。
固定利率:利息率不随借贷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而调整,在整个借款期间都固定不变。 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基准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利率。
套算利率:在基准利率确定之后,各金融机构根据基准利率和借贷业务的特点而换算出的利率 即期利率:借贷期的起始时间是现在时刻
远期利率:借贷期的起始时间是从未来某一时刻开始
13、影响利率的一般因素:①资金供求状况②经济发展状况③通货膨胀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⑤财政政策⑥国际利率水平
14、马克思的利率理论:任一国家的一定时期,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率水平,可视为平均利息率。平均利息率高不过平均利润率,地不能等于0
15、利率的作用:①资本积累②调控经济③储蓄和投资利率弹性
第三章 金融工具
16、金融工具:反映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合约证明文件。(条文标准化、文件市场化)
优先股:在利润分配和财产分配上优于普通股的股票
期权:合同买入方获得在未来某个确定的日子(或之前)以固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份特定的金融工具的权利。
互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的支付款项的金融交易。
利率互换:交易双方在约定的一段时间内,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在一笔象征性的本金数额的基础上,互相交换具有不同性质的利率款项的支付。
货币互换:按固定汇率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然后按预先规定的日期进行利息和本金分期互换
17、金融工具的特征:①偿还期②流动性③安全性④收益性
18、基础性金融工具:①货币市场基础性金融工具:短期国债、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②资本市场基础性金融工具:股票、债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
19、衍生性金融工具:①金融远期合约(用来规避市场风险,套期保值)②金融期货(合约标准化、交易集中化、双向交易和对冲机制、杠杆机制、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③期权(看涨期权合同、看跌期权合同)④互换(商品互换、金融互换)
第四章 金融市场
20、金融市场(信贷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信贷市场:具有信贷特征的金融品种发行和交易的场所(银行信贷市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
背书:以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为目的的票据行为
贴现:汇票持有人将未到期的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贴现率扣除自贴现日起至汇票到期
2
日止的利息后付给持票人现款的一种行为。
回购市场: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
包销:承销商以低于发行定价的价格把公司发行的股票全部买进,再转卖给投资者,这样承销商就承担了在销售过程中股票价格下跌的全部风险。
代销:承销商许诺尽可能多地代替股票发行公司销售股票,但不能保证完成预定销售额,任何没有出售的股票可退还给发行公司。
公司型基金:依据公司法成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基金 契约型基金:依据一定的信托契约组织起来的基金
21、金融市场的主体(交易者):投资者、筹资者、套期保值者、套利者、调控和监督者。 政府/企业/个人投资者/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政策性银行、信用合作社)/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 22、金融市场的客体:各种金融工具
23、信贷市场:①银行信贷市场(商业银行贷款市场、同业拆借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②回购市场③商业票据市场 24、*贴现计算P84
25、*大额可转让存单价格计算P85 26、*证券回购价格的计算P86
27、证券市场:①股票市场(一级市场:咨询与管理,认购与销售。二级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②债券市场(一级市场:筹资,比股票一级市场多了发行合同书、债权评级和偿还环节。二级市场:实现金融市场的流通)③基金市场(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封闭式/开放式) 28、*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P92
29、影响债券交易价格的因素:①市场利率②经济发展情况③物价水平④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⑤新债券的发行量⑥投机操作⑦汇率
30、保险市场(交易对象:保险单):构成要素:保险人、投保人、保险中介人(保险代理人/保险中介人)客体: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人身保险
31、保险市场的功能:①提高保险交易效率②增加保险有效供给③确定合理的保险交易价格④实现风险最广泛的分散
32、保险的基本原则:①最大诚信原则②可保利益原则③近因原则④损失补偿原则
第五章 金融机构体系
33、金融机构的经济功能: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②通过多样化经营降低成本③可以实现期限的转换
34、银行型金融机构:①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家中央银行)②商业银行(金融百货公司)③专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抵押银行、农业银行、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 35、非银行型金融机构:①保险公司②证券公司③养老或退休基金会④投资信托公司⑤信用合作社⑥金融农公司(财务公司)⑦投资基金
36、我国境内第一家银行是1845年英国人设立的丽如银行,中国第一家自办银行是1897年开始营业的中国通商银行。
37、我国现在的金融机构体系:以“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为核心,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与竞争的金融机构体系。 38、投资银行是主要发挥间接融资功能的金融机构。
第六章 商业银行
3
39、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①从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转变而来②按照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
40、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①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的商业银行②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的商业银行
41、商业银行的业务:①负债业务:(一)自有资本:股本、银行盈余、债务资本、其他来源(二)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三)其他负债业务:同业拆借、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发行金融债券、回购协议、占用资金②资产业务:(一)现金资产:库存现金、
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托收未达款项(二)贷款:活期贷款、定期贷款、透支/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正常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自营贷款、委托贷款、特定贷款(三)投资业务③中间业务:(一)结算业务(二)代理业务(三)租赁业务(四)信托业务(五)信用卡业务④表外业务:(一)担保业务(二)贷款承诺(三)金融衍生工具(四)投资银行业务
