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四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01-26 来源:九壹网


广东省“四校”2015-2016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第I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陶渊明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虽然远离了尘世恶浊,却也要承担肢体的病衰、人生的艰辛。田园破败了,他日趋穷困,唯一珍贵的财富就是理想的权利。于是,他写下了《桃花源记》。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终点在彼岸,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终点,因此也可以不把它当做终点。

《桃花源记》用娓娓动听的讲述,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清晰地隔离开来。这种隔离,初一看是艺术手法,实际上是哲理设计。

就时间论,桃花源中人的祖先为“避秦时乱”而躲进这里,其实也就躲开了世俗年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间在这里停止了,历史在这里消失了,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落伍和背时,但刚想笑,表情就会凝冻。人们反躬自问: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那么怡然自得,外面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意义?于是,应该受到嘲笑的不再是桃花源中人,而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这种嘲笑,对人们习惯于依附着历史寻找意义的惰性,颠覆得惊心动魄。

就空间论,桃花源更是与人们所熟悉的茫茫尘世切割得非常彻底。这种切割,并没有借用危崖险谷、铁闸石门,而是通过另外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美丑切割。这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在进入之前就已经是岸边数百步的桃花林,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位渔人是惊异于这段美景才渐次深入的。这就是说,即便在门口,它已经与世俗空间在美丑对比上“势不两立”。第二种方式是和乱世切割。这是一个凭着祥和安适而独立的空间,独立于乱世争逐之外。和平的景象极其平常又极其诱人: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鸡犬相闻、黄发垂髫……这正是历尽离乱的人们心中的天堂。但一切离乱又总与功业有关,而所谓功业,大多是对玉阶、华盖、金杖、龙椅的争夺。人们即便是把这些耀眼的东西全都加在一起,又怎能及得上桃花源中的那些平常景象?因此,平常,反而有了超常的力度,成了人们最奢侈的盼望。很多人说,我们也过着很平常的生活呀。其实,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总是与试图摆

脱平常状态的功利竞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都不是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之所以成为桃花源,就是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外界,被这里的人们切除了。没有了外界,也就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才是真正的空间独立。第三种方式可以说得拗口一点,叫“不可逆切割”。桃花源的独自美好,容不得异质介入。那位渔人的偶尔进入引动传播,而传播又必然导致异质介入。因此,陶渊明选择了一个更具有哲学深度的结局——桃花源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桃花源中人虽不知外界,却严防外界,在渔人离开前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背叛了这个叮嘱,出来时一路留下标记,并且终于让执政的太守知道了。但结果是,太守派人跟着他循着标记寻找,全然迷路。更有趣的是,一个品行高尚的隐士闻讯后也来找,同样失败。陶渊明借此划出一条界限,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这个“不可逆切割”,使桃花源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陶渊明告诉一切过于实用主义的中国人,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脚出入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在实用层面上,它不可逆。

(节选自(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1.下列对文中“哲理设计”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没有历史,看似令人可笑,但世俗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与这里怡然自得的生活相比却未必更有意义。

B.桃花源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这种令人惊讶的美与世俗空间的美丑形成了强烈的对立。

C.桃花源是真正的空间独立,这里的人主动断绝与外界一切联系,过着极其平常的生活。 D.桃花源对外界的介入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因此桃花源与茫茫尘世“不可逆切割”。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桃花源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也因此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

B.桃花源是理想的蓝图,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天地,只有真正的隐士才能找到它。 C.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桃花源记》的这一结局具有更深的哲学意味: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脚出入的。

D.桃花源中人不会向往和窥探外面的世界,他们不知外界,却严防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 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理想破灭了,《桃花源记》是他一个更虚幻的寄托。

B.就空间论而言,桃花源是独立的,它美丽,祥和安适,而又容不得异质的介入。 C.《桃花源记》描绘的美好世界,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这不仅是艺术手法,更有哲理意味。

D.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是指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世界,它已经超越了桃花源本身,这与作者所说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是相通的。

【答案】

1.D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不可逆切割”说法因果颠倒。原文的表达是:“这个„不可逆切割‟,使桃花源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

