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辨析典故 考镜来历——吴曾对江西诗学的态度

2021-12-28 来源:九壹网
第10卷第12期 2011年12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1.10 No.12 Dee.2011 辨析典故考镜来历 吴曾对江西诗学的态度 吴 晟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吴曾对江西诗学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对诗中典故的辨析和诗句来历的考镜上,可补《山 谷诗集注》之不足,对我们正确解读黄庭坚、陈师道诗歌亦不无裨益。不仅体现了他渊博的学识,也 间接反映了他对江西诗学“以才学为诗”的肯定。通过《能改斋漫录》对江西诗学有关诗学活动的 转录,还可看出吴曾对黄庭坚风趣性格、某些作品流传影响的揭示。 关键词:吴曾;辨析;考镜;江西诗学;态度 中图分类号:1 0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11)12—0060—06 吴曾(约1157年前后在世),字虎臣,崇仁(今 属江西)人。博闻强识,知名江西,然竟科场不第。 秦桧当国时,他以献书得官,故被后人斥为“党附要 作仍然有进一步注释之必要。吴曾以他富赡的学识 对此(包括对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陈师道诗歌) 做了大量的考辨,或者针对前人或时人的解释进行 辨误,功不可没。其诗学观点往往体现在辨误之中, 或抑或扬,见诸字里行间。 奸”,人品颇受訾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绍 兴癸酉(1153),自敕局改右承奉郎,主奉常薄,为玉 牒检讨官,迁工部郎中,出知严州,致仕,卒”…叭 。 所著《能改斋漫录》,约编撰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至 二十七年(1154—1157),凡二千余条,以类相从,厘 为十八卷。他学识渊博,阅览广泛,其所言诗,考辨 典故,记录逸作,辨析真伪,载其事实等,“援据极为 赅洽,辨析亦多精核”… ,对研究诗史具有重要的 学术价值。 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以才学为诗”,诗歌大量 《晋书・王羲之传》载:“山阴有一道士,养好 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 《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 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 《能改斋漫录》引 蔡僚《西清诗话》谓:“李太白诗有误,云‘山阴道士 如相访,为写黄庭博白鹅’,逸少所写乃《道德经》。” 吴曾按:“《太白集》有《怀古・王右军》诗云:‘山阴 遇羽客,要此好鹅宝。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 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据此诗,则太白未尝误用。 何耶?按,本传:‘逸少闻山阴道士好养鹅,往观 焉。’非山阴道士访逸少也。前诗不特误使黄庭事, 尝疑以为世俗子所增。至梅圣俞和《宋谏・议鹅》 诗亦云:‘不同王逸少,辛苦写黄庭。’《山谷诗》云: ‘颇似山阴写道经,虽与群鹅不当价。’则知黄庭之 误尤分明。”_3l3咖 吴曾指出:王羲之为山阴道士 用典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为其诗作注需要比较渊 博的学识。宋代的任渊、史容、史季温分别为黄庭坚 诗“内集”、“外集”和“别集”作注,对我们阅读黄庭 坚诗歌帮助不小,但对其中一些典故或化用前人诗 收稿日期:2011-08—11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8J一08) 作者简介:吴晟,广州大学教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第12期 吴晟:辨析典故考镜来历 ・61・ 写《道德经》换鹅,后人多误为写《黄庭经》,如宋代 的梅尧臣,并以黄庭坚诗证其误。至于《西清诗话》 谓李白诗之误,吴曾举出《太白集》中“未尝误用”之 《怀古・王右军》诗,证之为“世俗子所增”,故不仅 将《道德经》误为《黄庭经》,且将羲之往山阴道士处 观鹅误为山阴道士访羲之。 