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主修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及研究如何应用的学科。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俗的讲,就是从信息中发掘财富。学习的内容涵盖计算机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计算机方面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学科方面有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两学科综合课程有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管理学。
主要课程: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与计算机结合,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信息管理更加有效和实用。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现代化,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例如铁路订票系统,就是对车票这种信息的查询和管理系统。可以说软件开发的最主要面向的客户就是帮助企业制作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涉及咨询、服务、物流等很多行业,有很多的就业机会。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专业并不是择业时最看重的,但还是希望大家在学习期间把本职责的事情干好,不要盲目的学习,应该找到侧重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本身是一个交叉学科,即计算机与管理学的柔和,首先看学校课程设置的侧重点,如果侧重于计算机,就要学好基本的编程,最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前沿的研究方向。编程首先学好某种语言JAVA或C或其他的语言,大学期间精通一种语言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但工作后或者研究生期间要学的不仅是一种而是多种语言。现在国外的SAP系统,中国的金蝶K3,用友等ERP软件要求必须掌握多种语言。在信息管理的研究方向很宽泛有企业集成、协同商务、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如果侧重于管理,希望同学们不要局限于课程设置的那几本书籍,管理学是必然要学的,课堂上我们应该系统的学习管理学理论,包括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但管理知识不是几本书就可以教会你的,把管理学看作是“软学科或者软知识”,即使没有上过学的的人也可以用简朴的话说出某些有关管理的解决方案,只是没有上升到理
论层面而已。我们要博览群书,提升自己内在修养和开阔眼界,训练思维模式。侧重管理的学生,相对于侧重于计算机的学生来说,缺少了过硬的技术,这就要靠自己的情商来弥补。如果要想都学好,到头来什么都不精,泛泛的只学到一些皮毛。现在的企业,注重于员工熟练性,专业性,一个员工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把本职的工作做好,有一点点改进,那就是很不平凡的事情。所以在学习上要讲求精益求精,不断锻炼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我们应该了解自己,有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了解企业招聘人才侧重哪方面能力,重点培养。 下面是为了让大家更透彻地了解这个专业,我网上查的东西加以整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IT管理人才必备十大能力
作为IT技术人员,相信没有一个人愿意永远在底层编写程序或做简单的系统维护。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很多人都向往更高层的职位,但如何能成为一个专业的IT管理人才,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清晰、明了。
如果你真想成为一名成功、成熟的IT专家,你需要不断地扩展你的技能与知识——有些知识领域可能对你很陌生,本文阐述了可以帮助你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能力。作为一名IT专业人士,要想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你有可能每一种技术都懂一些,但又都不精通,也有可能是一名专才。无论如何,一旦你想成为IT专家,想在你的游戏地盘里成为楚翘,你需要不断扩展的、跨领域的素质。但是,大部分的素质能力存在于传统IT技能范畴之外,它们可能适用于其他的功能学科。我们与其他人的差异越来越小,这超出了我们的习惯思维,恐怕对很多想迅速成功的IT专业人士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理解现有的和新兴的技术
所有IT专业人士需要的一个最基本的能力便是对他们的基本技术技能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如果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比喻,那么这种能力应该属于食物和水的层次,你必须有这些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上课、阅读文章、研究产品,参加一个专业性质的组织,你需要掌握你正在使用的技术领域的所有信息,而且你还需要有实践机会去应用这些知识。 如果你参加一些技术资格或职称的考试,你应该经常提醒自己,你的目标并不单纯是为了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许多的头衔,而是实现你所受教育的价值最大化。
西方有句谚语,赢得游戏胜利不仅仅需要你将眼睛盯在正在击打的球上,而且也要能预计到下一个球的方向。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任何系统的平均生命周期大约为16个月,因此为未来做好规划很有必要。当你充分了解你正在做的事情后,实施的效率会更高。 设计技术性架构
任何自己修建的一个系统作为个体的功能都是自以为精妙和可执行的。但如果将它放进一个大一点的系统,它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也许你的技能还不是很高妙。无论你是负责全面的应用与网络设计,还是部分营建一个系统部件,支持一个企业架构,你都需要知道什么是良好的、扎实的架构设计法则。
一套有效率的技术性架构设计将零件拼接在一起,它应该就像一台容易操控、价格合理的机器一样。我已经发现,架构设计如果基于“奥卡姆剃刀原理”(Occam's Razor),那么它往往是最棒的,奥卡姆剃刀原理这个词语源于拉丁语,意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即简单就是最好的。当考虑设计之时,要记住每个组织都有一些独特的程序,大部分的组织性程序都相当的普通,它们能够用可配置的通用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很多架构可以利用购买以及将一些很小数量的部件组合在一起的方式来完成,而不是要重新发明一种结构。通过这种方法,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更少的成本,为你的客户提供一种优质、容易操控的产品。同样理念还适用于个体应用与架构的设计与开发。 系统集成
技术为很多的目的服务,最重要的能力便是使程序的自动化。不是使用传统的供应商订单、库存管理以及产品市场推销手段,而是使用供应链程序,流程通过允许供应商和生产者来进行复杂地沟通控制,从而完成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到产品抵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 Sarbanes-Oxley和其他监管法则都要求企业达到内部控制的标准,它们在系统设计领域相当常见。随着产品和平台继续地增生扩散,随着企业日渐将自己的系统和其他的系统相连,高质量的协同工作能力是必须的。