42、再贴现: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也叫简介借款。
再贷款:商业银行持有的合格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或政府债券做抵押向中央银行取得的贷款,也叫直接借款。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借款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贷款: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的本息,而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归还贷款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随时带院: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中间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银行不动用或较少动用自己的资财,主要以中间人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表外业务: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国际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因而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银行损益和营运资金状况的业务。 43、*信用货币创造P142
44、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①流动性②安全性③盈利性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理性也就无从谈起;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又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首先考虑安全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利润。而解决安全性和盈利性矛盾,实现二者统一的最佳选择就是提高银行经营的流动性。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45、中央银行的产生:①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②政府特设 46、类型:①单一的中央银行制(一元制、二元制、多元制)②复合的中央银行制(一家大银行)③跨国中央银行制(欧洲中央银行)④准中央银行制(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 47、中央银行的性质:特殊的金融机构、宏观管理部门 48、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49、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①非营利性②流动性③主动性④公开性
50、中央银行的业务:①银行型业务:清算业务、资产负债业务、经理国库业务、会计业务②管理型业务:存款准备金管理、货币市场监管、征信管理、反洗钱和金融安全管理、国际金融活动
4
与协调管理、对金融就得稽核、检查、审计
51、金融监管的必要性:①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②金融业的内在风险③金融业的公共性④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52、金融监管的组织体制:①集中监管体制②分页监管体制
53、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①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②保护公众的利益③维护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和公平竞争
54、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①依法监管②适度竞争③自我约束④综合性管理⑤安全稳健与风险预防原则⑥机构的一元化原则
55、金融监管的方法:①预防性监管②存款保险制度③抢救与制裁
56、金融监管的内容:①市场准入的监管②市场运作过程监管③市场退出的监管
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57、货币乘数(m):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
货币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通货膨胀: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通货紧缩:由于货币供给量持续减少所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衰退,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币值上升的一种货币现象。
58、决定货币需求量的因素:①收入状况②信用状况③消费倾向④货币流通速度⑤社会商品可供量⑥市场物价水平⑦市场利率水平⑧人们的预期和偏好
59、货币需求动机:①交易动机②营业动机③预防动机④投资动机 60、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一)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二)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1、费雪方程式 2、剑桥方程式
(三)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61、不同的货币层次:(1)通货: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具有最强的流动性。(2)货币:通货+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M1)。(3)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部存款之和(M2) 62、我国货币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M1:狭义的货币供应量,流动性较强;M2: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准货币,流动性较差;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63、基础货币(B):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货币和银行体系的储备之和。
B=C+R,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R:银行体系的储备
64、货币乘数(m):
C1c1 mMsDCRcrreBdtDD可见,影响货币供给的两个因素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基础货币总量的增
5
减,但是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乘数。所以,中央银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货币供给量,并不能完全控制。(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是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来实现的)
65、货币均衡:均衡的两大标志:①商品市场上的物价稳定②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稳定。 66、通货膨胀:成因分类: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供不应求,抢夺物品):自发性的、诱发性的、支持或被动型的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工资上涨,工会,价格上涨)③混合型通货膨胀④结构型通货膨胀(可以解释长期通货膨胀的原因):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需求结构转移型通货膨胀⑤预期型通货膨胀
