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孕育于( ) A.平原 B.海洋
C.高原
D.盆地
2.地球上的人类形成于(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第三纪
D.第四纪
3.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元古代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
4.关于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 B.蔬菜
C.铁矿石
D.钢铁
5.下列不属于自然你灾害的是( ) A.地震 B.雷电
C.滑坡
D.洪涝
6.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变化 B.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7.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①②③依次代表( )
A.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C.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基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量 B.大气环流
C.水热组合
D.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5】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乞力马扎罗山 B.秦岭南坡 C.喜马拉雅山北坡 D.阿巴拉契亚山脉
8.下图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 ) A.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B.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C.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 D.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
【2】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C.降水量多少
B.气温高低 D.气象灾害频率
9.英国诺福克郡夫妇简·阿彻与克里斯·卡廷1987年花了2万英镑在海边买下一套三居室房屋。房屋面朝大海、安静舒适,本应随房价上升趋势升值。但房产评估师近期对这处房屋评估后却告诉他们,受某种因素影响,这套房子面临被淹危险,目前仅值1英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所提及的“某种因素”是指( ) A.水土流失 B.臭氧层破坏 C.全球变暖 D.酸雨危害
【2】你认为材料中房子被淹,目前仅值1英镑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的破坏 B.大气中氟氯烃的含量大大增加 C.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大量S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10.下面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水文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1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12.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 )
A.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C.景观呈现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
D.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2】关于该地区各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C.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B.②山北坡为阳坡,基带上限高于南坡 D.该地区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
13.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14.读“兰州市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2】从河流对城址选择的关系看,兰州属于( ) A.两条大河交汇处 C.河流水运的起点
B.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 D.内河航线的终点
15.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6.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17.关于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18.四川省西部交通线路稀少,东部交通线路密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东西部( ) A.经济条件的差异 B.地形条件的差异 C.科技水平的差异 D.气候条件的差异
19.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二、综合题
1.读“世界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自然带名称: A. ; B. ; C. ; D. ; E. ;
(2)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
(3)从A→B→C→D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4)从F→G→H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2.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示铁路选址的原则 。 (3)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条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选下列适当项目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只选用1次)。 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 (2)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破坏会危及其他陆地自然资源,如 资源,进而表明陆地自然资源在地域上是 。
三、填空题
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 。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 。
(3)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 ;a~b和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________(大于或小于)c~d线路。
全国高一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孕育于( ) A.平原 B.海洋
C.高原
D.盆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上生命的产生条件。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太阳光照稳定 外部条件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约为150C,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小。 自身条件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孕育于海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地球上的人类形成于(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第三纪 D.第四纪
【答案】D
【解析】地球上的人类形成于第四纪,D正确。 【考点】生物进化
3.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元古代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
【答案】B 【解析】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故B正确。 【考点】环境的变迁与生物灭绝
4.关于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 B.蔬菜 C.铁矿石 D.钢铁
【答案】C
【解析】自然资源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资源,石油是原油粗加工之后的产物、钢铁是铁矿石加工之后的产物,二者都不是自然资源;蔬菜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不属于自然资源。铁矿石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属于自然资源。
5.下列不属于自然你灾害的是( ) A.地震 B.雷电 C.滑坡 D.洪涝
【答案】B
【解析】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异变引起的,对人类生活、生产造成危害的事件。地震、滑坡是地质条件异变引起的,洪涝是水文异变引起的,均会对人类生活、生产造成危害,均属于自然灾害。雷电是自然现象,而不是自然异变,因此不属于自然灾害。
6.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变化 B.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答案】A
【解析】大气、水、土壤、植被等因素构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且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同时,各要素具有统一的过程,若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其他要素随之而发生变化,甚至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7.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①②③依次代表( )
A.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C.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答案】C