了解企业
企业实体是复杂的组织,没有哪个企业是与别的企业完全相同的,就像雪花一样,没有两片雪花是完全相同。这种推动特定业务运转的灵活性不太容易被掌握。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大型企业当中,多种文化是并存的——有一个文化是企业层面的,而别的存在于部门层面。当你认为是安全下水的时候,你对企业运行的细微直觉会因为合并或者管理性质的巨变失去灵光,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当我们认为自己能够在企业文化的风浪当中驾轻就熟,而无需在乎浪潮或者风向之时,我们不可以自鸣得意。同样的,尽管企业灵活性的东西当中,很多是普通的,可以传授的知识,那种认为在一个企业环境当中取得成功的做法同样适用于另外一个企业的想法是愚蠢的。我们必须学习我们身处的每个新环境的特质。 规划管理项目
Joe Torre被视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经理。很难想像,如果他没有一套相当周全的比赛规划,这位纽约人能够在10次比赛中9次取得胜利,并且获得6个AL锦标赛以及4个世界性系列比赛的冠军。这种计划不是针对年度比赛的,而是每一场比赛。
无论你是一位经理或者是一位选手,一名超级明星或者是一位业余玩家,你都要为自己近期和远期的比赛制定规划。你如何为今天进行规划?为这周?为今年?你如何完成这些目标?你应该问自己很多“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开发人员或者是一
名网络管理员,你现在就需要培养自己的规划能力。如果你无法管理自己,你当然就会在管理别人或者复杂项目之时捉襟见肘。 注重沟通与倾听
任何东西都可以平庸,除了一种能力你不能不做到完美:沟通。这是两个最重要能力当中的一种,沟通对IT专业人士尤显重要。良好的沟通是双向性的事情,你来我往同等重要。IT行业是锻炼你雅量的完美地方,因为这一行业需要沟通的时刻太多了。
无论你怎样看待工作和生活,每个IT专业人士实际上都是一名顾问。作为顾问,你有责任去为你的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这样做意味着你至少了解你客户的业务,客户业务运转的情况,这意味着你要去倾听。你的客户有资格知道他们付给你的钱获得了怎样的回报,这意味着你必须主动的、有规律的让他们知道你正在为他们的利益而奔忙。
这一点对传统的IT人员来讲很难。我们大部分进入这一行业的人认为自己接触代码和电线的机会大于与人的接触。我们以为最好的方法便是坐在我们的桌子面前,埋头苦干。这些都是致命的错误,尽管沟通做起来很不容易,也或许会和我们的个性背道而驰,但你别无选择,只能培养这些能力。幸好人人都能够学习,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沟通将会变得容易一些。 专注结果
另外一个绝对重要的能力便是执行的能力。计划再棒,也只是空谈而已。归根结底,你需要用东西来证明你的努力。
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你客户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他们是谁,他们想做什么?作为一名IT专业运营顾问,你有责任向你的客户提供建议,这种建议建立在你的知识与经验之上。 但别忘了,最终是你的老板或同事、团队领导、你工作的最终客户进行决策。有时候,这些决策并不是你推荐的。你需要认真思考其中的缘由,但不要让任何分析将你麻痹,也不要让自己陷入唐吉柯德式的盲动之中。80-20定律在这里起作用:80%的结果能够通过20%的努力来完成,超出这一范畴的多余价值经常不值得耗费成本。 进行战略性的思考
这是一个竞争日渐激烈的世界,今天的IT专业人士必须每天去证明,他们能够增加战术与战略价值;他们要在自己组织的任何一次会议上,成为受欢迎的人。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IT的战略重要性,企业认为IT不仅仅是会计账目上的死水一潭,而是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的部门。
大部分的IT部门是被动式的进行工作,他们等待自己的业务客户。高性能、高度成功的IT部门是积极的,在完成公司总体目标的过程当中,他们以咨询式的态度与自己的业务客户共事。
影响和说服
上个世纪50年代那种命令式、军队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已经让位于更加平行的组织管理模式。直接管理和影响管理已经相辅相成。我们不再命令别人做事情。我们会用说服、协商、沟通等等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是你训练沟通能力的好机会。有了沟通能力,其他的能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像战略性思维、业绩挂钩等等。能够影响他人的IT专业人士总是代表着高效、富有能力、受人尊敬的人士。不要错误地认为这只是经理们该具备的能力。影响和说服是推动协同性工作环境完成的重要技能。 有适应能力
一名技术专业人士意味着具有某个特殊开发环境的专长或者有能力开发、支持一个网络,但是在现在,别以为你仍然能够靠这些东西过好日子,如果你和其他提供某一类IT服务的专家一样,你就是一个没有优势的普通职员。你应该成为一个真正的IT多面手,需要不断地进行技能扩展工作。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技术人员当中显示出你的优秀。
有些能力,比如技术技能与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但类似业务知识一类的知识,则需要你花更多的时间掌握。个人和团队的管理、领导艺术以及和同事、用户共事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你调整自己的个人态度以及个性才能获得。
如果你选择在IT行业就业,你也选择了让自己成为变化的适应者。我们的专业变化很快也很深刻,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这种变化。无论你喜欢与否,都要尽快适应业务变化。竞争的压力、新手的进入、管理的变革、战略的调整、产品的开发,任何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变化。现在,几乎没有一个行业没有被IT技术所影响,作为一个可以信赖的专业人士,我们必须让我们的企业适应这种变化。
二.专业前景:信息管理专业文理兼容 就业多渠道
信息管理专业的全称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管理科学类。它是由原来的科技信息专业、信息学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合并而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要特色就是文理兼容,人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
我国归入管理学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本科专业主要有三个门类:一是按理科招生的科技信息专业;二是按文科招生的信息学专业;三是工商管理和财经类专业。其中,最早创办的是科技情报专业。这个专业主要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科技情报工作的开展培养专门人才。按文科招生的信息学专业,主要培养社科情报专业人员,以图书馆学为基础,面向社会情报工作进行改革和专业面的拓宽,适应社会对文献信息管理人才与情报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另外,我国高校中的工商管理、财经及相关院系开设有关
