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20例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为了抢救病人时保证静脉通道的畅通及保护血管,防止并发症,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对30例新生儿行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的观察。结果 30例患儿一次置管成功,为治疗提供便利,无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
关键词 腋静脉 留置套管针 新生儿
我科新生儿监护室2007年1月~2007年10月,30例新生儿应用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
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0分钟~17天,其中早产儿要求寄养1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9例,颅内出血4例,新生儿窒息6例,留置套管针时间5-7天,均为病情好转后拔管。
1.2 方法 首先,放置患儿仰卧于预热的开放式辐射台上,选择好腋静脉,用止血带在相应肘窝上2-3cm处结扎,以增加腋静脉充盈度,穿刺上肢外展110°-145°,操作者左手掌垫于患儿肩部并上抬肩部20°-30°,左手拇指绷紧腋窝处皮肤,由助手在腋窝上方绷紧皮肤,使其腋静脉充分暴露,常规消毒皮肤范围3-5cm,操作者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套管针针翼,与皮肤呈10°-25°角进针。进针宜缓慢,见有暗红色回血,表示入腋静脉,松开止血带,退针芯并将外套管整体缓慢送入血管内,拔出针芯,推入0.9%NS2ml,观察有无渗出、堵塞、若无不适接好肝素帽,3M贴膜覆盖,并标明日期。
2 护理
2.1 护士要掌握患儿的静脉解剖结构,穿刺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2 穿刺部位 腋静脉留置针应在穿刺后24h更换3M贴膜一次,以后2-3天视贴膜情况更换一次。因穿刺点易形成窦道,更换贴膜时,消毒液不宜过多,以防止消毒液通过皮肤由血管窦道进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24h更换输液器,只要局部无静脉炎发生,输液畅通,穿刺部位就不用变更,一般留置时间5-7天[1]。
2.3 穿刺时避免刺入腋动脉,如误入腋动脉,应立即拔出并增加按压时间不少于10分钟,以免出血。
2.4 因腋静脉靠近心脏,每次静脉给药时,应排尽注射器内空气,以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为防止堵塞,24h维持输液,每12h用5ml0.9%NS冲管一次,若特殊原因不能24h维持输液可选用正压可来福接头,在每次更换药液时,应将留置针内回血冲干净,以免形成小血凝块引起堵塞。
2.5 腋静脉相对隐蔽,应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下的质感,以便及时发现渗漏。
2.6 腋静脉输液观察中多次发现输液泵警示灯提示堵塞报警,经检查留置针并无堵塞,而通过将患儿体位改变及上肢外展后,输液泵正常运作,因此尽量减少患儿向穿刺侧侧卧,必要时可用绷带系于患儿腕关节(注意采取保护措施),将穿刺侧上肢外展,使其在90°左右的区域活动。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及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建立长期有效、方便的静脉通路一直困扰着我们,从临床护理中发现,采用腋静脉置套管针,其留置时间超过四肢静脉,且静脉炎发生率低,出现渗出肿胀少,操作简单方便。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头皮静脉表浅细小,血管壁薄嫩,血管腔狭窄,留置过程中,针尖软管部分紧贴血管内壁,四肢血管管腔细小,且患儿无自控能力,活动灵活,套管针体易刺激管壁导致静脉损伤,加之血流相对缓慢,在进行部分静脉营养或刺激性药物时可造成血管壁机械性损伤而引起局部发红或苍白[2],腋静脉离心脏近,该静脉是贵要静脉与肱静脉汇合而成,收集上肢、深浅静脉的全部血液,位置恒定,管腔粗大,管壁厚,走行直,从而保持血管完整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腋下静脉受活动影响小,避开了关节部位,有利于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同时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燕,刘甲.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21.
[2] 汪宇风,江宾,邓德明.外周静脉留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的预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72-3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