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含答案)

2021-07-11 来源:九壹网
.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

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罗伯特?欧文)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可以概括为()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必须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

.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有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4.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指()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5.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B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7.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8.“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它否认了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9.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C事物联系的环节

B事物发展的环节D扬弃

1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B直线论

D循环论

11.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一分为二C万物莫不有对

B合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3.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

)。

C量变是质就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5、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16、下列命题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7、“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B部分依赖整体

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18、“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

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D说明事物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19、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

.

.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

”这一论断的

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

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9、经验论的错误在于(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1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D.唯理论)

C.唯我主义观点

12、“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理论脱离实际

C.教条主义

13、“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D.反理性主义观点

1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A.生而知之(孔子)

B.不虑而知(孟子)

C.不行而知(老子)

..

.

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1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1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9、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B.实践具有普遍性特点

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义理论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20、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

.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21、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己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A.知行相互促进

B.行先知后

C.知行不可分割

、“行)

D.知行合一

22、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23、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

24、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25、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

.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26、价值的特性是(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D.多维性

27、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D.满足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2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主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D.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29.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A.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

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0、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

.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31、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必须(

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成主观世界的过程1、社会存在包括(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C.经济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

.

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明(

”这段话说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恩B.一种新的生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5、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关系B.人们不随便创造或消灭某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6、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

.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10、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11、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2、“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错误在于(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1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表明(B.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

C.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是主要的,但科学技术使用不当会危害人类14“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也”,这一观点表明(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15、“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

.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16、“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7、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18、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B.历史分析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2.十月革命的胜利说明:A.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

B.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

C.向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

..

.

3.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着C.巩固政权的任务

D.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

4.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B.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D.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5.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

A.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B.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C.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1.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C.按劳分配

2. 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有:

A.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B.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C.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3. 中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其基本经济制度为:A.公有制为主体

..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B.根据社会的需要,又有计划的D.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

B.多种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C.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D.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4.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崭新形态,其产生和发展A.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C.体现着人类的未来

B.代表社会进步的方向D.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6.实现共同富裕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B.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D.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1.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B.工人运动的发展2.党团结统一的坚实基础是B.共同的阶级基础

C.共同的指导思想

D.共同的奋斗目标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3.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党的理论和纲领

A.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C.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D.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

.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3.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下列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有:C.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D.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5.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6.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7.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A.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

“三大差别”有:

C.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B.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

8.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10.下列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A.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国家将消亡B.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将获得巨大发展C.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与自然之间将达到和谐D.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精神境界将达到巨大提高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科学结论的基本依据是: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2.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A.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

.

B.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C.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4.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涵义的有: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5.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

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6.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D.有其历史局限性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8.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9.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是:

B.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

C.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是在社会主义阶段逐步形成的D.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10.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B.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2.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是:A.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B.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基础上的C.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D.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3.中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B.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身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抉择C.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D.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

B.剥削阶级的消灭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

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6.共产主义理想是:

A.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C.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D.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7.共产主义理论是:

A.来自于对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B.建立在严密的科学论证基础上的必然逻辑8.共产主义是

A.崇高的理想目标,要在未来才能实现

B.追求理想的实际运动,应融入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之中C.科学理论,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D.是信念,它来自于对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9.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是A.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B.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10.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观念主要有

A.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B.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C.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

B.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

.

D.社会主义国家要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8.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实践特色

B、理论特色

C、民族特色

)D时代特色

10.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8.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指的是(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B、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我

9.十八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成就”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成就,靠的是(

)”

A、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B、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C、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10. 十八大报告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