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业在中国经济总量和中国出口总量中占很高比例。2003年中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中国GDP的36%,占中国工业增加值的81。2%。但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表现在:
产品低端为主,附加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8。08%,与美国、德国及日本相比分别低约23、12及22个百分点。
能源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中国制造业产品耗能约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出国际先进水平20~30%,如发电、炼钢、水泥、乙烯、及载货车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出约19%、20%、31%、28%及55%;而单位产值产生的污染却远远高出发达国家。
产业基础薄弱,一些高性能基础材料、元器件大量依靠进口,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的80%以上出自中国的外资企业。标志制造业水平的高性能制造装备,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及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
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结构调整,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这是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发展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是:
基于信息技术与传感技术的制造流程优化控制将成为”绿色制造”的关键技术,以降低能耗与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将产品设计、制造及管理过程数字化,以加速产品开发与制造过程,提高制造装备和制造系统的柔性与可重组性;基于网络的管理,商务,现代物流,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制造业的合理分布与效率。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潜力和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
统计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企业2002年全行业信息化建设投资规模约为207.8亿元,2003年增至243.1亿元,增速约为17.0%。其中,硬件产品支出占60.5%,软件产品为26%,IT服务为13.5%。
目前,中国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差距很大。石化、钢铁、汽车等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其信息化建设较好,一些企业已基本具备了与国际同行接近的信息化水平;而纺织、轻工等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内容也有较大差
别,如截至到2003年底国有大型企业已建设的信息化系统,比例最高的是办公自动化(OA),占50%;最低的是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占大型企业的6%。正在建设的业务系统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和资产管理系统(AM),分别占21%;最低的是电子商务(EB),占9%。计划建设比例最高的业务系统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其次是SCM、EB和AM等。中国大型企业业务系统建设状况见下图。
图1 中国大型企业业务系统建设状况(2003)
2005年3月份发布的《2003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报告》统计分析了3303家企业的有效调查数据。报告显示:2003年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为137。13。(以2001年为基数100,2002年指数为118。21)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具体可以从几方面来看:
首先,企业对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设立了CIO的企业由2002年的26。1%,增长为2003年的32。3%,增长23。7%;
图2 企业CIO设立情况
其次,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快速增长。制造企业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由2002年的14。4台提高到2003年的18。7台,增长30。1%。计算机联网率由2002年的57。1%增加到2003年68。4%,增长19。9%。网上销售率由2002年的5。5%增加到2003年的7。8%,增长41。8%。网上采购率由2002年的4。6%增加到2003年6。9%,增长49。8%;
图 3 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百人)及增长情况
图4 计算机内部联网率
图5 网上销售率和网上采购率高速增长
第三,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反映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效益型、发展能力型指标增幅显著,如资金运转效率增幅18。4%、网络营销应用率增幅 36。8% ,企业财务决算速度增幅13。1%,受调查企业利润由2002年的平均每年2525。2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3104。5万元,增长22。9%(图6)。新产品开发周期由2002年平均209。2天缩短到2003年平均201。4天(图7)。流程型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率由2002年的22。1%增加到2003年的23。8%,提高7。5%(图8)。离散型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生产线或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由2002年的19。1%提高到2003年的20。3%,提高6。5%(图9)。
图6 示范企业平均利润及增长情况
图7 新产品开发周期(天)缩短
图8 流程型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率
图9 离散型企业主要产品生产线或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
已有52。72%的企业已达到内部集成以上阶段(图10),仍然有47。28%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信息化仍然任重道远。
图 10 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分布图
地区间数字鸿沟明显。制造业信息化东西部的差距较大,调查统计的3303家企业中,东部地区有1715家,中部地区937家,西部地区651家 二、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制造业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有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装备以及集成技术等,主要包括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产品有: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MES(制造执行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OA(办公自动化)、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网络化制造、ASP服务、数控机床、计算机控制系统(DCS)、优化调度、实时监控等。
计世资讯于2004年7月份完成的《2003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CAD/ERP产业技术发展报告》表明,2003年中国CAD软件市场总体规模达到10。2亿元。其中,二维CAD销售额为1。7亿元,三维CA D销售额为6。5亿元,其他产品约有2亿元的市场规模。
2003年中国ERP软件市场销售总额为25。7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35。5%,其中制造业ERP市场规模达16。6亿元。。调查表明,中国国产ERP软件从应用套数上已经占据79%的市场份额,但主要用户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大型企业的应用中,中国ERP产品竞争力同国外产品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国资委2003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196家已实施信息化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均采用的是国外大型ERP软件。国产三维CAD软件在航空、航天、汽车等产业中应用很少。
流程工业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已实现国产化,总体市场占有率达到55%以上。在数控装备方面,国产数控机床的产业化步伐加快、可靠性不断提高,促进了通用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和大型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高端数控机
床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进展,研制完成的五轴联动车铣复合中心、五轴五面加工中心等设备实现了商品化。
三、制造业信息化存在问题
(1)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巨大差距。企业对信息化的迫切性认识有待提高。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多的依赖于政府和软件厂商两个方面的推动。调查表明,企业自发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比例不超过10%。由于对信息技术的不了解和缺乏人才和资金,企业持等待和观望的态度还相当普遍。
(2)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品缺乏标准规范的管理和指导,导致了市场无序竞争。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品竞争力不强,地区保护主义也导致了技术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众多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现象比较严重。
(3)缺乏高水平的技术咨询专业队伍,一些新的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如ASP模式,受体制机制与观念影响,进展不大。
科技部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方面做的工作
早在1986年,国家基础高技术计划(863)计划设立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主题,1989年开始进行CIMS应用试点,1991年由原国家科委(现科技部)牵头,协同十一个部、委、办启动了以“甩掉绘图板”为目标的全国CAD应用工程。 “十五”期间,科技部与国家有关部委牵头组织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为此做了大量的推动工作。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战略目标是: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建立一批应用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结合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培育若干相关的新兴软硬件产业和新兴咨询服务业;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人才队伍。 几年来,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取得显著进展。
第一,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 “十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由科技部等有关部委会同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7个重点城市协同开展,形成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的工作体系。在这个工作体系的推动辐射下,组织引导了4000多家企业应用信息技术。 在这些企业的辐射带动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整体进程得以提速。
第二、通过863计划、攻关计划等科技计划,支持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并通过企业应用示范的带动,软件测评,人才培养等促进了这些技术相关的高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当前,中国企业开发的三维CAD产品、ERP软件、PDM软件、CAPP软件等已经在企业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第三、同时,为了培育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社会化服务能力,科技部和各地政府还通过给予发展经费,加强规范管理和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支持了各地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的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第四、通过组织各种方式的展示交流会、论坛,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创办《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杂志和网站,组织大规模的信息化调查等普及和宣传制造业信息化知识。 中国科技部还将加大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支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无论是制造技术的发展还是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将是中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 同时,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也是中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制造业信息化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咨询业,在中国还刚刚开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