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文言文阅读与训练设计(含答案)

2022-05-17 来源:九壹网


中考文言文阅读与训练设计

一、中考文言文考查内容

文言文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文言文的中考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纵观各地中考题中涉及的文盲文知识点,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1.解释文言实词的含义。其中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重视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

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有“之、其、而、以、于、者、然、乃、则”等。

3.朗读与断句。

4.翻译文言语句。直译为主,直译、意译相结合,重点实词一定要译出。 5.理解、概括文章(段)的主要内容。

6.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分析。

二、中考文言文应试技巧

1.认真学好每篇文言文是科学应试的根本前提,否则,一切所谓的应试技巧都是空谈。 2.实词复习重在积累,巧在归纳。要结合具体语境了解实词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扎实记牢。

3,虚词复习关键在总结,要将主要虚词常见的意义和用法收集整理在一起,每一种意义和用法要纳入典型的例句语境中从而帮助记忆和理解。

4.文言文的朗读涉及节奏、重音、语气等,其前提是对文言文的理解,不可盲目。平时复习,要能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内在节奏,熟读成诵,形成较强的文言语感。

5.文言文的翻译除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基本原则外,还应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句式特点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的翻译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6.文章内容分析与写作特色理解与现代文阅读没有本质区别,可运用现代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完成这类题目。

7,主观题。特别是开放性的主观题,考生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将材料与现实联系,准确答题,还要做到观点鲜明,有条理、语句通顺。

[示例分析]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 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

第见风帆沙鸟,烟云付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进夕阳,迎素只,亦铺居之胜概也。 (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注释]①子城:城门之外的赉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江濑: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静。⑦状:描述。⑧丁丁: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2)不可具状(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 B.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 .. C.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 D,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文段理解。(6分)

(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 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 (3分)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 见水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 [答案](一)1.(1)格外(或:特别、尤其)(2)详细(或:全部、一一)(2分)2.D(2分)3.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4.(1)第一空:一(或:1)第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第三空:谪(或:谪居)(3分。每空1分。)(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3分。酌情评分。) [解说]这道阅读题本着课内外兼顾的原则,突出文言文主干知识的考查,实词课内外各一个,即使是课外的实词解释,也能在课内找到依据。虚词考查采用一般的选择题,适当降低了考查难度。翻译题稍难,关键要掌握文言实词多单音节词的特征。如“江山之外”中的“江山”实际上是两个实词。文段理解采用选择题和对联填补的形式,考查课内外文段的整体理解和相关信息的筛选。

训 练 题 设 计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课文<<<盂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个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法家拂士( ) (2)至于鄙( ) ..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困于心 至于鄙 B,而死于安乐也 亡而能悟 C.是以至此 不以物喜 D.由宋君观之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 3.翻译下面句子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整体阅读填空。

甲文论证了——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甲乙两文虽文体不同,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例如两文都谈到了“——”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乙文中的宋昭公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的“——”这一观点。又如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对待的问题,甲文中说“——”,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 二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靖。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蝎。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课文(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公将驰之( ) ②望其旗摩( )

③三军可夺气( ) ④朝气锐( )

6.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战于长勺 至于夏水襄陵 B.公将鼓之 故逐之

C.登轼而望之 日出而林霏开 D.以逸待劳 属予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浯翻译下列句子。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8.阅读理解。

(1)[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2)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荚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予王,由此现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拊其啄。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拊: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今日不雨( ) 10.下面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之妻私臣 闻寡人之耳者 B.皆朝于齐 生于忧患

C.渔者得而并禽之 人不知而不愠 D.皆以美于徐公,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11.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故愿王熟计之也。 12.文段理解。

(1)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 , ”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 。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字就是明证。

(2)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也。 (选自课文(出师表))

[乙]墨者有钜子腹黄亭,居泰,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以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予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事: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泰国国君。

1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引喻失义( ) (2)天下之大义也( ) 14.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于杀人 安陵君其许寡人

B.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忍所私以行大义 D.患志之士忘身于外 生于忧患

15.写出乙段中对钜子高度评价的句子并翻译。

句子: 翻译:

16.文段理解。

(1)甲文段作者先分析当前形势,然后向刘禅提出——、——的建议。(各用四字短语填写)。

(2)甲文段和乙文段都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段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段中的句子概括这个道理。

(3)请结合你读了甲乙两段文字后所获得的感悟,给你们班主任老师提一条建议吧!(不少于20个字)

[甲]晋大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荚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白课文(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于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束·康与之(昨梦录))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老人引杨氏入山(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以塞忠谏之路也 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 19.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20。阅读理解。

(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为线索,甲文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臭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l):解除。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2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2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全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于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课文(陋室铭))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2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无案牍之劳形( ) (2)博学善属文( )

26.下面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无丝竹之乱耳 未尝有喜愠之色 B.可以调素琴 可以一战

C.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 其乡人曰 D。抚而和之 出淤泥而不染 27.翻译乙文中画线句子。 译文:

28.文段理解填空。

同是居室,甲文中“——”表明居室环境清幽宁静;乙文中“——”表明居室主人极其贫困。甲文列举“诸葛庐”、“于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甲乙两文刻画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甲方中写了作者的交往之雅及志趣高洁,而乙方中写陶渊明“遇酒则饮”,侧重表现他的性格。 八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付,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遗,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播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选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选自课文(小石潭记))

