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案例

2023-02-07 来源:九壹网
案例:壮壮的“攻击性”行为,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户外活动时。小班幼儿做操都要求踩在一个小圆点上,这是我们按幼儿个子的高矮排的。做操前,老师都会带幼儿绕圆圈做一些简单的准备活动,每次他踩在自己的点上就不肯走了,也不许其他幼儿踩在他的点上,否则就会动手推开他们。做操的过程中,他经常不做,还时常推周围的幼儿,看到别人被他推倒在地,他会笑得很高兴。

小班的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为防止掉队,我们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要求后面的幼儿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排队走的时候,壮壮经常会故意紧紧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不让其走;有时又不让后面的幼儿拉自己的衣服,否则会动手打人。

壮壮喜欢用积木搭建手枪、大炮等玩具,只要他看中的,其他幼儿就别想拿,他也会从别的幼儿手中抢夺自己想要的积木。当他搭好一支手枪,总是很炫耀地朝其他幼儿“砰砰”开枪,然后骄傲地说:“看,我有手枪,我是警察!”

分析: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环境,

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影响较大。如果家长对幼儿采取溺爱的教养方式,那么娇宠和放纵会导致幼儿为所欲为,使他们稍有不如意就会采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不满情绪。

在同玩的几个幼儿中,壮壮总是以“大哥”自称,在与班上其他幼儿接触时,常会排斥、攻击他们,出现了相互作用的消极效应。谁要是和他的“兄弟”打架,他就会“挺身而出”,并且警告对方以后不许再打他兄弟,否则叫他“好看”。

“攻击性行为”矫正的启示: (一)要有耐心

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项长期工作,一定要有耐心,不可急于求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都应更多的强调充满爱和温暖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土壤。

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可能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也会有心情浮躁的时候,但成人

毕竟比幼儿有更丰富的认知能力和忍耐力,只有成人用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的心态去帮助幼儿,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从而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要循序渐进

个性的形成与巩固,技能的培养与提高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绝非一日之功。所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通过家园的共同努力,成人在看到幼儿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发现他的情绪和行为时有反复,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要坚持不懈地献出爱心、付出努力,尽量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自然就会好转。 (三)要尊重幼儿

与幼儿交往,成人始终要抱着平等相待的心态,哪怕幼儿犯了错,成人也不能因此呵斥他们,而应正面引导,充分尊重幼儿。我们可以告诉幼儿,在特定情况下自己要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但要避免冗长的教训。幼儿会从成人的声调中以及从成人说的话中意识到成人的不高兴,但是成人要把自己的不

赞成表达清楚。反之,冗长的教训和可怕的言语通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声明: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www.baby-edu.com/

儿童注意力缺陷行为矫正应用案例分享 (2009-11-29 12:43:20) 转载▼

标分类: 心理交流 签: 教育 育儿 代币制

注意力缺陷 儿童 健忘 行为矫正

目前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日常行为和功课很不满意,操心之余,甚至予以打骂。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处于儿童注意力缺陷发作期,随意打骂不但给孩子心理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还加重了孩子的症状。儿童注意力缺陷又叫儿童多动症或注意缺陷障碍,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患儿通常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是在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会存在一些缺陷,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的时间较为短暂。行为矫正是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在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尤其

在儿童的行为塑造和改变上,作用更为显著。

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一般在儿童6岁之前出现,大多数发病年龄在3岁。但是,由于大人往往认为孩子是“淘气”,所以在学龄前不易发现。可能等到上学以后,孩子受到的约束多了,症状突出时才被发现。有些家长觉得这是因为孩子太小,不懂事,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好转。事实上,一部分儿童随着神经系统发育日趋健全,坐立不安和多动的表现到青春期会消失。但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有时可以一直延续到他们成年,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孩子多动导致的父母及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打骂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及其人格的形成。与其这样,不如早发现问题,尽早治疗,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爱护。

如果觉得孩子经常出现容易分心、易兴奋又易疲劳、作业非常脏乱、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不爱惜东西、话多喧闹、很难遵守

纪律、爱冒险等问题,最好能到专科医院给孩子做个心理检查,在注意力障碍的初期给孩子调整、矫正和治疗,免得影响他们心灵的成长。本案例对1名注意力缺陷的9岁儿童进行行为矫正方法进行实践应用,通过对其进行家庭观察、访谈并及时记录,来探讨对此类儿童的辅导方法及辅导的有效性,为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矫正对象基本情况