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天地,只有真正的隐士才能找到它。”说法错误,原文表述是“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对照第一段,“陶渊明田园理想破灭”说法错误;“《桃花源记》是一个更虚幻的寄托”的表述与原文语意不符。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妈妈的银行存款

(美)凯瑟琳·福伯斯

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

“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一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款。”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够。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心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多让我们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到的报酬是一大袋发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3夸脱(1夸脱等于1.14公升)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了家。爸爸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

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

“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账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的描写,暗示了家中的境况窘迫,是小说的序幕,与结尾妈妈的最后一句话遥相呼应。

B.“妈妈的银行存款”是这篇小说的线索。小说讲述了一个“善意的欺骗”的故事,“我”家生活拮据,妈妈却一直骗家人说家里在银行有存款。

C.“父亲”虽沉默寡言,却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关爱,辛劳一生,努力改善全家人的生活状况。

D.“罢工”使“我们”一家生活陷入更深的困境,“我们”通过共同努力,终于克服了“罢工”给“我们”家带来的重重困难。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更加公正、客观、冷静。

E. 全文借主人公一家通过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走出困境的故事,彰显了“团结”“乐观”“奋斗”“拼搏”的主题。

(2)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人物形象。

(3)由于作者叙述故事时有充分的伏笔,读者对银行没有存款这一结局并不感到意外。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有人认为文中的“妈妈”对孩子们“说谎”是不应该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很有道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案】(1) BE

(2)①乐观坚强 ②关爱孩子 ③勤俭持家 ④有智慧

(3)①开篇描写母亲“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其中“皱着眉头”“小小的”“那点钱”都说明爸爸赚钱不多,仅够温饱而已;②在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时便竭尽了大家的力量,爸爸甚至还戒了烟;③即使在罢工期间,在家中最为艰难的时刻,母亲也没有动用银行的那笔存款。所有这些铺垫和伏笔,都使得小说的结局极具合理性,也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4)示例一: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①行为本质:母亲“说谎”是基于生活极为艰难且孩子的承受能力有限的现实,目的是激励、教育和培养孩子,战胜困难,共渡难关;是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是美丽的、善意的“谎言”,是艺术和智慧的体现。

②行为结果:a.使孩子们拥有了信心,具备了乐观、积极的心态,凝聚了力量,激发了斗志,迎战困难,渡过了难关。b.如果让年幼的孩子们直面悲惨的生活,会使孩子们更加痛苦,失去信心,失去幸福感,对于事情的解决和孩子的成长无益。

示例二:我认为不应该这样做。

①行为本质:尽管母亲“说谎”的目的和愿望是好的,结果也如人所愿,但依然改变不了“说谎”的本质,这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②行为结果:a.易使孩子滋长虚荣心,学会说谎,做人不诚实;易失去敢于直面现实、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独立自主的人格以及正确认识生活和改变生活的能力:母亲失去了一次教育和培养子女的绝好机会。b.如果母亲说出“家中没有存款”的真相,将会收到事情已解决、孩子有担当的双重效果。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开篇的细节描写是小说的“序幕”、“呼应”等说法错误。C项,父亲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所以此说法有点喧宾夺主。D项,此小说叙述用第一人称,使小说表达情感更加真实可信,增强感染力。

(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等正面“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太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分析。语言: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动作:“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紧闭了嘴唇,轻声说”“自豪地环顾着大家”。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可分析出母亲是一个非常乐观坚强的人;一直欺骗我们说银行有存款,让我们心生自豪,并且激励我们奋斗拼搏,也表现了母亲治家管理孩子的智慧之处;在罢工期间,妈妈去面包房帮忙,把发霉的面包和发酸的牛奶重新做成美食,说明母亲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人;在家庭困难的境况下,母亲依然保持着对