信息管理方面的本科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工商企业、农业企业、金融等行业所需要的信息组织、系统管理、研究与咨询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合并之后,各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多文理兼招,并且按系或学院统一招生,大三后再分流。如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5年就按系统一招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则把这个专业合并到工商管理类,按学院统一招生。在专业设置上,各高校强调管理、经济、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综合和交叉。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要具有现代管理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系统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技能。从专业的主要课程就可以看出这个专业的特色,如计算概论、信息管理概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系统、调查与统计方法、计算机网络、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信息经济学、中文信息处理、微观经济学、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电子商务等。从中可看出,这个专业的专业课程特点是多且“杂”,既有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也有管理、经济方面的课程,还有不少课程是综合性的。 就业去向多渠道
21世纪初是我国推进国家信息产业化的重要时期,当前,各类信息服务的交叉与融合,因特网信息服务的商业化、综合化和国际化以及全球信息网络的进展,都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经济信息服务、咨询、中介等社会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也提供了不少职位。近年来,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去向已从科技信息部门、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服务部门扩展到各类企业、经济、金融、咨询及管理部门。他们在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出版与数字化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民族传统文化整理与传播等方面都可以一展所长,大显身手。
从目前各高校的本科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深造,只有少部分选择直接去公司、机关等单位就业。该专业学生考研时可报考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等相关方向。 相关专业
同信息管理最相近的专业是图书馆学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管理与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的人才,就业去向为图书情报机构和信息部门,可以从事管理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在基础课程方面,图书馆学同信息管理的区别并不大,主要是多了一些图书馆管理等图书馆方面的课程。
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形势
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本文就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供需现状和就业形势略作分析。 一、IT人才短缺
(1)世界IT人才短缺,需求理性调整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IT人才需求缩水,这是产业发展中的正常调整。尽管一些IT公司大幅度裁员,但IT人才供不应求仍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才缺口达到20%。美国从2002年初开始,IT人才需求稳步回升,2003年从业人员比2002
年提升了4.2%,至2006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67万人。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2005年将达到170万人。发达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国招聘。 (2)我国IT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2007年我国IT市场总值将达到519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0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20万左右,缺口很大。据报道,2005年我国IT人才缺口为42.5万人。
(3)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2008年国内IC工程师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人,目前只有4000人,IC人才严重短缺。2002年我国存储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6亿元,且以10%~20%的年增长率递增。2004年我国存储市场人才需求在3万人以上,而国内达到存储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不到500人,网络存储人才匮乏。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可达120000亿美元,我国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未来十年大约需求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我国现有信息安全专业人才4000多人,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04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数高达2633万,市场收入为24.7亿元,而我国游戏技术开发人员不到3000人。到2006年我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年均人才需求超过2万。
(4)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