该研究对象为小宝(化名),独子,男,小学二年级,9岁。出生于中等生活水平的城市家庭,家长文化水平均为大学本科。小宝父亲工作较忙,每天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和管理他的日常生活,母亲在下班的时候照顾小宝生活和功课。其他时间主要为保姆照顾其生活与饮食。小宝比较听话,有一定的自理及自我管理能力,但注意力缺陷行为主要体现为在生活上丢三落四,如,经常衣服穿不整齐或穿反,每次都要纠正;东西乱丢,经常忘了放在哪里;早起后和睡觉前刷牙没有养成习惯;要求在家中要穿拖鞋,但是都

是要提醒完才穿,一会儿又会打起赤脚,屡犯屡教,屡教屡犯,屡教不改。在做功课时经常出现漏题现象,写的字也常缺笔少划,所认的字有相当部分在过一段时间后会忘记掉,考试成绩因此而大受影响。其母亲对此非常担忧,希望能想办法帮助他消除注意缺陷行为,养成严谨、细致、专心、注意细节的良好习惯。 二、 矫正过程

(一)寻找原因及确定矫正方法 形成注意力缺陷的原因相当复杂,现在仍然没有定论,遗传因素、脑部损伤、神经生理问题、金属元素中毒都有可能造成注意力缺陷。其中,父母们注意夫妻间的关系,保持家庭的和睦,学习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给孩子做出楷模的作用,都能减少孩子出现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可能性。另外,尽量给孩子吃自然、绿色的食品,少吃有食物添加剂和食用色素的食品也有好处。

一般而言,儿童在注意力的保持与集中方面总比大人差些。由于脑神经的不成熟,心理上的幼稚,儿童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课业时,其注意力往往不能很好地专注;同时,他们没有对学习的收益与后果产生预期,自我克制能力差。因而,如果儿童不专心听讲的时间只有课上的一小部分时间,这属于成长中的正常情况,不必大惊小怪。

即使儿童经常不能专心听讲,比同龄儿童相差许多,也不可给他们扣上多动症的帽子。绝大多数这类儿童并非真正的“注意力缺损”,而是某一项或多项学习能力的落后而引起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只有极个别的孩子,是真正的脑功能轻微失调而导致的无法专心听讲。这类儿童外表上与正常儿童无异,在一对一的教学或谈话中也不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在集体上课和集体活动中,或无人监督的自习课上,他们便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作业或任务。这类儿童专注一段时间就会觉得疲倦或无法忍受,只有经常变换活动,才觉得好受。个

别儿童甚至无法专心于看电视等娱乐性活动,即使在他们自己喜欢的活动上,也不能长久集中其注意力。

(二)注意力缺陷症状的鉴定: 由于下列注意力缺失症状中,必须有6种(或6种以上)症状在过去6个月内持续出现,而且其程度与孩子年龄该有的发展不成比例且不合常理:

1、常常无法专注于细节,或在做学校功课、家庭作业及进行其他活动时,常因为粗心大意而犯错。

2、常常无法长时间专注于所做的事情或游戏上。

3、别人对他说话时,似乎常常不专心听。

4、常常不完全按他人的指示行事,并且不把自己的学校功课、其他事情或工作义务完整做完(不是因为叛逆行为或理解力不足的缘故)。

5、常常无法有系统地做事情和活动。 6、常常逃避、厌恶,或心不甘情不愿地执行需要持续花费心神的任务(如在课堂上或做家庭作业时)。

7、常常遗忘做事情或活动所需的工具(例如玩具、作业本、书或文具用品)。 8、常常因为外在事物而分心。 9、日常生活中老是忘东忘西。 通过对家长和孩子进入访谈及对孩子的功课情况的考察,小宝确实属于注意力缺陷的孩子,但程度较轻微,属于可以运用行为矫正来治疗的案例,

(三)持续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到小宝注意力缺陷行为的原因可能是: 1、孩子认为从头到尾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情是件麻烦的事,很烦。

2、不妥行为出现后,家长由于都较忙,没有及时进行教育和更正,使孩子在长期随

性的生活习惯中形成无所谓的观念。上小学以后,即使这些行为非常的明显,也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3、孩子放学回家后,户外活动较少,呆在电视前的时间相对较多,可以长时间相对专注地呆在电视机前、甚至对动画片出现入迷的程度,另一方面,其对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相对来说更是不太关注。 4、父母亲经常为孩子的事情或家庭琐事吵架或冷战。

