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教师重视作文教学,改革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要加强平时素材积累,强化作文训练。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则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目前农村的小学生,语文课上只要一提写作文,学生就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望文生畏。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成为农村小学生一种难以解脱的学业负担。小学生写作难,究竟难在哪儿?本人经过多次调研并认真地观察与反复思考,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 1.教师重视不够
作文难教,老师不知如何去教,平时花大量的力气在阅读课文上,而对于作文能力的培养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没有起足够的重视。上单元训练中的作文时,才着重地进行一个较完整的作文训练。而这又仅仅拘泥于“教师讲解、读范文——学生列提纲,打草稿——抄写”的固定模式,把作文教学与单元重点训练脱离开花期,重点练什么都搞不清楚,所学的知识不能迁移运用。忽视了
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2.束缚学生思维
每次作文训练时,我们的教师总是害怕学生不会命题,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无从下笔。因此,教师总是讲在前,以范文引路,学生写在后,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束缚,被定格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和范围内。可想而知,学生写出的作文必然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发展。还有一些老师让学生依样画葫芦,教师总在有意无意中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遏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这样,学生再有话也怕说怕写,甚至不敢写。 3.作文训练量小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两节作文课,但教师们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两周才上一次作文,一个学期八次作文训练,如果再加上段期考的复习各一次,一学期最多也是十次作文练习。而且在这十次训练中,有些训练还是重复的。在写作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选材,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使得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内容大体换汤不换药。致使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训练,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总之,教师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没有认真去研究作文教学,没有好好开发一些校本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外有益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和训练的量。 二、学生方面
1.实践过少,缺乏体验,缺少积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农村生源减少,不少学校撤并,农村小学学生大部分都是住宿在校,生活空间很狭窄。加上师资力量不够,学校活动少,学生的生活积累自然就少了。如:让学生写“难忘的一次活动”、“一次有趣的实验”等文章,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原因是学校没有搞相关的活动,科学课没有相应的实验室,无法让学生参与体验,上课的老师也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凭空想象,积累,叫他如何把这类作文写好?
2.阅读面窄,知识贫乏,内容平淡。农村小学的图书室、阅览室里的藏书量不足,再加上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家长们除了为学生购买作业试题之外,并不情愿为自己的孩子购买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课外读物。根据调查,我们这里的学生图书拥有量,人均不足5本,因此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上得不到保证,积累的语言材料就相当匮乏。另外,现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作怪,好多的学生也不愿意学习,更不用说看课外书并做笔记了。因此,写作时,用口头语言来表达书面语是常有的事,不会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人或事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认识上的严重错误。
3.语言晦涩,用词重复,词汇贫乏。一篇学生的习作中,很难找到几个比较形象生动的词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太少,没有足够的词语表达自己所想、所要说的内容,这样就使文章缺少立体感,苍白无力,读起来淡淡无味。
4.急于应付,抄袭他人,套用范文。为了按时完成作业或应付考试,无米下炊的学生们只好抄袭他人的作文,或是找范文来套用、改头换面。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无法彰显个性,丧失了真正的自我,更丧失了应有的朴实的乡土气息。纯朴、自然、清新的文字不见踪影。
5.缺乏创新,不善挖掘,没有新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在组织语言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记流水帐,空洞,词语贫乏。形象的说明;有的只是把重复累赘的词语、材料硬套在一起,作文没有一条完整的思路,表现不出一个主题,更谈不上什么创新。 针对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的成因,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对农村作文教学进行改进: 1.改变作文教法,鼓励发挥想象。教师在让学生写作文时,通常是在课堂上完成作文,这种做法不便于学生写作。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图书室、家中、校园、田野等地完成作文,这样便于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对象进行细致地观察,搜集写作时所需的材料。另外,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情趣、现实生活等将命题作文改为半命题作文。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见识是不同的,命题作文局限于少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受,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可以在写实实在在的事物时,加入一些想象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进行作文。 2.指导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积累语言的方法。阅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教给学生寻找书目的办法和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书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学到的方法加以运用,多读一些科普读物,少儿杂志中的名著……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在文字中遨游,受到文学熏陶,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多品读精彩的语段并要求熟读成诵。对于课本中的“语文百花园”中列出的精美的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诗文,我们要安排时间让学生背诵默写。这样长期坚持,日积月累,让课本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第三,通过摘录,积累语言。我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方法,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平常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本摘录本,把阅读时遇到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分门别类的摘录下来,并经常拿出来诵读品味,天长日久,学生受到语言熏陶。习作时,所需词语就会奇妙组合,随着思绪自然流淌出来,写起来也就感到得心应手。 3.教会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
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写作是表达、是输出,如果学生腹中空空,肯定是写不出好的作文来。由此可见,习作素材的积累对于写作来说至关重要。
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从观察中涉取习作素材。比如让学生观察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倾听鸟语虫鸣、涓涓细流;欣赏农村田野山村风光,本地的风景名胜;目睹校内校外的人和事等,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观察边思考,把这些素材与自己和生活实际自然地联系起来,让这些材料变成自己习作的仓库。有了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表达时就会信手拈来,涉笔成文。
第二,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整理房间、洗衣服、做饭、喂猪、放羊等,有了这些生活体验,他们就能把劳动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第三,从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吸取习作素材。如观看爱国影片后写观后感、参加种花栽树、参观访问、讲故事、献爱心等活动后都要写自已的亲身体验片断。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充实的内心感受,写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4.增加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领域。
古人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
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通俗易懂地运用所学语言文字表达心声,就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量,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人和事,熟悉更多的生活环境,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以上,本人只是从几个方面谈了改变农村作文教学现状的一些策略。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方法,如重视引导学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等等。总之,要充分肯定和展示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写作成为学生心灵的乐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