生活的希望,充满乐观,这种乐观不认输的精神时刻感染家人、孩子们顽强拼搏努力奋斗,这其实也是对孩子的另一种关爱。

(3)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伏笔”是小说写作中的一种技巧。伏笔的作用主要是为后文结局作“暗示”,前后呼应,结构严谨,使小说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增加了小说的情节波澜,也是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的需要。小说中伏笔较多:每周六晚上妈妈都要归置爸爸的小小的工资袋;为莱尔斯上大学准备花销时,“小银行”的钱不够时,母亲紧闭嘴唇;罢工期间,全家为了共渡难关,都分别去打工等;我的稿酬给妈妈,我没有与她一起去银行办理存款等。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母亲说谎的行为是小说中的重要细节,这个情节对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的表达都有作用,所以要客观对待母亲说谎的行为。可以认为这个说谎行为是个善意的谎言,是一种乐观的人生状态,是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关爱,是一种治家的智慧;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欺骗的行为,会使孩子虚荣,爱说谎等。总之,讨论时要从文本出发,做到言之有理有据。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塞尚:普罗旺斯的紫蓝色符号

陈爱萍

塞尚1839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精明能干的父亲,由帽子匠起家,一跃成为银行家。母亲是敏感的妇人,有着世俗的伶俐,将热情大半给了眩晕在色块、立体中,长着宽大额头和鹰钩鼻子的矮胖儿子塞尚。

中学毕业时,塞尚得到美术学校的素描二等奖。母亲快乐得尖叫,父亲失声惊呼:“孩子,孩子,想想将来,天才是要饿死的!”在父亲焦灼的念叨声中,塞尚勉强在埃克斯大学法科听了两年课。

1861年4月,洞察儿子内心躁动的母亲说服丈夫放塞尚到巴黎去寻觅艺术之路。

他狂爱的颜色在闹别扭,初期作品不能令人满意。情知“滥用颜色”却又舍不得向时人低头,使他始终未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作品落选官方沙龙。人们批评他:好像把一支装满各种颜色的手枪向着画布狂扫。至少在他本人看来,这是丢脸的事:如何向父亲交代呢?

父亲以精明商人的笃定拥抱着金不换的“回头浪子”,儿子的碰壁似在他的预料之中,父亲一把将儿子搡进银行。当他兴冲冲来检查儿子的工作进程时,他惊愕地张大了嘴巴:账簿上、墙壁上涂满了速写或素描,他不费力地找到了自己的画像,还有塞尚的自画像。一对面容酷似而内心迥然的父子。父亲绝望了。

1862年11月,塞尚再次回到巴黎。他欣赏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作品,此时的画颇为浪漫,他自嘲地称为“杂烩”。笔下的画和周围的人,都不像大自然那般赏心悦目。他结交画友,并以频繁的迁居方式自动斩断交情——他能听到色块和立体尖叫的声音,苦于抓不住,这使他抵抗既定的画理及前人或时人的画风。

30岁时,他遇到了马利奥尔丹斯·菲格,她以极大的耐心面对他的孩子气的反复无常。她是一家装订工厂的女工,业余为塞尚做模特,赚外快贴补家用。她的温柔使在模特处多次碰壁的塞尚感动不已。不久,两人结婚了。

她未必符合他意念中的贵族少女形象:金色头发,栗色肌肤,面容姣好,诱人的明亮眼睛,纤细的手脚,薄纱裙子,姿态优雅。但,却是困窘中的他所能抓住的最切身的温情。

消息传到家乡,父亲震怒,以断绝生活费相胁。

此后,她操持家务,精心照料他的起居,且将模特角色持续下去。他留下来的作品中,以她为模特的有25件,《红沙发上的塞尚夫人》,她还是少女的容颜。红色沙发和身上的蓝绿色调相冲,就像他乱糟糟的画室,就像他在艺术上的横冲直撞。

后来的画,她便是辛苦的小妇人。在做家务的空隙给他当模特,在黯淡的旧绒沙发上低头缝衣服,紧束的发髻,紧绷绷的生活,她咬牙撑着做一个不被家庭接纳的穷艺术家的太太。孩子和债务同时来了,而成功犹遥不可及,一时一刻都放松不下来啊。

卖画让他觉得有辱自尊,也让从不识人间愁滋味的他感到委屈,连话都说不连贯了。

真正让他日子充裕的还是父亲创下的家底。1886年父亲过世,留给他两亿法郎的遗产,使他一跃成为法国的大富翁,甚至欧洲最有钱的画家,塞尚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或许,正是妻子脸上的疲惫才让他决定接受这笔遗产的。