通过深入分析发现:

孩子认为“从头到尾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情是件麻烦的事,很烦”与其母亲没有教孩子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情的模范行为有关,其母亲本身对家务事的处理也是较为粗放,即个案没有获得正确地获得做好每一件生活自理事务的技能(也就无法习得正确的模仿)。所以在本研究中运用行为技能训练来帮助个案获得正确的生活自理事务技能。

不妥行为出现后,家长由于都较忙,没有及时进行教育和更正,说明个案没有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需要每天练习,并逐渐用好的行为替代不良的行为,使良好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所以本研究决定采用代币制的方法来帮助个案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孩子对长时间专注于看电视(动画片)的危害没有正确的认知,生活单调,缺少其他内容丰富的活动,缺少兴趣和学习的动机。所以本研究还采用认知行为矫正方法,向个案传授注意生活细节的重要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其对感觉统合训练的兴趣,改变其只对电视动画片专注的错误的认知,使其建立强烈的知识(技能)学习动机。 至于父母亲经常为孩子的事情或家庭琐事吵架或冷战而影响了孩子做事情的注意力,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激动争吵(争辩)行为,在家庭中营造和睦恩爱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不用在潜意识中担心家庭出现变故对他的生活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三、矫正过程

(一)本研究采用AB研究设计。 AB研究设计先进行1周的观察,此为基线期;然后进行1个月的行为矫正,此为治疗期。通过基线期和治疗期注意力缺陷事项的次数记录比较及追踪期的访谈,探讨治疗对个案的有效性。但家长的密切配合非常重要。在一周内,对小宝进行九大方面注意力缺陷症状的观察和记录其每项行为的出现频率,确定其注意力缺陷的程度等级,作为基线期。

(二)实施矫正步骤

第一步:改变错误认知。在取得孩子双方父母的支持和配合下,要求大人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对家庭问题进行讨论或争吵,并在适当的机会,告诉孩子,大人争吵只是为解决问题,或者是对孩子的教育观点不同以引起的辩论,目的都只有一个,父母亲都是要为孩子好;在行为技能训练之前,研究者让母亲对个案进行每一项日常生活细节知识

的传授,很严肃地告知孩子生活细节的重要性和不注意生活细节的危害性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以及做功课认真细致的重要性。

第二步:行为技能训练。包括研究者分步骤示范目标行为(包括从早上起床后到上学前所必须做的事项、放学回家后的功课和玩耍之间的时间观念、睡觉时间、以及在玩具收拾、看电视的时间限定、做作业的时限及作业完整程度、学习用品的收拾等方面),个案分步骤模仿、研究者边示范边指导、个案演习、研究者反馈。研究者安排母亲一起在场,观察标准的生活事项技能,以便在家指导个案。

第三步:使用代币制。研究者与个案及其家长一起协商如何使用代币制来帮助孩子逐步养成细心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第1周兑换代币的时间由个案自己决定,可以每天1次,也可以积累足够的代币后向妈妈兑换。从第2周开始,兑换代币的时间为1周1次,

规定在每周日20∶30向妈妈兑换。1个月后,兑换时间改为1个月一次。

第四步:结合有效的训练活动。本次行为矫正为孩子选择了硬笔书法、游泳和每周一次到有公园玩户外活动(以所奖励的代币兑换,玩滑梯等),提高孩子感觉统合的训练机会。家长还应让儿童有计划地参加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如走平衡木、剪纸、摆积木、玩泥巴、走迷宫、溜冰以及各种球类、体操等活动。

(三)外部环境支持:

注意力缺陷行为在日常生活矫正过程中,家长配合注意在学习方面的两个重要的外部环境支持:

1、给孩子提供一个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应在孩子的房间里,尽量少给孩子呈现与学习无关的刺激,因为这种孩子很容易受无关刺激所吸引。在孩子做作业时,家长最好关上电视,不要大声说话,以免打扰孩子。

