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之旅隈研吾的建筑风格文曲炜生厌烦。泡沫经济结束后,整个日本社会都陷入了十分萧条的困境,于是,接下来的几乎整整10年的时间里,隈研吾都靠着日本各个地方上的小型建筑工作,才艰难地度过了这段时间。不过,在这些地方上的小型工作中,他获得了很多和当地的木工以及其他工种的职人师傅一起工作的机会,这些师傅教会了他很多原本并不了解的东西,不仅有当地的建材和建筑方式,甚至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建筑物之间的种种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已经静悄悄地对外开放了 。这个由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设计建造的建筑物,依山而建,设计师特意没有对山体斜坡进行过度的切割,而是让建筑物如同群山的博物馆、茶园都自然地融为了一体。不显眼的建筑、不影响周围风土的建筑,是隈研吾一直追求的设计哲学。1954年在日本横滨市出生的隈研吾,从小就是一个内向安静的小孩。由于没有什么朋友,所以每天陪伴他的就是积木。在小学四年级之前,他都梦想着长大后成为一个为小猫、小狗看病的兽医,然而在四年级时,当他第一次见到了丹下健三为了东京奥运会设计的代代木国立体育馆,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有“建筑师”这个职业。这个爱玩积木的男生决定要成为一个建筑师。当他从东京大学的建筑学科31科 学 大 观 园毕业时,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的时期,在那个时代“显眼”、“闪耀”似乎是现代建筑的代名词。虽然年轻的隈研吾并不是那么喜欢这一类型的建筑,但在这个社会大趋势中却也是不得不从众。关系,他发现原来建筑是件有趣的事情。“我还记得第一次和职人合作,是日本高知县的一个建筑项目,那个建筑物大约在1993年的时候完全建成。当时,我找了当地的竹器师傅,用竹条编制的方式制作了建筑物内部的照明一部——自然地延展开来。山脉、不过,从小受到的传统父权家庭的压力,让他对于那些过于显眼、灯具。这个建筑里的泥土墙壁,从而显得傲慢的建筑物愈发地心也是当地的泥水匠师傅做的。”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发现之旅着,如同城市中的绿洲一般,而他为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也是最和环境融为一体的作品。整个博物馆依山而建,隈研吾特意没有对山体斜坡进行过度切割,而是让建筑物如同群山的一部分一般,自然地延展开来。他甚至在当地找了许多民居的瓦片,配合当地的杉木等自然建材,将整个博物馆的外形、光影等各个细节都处理地很到位,博物馆、所处的整个山脉以及茶园自然地融为了一体。从90年代末期开始,他就逐渐开始把与各个门类的职人间的合作,正式纳入他的建筑设计建造工作之中。这既能够互相帮助,也可以为传统职人们提供一些工作的机会,从而更长久地一起工作下去。他在1995年写成了《败北的建筑》这本书,期望以此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关于建筑的各种思考给逐渐地确定下来。在他看来那些“败北的建筑”才是最好的建筑,这些不过分伟大,不那么显眼,不会让人觉得傲慢,在所处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中毫不突兀,存在感输给周围环境的建筑,才是最好的建筑。“我的建筑,会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传统工艺、职人师傅等元素,希望能够把一个新的建筑与当地原有的环境之间建立起各种关联性,这是我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在东京的繁华地带表参道,隈研吾设计的根津美术馆可以说是最体现他设计理念的作品之一。美术馆与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巨大日式庭院毫无违和感地连接32科 学 大 观 园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