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05年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出口额将增至50亿美元。2002年我国不合理的橄榄型软件人才结构中博士、硕士4.3万人,占7%;本科生19.6万人,占33%;大专生9.9万人,占17%;其他人员29.4万人,占43%。按合理的金字塔型软件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 二、市场需求旺盛 (1)行业需求稳中有变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稳中有增,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更加宽泛,需求主体也悄然变化。通信业增人需求集中在邮电院校相关专业,吸纳综合大学毕业生能力明显下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需求不减,但竞争激烈。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广泛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人才需求平稳增长,但需求层次明显提高。水利、能源、建筑、医疗、新闻、出版、广告、旅游等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总量没有明显变化。机械、化工、冶金、石油、电力、造船、轻工、纺织、汽车、制药、物流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热点。据统计,全国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外贸等系统,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足4%。未来3~5年,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学历结构中博士和硕士分别占2%和22%,远低于高校师资整体学历水平,高校师资急需充实队伍和提高知识层次。我国计划在2010年底,实现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全部开设现代信息技术课。2002年,全国约有专职和兼职计算机教师7万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预计需要新增相应师资20万人。2004年我国IT认证市场总体规模达到33.5亿元,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培训机构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师资。 (2)企业需求格局形成
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促进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全国3000家大型企业中,只有3.7%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
成熟阶段,国有企业吸纳毕业生潜力巨大。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师的人才需求缺口高达60万。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迅速发展和要求员工素质高的特点,成为吸收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主要企业单位。在经济发达地区,非公有制单位的用人需求已超过公有制单位的需求。毕业生到哪一种所有制单位工作,已不再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伴随我国加入WTO和外国公司的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更偏向外资企业。 (3)区域需求差异显著
北京市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投资跨度15年,投资金额300亿美元。上海市将建设“微电子产业基地”,“十五”计划引进投资100亿美元。深圳市更被誉为“新经济公司在全球最理想的五个根据地”之一。国家在大连、济南、南京、杭州、广州、珠海、长沙、成都、西安等地兴建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业迅猛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广大的就业市场。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 三、就业竞争激烈 (1)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2002年至2004年,中国IT产业年增长率分别为11%、15%、14%,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32%的年均增长速度。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证书、IT证书,“优中选优”;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单方面延长毕业生就业试用期。IT市场上起薪大幅下降:2003年,IT行业硕士生、本科生平均起薪分别为3738元、2943元,与2001年相比下降超过1000元。 (2)就业格局逐渐明朗
2003年、2004年,全国毕业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分别为6.5万人、9.5万人,社会需求愈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学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为60%~80%。专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次就业率低于50%。 (3)岗位竞争日趋激烈
2002年全国电子信息类学科共招生44.3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剧增,计算机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等相近专业间挤占就业岗位现象更加突出。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微电子、软件设计和测试等专业毕业生走俏。2005年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7000多人,本科毕业生3615人,在就业市场上备受IT企业青睐。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专业排行中,计算机、电子学、信息学位于前十位,大量海归人员抢滩外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招聘高学历人才,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趋强。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的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不断涌现,信息化应用领域毕业生的专业优势逐渐消失。 (4)就业影响愈加广泛
各高校根据就业情况理性调整招生规模,本科招生人数2003年、2004年稳定在10.85万人。毕业生就业困难,报考研究生人数大增,2004年计算机学科报考硕士人数位于各学科之首。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形式正在淡化,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中存在大量已实际就业,但学校不易统计的“隐性就业现象”。 四、就业工作滞后 (1)疏通就业渠道
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高校与用人单位间也缺少便捷、高效的供需机制。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规范,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公平竞争,虚假招聘,随意毁约现象普遍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对外地大学生落户设置种种政策限制,致使众多计算机专业毕业
生成为“临时工”,严重伤害了学生利益。国家要打破政策壁垒、地区壁垒,形成信息畅通、公平竞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2)加强就业指导