刘放《中山诗话》载:“陈子昂云:‘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麂翁。’放麂,本秦西巴,孟孙氏之臣也,谓之 中山,亦误矣。”_4_2 吴曾又举出陈师道《谢再授徐 州教授启》诗“中山之相,仁于放麂;乱世之雄,疑于 食子”,指出:“乃知误者,非一人也。”l3_3 黄庭坚 《有怀半山老人次韵二首》其二云:“啜羹不如放麂, 乐羊终愧巴西。”任渊注引《韩非子》日:“乐羊为魏 将,而攻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 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褚师赞日:‘乐羊以 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日:‘其子而食之,且谁不 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韩非子》 又日:‘孟孙猎得麂,使秦西巴载之持归,其母随之 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大怒,逐之。居三 月,复召以为子傅日:‘夫不忍于麂,又且忍吾子 乎。’故日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 以有罪益信。”任渊按:“吕惠卿叛荆公,发其私书, 有‘勿使上知’之语。山谷意谓:惠卿之忍,政如乐 羊;荆公之过,当与西巴同科也。”_5 J1 ?但黄庭坚作 “巴西”可能是为了叶韵之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 胃城朝雨渑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吴曾云:“李伯时取以为画,谓阳关图,予尝以 为失。按《汉书》:‘上党有天井关,敦煌龙勒有玉门 关、阳关,去长安二千五百里。’唐人送客,西出都门 三十里,特是渭城耳。今有渭城馆在焉,即古之渭 阳。据其所画,当谓之渭城图可也。东坡《题阳关 图》诗:‘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皆承 其失耳。至山谷《题阳关图断章》云:‘渭城柳色关 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然则详味山谷诗意,谓之 渭城宜耳。”[31 3olo渭城与阳关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 念,一即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一在甘肃 省敦煌县西南的玉门关南,分别距长安三十里与二 千五百里。吴曾指出,李公麟、苏轼皆误以渭城为阳 关,独黄庭坚所咏正确。又引黄庭坚《题阳关图》绝 句:“断肠声里无声画,画出阳关更断肠。”“按,李义 山赠歌妓诗云:‘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 关。’豫章所用也。”_3 J3明。进一步证明黄庭坚对“渭 城”与“阳关”两个地理概念的认识是有分别的。 陈师道《后山诗话》云:“望夫石在处有之,古今 诗人,共用一律,惟刘梦得云:‘望来已是几千岁,只 似当年初望时。’语虽拙而意工。黄叔达,鲁直之弟 也,以顾况为第一云:‘山头日日风和雨,行人归来 石应语。’语意皆工。江南有望夫石,每过其下,不 风即雨,疑况得句处也。”[4]320吴曾云:“予家有《王 建集》,载《望夫石》诗,乃无己、叔达偶忘王建作 耶?”l3I3叭 指出《望夫石》乃王建所作而非顾况之作, 陈师道、黄叔达皆误。 惠洪《冷斋夜话》云:“山谷谪夷,殊坦夷,作诗 云:‘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 不如今。轻纱一幅巾,短簟六尺床。无客白17t静,有 风终夜凉。’……鲁直学道休歇,故其诗闲暇。”_3 J24 吴曾辨析说:“予以冷斋不读书之过。上八句皆乐 天诗,盖是编者之误,致令渠以为山谷所为。前四句 ‘老色日上面’,乃乐天《东城寻春》诗。尚余八句, 所谓‘今犹未甚衰,每事力可任’是已。后四句‘轻 纱一幅巾’,乃乐天《竹窗》诗。亦尚余二十四句,所 谓‘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是也。《山谷外集》更 有‘啧啧雀引雏,梢梢笋成竹’数篇,皆非山谷诗。 偶会其意,故纪之册,学者不可不知也。” 叭 《陌上桑》有“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句。吴 曾辨析说:“使如节度使、观察使之使,非使令之使 也。