67、*通货膨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①经济增长效应:(1)促进论(2)促退论(3)中性论②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对社会各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会产生不同影响。固定收入者的实际水平会下降,原因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非固定收入者的实际水平会上升。政府是通货膨胀最大的受益者,通货膨胀会使得税收增加,所以政府收入增加。通货膨胀期间,实物资产会随着物价上涨而上涨;现金、存款以及面值固定的债券等金融资产由于物价上涨而下跌;债务人会减轻债务负担,获得好处,债权人因为货币贬值而债受损失。③强制储蓄效应:出现通货膨胀时,当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造成直接或间接增发货币时,会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通货膨胀税)④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紊乱效应:加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的不平衡,通货膨胀造成的不公平的收入和财产再分配,激发社会矛盾。
68、治理对策:①紧缩宏观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②紧缩收入政策③收入指数化政策④供给政策⑤结构调整P198
69、中国通货紧缩的直接原因: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下降。根本原因: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原因:制度性调整。内在原因:生产能力过剩。外部原因: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
70、治理对策:①货币政策: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积极调整信贷政策、灵活运用利率工具、积极采取措施,防范金融风险②财政政策③收入政策④继续深化改革
第九章 货币政策
7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7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狂干扰性、与经济体制、金融有较好的适应性
73、中介目标的选择:①利率(凯恩斯学派)②货币供给量(货币主义学派)
74、货币政策工具:①一般性政策工具(货币信用总量控制):法定准备金政策(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再贴现政策(失去主动性)、公开市场操作(伸缩性、灵活性、要求中央银行有强大的实力)(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②选择性政策工具(信贷资金的结构性调整):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③其他货币政策:直接信用控制(行政命令)、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75、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①凯恩斯学派:
M→R→I→E→Y
M货币供给,R利率I投资E总支出Y总收入,R为整个传导机制的核心 ②货币学派:
M→E→Y
76、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①内部影响因素:货币目标/货币工具/推行货币政策的时机②外部影响因素:时滞(内部时滞,外部时滞)、货币流通速度、微观主体的预期、社会政治团体的利益(政治性经济周期的影响/其他政治因素影响)
77、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①效应发挥的快慢②发挥效力的大小
第十章 外汇与汇率
6
78、外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件结算的支付手段。 即期外汇(现汇):外汇买卖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交割完成的外汇
远期外汇(期汇):外汇买卖合同签订时约定在将来的某一天办理交割手续的外汇 汇率:不同国家货币兑换的比率 基本汇率:一国货币对关键货币的汇率
套算汇率:通过基本汇率套算所得的汇率,或在没有基本汇率的情况下,根据任何两种货币套算除第三种货币的汇率,又称交叉汇率
套汇交易: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外汇市场,当某种货币的汇率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套汇者可以在低价市场买进,在高价市场卖出,从而获取汇率差额收益的一种外汇交易。
套利交易:在两国短期利率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的国家调到高利率的国家,以赚取利差收益的外汇交易活动。
软币:在外汇市场上汇率呈现贬值趋势的货币
79、我国外汇具体包括:①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等②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股票等④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⑤其他外汇资产
80、外汇的特征:①普遍接受性②可兑换性③可偿性 81、*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P231 82、*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计算P232
83、影响汇率的因素:①国际收支(直接且主要的因素,长期性):当国际收支表现为顺差时,在外汇市场则表现为外汇供大于求,从而外币贬值,本币升值;当国际收支表现为逆差时,在外汇市场则表现为外汇供小于求,从而外币升值,本币贬值。②相对通货膨胀率(间接影响):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即对内货币贬值,这会导致汇率下降。具体而言,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的一国,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此外,对高通胀国而言,人们预期该国货币趋于疲软,于是进行货币替代,造成该国在外货市场的现实下跌。③相对经济增长率:高经济增长率对本国货币的升值会产生有利的支持作用,且这种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④相对利率(短期):如果一国利率较高,就会刺激国际资金的流入,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汇的供给增加,从而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反之。⑤心理预期⑥政府干预(短期)⑦国际储备
84、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比较:固定汇率制相对稳定且有利于交易的进行,但缺乏弹性,无法反应市场的真实供求,而且维持这种汇率制度的代价较大;浮动汇率制灵活,能够反映市场对外汇的真实供求关系,维持该汇率制的成本较小,但汇率的波动不利于国际贸易的结算,并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和风险 ,也给国际游资和投机者带来了套汇套利的可乘之机。
85、外汇交易:(一)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 ①即期外汇交易(电汇汇率)②远期外汇交易:套期保值、投机获利(P241)③掉期交易:即期对即期、远期对远期、明日对次日(二)套汇与套利交易(P242)①套汇交易:直接套汇、间接套汇②套利交易(P244)(三)外汇期货与外汇期权交易(P244)
86、外汇风险:①交易风险:商品与劳务的进出口交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借贷活动中、外汇银行在外汇买卖业务中②会计风险(存量、不真实)③经济风险(长期)
87、外汇风险管理:①交易风险管理:(一)事前:选择好合同货币(争取使用本国货币,在出口和借贷资本输出时使用硬币,进口和借贷资本输入时使用软币、在合同中加列货币保值条款、调整价格或利率)(二)事后:借款与投资、外币票据贴现、提前或错后收付外汇、配对、保险②折算风险管理:资产负债表保值③经济风险管理:经营多样化、财务多样化
第十一章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