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lO期 Vo1_32 No.10 建筑施工 BUILDING CONSTRUCTION 大型格形地下连续墙墙土相互作用 机理的数值模拟分析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Mechanism of Soil Interaction in Lattice Shaped Diaphragm Wall 口 左玉柱 徐伟 李响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上海200092) 【摘要】通过三组数值模型M1、M2、M3,研究了格形地下连续墙的墙土作用机理以及墙体尺寸的变化对作用在墙体不同 部位的土压力强度影响情况。经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相比较,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关键词】格形地下连续墙 数值模拟 墙土作用机理 离心模型试验 【中图分类号】TU75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1001(2010)10—1072--02 1 研究背景 在大型港务工程中,格形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悬臂式的 挡土结构,已被广泛应用在永久使用阶段。在上海地区已建 的多个大型船坞工程中,格形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已积 / 7接触肘 挖5 土1 / / / / 接触砖__- // 、-| / / / 菇触 挖l 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但是,目前格形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主要 还是参照重力坝式挡土墙的设计方法,因而对格形地墙前、 后墙问的土体受力形态,目前在理论上尚缺乏一定的认识。 本文在离心试验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进一步研 隔墙间土体 / / 7接触对。 / / / / 基底土体 图1墙体与开挖侧土体接触面设置示意 究墙体尺寸改变对墙土相互作用机理的影响情况,并与采用 离心模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 模型 前墙 表1三维数值模型分组 后墙 1 1 1 23 23 23 隔墙 前后墙 隔墙 开挖 1 1 1 21 21 21 13 8 13 7.2 7.2 12 10 10 10 2模型建立 2.1 墙与土体间接触算法的实现 厚度 深度 厚度 深度 厚度 深度 内边距 间距 深度 M1 1.0 M2 1.0 M3 1.O 25 25 25 本文重点研究了格形地下连续墙在前、后墙内外表面以 及隔墙两侧面的位置上与土体设置的接触关系。根据大量工 注:表中数值单位为in 程的实测结果分析,地下连续墙底部的位移一般都很小,故 本文中对格形墙体底部与土体采用绑定约束,即使两者的变 形协调。对接触面的摩擦计算理论采用了最常用的Coulomb 摩擦定律:一r= P,墙体接触面的设置见图1所示。 2_2模拟组数设计 3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1模型M1结果分析 图2~图4为基本模型H1地基土压力未开挖、开挖 5 m、开挖1O m三个工况结果示意图。 为了研究前后墙间距及隔墙间距的改变对墙土作用机 理影响情况,本文中设置了三个数值模型,其具体尺寸见表 l。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08201201 102。 编号: 嫠 【作者简介】左玉柱(1982一),男,硕士研究生。联系地址:上海 市四平路1239号(200092 o 【收稿日期】2010—09—09 ・图2 未开挖时的土压力 l072・ 10/2010 左玉柱、徐伟、李响:大型格形地下连续墙墙土相互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分析★ 第10期 表3知,模型H1前墙内侧的土压力值在相同位置上都较模 型H2的值较小。以上分析表明,随着前后墙间距的减小,作 用在前墙内侧的土压力有减小的趋势,而作用在后墙内侧的 昌 一 土压力则有增大的趋势。比较数值模型Ml和M3隔墙间距 的变化,发现前后墙内侧土压力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且其 数值较接近。 避 综上所述,随着格形墙体尺寸的改变,作用在墙体各部 图3开挖5m时的土压力 图4开挖lore时的土压力 分的土压力变化规律是相同的,且其值的变化幅度很小。由 此可以得出,作用在格形墙体不同部位上的土压力可以不考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土体未开挖时土压力沿深度方向 基本成三角形分布,并与理论计算的静止土压力分布相近 似,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具有合理性,能反映作用在墙体 上的土体强度分布情况。从图3、4则中可以看出:开挖5 m 和10 m工况时,其土压力变化趋势是一样的。但前墙外侧 (被动区)的土体强度发展很快,其值都大于前墙内侧的土压 力,而前墙内侧的土压力却都明显小于后墙内侧的土压力 值,这与离心模型试验得出的结果相一致,表明作用在前墙 内侧的土体趋于主动,作用在后墙内侧的土体趋于被动,前 后墙间的土体起到了力的传递作用。 从分析作用在墙体同一侧土压力在不同开挖工况下的 变化情况可知,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其作用在墙体上土压 力值都在减小,其变化规律与离心模型的试验相一致。 3_2不同模型下的墙土作用机理分析 为了研究前后墙间距以及隔墙间距的变化对作用在墙 体不同部位土压力影响情况,在表2、表3中列出了模型H2、 M3在前后墙内侧、不同开挖工况下的地基土压力与模型H1 的对比情况。 表2不同模型前墙内儇I土压力 深度 未开挖(kPa) 开挖Sm(kpa) 开挖lOm :kPa) m M1 M2 M3 M1 M2 M3 M1 M2 M3 7.5 75 70 70 59 56 59 47 44 35 1O 107 103 100 77 75 77 54 55 55 15 158 157 155 134 134 134 103 106 108 22.5 234 225 232 231 220 231 227 216 226 表3不同模型后墙内侧土压力 深度 未开挖(kPa) 开挖5m' :kPa) 开挖lOm(kPa) 171 M1 M2 M3 M1 M2 M3 M1 M2 M3 7.5 74 71 70 72 66 67 69 62 63 10 107 103 1O1 95 89 91 88 81 84 15 158 157 155 141 137 142 128 122 132 20 214 213 21O 188 183 191 166 156 178 整体上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在不同开挖工况,数 值模型H2、H3的墙体内外侧土压力值与数值模型H1的值 都很接近,其变化幅度都在土10%范围内。 具体分析表2中不同模型后墙内侧的土压力变化情况 可以得出,不论是开挖5 m还是开挖1O m后的工况,模型 M1后墙内侧的土压力值都较模型H2的值来的大:相反,由 虑格形墙体尺寸变化的影响。这与离心模型的试验结果相一 致。 4结论 通过对格形地墙数值模型H1、M2、H3墙土作用机理的 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数值模拟地基土的计算结果分析,得到基本 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相一致的结论: (2)随着土体开挖深度的加深,墙体内外侧的土压力都 是减小的;对于同一模型不同开挖工况,前墙内侧的土压力 都比后墙内侧的土压力值要小,表明了前后墙间的土体作用 在前墙和后墙上的土压力强度分别有主动和被动的变化趋 势; (3)对三个数值模型土压力强度的对比分析表明,改变 前后墙和隔墙的间距对作用在墙体上土压力强度影响很小, 说明格形地墙尺寸的改变不是影响墙土相互作用的敏感性 因素。 参考文献(略) (上接第1059页) 测校;以千斤顶组进行构件校正纠偏,以临时装配板和高强 螺栓作临时固定;适时采用GPS定位系统进行定位复核。 焊接专项技术路线为:以二氧化碳气体和药芯焊丝双重 保护半自动焊为主,手工焊为辅,进行节点焊接施工。根据焊 接规程和焊接工艺评定要求,采用电加热和火焰加热进行焊 接部位的预热处理;摸索焊接变形规律,优化焊接顺序,对称 施焊,严格控制焊接质量和焊接变形;必要时采取后热和保 温措施,并及时进行焊缝无损检测。对超限的缺陷,按规定的 修复工艺进行返工处理。 5结论 通过以上工程实例的分析,钢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必 须建立在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这些因素包括了本身的结构 特点、施工环境、施工设备、施工技术能力等诸多方面。只有 统筹考虑了各方因素,制定的施工技术路线才能满足安全可 靠、经济合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