《本草》:‘使君子。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用此 物,医家因号使君子。’犹言太守子也。山谷《题余 干县令吴可权白云亭》诗云:‘寄语吴令君,但遣糟 床注。’令君亦使君之意耳。钱穆父有药名诗云: ‘一来亦甘草草别,疏薄无使君子疑。’是以使君为 使令之使矣。山谷《药名诗》云‘杨侯济北使君子’, 其用意与钱异。”_3 J3叭 。叭 指出黄庭坚《药名诗》“用 意与钱异”,即肯定黄诗所用为是。 黄庭坚《古渔父》诗云:“鱼收亥日妻到市,醉卧 水痕船信风。”吴曾云:“尝以未知亥日事。读张籍 《江南曲》云:‘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度桥来浦里。’ 乃知籍亦用此,然尚未知出处。后得馆中本李淳风 《易镜》,占渔猎胜负篇云:‘取鱼卦宜二水。’又云: ‘取鱼宜见水忌土。’盖亥子属水,乃知鱼收亥日所 自。”_3 J3唧指出了黄诗中“鱼收亥日”的出处。黄庭 坚《薄薄酒》云:“传呼鼓吹拥部曲,何如春水一池 蛙。”吴曾按:“仆射王晏,尝鸣鼓吹候孔稚圭,闻蛙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O卷 鸣,晏日:‘此殊聒人耳。’稚圭曰:‘我听卿鼓吹,殆 不及此。’出齐《阳玢谈薮》。”_3_3懈一经辨析,不仅使 我们知道了黄庭坚这两句诗的来历,还明确了其意 思是谓鼓吹部曲尚不如蛙鸣动听。 乃合荆公《思王逢原》诗‘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但 有故人知” 31∞踮,即认为陈诗化用王安石诗。陈师 道《赠黄知命》诗:“公家鲁直不解事,爱作文章可人 意。”吴曾按:“杨修《答临淄侯》云:‘修家子云,老不 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I_ 指出陈诗“不解 事”之来历。黄庭坚有《夏日梦伯兄寄江南》诗,其 中颈联“河天月晕鱼分子,桐叶风微鹿养茸”写景清 奇,刻画出一个勾起相思的环境,吴曾认为它本自唐 黄庭坚《书摩崖碑后》诗云:“明皇不作包桑计, 颠倒四海由禄儿。”为何称安禄山为“禄儿”,吴曾引 《禄山事迹》云:“正月二十日,禄山生日,赐物甚多。 后三日,召禄山入内。贵妃以锦绣绷禄山,令内人以 跺舆舁之,宫中欢呼动地。明皇使人问之,报云: ‘贵妃与禄山作三日洗儿。’明皇就观之,大悦。因 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物,极欢而罢。自是宫中皆呼禄 山为禄儿,不禁其出入。”l3.3卿 关于“洗三朝”的风 俗,据李德裕《次柳氏旧闻》载,开元十四年(726)十 二月十六日,皇太孙李豫出生三日,唐玄宗亲赴东 宫,命随侍拿出一个用金锻造的澡盆盛水,为第三代 天子举行一个香汤沐浴的修禊仪式,洗毕用襁褓裹 起。高力士领着宫人三呼万岁,玄宗大喜,赏赐宫人 “洗儿钱”。此风首开,渐成风俗。杨贵妃收安禄山 为义子,为他行“洗儿”礼,虽为取乐,但此风俗是渊 源有自的。 《能改斋漫录》卷三云:“东坡《和山谷嘲小德》 诗,末云:‘但使伯仁长,还兴络秀家。’盖伯仁乃络 秀子耳。洪驹父《哭谢无逸》诗云:‘但使添丁长,终 兴谢客家。’此学东坡语,尤无功。添丁,卢仝子,气 脉不相属。络秀,本周伯仁父浚之妾。小德亦庶出, 故坡用事,其切如此。山谷诗:‘解著《潜夫论》,不 妨无外家。’更觉其切。” 3_3叭 任渊于“解著《潜夫 论》,不妨无外家”后注:“《后汉书・王符传》日:安 定俗鄙庶孽,而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隐居著书, 以讥当世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潜夫 论》。” J3 “小德”为庶出,故黄庭坚及苏轼和诗用 典均贴切,但在吴曾看来,黄庭坚更优一筹。 对黄庭坚、陈师道诗化用前人诗作及用典,吴曾 指出其来历;如出处不详,或有疑义的,也提出来商 议,既体现了吴曾渊博的学识,也表明他严谨的治学 态度。黄庭坚《题前定录赠李伯牖》其二:“万般尽 被鬼神戏,看取人间傀儡棚。烦恼自无安脚处,从他 鼓笛弄浮生。”吴曾指出化用唐梁鳇《咏木老人》“刻 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 还似人生一世中”诗意;_4 吣 陈师道有《山谷草书绝 句》:“当年阙里与论诗,岁晚河山断梦思。妙质不 为平世用,高怀犹有故人知。”吴曾认为“末后两句, 人吴子华诗“暖漾鱼遗子,晴游鹿JlI鹿” ]3∞ 吣 。 此例甚多,不一一列举。黄庭坚《古渔父》:“范蠡归 来思狡兔,吕翁何意兆非熊。”《赠郑交》:“高居大士 是龙象,草堂丈人非熊罴。”吴曾按:“《六韬》、《史 记》:‘非龙非影,非虎非罴。’无熊字。