多年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造成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和现实的可能,人为地为自己择业设置了障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大约75%的劳动力就业机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可是,80%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外资和国有大企业,目标过于集中。近年来,我国新增IT就业人员中的90%在非IT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而毕业生热衷于软件公司、网络公司,求职意向过于单一。全球IT业重心正转向服务,到2007年,中国软件和服务市场总值将从2002年的22亿美元、49亿美元上升到69亿美元、144亿美元,巨大的服务市场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而服务业却不被大学生所看好。在一份就业调查中,毕业生首选地点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占被调查学生的72%以上。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历史机遇,可毕业生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计算机人才严重短缺。 (3)提高学生素质
IT业的飞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改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从业的旧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英语是学习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语言工具,也是我国计算机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同时,我国软件产业要形成外向出口型产业,程序编写与软件开发的规范化和国际化,也要求必须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外语水平。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学生只注重考研课程学习,或者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就业适应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在以创新为生命的IT行业难以就业和生存。 五、人才培养脱节
我国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截止2003年底,我国大学和软件学院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数为73.8万人。在学历教育IT人才培养上,各类学校应体现层次性和交叉性,办出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 (1)研究生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工程
我国高层次计算机人才缺乏系统从事开发软件的研究和实践。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偏重理论,轻视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研究生主要培养途径是在学校进行,缺乏项目课题积累,在IT企业难当将才。 (2)本科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特色
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宽口径、分层次的模式,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等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研究型计算机人才应有较好的数学素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坚实的专业基础以及未来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创新能力。计算机学科综合交叉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计算机专业学生应选修机电、管理、财经、新闻等专业的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而且也可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3)专科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实践
专科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专科人才的培养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缺乏一定的特点,尤其是缺乏专科人才应有的比较强的操作和实践能力,自身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是国际上IT应用人才培养的共同规律。职业技术学院要借鉴国外经验,把国际流行的IT软件培训方案直接引进教学过程,或将著名IT企业的资格认证直接融入教学,培养集学科、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国际化的行业、企业应用工程技术型人才。 大学生就业市场上,计算机人才供需两旺,买方市场逐步形成,“供大于求”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瞄准IT人
才市场变化,调整模式,突出特色。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也应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
就业形势
典型职位一
ERP实施工程师或ERP实施顾问
职业状况:随着信息化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社会和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既懂业务、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中国十分缺乏。据ERP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侯炳辉估计,目前国内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不过千人,这相对于我国需要信息化的几十万家企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目前,ERP人才主要在三个方向就业,一是到软件公司就职,从事软件实施工作;二是到软件应用单位就职,提升用户的软件使用效益;三是自己创办提供软件咨询实施服务公司,作软件公司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在未来几年中,中国需要大量的专门从事软件咨询实施服务的第三方公司。
薪资水平:平均薪资不低于3000元/月。像毕马威这样的外资大事务所对实施顾问开出的薪资不低于7000元/月,新人大概在5000元/月左右。
专家建议:想到知名咨询做ERP实施顾问,最重要的首先是沟通能力。前毕马威中国公司的高级经理杨靖超先生给笔者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做说明:每个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业务千差万别,当某个企业请你做ERP实施,你必须到该企业每个部门去熟悉人家的业务流程,没有沟通怎么做下去?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大学开始,不要害怕,勇敢地开口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并学会倾听和认错,沟通真的无所不在。