一生不离不弃,且让妻子永远定格在画史上:他的婚姻观和画理同样坚实。

塞尚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说,现代艺术起始于塞尚。他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因他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和薰衣草一样,是一个紫蓝色符号,是普罗旺斯的骄傲。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自幼酷爱绘画的塞尚,在中学时代便显露出艺术天赋。由于父亲的强烈反对,他被迫在埃克斯大学学习了两年的法律。

B.在母亲的支持下,塞尚于1861年第一次到巴黎,开始寻觅艺术之路,但由于对绘画的错误理解而“滥用颜色”,最终遭到别人批评。

C.1862年塞尚再次来到巴黎,此时他的画“颇为浪漫”,但由于他对既定画理及当时画风的抵抗,他的作品仍未被世人理解,他的性格因此变得反复无常。

D.从以马利奥尔丹斯·菲格为模特的25件作品中,我们看到这位塞尚夫人容貌的变化。 E.塞尚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最终导致了西方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他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

(2)本文以“塞尚:普罗旺斯的紫蓝色符号”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3)文中“他惊愕地张大了嘴巴”一句是对父亲神情的描绘,请分析这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现代艺术的画家们尊称塞尚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有人却说塞尚是一个固执的孤独者。你同意后面这个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 AE

用生长在普罗旺斯的紫蓝色薰衣草作比喻,既含蓄隽永,富有文学色彩,又能吸引读者关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点明塞尚追求绘画艺术时,能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不被当时的画风所动,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高度赞扬了塞尚对绘画的痴迷及执着追求的艺术精神以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3)①对父亲神情的描写,表现出塞尚的追求与父亲的要求存在巨大的差距。②从侧面烘托了塞尚对绘画艺术的痴迷追求。③为下文写塞尚继续从事绘画创作并最终取得成就作铺垫。

(4)示例一:同意。塞尚的“固执”实质上是对艺术的执着。①塞尚的“滥用颜色”,在旁人看来是固执,而对他来说,却是对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②塞尚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③他终生奋斗不息,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观念而斗争。示例二:不同意。每个人的成才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刻苦勤奋,也需要亲人、朋友的支持。塞尚也不例外,母亲的支持是他成功的后盾,妻子的不离不弃是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虽然父亲对他从事艺术之路百般阻挠,但在经济上却毫不吝啬,正是有了这些无私的援助,塞尚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

(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B项,“对绘画的错误理解而„滥【解析】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用颜色‟”说法错误,“滥用颜色”是塞尚作画的特点,是他对于绘画的独特的见解,只是当时的人们不能接受而已。C项,“性格因此变得反复无常”无中生有。D项,说法与传主的形象关系不大。

(2)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塞尚:普罗旺斯的紫蓝色符号”这个标题非常醒目,题目点明了塞尚的出生地是普罗旺斯;也说明塞尚是普罗旺斯的代表人物;蓝紫色的符号,代表了塞尚画家的身份;也说明了他对色彩运用的独到见解,能够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3)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分析作用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从内容上,“惊愕”表现了父亲对于塞尚的行为的不理解与吃惊,也表现了塞尚对于绘画的痴迷;从结构上,为下文塞尚继续从事绘画,并且取得突出成就做了铺垫。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是人们对于塞尚绘画艺术的认可和赞美;塞尚是一个固执的孤独者,是说塞尚在追求绘画艺术的道路上经历了不被人理解、看好到取得成就的过程,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对于“固执”“孤独”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在艺术上“固执”其实是一种自信的坚守,塞尚坚持自己的画风及色彩的运用;孤独,在艺术上应该是不被当时的画风、画理多接受,艺术家要承受别人的不理解甚至蔑视。但是在生活上,塞尚有母亲的理解和妻子的支持,并不孤独;最后他也在绘画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收获了别人的认可,说明他并不固执,只是坚持了自己的画风而已。表达时,一定要从文本出发,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姚希得字逢原,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言。调盘石令,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更调嘉定府司理参军。改知蒲江县,巨室挟势,邑号难治,希得绥强扶弱,声闻著闻。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召审察,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为通判也。

