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教案.doc

2023-08-16 来源:九壹网
附件2

树皮中学教案

科目章节:历史第2单元

主备教师:赵良海

参备教师:孙海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七年级6-10 _____________ 使用教师签名二 课时 1课时 课型授新课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使用日期:年 月曰(上、不)亇第 节 课题(内容) 第6课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 (1) 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及意义; (2) 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3) 同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商鞅、李冰和赢政这些历史 人物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农具、牛耕产生发展情况的讨论研宄过程,或是通过 对先秦以来农业生产工具沿革情况的研宄过程,以及通过对商鞅 变法的了解、研宄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 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初步掌握 归纳、比较、罝疑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及具有初步判断、推理的能 力;养成自主探宄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 式。 惜感态度价值 观 (1) 通过对商鞅、李冰、臝政等历史人物的学习,了解他们 的胸怀大志、不畏艰险、立志改革、勇于拼搏的精神。 (2)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认真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和学 先人从我做起的态度。 重点 难点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2)秦统一六国 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具 电子版本,PPT 学具 补充紂料 教学流程设计 学习清单 教师活动(问题、情景、教法等)及学生活动 1. 课前引导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学生回答: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那么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上又发 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终导致什么结果?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战国时期的社会 大变革”。 2. 新课教学 (一) 商戦变法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要相继变法?(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讨论。)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 壮大。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2)商鞅变法主要有哪些内容?其屮哪条措施最为重要?为什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并回答问题。) 提示:可引导学生这样思考:三条措施都有重大的作用,但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 来看还是经济制度的变革最为重要。奖励耕战,其作用是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建 立县制的作用是加强Y屮央集权、增强了国家的行政职能;承认土地私有,准行土地自由买 卖,则确立丫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地主阶级取得合法社会地位。当时正值春秋战国 时期,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奴隶主经济□益衰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地主经济刚刚兴起。按照 社会发展规律,先进的经济终宂要取代落后的经济,先进的阶级必将战胜落后的阶级。而商 鞅变法主动顺应Y这一规律,大大加快了秦国历史进步过程,正因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地主 阶级的掌权,才能使秦国成为当时经济政治最先进的国家。所以第一条措施最重要。 (3)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① 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 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 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 了重要作用。 ② 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③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 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④ 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 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 为什么“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它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秦孝公死去后, 守旧派贵族杀害丫商鞅,但商鞅制定的新法己在秦国产生了很大的效益与影响,成为人心所 向,大势所趋。因此商鞅死后,他的主张及法令没有被废除,而是继续得以贯彻执行,并成 为后来秦国变为七个诸侯国屮最强大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所以“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A、 改革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宄 会要取得胜利。 B、 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力学习。 商鞅不向旧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直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大无畏勇敢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二)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1)铁农具 将这一目分为两个部分,在“铁农具的使用推广”这一小目下,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① 屮国境内大约在什么时候开始制造和使用铁器?其依裾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 回答。) ② 想一想:图屮的各种农具都有些什么用途?它们与今天的铁农具有何不一样?原因是什 么?(多媒体或幻灯演示《战国铁农具文物图》,也可直接观看教材屮《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然后提问组织讨论。) ③ 《战国铁器主要出土地点分介图》给我们提供丫一些什么信息?说明丫什么问题?(多媒 体或幻灯演示教材《分布图》,然后提问,组织学生归纳。) (2)牛耕 在“牛耕的使用推广”这一小目下,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①中耕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耕田的?牛耕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铁农具和牛耕的 出现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展开想像,进行讨论。) 以上几道题均需学生开动脑筋,作一定的分析、思考后才能回答出來。如回答不全面, 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力争得出共同的认识。如出现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可要求学生课 后继续探讨。 刀耕火种(火耕) 2.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意义 在这一目下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有何重大意义? 这一问可组织学生拓宽、拓深教材A容来回答,教师作必要的分析。 农作物产量与耕作的质量、效率有了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三) 科学技术 首先指导学生看《二王庙图》,朗读二王庙大殿联,并提出问题:二王庙是为纪念谁而修 建的?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学生很快就被这个问题所吸引,他们探宂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教 师指导学生看书,找到答案:是为纪念李冰父子而修建的,因为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由此导入第一个闪容: 1.都江堰 按重点难点分析讲解都江堰的修建为什么能够起到防洪灌溉的作用以及都江堰的巨大作 用。在讲授的过程屮教师应注意以下三个层次能力的培养:第一层次培养的是学生的识记能 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都江堰的概况;第二层次通过对教材屮《都江堰示意图》及辅助材料 的学习,丫解都江堰为什么能够起到防洪灌溉的作用,培养学生识图、阅读、理解分析的能 力。第三层次通过分析都江堰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现今的价值,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关 注现实。特别指出这一工程的修建没有破坏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2000多年來一直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四) 秦统一六国 1. 讲解秦灭六国的经过。重点要求学生记住:一个人物:臝政(注意“臝”字的写法); 一个时间:公元前221年. 2. 秦统一的意义 提问:秦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教师归纳说明。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鞅变法的意义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铁器与牛耕技术 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完工,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人民。 秦统一六国结束了讼达百年的混战周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了历史的发 展。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备课组检查 评等级(优良中差) 改进意见、建议 改进意见、建议 价及记录 教务处检查 评等级(优良屮差) 价及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