【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该山基带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向上依次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森林与草原过渡带,则再往上可能出现高山草原带、高寒荒漠带和积雪冰川带,C正确。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基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答案】A
【解析】山地基带自然带类型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的自然带类型,其决定性因素是纬度因素。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量 B.大气环流 C.水热组合 D.太阳辐射
【答案】C
【解析】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上升,水热条件都在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类型的变化。
【4】该山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答案】A
【解析】该山地基带自然带类型为热带草原带,说明该地位于热带地区;该山地山麓海拔为1000米左右,说明该地位于高原上。综合可知,该山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上。
【5】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乞力马扎罗山 B.秦岭南坡 C.喜马拉雅山北坡 D.阿巴拉契亚山脉
【答案】A
【解析】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山体海拔高度或相对高度越大,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条件变化越复杂,垂直自然带类型越多。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且海拔高,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
【点睛】在山地地区,随着海拔高度上升,热量条件逐渐变差,而降水出现先增多后减少(山体足够高)的变化,水热条件的变化引起自然带类型的变化。一般而言,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山体海拔高度或相对高度越大,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条件变化越复杂,垂直自然带类型越多。山麓自然带称为基带,其自然带类型和山地所处的(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自然带相同;由山麓往上,自然带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变化。
8.下图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 ) A.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B.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C.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 D.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1999年西南三省高速公路数量较少,没有成网,A错误;华北平原高速公路数量相对较多,已基本交织成网,B正确;非季风区高速公路稀少,但也有,如新疆等地,C错误;沿海岛屿如台湾岛、海南岛等都有高速公路分布,D错误。
【2】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温高低 C.降水量多少 D.气象灾害频率
【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总体来看,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高速公路数量多,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速公路稀少,说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9.英国诺福克郡夫妇简·阿彻与克里斯·卡廷1987年花了2万英镑在海边买下一套三居室房屋。房屋面朝大海、安静舒适,本应随房价上升趋势升值。但房产评估师近期对这处房屋评估后却告诉他们,受某种因素影响,这套房子面临被淹危险,目前仅值1英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所提及的“某种因素”是指( ) A.水土流失 B.臭氧层破坏 C.全球变暖 D.酸雨危害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房子位于海边;受某种因素影响,该房子面临被淹的危险。据此推测,某种因素指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造成该房子被淹。
【2】你认为材料中房子被淹,目前仅值1英镑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的破坏 B.大气中氟氯烃的含量大大增加 C.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大量S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答案】C
【解析】从上题分析可知,该房子面临被淹危险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
10.下面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水文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答案】A
【解析】从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居民点布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故选C。
【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答案】B
【解析】区域M位于河流的上游,河谷地带,其聚落形状最可能是受两侧地形限制,沿河分布,呈带状。故选B。 【考点】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B
【解析】甲图植被茂盛,为森林;乙图为蒙古包,为草原景观;丙图为沙丘,为荒漠景观。从甲到乙再到丙,出现了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答案】B
【解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明显。
【点睛】从我国东北地区到内蒙古高原再到新疆,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出现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草原带和典型的温带荒漠带的变化,该地是世界上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地区。
12.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 )
A.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C.景观呈现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
D.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答案】A
【解析】山地的基带和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自东北到西南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分异的基础是水分,东部流水作用为主,西部风力作用显著,呈现经度分异规律,地势东北低,西南高,所以A正确。
【2】关于该地区各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B.②山北坡为阳坡,基带上限高于南坡 C.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该地区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
【答案】C
【解析】①山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西坡是背风坡,降水少,分异的基础是水分,A错误。②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坡是阴坡,B错误。③山地位于我国季风区,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C正确。纬度越高自然带的位置越低,该区域缺少冰雪带的原因是因为海拔低。
13.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A
【解析】提取题干信息:①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②山地基带类型:甲为荒漠带,乙为常绿阔叶林带;丙为雨林带。故判断甲为温带,乙为亚热带,丙为热带,故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答案】D
【解析】根据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说明北坡水分较充足,南坡水分较少;则可以确定北坡有可能为降水较多的迎风坡,而南坡为降水较少的背风坡。 【考点】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山麓植被类型判断当地的纬度位置,并根据山地南北两侧的植被类型的差异判断两侧的降水量的差异即可判断。注意同一海拔高度的草原和森林植被的差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形成,而不是热量条件。
14.读“兰州市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兰州市位于黄河河谷中,城市布局沿河流方向延伸,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河流。
【2】从河流对城址选择的关系看,兰州属于( ) A.两条大河交汇处 B.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 C.河流水运的起点 D.内河航线的终点
【答案】B
【解析】图中显示,兰州市位于黄河和兰新铁路的交汇点,即陆上交通线过河点的位置。
【点睛】河流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且为城市发展提供水运条件,因此河流对城市选址的影响很到。一般而言,很多城市尤其是湿润地区的城市多沿河分布;在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因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更易成为城市选址的理想之地;河流水运的起点以及内和航运的终点也因货物汇集、中转而易形成城市;此外,陆地交通线如铁路等的过河点也有助于城市的形成。