恐豫章别有 所本。”l3J3 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坐 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史容注:“《语林》 日: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_5 J7引 吴曾引唐《杜阳编》“大中间,日本国贡棋子。云: ‘本国南有集真岛,岛上有手谭池,池中出棋子。”’ 后提出疑问:“此又何耶?” 即不能确定黄诗用 典所自。 对黄庭坚诗歌用典不通或不究源头,吴曾也予 以指出。如黄庭坚《送曹子方赴闽漕》:“子鱼通印 壕破山,不但蕉黄荔子丹。”吴曾日:“子鱼出于兴化 军通应庙前,语讹以应为印。或日,子鱼以容印者为 佳,故王荆公诗云:‘长鱼俎上通三印,新茗斋中试 一旗。’则此说容可信也。东坡诗亦云:‘通印子鱼 犹带骨。’然山谷以壕而云‘破山’,则理不可晓。 按,《番禺记》云:‘壕之壳,即药中牡蛎也。有高四 五尺者,水底见之,如崖岸然,故呼为山。’今山谷谓 之壕破山,岂取壕肉之谓耶?然韩退之亦云:‘蠓相 粘如山。”’。 ∞黄庭坚《题落星寺四首》其二:“相 粘蠓山作居室,窍凿混沌无完肤。”可知黄庭坚是懂 “蠓相粘如山”之理的。惠洪《冷斋夜话》载:“山谷 言:‘退之诗: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无心花里 鸟,更与尽情啼。为儿时不能解其意。后五十八,出 峡时春晓,方悟唤起、催归,二禽名也。唤起声如络 纬,圆转清亮,偏于春晓鸣,江南谓之春唤。”’此条 不见《夜话》所载,吴曾当见另一本《夜话》。他说: “予尝读唐顾渚《茶山记》日:‘顾渚山中有鸟。’然则 唤起之名,唐人已说矣,豫章不举以为证,何 邪?”_ j 。实则批评黄庭坚未究“唤起”、“催归”二 鸟名之最早出处。又,引潘子真《诗话》“‘霜威能折 第12期 吴晟:辨析典故考镜来历 绵’之句,余问山谷所从出,山谷日:‘劲气方凝酒, 清威正折绵。庾肩吾诗也。”’云:“余读晋阮籍《大 人先生歌》,略日‘阳和微弱阴气竭,海冻不流绵絮 折,呼吸不通寒冽冽。’乃知折绵之事,始于阮籍,庾 肩吾用此耳。岂山谷偶忘之邪?”l3[3 但是吴曾在 辨析黄、陈诗句来历时,有时不免武断,如他认为黄 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女,流尽年光 是此声。’此乃市廛多用此语以文背,故山谷因以为 戏。” j3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转引 吴曾云:“谚云: 晴人眼里有西施。’又云:‘千里寄 鹅毛,物轻人意重。’皆鄙语也。山谷取以为诗,故 庭坚《登快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本自白居易《江楼夕望》“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 《答公益春思》云:‘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 逐人眼,称心最为得。’《谢陈适用惠纸》云:‘千里鹅 毛意不轻。'I 3J 以上均为黄庭坚诗“以俗为雅”的 道水中央”,我们认为它当从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 志七十韵》“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二句夺胎而 来。故赵彦卫批评他“如诗人得句,偶有相犯,即以 为蹈袭。及恃记博,妄有穿凿”l6 Jl舛。 《黄陈诗集注》序者之一任渊指出黄庭坚、陈师 道之诗“一句一字有历古人六七作者。盖其学该通 乎儒、释、老、庄之奥,下至于医、卜、百家之说,莫不 尽摘其英华,以发之于诗” 。序者之二许尹指出 黄、陈诗“用事深密,杂以儒、佛。虞初稗官小说, 《隽永》《鸿宝》之书,牢笼渔猎,取诸左右。” 卫宗 武亦指出黄庭坚“于经子传记、历代诗文,以至九流 百家、稗官野史,靡不诵阅,腹之所贮,手之所集,殆 成笥而充栋矣。肆而成章,皆英华膏馥之所流溢,而 尤善于用” _1] 。吴曾指出黄庭坚诗“肉食倾人如 出九”之“出九”来自博戏:“世俗博戏,有‘出九人 十’之说,谓之摊赌。故律云:‘诸博戏赌财物,并停 止出九。和合者,各令众五日。”’ 。如 黄庭坚《次韵 子瞻送李豸》云:“博悬于投不在德。”吴曾按:“班固 《弈旨》日:‘博悬于投,不必在行。’裴驷谓:‘投,投 琼也。’见《蔡泽传》。”|3』3∞。黄庭坚《题子美浣花图》 云:“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吴曾按: 《世说》:“简文人华林园日:‘会心处不必在远。