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昼夜 家喻户晓 至死不懈 气冲斗牛 B. 云霄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马革裹尸 C. 草率 目不窥园 锋芒必露 不以为然 D. 卓越 兀兀穷年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 【答案】C 【解析】
ABD三项正确。C项修改为:锋芒毕露。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哺育(pǔ) 狂澜(lán) 气魄(pò) 污秽(huì) B. 祈祷(qǐ) 炽痛(zhì) 机杼(zhù) 亘古(gèn) C. 惩罚(chéng) 谰语(lán) 田垄(lǒng) 默契(qì)D. 金柝(tuò) 军帖(tiě) 蚱蜢(zà) 屏障(píng)
) 【答案】C 【解析】
C项正确。ABD三项修改为:A.哺育(bǔ);B. 祈祷(qí) 炽痛(chì);D. 蚱蜢(zhà)。 选择题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 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答案】C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C项的成语使用有误,“不厌其烦”指不嫌烦琐与
麻烦,形容很有耐心的样子,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B. 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C. 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D. 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通过”或“使”去掉一个;B项,成分残缺,在“爱心送考”后面加“的活动”;C项,正确;D项,句式杂糅,把“由于”去掉。 选择题
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②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 ③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④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⑤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⑥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A. ②⑤③⑥④① B. ①②⑤③⑥④ C. ②⑤⑥③④① D. ①②⑥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每个句子。可以按照季节的顺序进行排序。首先是②,春天。紧接着是春天的景色“⑤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注意“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这都是春意萌发的表现。然后是秋天(⑥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劳动的季节。连接③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然后写出劳动的果实“④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最后“①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总结。排序为:
②⑤③⑥④①,故选A。 选择题
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拟人) B. (长妈妈)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全家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借喻)
C. 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山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排比)
D.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噶叽”地惨叫了一声。(拟人) 【答案】B 【解析】
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B句中的“长毛”代指太平军,因太平天国运动祸乱中国时,成员皆披头散发,故称之为“长毛。这种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就是借代。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所以“借喻”是不正确的判断。
名句名篇默写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逢入京使》中表达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第二乐章,词
作
者
是
______________
,
曲
作
者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马上相逢无纸笔 (2)百般红紫斗芳菲 (3)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4)《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冼星海 【解析】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4)小题注意区分两个作者。“逢”“芳菲”“园”“袖”“芦管”“雁”“乾坤”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综合性学习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获“马哈蒂尔科学奖”的袁隆平、获“中国奥林匹克金质奖章”的姚明等。七年级(1)班正在举行以“学习名人精神,引领人生航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本单元的名人“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吕蒙”中任选一位,以“我想对_______说”的句式,抒写出你对他的崇敬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邓稼先爷爷现在还健在,树人学校小广播站要介绍核武器,而你是广播站的小记者,你要去采访邓爷爷,向他提一个有关核武器的问题,你会如何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名人成长故事会;②名人名言手抄报;③名人作品交流会。 我想对邓稼先说:邓爷爷,我敬佩您的爱国热情,敬佩你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敬佩你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我要以你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您那样的栋梁之才。(意思相同即可) 示例一:邓爷爷,您好,我是树人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核武器研究的背景是怎样的呢?示例二:邓爷爷,您好,我是树人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您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核武器吗?