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又言:“财用困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费,以实军储,以厚民生,敬天莫大于此,岂在崇大宫宇,庄严设像哉!”又条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帝皆以为可行。

入对,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辩,且曰:“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小人自植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为身计,非为国计也。”

景定五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乃言用人才、修政事、治兵甲、惜财用四事。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会星变,上疏引咎,乞解机务。度宗即位,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授参知政事。以言罢,授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谭州、湖南安抚使,以疾甚,辞,乃仍旧职奉祠。寻请致仕,诏不许,力请,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致仕。咸淳五年,卒。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

希得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蜀之亲族姻旧相依者数十家,希得廪之终身,昏丧悉损己力,晚年计口授田,各有差。

(节选自《宋史·姚希得传》,有删改)

(注)待次:旧时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也泛指后补者。 6.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B.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C.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D.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7.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不是这“六经”,而是指六种技能。

B.参知政事,宋代的一个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设置这一官职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卒,指大夫死去。古人通常称天子死为崩,公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庶人死则称死。 D.致仕,古代指官员辞官或者退休。“乞骸骨”也是这个意思。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希得勤奋刻苦。姚希得进士及第,待次期间精研诸子百家学说;蜀地遭兵难时,他负责军需调度,后来调任嘉定府司理参军。

B.姚希得颇有政绩,在担任蒲江县知县的时候,能安抚豪绅扶助弱者,把难治理的县治理得很好。

C.姚希得深得皇帝信任。姚希得条陈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提出用人、修政、治军、惜财四事,皇上都认为可以付诸实施。

D.姚希得无论身处何处做官都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在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时,正赶上星相变化,于是上书引咎辞职。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 (2)希得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 【答案】

6.C 7.A 8.C

9.(1)君子触怒皇上敢于直谏,违背陛下的意愿,被免官后甘愿自谋生计,这是替国家打算,而不是替自己打算啊。

(2)姚希得喜好引荐有才德的人,不求取虚荣美名,大概有被姚希得称赞推荐给朝廷为官而自己不知道的。 【解析】

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语意,“十”指的是“李韶十次上疏”,所以排除A项;根据对话标志“言”,排除BD项。

7.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就是六种经书。 8.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意思,姚希得对皇帝提出的有用人、修政、惜财之事,但并无“治军”之事。

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犯颜”、“拂”、“为……计”;(2)“引”、“荐”、“莫之知”(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

姚希得,字逢原,嘉定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小溪县主簿一职,在候补的三年中,每天从早到晚研究评论《六经》、诸子百家的学说。调任盘石县令,恰逢蜀地有战乱,军需调度没有引起骚乱就已调集完毕,又调任嘉定府司理参军。改任蒲江县知县,当地豪绅大户倚仗势力,这个县号称难治理,姚希得安抚豪强扶助弱者,名声显著。同知枢密院事游似将姚希得的名字上报,皇上召见审察,姚希得升迁到皇上所在都市的进奏院,担任太平州通判,又改任福州通判,他徒步走到福州治邑候官,当地官吏都不知道他是通判。

李韶向朝廷报告说自己患了病,十次上书想离职归乡。姚希得说:“李韶有德行和声望,虽然因病辞官,何不把他留下做京城宫观使,侍奉讲席,也足以成为朝廷的依靠。”又说:“朝廷财政匮乏枯竭,民众生活困苦,挪用不急需的费用,来充实军需储备,使民众的生活富足,敬畏上天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哪里在于把宫室建得很高大,把佛像塑得很庄严呢!”又分条陈述了挽救纸币的三条策略,请求设置惠民局,皇上认为这些都可以实行。

姚希得入朝奏对,指出君子小人正邪的区别,并且说:“君子触怒皇上敢于直谏,违背陛下的意愿,被免官后甘愿自谋生计,这是替国家打算,而不是替自己打算啊。小人自结朋党,

培植势力,排挤正直人士,甜言奉承,一切都顺从陛下的旨意,于是得到陛下的官职爵位,这是替自己打算,而不是替国家打算啊。”