倚 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趣,觉鸟兽禽鱼,自来亲 人。”’黄庭坚《赠晁无咎诗》云:“鸡苏胡麻留渴羌, 不应乱我官焙香。”吴曾按:《拾遗记》:“晋有羌人姚 馥,字世芬,充圉人。每醉中好言王者兴亡事,但言 渴于酒。群辈呼为渴羌也。”[313192又云:“内翰顾子 敦身体魁伟,与山谷同在馆中。夏多昼寝,山谷俟其 耳热熟寐,即于子敦胸腹间写字,子敦苦之。一日据 而寝。既觉,日:‘尔亦无如我何。’及还舍,夫人诘 其背字,脱衣观之,乃山谷所题诗云:‘绿暗红稀出 示证。 黄庭坚示以江西后学学诗所谓“换骨法”、“夺 胎法”始见诸惠洪《冷斋夜话》:“山谷云:‘诗意无 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少 陵、渊明,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 骨法;规模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法。”’_8_ 吴曾 : 予尝以觉范不学,故每为妄语。且山谷作 诗,所谓“一洗万古凡马空”,岂肯教人以蹈袭 为事乎?唐僧皎然尝谓:“诗有三偷:偷语最是 钝贼,如傅长虞‘日月光太清’、陈后主‘日月光 天德’是也;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如柳浑 ‘太液微波起,长杨高树秋’,沈俭期‘小池残暑 退,高树早凉归’是也;偷势才巧意精,略无痕 迹,盖诗人偷狐白裘手,如嵇康‘目送归鸿,手 挥五弦’,王昌龄‘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是也。夫皎然尚知此病,孰谓学如山谷,而反以 不易其意,与规模其意,而遂犯钝贼不可原之情 耶?”㈣ 金代王若虚就严厉批评“鲁直论诗,有‘夺胎换 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 之黠者耳。”_9 J1 其实,在此之前,吴曾就指出所谓 “换骨法”、“夺胎法”是“教人以蹈袭为事”,并辨析 说黄庭坚诗歌具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创新精神, 不可能有此语,批评惠洪不学无术,“故每为妄语”。 陈善也指出,《冷斋夜话》中所载黄庭坚《和僧惠洪 (西江月)》一词,乃惠洪伪作;惠洪还尝诈学山谷作 赠洪诗云:“韵胜不减秦少游,气爽绝类徐师川。”陈 善辨析说:“然予观此诗全篇,亦不似山谷体制,以 此益知其在妄。”[3j5 故惠洪遭宋人“诞妄”之 目。尽管惠洪有弄虚作假之举,但“夺胎换骨”、“点 铁成金”是否黄庭坚提出的诗法,由于证据不足,我 们不好轻易剥夺黄庭坚的诗论之首发权,问题在于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是否属于“剽窃”、 -64・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卷 “蹈袭”的代名词,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任何文学创 新都必须建立在对前人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基础之 上,杜甫成为“诗圣”,正是他“别裁伪体亲风雅,转 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其六)的结果。关于 这个问题,莫砺锋曾撰《黄庭坚“夺胎换骨”辩》一 文,_】。。可详参,此不赘述。 吴曾对黄庭坚、陈师道为代表的江西诗学之评 价,主要体现在诗中典故的考辨上,即义理的阐发 上,很少对诗之艺术即辞章的直接评价上,故《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将其归入子部杂家类。但《能改斋 漫录》卷十所引一则材料却涉及诗艺: 欧阳季默尝问东坡:“鲁直诗何处是好?” 东坡不答,但极称赏黄诗。季默云:“如‘卧听 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岂是佳耶?”东 坡云:“此正是佳处。” ll 苏轼每每称重黄庭坚诗,他说:“读鲁直诗,如 见鲁仲连、李太白,不敢复论鄙事,虽若不入用,亦不 无补于世也。鲁直诗文如蝤蛑江瑶柱,格韵高绝,盘 飧尽废;然不可多食,多食则发风动气。”【7 l又云: “每见鲁直诗文,未尝不绝倒。然此卷语妙,殆非悠 悠者所识能绝倒者也,是可人。” 7_ 吴曾此引虽未加 评论,但从其归入“议论”类不难看出他是认同苏轼 称重黄诗的。黄庭坚《咏雪奉呈广平公》云:“连空 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夜听疏疏还密密,晓 看整整复斜斜。