【解析】
(1)活动方案的主题“学习名人精神,引领人生航向”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学习名人精神,引领人生航向”设计其他部分即可。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名人文化的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学习名人倡议书等,要有一定的活动步骤。活动步骤是活动方案的主体,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活动的具体内容,具有可操作性。使活动张弛有序。(2)首先要注意的是写作内容:抒写出你对他的崇敬之情。然后要考虑到语言的组织,必须符合“我想对……说……”的语言结构。书写内容时要谦虚诚恳,要有赞美的具体内容,语言要凝练通顺,生动活泼,有感染人的力量。(3)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先介绍自己是谁,然后再提出有关核武器的问题,用语要恳切,要有一个谦虚的态度,以征得对方心灵的共鸣。 名著阅读
请指出下列文字出自哪部名著,并说说这段文字突出了主人公怎样的特点。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跑法是车夫的能力与资格的证据。 ……
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1)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出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1)骆驼祥子 (2)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解析】
(1)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和所出自的名著即可。结合“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跑法是车夫的能力与资格的证据。”分析出自《骆驼祥子》。(2)结合“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分析,此时的祥子刚到北京,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此时的他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诗歌鉴赏 诗歌赏析 早发 唐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采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硅。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
【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分析鉴赏能力。诗题为“早发”,首联紧扣诗题,凸显“早发”:早雾还未散去,长夜未尽,诗人已经登程。颔联中写诗人在路上“鸡未唱,马频嘶”,雄鸡尚未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颈联,树色掩映店铺在早行时更加微茫,这也在表现“早发”之“早”。诗歌尾联写自己已经独自走出了三十多里的路程了,城中望月还像玉石一样挂在天上。,写出早行的孤寂冷清之感。 (1)试题分析:分析时要扣住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也就是要找出诗歌哪些地方体现了“早”字。首联的“早雾”,颔联的“鸡未唱,马频嘶”,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这些都写出诗人出发之早。
文言文阅读
阅读《木兰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1)旦辞爷娘去(___) (2)朔气传金柝(_____)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___) (4)但闻黄河流水鸣渐渐(____) (5)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 (6)愿驰千里足(______)
【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诗中反复用“旦辞”“暮宿”表现地点的快速转换,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4】木兰在战争中战功赫赫,为什么她执意辞官还乡?这样写对塑造木兰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
【1】 (1)早晨 (2)北方 (3)胡人的骑兵 (4)只 (5)不愿做 (6)希望 【2】(1)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度过一道道关卡,越过一座座高山。
(2)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军情紧急,早行夜宿,急速行军。
【4】思念父母,出征不是为了功名。更好地刻画了木兰不贪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朔”,北方;“胡骑”,胡人的骑兵;“愿”, 希望。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赴”奔赴;“若”,好像。注意(2)句的修辞,本句互文:指同一个句子中有些词语相互映衬呼应,合而见义。
【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
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意思“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分析,暗示了军情紧急,早行夜宿,急速行军。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沙场征战,多少壮士战死沙场,冰冷、血腥、残酷的战场,久违了家的温馨。所以女儿身的木兰选择回家和父母姐弟相聚,这种难得的亲情是高官厚禄所无法比及的。这样写,当然写了木兰以国为重,以家为重,不崇尚名利的高尚品质。
参考译文: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爱的硬度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长大以后,我甚至忘记了母亲怀抱的味道,回避和拒绝她任何形式的亲近和主动示好,似乎只有和她对抗着、沉默着、屈从着才是我与母亲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②母亲很勤快。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 ③母亲除了种菜还大搞养殖,圈里养着十多头猪,猪菜的事情分配给她的孩子们,柴火的事情她亲自带领孩子们去山上,在她锋利的斧头下,不一会儿功夫就能满载而归。我总是不能忘记我们以弱小的肩膀背起不堪重负的担子,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母亲巴不得一次就把山背到家里。每当我发出怨言与抗议,母亲就会骂我偷懒,并立刻举出我的小伙伴们谁比我小但背得比我还多的例子。
④在母亲的辛劳付出之下,一个家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⑤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
个孩子。常常是我们在外犯了错回来,劈头就会挨一顿棍棒,等父亲回来也许还会第二次挨打。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她永远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的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喜欢关心考试的结果。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⑦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作出好榜样。
⑧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她暴力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周围的村庄里推广开来。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⑨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在文字里。从小到大的作文里,一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
