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效课堂教学主要参考指标有哪些

2021-06-21 来源:九壹网


有效课堂教学主要参考指标有哪些

有效课堂教学主要参考指标有哪些

一、几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1、清晰授课

(1) 讲授的要点便于学生理解。

(2) 教师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3) 教师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2、多样化教学

(1) 教师具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技巧。

(2) 教师通过变化目光接触、语音和手势来展示热情和活力。

(3) 教师经常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4)教师能混和使用奖励和强化手段。

(5)教师能把学生的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的某些方面,使用学生的意见来进行教学。

(6) 教师经常变化提问类型。

3、任务导向性强

(1) 教师有单元和课时计划,明确单元与课时目标。

(2)教师能有效处理各种干扰,能提前预见干扰,并巧妙排除。

(3) 教师能以最小的代价,制止或阻止不当行为。

(4)教师能为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

4、引导学生投人学习过程

(1) 教师能在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

(2) 教师能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

(3) 教师常使用个人活动或小组活动方式。

(4) 教师使用有益的口头表扬。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并保持积极性。

(5) 教师监察课堂作业,在独立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5、确保学生成功率

(1) 教师所教内容反映先前学习内容。

(2) 教师在学生最初的回答之后立即给予纠正,当第一次有人给出粗略的回答后。示范正确答案。并告诉学生如何获得正确答案。

(3) 教师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小块,使学习者在当前水平上较易消化。

(4) 教师使每一节课看起来都像是先前课时的延伸。

二、几种无效的教学行为

(1) 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如从教学转向课堂管理。

(2) 教师当众训斥学生。

(3) 教师为打发空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以消磨时间,防止学生闹事。、

(4) 教师随便发表意见或声明,而如果实施这些意见或声明的话,其结果很可能是荒谬可笑的。

(5)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是表现自己。

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1、 对学习的认识

讲到学生的学习,这里有一个对学习的认识问题。比如说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老师在教学生时,先出示例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接下来老师再进行讲解,最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在很多情况下,是经过反复的练习,形成学生的某种技能,这种学习方法是过去所强调和侧重的。这种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这种练习如果过度的话,就会造成学生对待学习的负面态度。比如,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堂课上,一个学生在解题时漏写了一个“解”字,于是这个老师就让学生把这个“解”字写1 000遍,这是报纸上登过的例子。这也是一种学习。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它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在国内外都在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说,小学生学习小学教材,教材对小学生有作用,而小学生同时对教材也有作用,这是新的观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解读了教材的内容,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构出一个概念,一个新的概念,而且建构是

和教学同步进行的,学习者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建构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学习过程。

2、关于有效学习

反复练习、操练式的学习过程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早期的算术教学理论的奠基人――桑代克写的书都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进行反复练习的。现在提倡的另一种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在这里我为什么要讲有效学习的问题,就是因为国外大部分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反复的练习也有效果,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效果。它的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另外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它的效果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研究表明,操练式的学习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没有显著的效果,有时甚至是负面效果。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如果说在不良的情况下过度练习,比如说让那个学生写1 000遍,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厌倦学数学,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有句话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练习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又有一句话叫“熟能生笨”。这种学习不是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当然,数学学习中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并不是说不需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这就是有效学习的意思。

我国教育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变革,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受教育者的素质全面、协调、主动、最优发展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水平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教育,是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个性和特长的教育,是立足于现实,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潜能的教育。[1]因此,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的教育,主体性教育要求提高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中,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中。[2]这种改革除了要表现在理论层次的探讨和管理层次的'规范外,还必须落实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主渠道。素质教育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现今所有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最近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均要求学校和教师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足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主体性素质之重要与必要。

一、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和未来教育的主旨

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对学生

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等教育环节,无论其作用有多大,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人类已有的知识才能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进行的,外部的影响只起一种促进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因此,只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有教育教学效果可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并成为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以使他们真正掌握知识并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观点、心理和个性品质以及人格的一部分,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方法结构。可见,调动和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个人主体性,是当代教育也必将是未来教育的主旨。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被实践检验了的真理

无数的事实和大量的实践都证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教育教学效果就愈好。同时,学生的学法愈主动,愈灵活并富于创造性,其学习效果也就愈佳。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就有第二、三、四、五、六等五个重要步骤用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智能等素质的。语文特级教师吴桐帧创立的“培养语文自学能力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专家邱学华创立的“尝试教学法”等科学成功的教学方法,无一不是通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