[乙]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经。沿溪取道,东一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日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 (选自(记九溪十八涧))

[注释]①溪流道万山中:溪流是流经万山丛中而来的。②踵趾:喻指山脚。③旋:不久,很快的。④沮洳:由腐烂植物埋在地下而形成的泥沼。⑤渟:水停滞。 29.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

(1)蒙络摇缀( ) (2)山不峭而堑( )

30.下面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 公将鼓之 B.全石此为底 愚以为宫中之事

C.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潭西南而望 D.不可知其源 必有大石亘其流 31.翻译下列句子。 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 32.阅读理解填空。

(1)甲乙两文都写到“水石相激”的情态,但描写角度各不相同:甲文主要从——角度写,其语句是“ ”;乙文主要从角度写,其语句是——。

(2)甲、乙两文划线语句,明则写游鱼、沙石,实则写

(3)由“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这句话,你想到了哪句与此情景类似的诗句?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剧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课文(岳阳楼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耶?”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同,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大宗。②不叹: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吾谁与归( ) (2)自是数年之后( )

3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居庙堂之高 自是数年之后

C.则忧其民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D.然则何时而乐耶 已而夕阳在山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安用重法耶?

译文:

36.用文中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忧乐观。 (2)乙文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平众矣! (选自课文(爱莲说))

[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刺莲实与藕,皆井列盘餐,而互芬齿颊着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蕖:荷花。

3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与翠叶并擎( ) (4)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38.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39.翻译下列句子。

(1)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0.文段理解。

(1)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甲文:

乙文:

(2)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十一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选自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乙]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乘漱射,体皋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现月记。

(选自张孝祥(现月记))

[注释]①独行以夜:在黑夜中独行。②蕲:同“祈”,求。③尽却童隶:全部退去书童仆役。④阆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

4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但少闲人( ) (2)临水胜( )

4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之游于金沙堆 四环之水 B.相与步于中庭 月明于中秋 C.独往而远入 朝而往,暮而归

D.其具是四美者与 门人弟子填其室 43.翻译句子。

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44.文段理解。

(1)甲文没有一处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一句),并说出你选择它的理由。

(2)乙文所说的观月的“四美”是哪四美?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答。 (3)这两篇文章都写了赏月,但两位作者赏月的心境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他们赏月的不同心态。

十二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宣,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遏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蚌肥滋味主事。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大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课文(送东阳马生序))

[乙]大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法问著,著每以为未善,大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

“书固佳矣,若遽由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千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之燕谈录))

[注释)①大宗:宋大宗。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45.解释加点的词。

(1)礼愈至( ) (2)媵人持汤沃灌( )

(3)腰白玉之环( ) (4)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

4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俯身倾耳以请 可以一战 B.未有问而不告 一鼓作气,再而衰 C.不必若余之手最 先天下之忧而忧 D.或询其意 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47.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

②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译文:

48.文段理解。

宋濂和太宗共同的治学态度是——。甲乙两文在写作方法上各具特色,甲文主要采取——的写法,乙文则采用平铺直叙的写法。

参考答案

一、1.(”同“弼”,辅佐。(2)边境2.C 3,宫廷相府都听不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因此才到这地步。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谄谀者众也法家弼士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过失人恒过,然后能改

二、5.①驱车(追赶)②倒下③士(元)气④锐利(饱满)6.C 7.①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②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8.(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2)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①无论干什么亭要善于分析;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

三、9.(1)指责(2)下雨10,A11.所以希望大王您仔细地考虑这件事啊。12.(1)自身经历王之蔽甚矣鹬蚌相争,渔人(翁)得利善(2)邹忌是为了让齐威王广开官路,改良政治,使国家强大。苏代是为了劝阻赵惠王攻打燕国,以免秦国从中得利。(大意对即可) 四、13.(1)适宜、恰当(2)正义14.C15.句子: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翻译:(钜子)忍心割去自己的偏爱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16,(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或: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3)开放性题,但要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言之成理即可。

五、17.(1)觉得奇怪(2)类(3)拉,带领(4)接近18,C19.(1)源中人看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就问他从哪里来。(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20.(”行踪空间人物对话(2)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第二问: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六、21.(1)等同,一样(2)及,等到蛆,(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

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2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24.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七、25.(1)使……劳累(2)写作26.C”.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28.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强调陋室不陋安贫乐道

八、29.(1)缠绕(2)沟壑30,D31.流水还没有进入溪流的都称为涧。32.(1)听觉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视觉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看冲激,蒲藻交舞。(2)水清澈(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九、33.(1)归依,一道(2)这34.A35.(1)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36.(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十、37,(1)多(2)少(3)举(4)停止38.C39.(1)能够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2)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0.(1)甲文:莲,花之君子者也。乙文: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合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2)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荷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十一、41.(1)只(2)靠近42。B 43.虽然我未曾亲自到过那地方,但也应该像这种境界罢了。44,(1)句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苏轼面对美好的月光,不想一人欣赏,就去找张怀民。说明他们有共同的闲情雅致。(2)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3)甲文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乙文作者:闲适,超尘脱俗的心境。

十二、45.①周到②热水③腰上系着④受益46.C47.①寄居的旅店的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从没有鱼肉这样的美味可以享用。②(他的)字本来写得不错了,如果立刻称赞(他的字写得)很好,(我)担心皇帝不再用心练了。48.虚心请教或持之以恒,率真放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