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戏曲艺术多样 To Keep the Artistic Diversity of OperaS 在人类文化多样性视角下对戏曲历史 现在和未来的观察 撰文/李春喜 中国戏曲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戏剧文化. 是人类最伟大、最珍贵的艺术瑰宝之一。戏曲虽然成熟较晚,但 因其孕育、诞生得很早.又从未间断地繁衍至今。所以,她身上 积淀了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宝贵 的戏剧审美经验、最古老也最具现代性的艺术创造精神。 戏曲作为一种戏剧表演.其孕育过程十分漫长 早在传说 时代.就有原始先民“百兽率舞”的狞猎歌舞;在夏商周时期。又 有神灵附体的古巫表演.“黄金四目”的古傩歌舞:春秋时期,有 了“优孟衣冠”;秦汉时期的“百戏”,如《东海黄公》,除了歌舞 的形式,还有了戏剧所必需的矛盾和故事;汉唐时期,以《踏摇 娘》为代表的歌舞戏.有了演员对角色的装扮,用歌舞和念白的 方式,表演一个醉汉和妻子之间的虐待、打斗、痛苦、找邻人诉 说等情节.还有了围观的观众 这标志着戏曲表演形式的诞生 此后,戏曲表演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在宋金时期出现了 规模较大的剧本.元代诞生了中国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峰.这 就是元杂剧。再往后,是明清传奇,她留下来的完整的演剧形式 是昆曲。接下来.是清中叶以后的地方戏曲的勃兴.主要是京剧 和梆子腔系统的剧种 学者们认为.两干多年的戏曲表演孕育、诞生、发展的历 史,是一个连续的不曾断裂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戏曲表演的 “El传身授”、“肉体继承”的传承方式,保证了戏曲表演自身的 发展总是处在继承中有变革、变革中有继承的过程中。因此.我 们不但可以在今天的古老剧种的演出中.窥见戏曲表演发展的 一些久远的历史印记.以及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对时代的呼应: 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并总结出那些最具有民族特点和现代精 神的戏剧审美经验以及艺术创造精神 比如说.中国戏曲以“物感说”这个理论.来回答艺术和生 活的关系问题,这完全不同于西方戏剧的“模仿说” 亚里士多 德强调戏剧就是模仿,悲剧就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 的行动的模仿,这决定了许多的戏剧创作,演员的说话、动作乃 至舞台空间的营造,要模仿真实的生活。而戏曲的“物感说”.强 调“感物而动”,客观世界触动了人的感觉、情感.于是就要表达 内心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言之不足,就歌咏之,歌咏之不足.就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样的艺术表达.就超越了生活的原始样 态。激发出无限丰富的艺术想象 、戏曲这个深深植根于民族文 化中的美学精神,其实在西方现代、后现代的艺术创作中,是不 作者简介:李春喜。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 难听到共鸣的 戏曲的“物感说”.必然产生了戏曲的虚拟表演原则。虚拟, 是以虚拟实,以假拟真,以小拟大,以声拟形,以部分拟整体,以 此物拟彼物.等等 虚拟表演是贯穿戏曲舞台艺术的基本艺术 原则 大到戏剧时空的处理.一个圆场,十里八里,几声更鼓,夜 尽天明.戏曲时空是自由流转的。4,N具体的人物动作,扬鞭有 马.挥桨有船,几乎任何西方戏剧回避表现也无力表现的场景、 动作.戏曲都可以在舞台上虚拟出来。但戏曲虚拟绝不是以无 拟有.总得有个“拟体(喻体)”.有个诉诸视觉或听觉的媒介(一 句念白也可以是一个拟体.可以拟出一个或大或小的空间来) 当然.这个拟体可以对现实做夸张、变形的艺术处理。 戏曲表演是通过一系列有规范、有逻辑、有语义、有程式的 唱念做舞的手段技法,来达到虚拟生活、表现生活的创作目的。 这样的唱念做舞.不但可以充分表现人物丰富、细腻的性格和 情感.其本身的高超演技,也给戏曲观众带来艺术欣赏的愉悦。 我的导师,著名戏剧家阿甲先生生前说.戏曲的唱念做舞是一 种“表演文学”。这就是说,戏曲表演手段所具有的语义内容、语 法逻辑、表情功能,在演员运用它们来传情达意的时候.其作用 有时候甚至是文字所无法实现的 这样的唱念做舞.超越了语 言文字的局限.直接诉诸人类的感觉和心灵.既具有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又有利于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在实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中.这种历史悠久、民族特 色鲜明、艺术价值巨大的戏曲表演艺术.理应得到保护和发展: 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尴尬得多.有些地方戏曲剧种 已经面临困境.甚至有可能很快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面临一个 保护戏曲艺术多样性的急迫而严峻的现实课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人的形势下.提出保护人类文化 多样性的问题,就是因为:越是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的文 化,就越容易遭受强势文化、商业文化、流行文化的挤压.就越 需要通过国家政策和行政力量.调动全社会的资源给予保护和 扶持,而不能让她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与淘汰中自生自灭 有关 的国际组织.开展人类非物质遗产项目的认证和保护.就是促 进文化多样性的有力举措 在我国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府文化主管部 门制定了许多保护民族文化的政策措施.例如.确定国家重点 5 论坛主页 FORUM H0MEPAGE 福建艺术2011.5 京剧院团并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国家的昆曲抢救、保护、扶持工 程等。但是,戏曲是一个庞大的剧种族群,除了京剧、昆曲这样 兴剧种,它们诞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间里。它们中的 一部分,是地方行政长官个人意志的产物.是地方领导要搞一 的古老大剧种,还有众多的地方剧种。例如梆子腔系统的诸多 剧种,她们以各自的历史和艺术成就,滋养着京、昆艺术.构成 一个有序的戏曲艺术生态系统。因此,保护丰富多样的地方戏. 保护这个戏曲艺术的生态系统.对保护中国的民族戏剧文化很 重要,对保护京、昆艺术也很重要。 