【1】整体感知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爱的硬度”体现在哪些事上。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 【3】结合文意,请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 【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并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答案】
【1】 ①管教我们劳动。②严惩我们犯错。③严格管教我们学习。 【2】 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语言气势,更突出了母亲的勤快能干、心灵手巧(要强)。
【3】 文中是指在感情上我与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表明母亲的严厉
及我对母亲的敬畏。
【4】 结构上:照应标题,总结全文(收束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写出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5】 赞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文中的母亲虽然严厉,但严中有爱,她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赞同:因为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忽略了对孩子思想上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容易让孩子产生距离感。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从第③段可以看出,母亲严厉要求我们尽自己的全力劳动;从第⑤段可以看出,母亲会严厉惩罚犯了错误的我们,从不手软;从第⑥段可以看出,母亲关心我们的学习成绩,从不放低标准。
【2】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这个句子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即“……总是比别人家的……”,这是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母亲的能干以及要强的性格。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
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因为母亲的严格教育,“我”在感情上与母亲比较疏远,希望万事都尽可能做好,从而不受母亲的批评,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敬畏之情。
【4】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首先,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写了母亲的勤劳能干和教育子女的严厉,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这是“我”对母爱的全新的真正的理解。母爱给予“我”坚强的品质,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化了主题。其次,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并且也呼应了文章的标题“母爱的硬度”。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解答时,需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阐述。文章中母亲的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使得孩子与母亲的感情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也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的自强自立和快速成长。解答时既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表示不赞同,理由应充分有力。
作文
根据要求作文。
回望过去,我们身边的父母师长、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学同乡……他们也曾以各种特有的方式陪伴过我们成长,给予过我们温暖,给予过我们力量,让我们感动。
请以“别样的________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注意选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来写,要写出人物的精神;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参考例文 别样的师生情
升入七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我就遇见了“鱼眼”老师。她戴着一副高近视眼镜,毫不夸张地说,那镜片足有一厘米厚。摘下眼镜后,那眼珠完完全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凸得一览无余,真像死鱼的眼睛。因此,我背地里叫她“鱼眼”老师。遇上这样一位“鱼眼”女老师,简直就是我的悲哀。
因为不喜欢“鱼眼”老师,我听课的效率就大打折扣了,作业的正确率也大幅下滑。有时印堂故意与她作对,意图很明确:让她发怒,让她将我驱赶出她的管辖区域,为我转到其他班制造有利条件。有一次,小蓓蕾组合到我们这个地级市演唱《荷包蛋》,我便邀约一帮朋友偷偷买了票。他们演唱的时间恰逢“鱼眼”老师的数学课,我便不经过请假,堂而皇之地去听了演唱会。这一次,我如愿以偿地被请到她的办公室,被狠狠“剁”了一顿:“你说你,为了吃个荷包蛋,还跑几十里
路到市里去,那里的荷包收不也是荷包蛋吗?难道会做出个花样来?” 听着她的训斥,我心里不仅毫无悔意,反而觉得很好笑,连小蓓蕾的《荷包蛋》都不知道,孤陋寡闻!我心一横,对她说:“老师,你让我转班吧……你看我给班上抹了这么多黑!”“转班,你想都不要想。你知不知道,你妈妈告诉我,让我对你严厉点……”“鱼眼”老师说得斩钉截铁。
此后,她真的对我严厉有加:作业不认真,重做;上课不听讲,留下来把耽搁的时间补起来……说来也怪,一涨意间,我的成绩又开始回升,期中考试时居然跃为全班第一句。但我对“鱼眼”老师还是难以看顺眼,直到那一次,我骑车摔成骨折被送进医院。
我进医院的第一时间,“鱼眼”老师就来了。她笑呵呵地说:“你安心养病吧,你的课程我与其他老师都商量好了,抽时间来医院给你补上。喏,是喜欢吃荷包蛋吗?我给你做了六个,还热着呢,趁热吃了吧……” 这一刻,我的心突然抖了一下,突然感受到“鱼眼”老师的可爱和可敬。一个五十多岁的要退休的女老师,居然还保持着对教育工作的那份热情、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我这时也突然以为往的行动感到羞耻。我怎么就那么不懂事,不懂得一个爱我的老师的心呢?这进我再看她的“鱼眼”,竟透出母亲的和蔼和温柔……
这别样的师生情,如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流淌在我的心底,时时泛起美丽的浪花…… 【解析】
“别样的______情”,首先结合提示要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提示语“回
望过去,我们身边的父母师长、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学同乡”不难看出,这里必须要围绕人物来填写,诸如: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同乡情等相应内容。应着眼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及社会生活选材,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其次要准确理解“别样”的含义——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的、独有的、个性化的生活经验或情感体验。要在叙述自己情感经历的同时,能发现人物特有的陪伴方式,感受交往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心灵的触动和精神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