景帝五年,姚希得被征召担任兵部尚书兼侍读,于是提出选用人才、修明政务、治理军事、珍惜财用四件事。后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恰逢星相变化异常,他上书承认过失,请求解除机务之要职。度宗即位以后,授予他同知枢密院事兼代理参知政事,不久授予他参知政事一职。后来又因为言论被免职,授任参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朝廷起用姚希得担任谭州知州、湖南安抚使,他因病得厉害,推辞(不赴任),便依照旧职做宫观使。不久姚希得请求退休,皇上下令不准许,他坚决请求,终于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的身份退休。咸淳五年,姚希得去世。遗表奏上,度宗停止上朝,追赠姚希得为少保。

姚希得喜好引荐有才德的人,不求取虚荣美名,大概有被姚希得称赞推荐给朝廷为官而自己不知道的。蜀地依附他的亲戚族人就有几十家,姚希得供养了他们一辈子,婚丧之事全部破费自己的财力,在他们晚年时按人口数分给他们土地,各有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后庭花

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②

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注:①湘管:毛笔。②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

10.试从修辞的角度对“翠羞红倦”一句进行赏析。 11.这首词的情感复杂细腻,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10.这句词运用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红”代“花”,“绿”代“叶”,把花、叶人格化,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暮春的残败之景,表现了女主人公郁郁寡欢的心情。

11.①无尽的相思之情。“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句是说女主人公思念心上人,本想执笔写信,可泪如雨下,短短的信笺却写不下自己对心上人无尽的思念之情。②孤独寂寞之情。“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句是说女主人公独身一人,无人陪伴,以致燕子都可怜她,飞来和她相伴。此句极写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③年华易逝的哀怨之情。“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词人对东风的怨恨和青春易逝、红颜短暂的无可奈何的哀怨。

【解析】

10.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一春不识”,写出了女子整个春天都未出游;而“不识西湖面”运用拟人手法,把西子湖人格化了。“翠羞红倦”乃“羞翠倦红”之意,写出了绿叶卷曲,红花凋落的春景。也意指这位少妇本来也是花容月貌,可以与绿叶红花匹敌的,但因心绪不佳,面色无华,因而羞见绿叶,倦赏红花。写出了女主人公郁郁寡欢心情。

1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翠羞红倦”写出了女主人公郁郁寡欢的心情,大概是因为思念远方良人吧;“雨、泪、摇湘管”写出了思念至深,未下笔而泪先流;“惟有燕知心”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和寂寞,无人相伴;“东风”写出了春天的来临,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琵琶怨”写出她通晓音律,善弹琵琶,她把自己的哀怨诉诸其弦;感慨时光流逝,希望春光较长地留在人间;然而东风无情,它不管琵琶的哀怨,仍吹走了春光,把落花吹得满地都是。“落花”象征着自己青春易老,她哀叹自己的美丽年华就这样在离愁别恨中匆匆凋零,等闲消逝。

三、名篇名句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怨愤情绪在琵琶声暂歇之时表现得更充分、更深沉的句子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将自己与众小人政见的不同比喻成“方圆”,从而表明与那些小人没有调和余地的两句是 , 。

(3)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两滕子京百废俱兴”两句话。范希文即范仲淹,字”指“忧乐”二字。《岳阳楼记》中“两字关情”的句子是 , 。

【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2)何方圜(圆)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理解型的默写,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诗句作答,并且要注意书写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四、语言知识基础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青岛遭遇“天价虾”事件,华西都市报记者几经联系前往求证,可涉事饭店经理________,拒不回应。

②反腐倡廉史诗电影《第一大案》在郑州开拍,对于影迷们关注的刘青山、张子善是如何交代罪行的细节,影片发言人________。

③记者暗访违规冻肉被肉食加工人员围殴,据了解,目前,很多问题猪肉流入广东,利益相关方也对此________。

A.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B.三缄其口 讳莫如深 守口如瓶

C.讳莫如深 守口如瓶 三缄其口 【答案】A

D.守口如瓶 三缄其口 讳莫如深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三缄其口: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根据语境,记者调查“天价虾”事件,涉事的经理不愿说明内幕,所以用“三缄其口”合适。守口如瓶: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像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根据语境,影片还未上映,所以当事人对于影片的内容不愿透露,严守秘密,选择“守口如瓶”合适。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根据语境,针对违规冻肉事件,有利益方故意隐瞒真相,所以选择“讳莫如深”合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昨天,世界各大媒体对这次巴黎暴恐袭击事件都在显要位置做了详细报道,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事件是由恐怖组织IS策划实施。