近几年来.我国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认证和保 护,也把大量的地方戏曲剧种收入了非物质遗产国家名录 但 是,我们的文化政策在执行中还存在着一些冲突和矛盾 比如. 一个剧种既然已经确定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就应当依 照有关法律。依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调动国家和社 会力量给予保护,特别是保护传承人。但是,在推进表演艺术院 团转为企业体制的工作中.这个剧种却没有一个院团留在国家 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中,全部转成企业。我们完全不能想象.一 个已经列为文化遗产的剧种,可以在一个数字化时代、一个新 娱乐方式层出不穷的环境中,战胜影像艺术,打败强势文化、商 业文化、流行文化.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和残酷淘汰中生存 下来并得到发展 如果没有对事业发展的体制保证.如果没有 对从业人员的生活保证.一些遗产品级的剧种(院团)将很难招 到学生、招到学员.很难有年轻人不断加入到表演队伍里来.那 样的话.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渡期后.在政府的财政支持结束 之后,这个剧种(院团)的下场,应该是可以想见的。 保护戏曲艺术多样性,还面临远比文化政策更多、更复杂 的社会生活、艺术创作等方面的问题 保护戏曲艺术多样性.重点是保护那些历史积淀深厚、剧 种风格独特、文化价值巨大的剧种 但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许多剧种在一些新剧目创作的影响下.剧种的艺术面貌出现了 明显的趋同现象.甚至就连剧种之间最根本区别的声腔特色, 也出现了弱化 当然.这里面有着非常复杂的主客观原因 客观 上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随着各地人员的大流动,带来 了我国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大交流、大融合,民族语言、 方言乡音的延续.也会受到推广普通话所产生的缓慢而深刻的 影响.大众传媒的传播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强制同化的 作用。这些客观生活的变化。必然会改变反映一方水土一方百 姓的地方戏曲的面貌 从创作主体讲。对文化传统和艺术经验 缺少敬畏之心的艺术创新.对现代艺术和现代科技的盲目崇 拜、一窝蜂地借鉴,也必然会弱化甚至损伤地方戏曲那些来自 泥土的艺术独特性.制造一些似曾相识的雷同的舞台景观。那 么。对于保护戏曲艺术多样性来说,这些剧种特色弱化、剧种个 性模糊并日益被同化得只剩下名称的剧种.还有多少意义呢? 再进一步说.对已经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并通过政策 措施和行政力量加以保护的剧种,如果在抢救、保护、传承中, 不注意克服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不敬畏文化传统的巨大精神 价值.那么.这些剧种所承载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包括他们 自身。还能存在多久呢? 在保护戏曲艺术多样性当中.还有一个科学确定保护对象 的问题 现存的所谓百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有一批所谓的新 个本地区的剧种,于是就制造出来的东西。它们基本没有自己 的艺术传统,在少的可怜的剧目创作中.除了吸收一些民族民 间艺术手法外,大多是向京、昆、梆等大剧种学习、模仿。没有形 成属于自己的剧种艺术特色。这样的剧种.大都又只有一个剧 团,演出的地域、观众群体也不大。这样的剧种,作为文化遗产 的价值有多大呢7 所以,当我们面对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面对艺术创作中 的人为失误.来解决保护戏曲文化多样性这个紧迫而复杂的现 实课题的时候,我们应当做得更科学、准确。我们应当更坚定、 有耐性,我们既要坚守、也要有选择地放弃.我们要提起足够的 勇气,去迎接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有生也有死的未来。 在未来.在保护戏曲文化多样性的目标下.我们能够做些 什么呢? 要有戏曲传统戏的原汁原味的演出。这样的演出。完全以 展示戏曲表演的传统魅力为目的.并努力通过“口传身授”和 “肉体继承”的方式.把这种表演文化传承下来。这种演出应当 由政府支持的院团承担.并通过一定程序获得必要的资质.而 且不能太多、太滥。除了京剧、昆曲之外,那些历史悠久、确有传 承价值的地方戏曲.也要搞这样的演出 要有戏曲艺术的创造性演出 这样的演出.其目的是把戏 曲表演的美学精神和艺术原则带进我们的时代.让戏曲表演艺 术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她需要一些新创作的剧目.是 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可以依据剧种特点来确定。但在艺术 上.她必须把张扬剧种特色放在首位.创作出独具艺术个性的 舞台作品:必须把“物感说”的美学精神、虚拟表演的艺术原则、 唱念做舞的程式技巧等.与现代艺术方法和科学技术一起.融 会贯通在自己的创作中.从而提供给当代观众一种完全不同于 影视艺术、流行艺术以及数字化制作的独特的剧场艺术。当这 种剧场艺术被当代观众接受的时候.戏曲表演也就证明了自己 超越时代的生命力。这样的演出,由政府支持的院团可以演,完 全企业化了的院团也可以演。因为这种演出的目的决定了,观 众的购买是演出继续下去的前提条件。 还要有也必然会要有戏曲艺术的元素性演出。这样的演 出.是把戏曲艺术原则和表现手段.拆解为一系列的元素,运用 在创作者颇具独创性、颇具现代艺术风格的作品中。这种演出 对戏曲艺术元素的运用.多少强弱深浅,完全可以灵活多样;剧 种特色成为构建一个剧目演出风格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在现代 舞台上.这种演出最容易达到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拼接、融合、对 立.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美学效果 尽管这种元素性演出,不能 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本体的演出.但对于传播戏曲艺术的美 学精神,扩大戏曲艺术的影响,培养观众对戏曲艺术的热爱,有 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责任编辑,白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