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学教学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2022-01-24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学教学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范天琪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05期

数学教学应该积极寻找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点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信息化的“指挥棒”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不仅可以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还可以作为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调控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等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如《生活中的平移》是一节从概念引入的实践型教学课,把握住这一特点,利用了Z+Z软件良好的交互功能,让他们自己上台操作课件。这样,在Z+Z软件的操作平台上,方便而又快捷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充分增强了学生全面互动的学习频率,也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了平移的要素与性质。学生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重实践,求实效”,让课堂教学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以新课改和学科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切入点,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了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又促进了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1. 用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

教师把教材知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整合,把知识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面,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得真知,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学为活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这个引导的平台就是电教媒体,无须教师多费口舌,研究的对象通过媒体的展示直观、形象,发人深思,而学生始终是舞台的操作者,改变着舞台表演的对象,唤起了探究的欲望,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得到了升华。

2. 用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

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给予指导、点拨,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为易,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思维。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三维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任意三角形及其内角的平分线、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样的点,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对于学生掌握这一难点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 用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指导就是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由“教书”转向“教人”。采用科学方法,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更重要的让每个人都会学,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学会“怎样学”,明确“学什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有针对性的数学实验,如学习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了定义之后提出问题:通过几个条件、什么条件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相似)?然后发下数学实验报告,与平时作业不同的是,这个作业要在计算机上完成。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学生边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学生之间可相互交流,教师则深入学生进行辅导,最后留出时间进行全班交流。结果这些原来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这节课异常投入,第一次自己通过实验获得知识。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这些学生逐渐喜欢数学了。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以师生互动、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学习、动手操作、资源共享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及创新合作意识。这正是新课改 “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和体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