B.大型谍战剧《伪装者》自在湖南卫视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人物“明台”的扮演者胡歌俘获。

C.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D.中国人民挺起凛然正义的铮铮铁骨,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依靠全民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辱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都在显要位置对这次巴黎暴恐袭击事件做了详细报道”;B项,偷换主语,前句主语是“大型谍战剧《伪装者》”,后句主语却变成了“不少女粉丝的心”,应将“自”移到句首。C项,主宾搭配不当,“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是西汉列侯墓园”不搭配。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作为人民币的重要防伪特征,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设计了两条安全线。其中,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线宽4毫米,其光变性能对光源要求不高,颜色变化明显,集成镂空文字特征,更有利于公众识别。磁性全埋安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中国人民银行表示, ,也有利于防止变造人民币。

A.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B.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C.位于票面两边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 D.位于票面两边的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前文的叙述,先介绍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后介绍的“磁性全埋安全线”,这就决定了两个名词的顺序,由此排除A、D两项。联系后文“有利于……”可知句子的主要是“……分别位于票面两边”这一做法,所以排除C项。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①。因为虽然白天的温度仍有三十几度,② ,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有十多度。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③ 。到了白露,清晨的露水日益增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答案】①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②可是到了夜晚 ③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①处,前面的句子是“炎热的夏天已过”,后面又有气温下降的表述,所以①处应填写与“秋天已经到来”相关的句子;②处,前面是“白天的温度”,对应的应该是“夜晚”的温度;③处,前文是“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结合后文“阴气逐渐加重”可知,③处应填与“阴气也在夏至时兴起”意思相关的语句。

17.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75个字。

【答案】本次“爱心义卖”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全员参与,班长负责组织;各组摆摊开展班级义卖,才艺展示,并参加游园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看懂图表的内容,然后按照逻辑顺序,由下到上,先左后右,把“爱心义卖”的思路看清楚,由分到总,先对组内的活动然后对班级活动作具体安排,最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即可。

五、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蜀南竹海风景区的10亩国有林,被划定为“刻字林”,引导有“刻字”需求的游客前往刻字专区,以此杜绝游客乱刻乱画的行为。因此,每年有近五千棵竹子惨遭游客蹂躏。

德国柏林墙上满是千奇百怪的图画和文字,这满墙的涂鸦反而让柏林墙除了承载历史外,又多承载了一种文化。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分析立意时,应该先把每则材料的立意分析出来,然后比较立意的异同,选择任一观点作文即可。材料一,蜀南竹海风景区专门划定“刻字林”为游客提供刻字场所,从游客的角度可以分析,这种刻字行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旅游陋习,也是游客个人素质不高的体现;从景区的角度分析,景区很人性化,专门开辟刻字林,既满足了游客刻字留念的需求,又保护了竹林的健康成长,这是景区管理的人性化,管理的智慧,体现了景区管理适时改变,变通,更好为游客服务。材料二,柏林墙供人们涂鸦,既承载了历史又承载了文化,体现了合理引导人们表达话语、思想的方式方法,充分满足了人们表达意愿的需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涂鸦来表达思想,这是言论自由的一种体现,也是平等的体现。

综合两则材料的异同,可以从正面立意:破除旅游陋习,文明出行,体现的不仅是自身素质,更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联系国家旅游局近日发布的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其中指出,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出行文明也是国家形象的代表。

也可以从反面立意:为什么我们普通人刻字就是不文明的行为,而一些领导人的刻字、题字就是一种文雅的行为,为何不能做到像柏林墙那样的平等涂鸦,据此可引出“平等”的话题。联系现实,写成时评文类的议论文会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