15.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陡,图中公路主要分布于等高线稀疏的地方,体现出山区公路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的原则;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段公路弯曲较多,在陡坡段大致呈“之”字形弯曲。图中没有居民点和河流信息。
16.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答案】B
【解析】山地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缺口大,核电站建设有助于缓解该地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17.关于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答案】C
【解析】大力发展核电,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可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A说法正确;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发展核电有助于填补能源需求缺口,B说法正确;核电是清洁能源,发展核电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D说法正确。应对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举措是多方面的,C说法不正确。
18.四川省西部交通线路稀少,东部交通线路密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东西部( ) A.经济条件的差异 B.地形条件的差异 C.科技水平的差异 D.气候条件的差异
【答案】B
【解析】四川省西部属青藏高原,地形崎岖,修建交通线路难度较大;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修建交通线路难度较小,因此造成该省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的差异。
19.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答案】D 【解析】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地面沉降,又被称为地面下沉、地陷;陨石是从宇宙行星际空间落到地球的固体物质;斜坡上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滑坡;仔细观察图片可知该灾害类型是滑坡。故答案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二、综合题
1.读“世界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自然带名称: A. ; B. ; C. ; D. ; E. ;
(2)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
(3)从A→B→C→D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4)从F→G→H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答案】(1)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E.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E、F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3)纬度地带 热量 (4)干湿度地带 水分 北半球中纬度
【解析】整体分析:该组试题以世界陆地自然带为背景,考查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分布规律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试题难度相对较小,熟练识记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理解陆地自然带和气候的对应关系,并会分析不同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即可作出回答。
(1)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图中各自然带的位置,可写出图中自然带的名称。
(2)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可知,图中E、F均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中F位于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而E位于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3)随着纬度升高,热量条件逐渐减少,从A→B→C→D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4)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水分条件逐渐减少,从F→G→H依次出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
2.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示铁路选址的原则 。 (3)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条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背斜 中间岩层年龄老,两翼岩层新 外力侵蚀(溶蚀) (2)在山区修建交通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受山区(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条带状分布
【解析】(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变化可判断出该地的地质构造类型。甲地是发育于背斜顶部的谷地,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疏松,受外力侵蚀而形成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铁路主要经过山间盆地(甲附近地区)和河谷地带(等高线向低值弯曲处)。这表明,在山区修建交通干线成本高、难度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铁路一般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聚落多沿河分布于河谷地带,聚落沿河流方向延伸,呈条带状。
【点睛】地质构造和地貌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前者表现为地质作用导致的岩层变形,如褶皱和断层分别是地质构造导致的岩层弯曲、断裂错位的变形;而后者是地质作用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如地壳碰撞挤压导致岩层向上弯曲,形成褶皱,从地表形态来看,地表向上隆升,形成山岭地貌。
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选下列适当项目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只选用1次)。 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 (2)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破坏会危及其他陆地自然资源,如 资源,进而表明陆地自然资源在地域上是 。
【答案】(1) D、A、C、B 。 (2) 水、土地 ;一个整体
【解析】整体分析:该组试题以植被破坏引起的一系列结果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高中地理主干知识。理解地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理清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的变化的原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总体来看,试题难度相对较小。
(1)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而水土流失加剧又会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河流泥沙含量增多以及土地肥力下降。含沙量增大导致河流下游河道淤塞加快,径流量变化增大导致洪水灾害增多。
(2)图中信息说明,植被因素的变化导致了水、土地等因素的变化,说明自然地理要素中的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填空题
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 。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 。
(3)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 ;a~b和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________(大于或小于)c~d线路。
【答案】 【答题空36-1】② 【答题空36-2】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答题空36-3】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答题空36-4】迂回前进 【答题空36-5】大于
【解析】(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①线穿越山地、施工难度大、投资大,②线多沿平地修建,施工难度小;即在山谷中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3)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即可降低施工难度,也可提高汽车的运行安全度;a~b和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线路多在山区,为降低施工难度线路多沿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其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大于c~d线路;c~d线路主要是在平原地区,不受地形影响。
【点晴】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影响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但自然环境影响线路的走向、施工难度等。在山区修路,为降低施工难度,一般公路沿着等高线延伸的方向修建,要避开陡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