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红林学校-—王名敬
21世纪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无论人们怎样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人类需要一种除了读、写、算以外的新的文明基础,即计算机文化。当今的中小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祖国的栋梁,掌握信息技术意义重大。普及计算机文化,培养他们的信息素质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课题.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一词,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曾给出这样的定义:“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仔细剖析,信息素养可以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几方面.其中,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这要求个体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信息的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信息知识是个体具有信息素养的基础,指的是对信息学的了解和对信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从广义上来讲,除了上述能力以外,还应该包涵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间接能力。信息道德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1
二、如何培养中小学信息素养。
1.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课程中应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具体要求中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学内容除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外,还要包含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如怎样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对个人信息和著作权的保护,对信息发布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等。通过解决问题和进行项目研究,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
将“学生为主\"和“创新人才”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去,是否“手把手”、“一步步”地教,这种教学方法能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照搬,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从表面上看来,轻轻松松,上课只是让学生玩玩电脑,没有压力,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书本上的基本操作内容,上课根本不爱听,而另一部分学生连鼠标也没碰过,因此信息技术课越来越难上.事实上,中学信息技术课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要求学生掌握纯计算机技术吗?不!,它的目标是应该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始终是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它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几个按钮的操作,而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掌握收集、处理信息,以及如何学习的方法。这里,我以“浏览因特网”这一单元课为例,来说明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这一单元的教学,不仅仅是对浏览器窗口、界面、操作的教学,还是使用工具获取信息的教学,更是过滤、处理、分析信息的方法与手段的教学.它要求首先完成对本学科知识的探究,即尝试使用互联网,然后利用互联网知识解决相关学科知识的问题,这些学科的知识就是一个个贯穿于教学中的主题。
2.教学中当好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2
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广播功能提供学生作品的展示机会,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进而提高学生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如多媒体制作POWERPOINT软件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演示系统的功能,将不同档次的学生作品投影到屏幕上进行评议.此举激发更多学生参与竞争,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水准。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往往不能有效地从学习环境中获得有用帮助信息。如《在文档中插入漂亮的图片》一节中,图片格式设置中各环绕方式的区分是本节课的教学法难点。各环绕方式的效果是很难用言语去表达的.当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教师就把这个问题反馈给其余的学生让他们来共同解答。结果参与解答问题的学生根据各自片面操作的体会提供各种不正确答案,完全忽视了WORD软件自身可能会提供这方面的有用信息。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格式设置的对话框,寻找到有用的信息--关于环绕方式的各种提示图.此举使学生明白:应用软件提供的提示图也是一种帮助信息. ﻫ 3。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培养信息素质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大大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各种形式的教育得以实施。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并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一门综合技术,它具有教学媒体信息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等特征。网络技术是通过计算机间的相互联结,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和多维化教学信息空间。.教学内容、手段的转变。如今从教学的角度看,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信息已远远超出了个人所能掌握的知识限度,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框架也无法适应这知识爆炸的冲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教师的重要作用不是去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而是向他们揭示知识的结构.教学内容不再是死板的条框、定义的复制,而成了理解、处理信息的学习过程。教学手段从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过渡到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创造性能力,并使他们理解信息对当今社会与人类的影响,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和担负起时代
3
的责任感。例如:在教学“FLASH\"动画时,教师先教学如何制作一些图形变换的动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刚学过的知识来制作一些具体的物品,这样在教会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德育为先,注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
信息技术应该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其对社会和自身的危害将会比那些一无所知的人更大。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针对信息技术这种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道德规范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作非法活动,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它计算机犯罪活动. 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教育,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应是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利用虚拟社区形式在网上组织讨论,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利用建立网上德育园地,进行各种知识宣传;利用网上聊天功能,进行各种形式的答问,包括进行心理辅导。总之,千万不能说教,要坚持以商讨形式,运用发自内心的例子进行教育,在网上进行说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就已明确指出:“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例如:在学习\"复制操作\"时,告诉学生不能随意复制他人的图片、文字,以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健康的、益智性的游戏的同时,还要告诫学生那些不健康的游戏玩不得,更不能沉迷于电脑游戏,而荒费学业。
总之,信息素质是二十一世纪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