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政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这首诗咏雪, 颔联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描写下雪的情状:或疏或密, 或整或斜。暗写风,伴随着风,雪或大或小,或急或 缓。又暗含辨识判断,既体现了宋人感知的精细,又 显示了宋诗的理趣。它大概是苏轼所称赏的黄诗之 “佳处”。 再看下面一则材料: 王直方《诗话》记陈公辅《题湖阴先生壁》 云:“身似旧时王谢燕,一年一度到君家。”荆公 见而笑日:“戏君为寻常百姓耳。”古诗云:“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然以予观 之,山谷有诗《答直方送并蒂牡丹》云:“不如王 谢堂前燕,曾见新妆并倚栏。”若以荆公之言为 然,则直方未免为山谷之戏,政苦不自觉 尔。[313117 这里所谓《答直方送并蒂牡丹》即黄庭坚《王立 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其一诗,从题目“戏答” 可以看出,“不如王谢堂前燕,曾见新妆并倚栏”一 联显然有开玩笑的成分,王直方不至于“不自觉”, 因为二位交往甚密,《王直方诗话》中大量记载黄庭 坚的言论,甚至可以推断,黄庭坚及其同仁多次在直 方家聚会。黄庭坚经常拿与其关系密切的同仁开玩 笑,包括苏轼,如据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载:“东 坡与山谷论书,东坡日:‘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 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日:‘公之宇固不敢 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 为深中其病。”【7_”黄庭坚在《吴余干、廖明略白露亭 燕集诗》云:“谈多时屡谑,舞短更成妍。”“戏谑”便 是黄庭坚眭格鲜明特征之一。如《戏和文潜谢穆父 松扇》:“张侯哦诗松韵寒,六月火云蒸肉山。”任渊 注日:“谓诗虽清寒,如松风之韵;而体则肥热,如肉 山之蒸。……文潜颇肥,故山谷诗有‘虽肥如瓠壶’ 之句。”_5J2明文潜即张未,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 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另有《奉和文潜赠无咎, 篇末多以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八首, 其六日:“张侯窘炊玉,僦屋得空垆。但见索酒郎, 不见酒家胡。虽肥如瓠壶,胸中殊不麓。何用知如 此,文彩似于菟。”首联谓文潜一介穷书生,居敝漏 之室,又无米之炊。颔联紧承“垆”字而来,谓文潜 不如司马相如,他虽穷却有卓文君私奔他,并与他当 垆卖酒。语含戏谑。颈联谓文潜体肥如大壶,但肚 里有货,即学问大。末联谓其诗文文彩斐然。又如 《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王侯鬃若缘坡竹,哦诗清 风起空谷。”此联上句说王炳之大胡子,下旬谓嘲他 齿豁,张开嘴像空洞洞的山谷。任渊注引:“《王立 之诗话》日:潘十云:‘炳之得此诗,大以为 憾。” 5_ 盯再如《戏答陈元舆》:“平生所闻陈汀州, 蝗不入境年屡丰。东门拜书始识面,鬓发幸未成老 翁。官瓮同盘厌腥腻,茶瓯破睡秋堂空。自言不复 蛾眉梦,枯淡颇与小人同。但忧迎笑花枝红,夜宿冷 雨打斜风,秋衣沉水换薰笼。银屏宛转复宛转,意根 难拔如薤本。”陈轩字元舆。元祜二年为礼部所属 高级官员,掌藩国朝聘之事。任渊注此诗为元韦占二 年(1087)所作。一二句说陈轩做官仁爱有方,政绩 斐然。三四句追述交情。五六句说陈轩在官府接待 宾客,同盘进餐,早腻了鱼肉,要多喝浓茶,但又打消 了睡意,只有独对着秋夜的空堂,微含嘲谑之意。七 八句说,陈轩自言不再有蛾眉艳梦了,情欲枯淡如童 子,欲擒故纵。“但忧”三句说,只怕你回家时,门前 第12期 吴晟:辨析典故考镜来历 .65. 的花枝招展,正向你迎面微笑。是夜,冷雨斜风敲打 着门窗,你脱下秋衣洗净后放后薰笼上烘干,你睡在 众”[ I54 的巨大影响。 屏风后,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你情根就如薤发一样 难以拔尽啊!