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石灰吟》《竹石》教学反思

2024-07-13 来源:九壹网
教学文档

(石灰吟)(竹石)教学反思

前阵子我执教(石灰吟)(竹石),这两首诗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借物喻人的诗,都能表达出诗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于是放在一堂课中学习,扶着学(石灰吟),放手让他们学习(竹石)。

课堂前后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与效果,可谓是矛盾的两种境地: 一境:行云流水,诗情与我相融。

1“千锤万击〞从深山开采出来的。我问:“那‘烈火燃烧’、‘粉身碎骨’又是怎么回事?〞于是学生补充理清了石灰的生命历程:千锤万击〔石块出山〕→ 烈火燃烧〔成为生石灰〕→〔水中浸泡〕,粉身碎骨〔成为熟石灰〕 → 〔粉刷墙面〕,留下清白〔美名〕。

2、赏读,领悟正气。再读诗句,在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后,我问:从刚刚所画的关键词语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有说“从‘千锤万击’、‘烈火燃烧’体会到了石灰的‘韧性’、‘坚强’。〞有说“ 从‘粉骨碎身’、‘要留清白’,我想到了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在学生背诵“人生自古所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过程里,我写下“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并大方吟诵“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再读诗,让学生谈感受。“人活着,要顶天立地!〞“清白,高尚,无所畏惧,这是大写人的标志。〞

二境:苦涩味道,诗意已荡然无存。

教学至此,自我感觉已至课的尾声,可想起卷子上常常出现的“〞之类的考题,为了对学生“负责〞,于是让学生填空。课堂意想不到地安静了。我的心里头却着火了:我的学生,你可不能安静啊。学生在思考收罗恰当的词语,我的大脑也在快速搜索,可我有意会却就是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填空,于是不得已将教参书上的“不同流合污〞话语搬了出来。写下这几个字,我也感到荒唐。从学生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茫然,从学生认真笔记的动作里我更看到了自己的丑陋。

.

教学文档

这是“我〞的教学,呈现着“我〞的焦虑与思索。如果问这段反思有什么可贵之处,我认为“真〞在其中,是“真〞让这段文字熠熠生辉:

反映真情景。“读诗,认识石灰〞,“赏诗,领悟正气〞,“填空,明确主旨〞。前面教学行云流水,课堂呈现和谐动人的画面,后来的填空则让师生同时陷入了为难。这样一步步写来,不含虚情,真实“录像〞,于是教学的历史存留,镜子的作用显露。反之,回避问题将继续为问题所累,那种加工改造实际是对教育真容的“涂抹〞,问题的本质在“涂抹〞中难觅,所谓反思必如海市蜃景,虚幻无根。

行文至此,作一点小结:真的反思是前进的驿站,而停留纸上、故作姿态的反思永远与成长无缘。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