其次,就是管理和市场、和财务方面的知识。做ERP要整合的是企业所有部门甚至该企业上下游资源,所以对一个企业运转的各个部门工作内容和先进的、流行的管理方式和体制都应有所了解。关于这些,我们可以到专业期刊和网站上看一些实施案例来进行熟悉。你可以不懂实际细节(事实上除了通过实习以外你没有任何机会接触这些细节),但你必须明白管理思想和基本市场原则,一个到客户办公室询问为什么必须有市场公关支出的人,是没有咨询公司想请来破坏自己的专业形象的。
在目前的教材上基本上看不到这些东西,建议同学们看一些《销售与市场》、《商界》之类的优秀管理期刊,上边有些实战类的文章对我们应该有不同于教材的启发,登陆像中国营销传播网(www.emkt.com.cn)等专业网站看一些文章或参与一些讨论也不无益处。
最后,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一些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SQL Server/ /DB2/等)。
信息产业部和电讯盈科公司合作建立的ERP人才培训认证——ERP管理咨询师技术资格证书,还有,用友软件也开发了一个ERP实施的全程培训课程。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参
加培训,拿个证书,对求职有一定的帮助。
典型职位二
管理软件开发工程师
职业状况:业界对今年春节以后的IT人才从需求和“钱”景普遍看涨。在这个大环境下,该职位在2005年及以后的市场情况应是相当乐观的。
薪资待遇:和IT业界的软件工程师待遇差不多。根据地域不同分别在3000-6000元/月左右。华为、金蝶等公司开出的价码在历届毕业生中都是让人羡慕的。
专家建议:相比无论计算机专业和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都在另外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我当初在大学选择是主攻计算机,然后对财务、管理、市场三门主干经济类课程重点熟悉。
除了具备一定的基本的管理学知识外,必须有团队合作的概念。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型软件开发都是由团队(所谓项目)合力完成的,你的工作和合作能力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进程,建议你在校期间找一些关于团队建设和合作的书来看看,先形成一个概念,然后尝试着参加一些团队活动,体验如何通过合作做成事情。
具备使用一种以上的编程工具进行编程的能力,现在主流的开发工具或语言有DELPHI/JAVA/PB/ASP/HTML,同时对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熟悉也是必须的(如Oracle/SQL Server/DB2等)。还有,软件工程的思想也很重要。从事该岗位比较辛苦,工作压力比较大,知识更新快,需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当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可以从事项目经理、技术总监等管理职位。推荐参加JAVA语言认证。
典型职位三
软件测试工程师
职业状况:随着市场对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软件测试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应测试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将会逐渐提高。在微软等测试软件过程比较规范的大公司,软件测试人员的数量和待遇与程序员没有多大差别,优秀测试人员的待遇甚至比程序员还要高。软件测试将会成为一个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行业,软件测试大有前途。根据有关职位统计资料显示,在国外大多数软件公司,1个软件开发工程师就需要辅有2个软件测试工程师。
另外,网络游戏产业发展很快,这个公认为“朝阳”产业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对很多同学来说都应该是一种诱惑:既可以免费玩游戏,又可以拿到不错的薪水。不过,这些,都是需要你用良好的专业素质做保证。
薪资水平:初入行的新人大概在2000-4000元/月,据行业专业人士介绍,该职位薪资最高达到8000元/月。
专家建议:精通软件工程思想,熟悉软件测试流程,对软件测试方法和软件质量保证深刻理解和体会,如果对软件编程有所了解更好。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基础。熟悉测试理论、流程,至少熟练使用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或一种测试管理工具。争取熟练掌握C/C++或Java、ASP、JSP、MS SQL、Oracle数据库和软件配置管理工具,最好能参与一些实际项目的开发工作(例如几个同学组成的业余工作室和假期实习)。
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举办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班在业内反响较好,如果能有条件参加类似的培训项目,对掌握具体、实用的技术都有一定的好处。
典型职位四
网络管理或机房维护岗位
职业状况:基本上稍微大一点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和局域网——那就需要网络管理人员,所以,人才市场对该职位的需求统计数据也比较漂亮。
但目前一般的国内企业设置的网络管理员,还仅仅停留在资源上传下载和局域网维护、计算机故障排除等简单操作上,因此待遇也不尽如人意。并且个人发展的空间比较小。但是网页设计技术纯熟、有优秀的设计作品的网络管理师还是有“钱”途的。
专家建议:该岗位人员一般从事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因此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是必须的。如果具有计算机安全相关知识则更好。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接受一些相关培训并拿到证书(如微软、CCNA等认证),就业时会更有优势。
典型职位五
管理类岗位
专家建议:竞争这类岗位,是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很不愿意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许多往届的毕业生都走上了这条路。我觉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专业背景——计算机,在一些IT公司的销售、管理岗位的应聘中占得先机。
除了有扎实系统的经济专业知识外,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是必不可少,而且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也尤为重要。有从事该岗位意向的同学在校期间多从事社会实践,如果能有进企业实习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其他
银行职员、公务员、图书馆信息咨询岗位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 活动目的: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 做好读书登记簿 (1) 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 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 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 出读书小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