至此,一个屏风之后情欲难禁、不能自 【参考文献】 [1]永珞,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十八[M].海 口:海南出版社,1999. 己的形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打诨谐谑,妙趣横 生。这一亦庄亦谐、娱己娱人的幽默机智是构成 “黄庭坚体”的内核。¨ [2]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吴文治.宋诗话全编[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二云:“淤泥 1998. 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可惜国香天不管,随 [4]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缘流落小民家。”高子勉《国香诗序》云:“国香,荆渚 [5] 刘尚荣.黄庭坚诗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田氏侍儿名也。黄太史自南溪召为吏部副郎,留荆 [6]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96. 州,乞守当涂待报。所居即此女子邻也。太史偶见 [7] 卫宗武.林丹岩吟编序[M]∥傅璇琮.古典文学研究 之,以谓幽闲姝美,目所未睹。后其家以嫁下俚贫 资料汇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上册.北京:中华书 民,因赋此诗以寓意,俾予和之。后数年,太史卒于 局。1978. 岭表,当时宾客云散。此女既生二子矣,会荆南岁 [8] 惠洪.冷斋夜话[M]∥陈良运.中国历代诗学论著 荒,其夫鬻之田氏家。田氏一日邀予置酒,出之,掩 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袂困悴,无复故态。坐间话当时事,相与感叹。予请 [9]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三[M]∥蒋述卓.宋代文艺理 田氏名日‘国香’,以成太史之志。政和三年春,京 论集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师会表弟汝阴王性之,问太史诗中本意,因道其详, [10]莫砺锋.黄庭坚“夺胎换骨”辨[J].中国社会科学, 乃赋之。” 任渊注日:“此诗盖山谷借以寓意 1983(5):187—198 也。”即寄寓了黄庭坚怀才不遇的感慨。《能改斋漫 [11] 吴晟.试论“黄庭坚体”[J].南昌大学学报,1995 录》卷十《议论》照录黄庭坚此诗并高序以及任渊所 (2):73—76,81 录高子勉的和诗,还增录了王性之的和诗。 ” [责任编辑尹朝晖] 说明吴曾欣赏黄庭坚此诗并肯定了它“和者甚 Wu Zeng’S attitude towards Jiangxi Poetics: clarification of verse allusion and background Wu Sheng (School ofHumanities,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006,China) Abstract:Wu Zeng’S attitude towards Jiangxi poetics is reflected in his analysis of allusion origin of the ver- ses,a supplement for Shah Gu Shi Ji Zhu(Collection of Huang Tingjian’S Poetry)and a help in the correct inter— pretation of Huang Tingjian and Chen Shidao.Wu’S opinions indicate his approval of Jiangxi Poetics for“showing academic talent in poems”.From the record of activities of Jiangxi poets in Neng Gai Zhai Man Lu,Wu Zeng dis— covered the humor of Huang Tingjian and the influence of his masterworks. Key words:Wu Zeng;clariifcation;review;Jiangxi Poetics;attitud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