2、培养孩子对事物广泛而持久的兴趣。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总会很投人、很专心,小孩也是如此。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就越容易形成。培养儿童的兴趣,可采取诱导的方式。如培养儿童的识字兴趣,可以利用小孩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给小孩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引发孩子的识字兴趣,然后用卡片、积木教孩子拼、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 3、注意培养孩子阅读文字书的能力。这种孩子一般都伴有不爱阅读文字、爱看带插图的书的习惯。许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已经上高中了还总是看卡通书。家长尤其要培养孩子快速阅读的习惯,要让孩子借助上下文猜测不认识的字的意思。 三、矫正结果与评估 (一)观察期:

孩子在观察期各种注意力缺陷行为相对较为突出,母亲命令他及时改正后,下次仍是需要提醒。 (二)治疗期:

1、与孩子约定好四个兑换准则: 1)尽量详细地罗列并口头讲解,什么样的行为得到代币,什么样的行为扣减代币;

2)前期一周兑换一次,换取小价值项目,一个月后,累积换取较高价值的项目; 3)好习惯但是属于“本该如此”的行为奖励较小的代币,但如果违反的话,将会逐次加重扣减;“突出表现”的良好行为,加重奖励数量,如果不能达到不予扣减。 4)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为代币分值的“变压器”,获得优的成绩将能够使代币的分值成倍增长,如果成绩在中以下,将扣除一定的代币。 2、治疗记录:

孩子的各项粗心行为在代币使用的第一天突然下降,其原因是孩子记住了正确的生活细节,同时可以通过正确的行为获得代币得到奖励,如果出现遗忘时及时给予提醒并扣减较少数量的代币。及时强化比延迟惩罚更为有效。孩子对记录其行为奖励及惩罚的代币记录本很在意,做了好事后还会记住向家长报告,要求家长马上登记在册。与孩子约定好一周兑现一次,家长信守承诺,在周末将结算的代币兑换成孩子要求的同等价值的物品。3周后,孩子在生活细节方面经常在要粗心的时候能有意识的及时纠正,同时在做作业时粗心的现象大为减少,考试时因为粗心而扣的分数大为减少,成绩很快上升。

(三)追踪期:

根据孩子的实际有意识的好习惯情况,确定半年后停止代币,进行入追踪期。孩子各项生活行为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结束治疗后的第1周有较明显的下降,可能是个案对失去奖励的一种对抗行为,也可能是习惯的

养成需要更多的时间。结果证明,结合使用改变认知、行为技能训练和代币制3种方法矫正注意力缺陷儿童行为是有效果的。 四、矫正结论与建议

(一)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对儿童进行注意力缺陷行为矫正时,可根据儿童实际情况,将认知疗法、行为矫正等多种治疗技术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2、对儿童进行行为技能训练时,如果目标行为较复杂、儿童年龄较低,研究者要分步骤进行示范,要视儿童的接受程度而定,这样的示范才会有效。

3、治疗中,家长的协助和支持至关重要,家长不仅承担着观察者的角色,而且还是监督者、指导者和鼓励者。家长对儿童的言语赞扬、亲切拥抱都是很好的强化物。 4、选择合适的强化物是治疗的关键。由于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有时很难有自己的零花钱和喜欢的玩具,所以选择零花

钱、玩具车、羽毛球拍等作为强化物,可以更大程度地强化目标行为。有时,玩具使用不当也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现在一些高级的自动玩具一按开关就能开动,太简单孩子也往往很容易对这种玩具失去兴趣,他们的兴趣自然会不断转移,因此要挑选一些传统的玩具如七巧板、积木、九连环等也很重要;同时要注意不要让孩子一次玩很多玩具,一般来讲不要超过3件,从而培养专注的良好习惯。

(二)本矫正方法较为简单,存在一些不足之出,建议在实践过程中注意以下方面: 1、使用代币制时,除要选择合适的强化物之外,还要注意停止使用代币可能出现的问题。建议实施代币制时,一开始使用连续强化,当目标行为有规律地出现时,可加入间歇强化来维持目标行为,如固定比率程序或可变比率程序。

2、在矫正治疗结束后,要注意目标行为的泛化。要逐步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排除外来干扰,维持长时间的、集中

的注意力,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计划地进行。家长可以从帮助孩子控制外部行为做起,要求孩子在一段时问内专心做一件事,不要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如不要边吃饭边玩;看书、绘画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不乱动、不乱摸。还可以让孩子通过某项专门训练,如练琴、书法、绘画来培养自制力。训练时最好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因为这样可以形成心理活动定向,即每当孩子在习惯了的时间和地点坐下时,精神便条件反射似地集中起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