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Hz]影响音色的空间感,因为乐音的基音大多在这段频率以上,这段很难表现,声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区。如果这段频率很丰满,音色会显得厚实、混厚感强,如果不足,音色会变得无力;而如果过强,音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有轰鸣声的感觉。有大鼓、定音鼓,还有钢琴、大提琴、大号等少数存在极低频率的乐器多表现在此段。音响在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话,会感到音乐厚实、有底气。这部分表现得好的话,在80Hz以下缺乏时,甚至不会感到缺乏低音。如表现不好,音乐会有沉闷感。
[259Hz]影响声音的力度,尤其是男音的力度。这段频率是男声声音的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表现人声的(唱歌、朗诵),这个频段上可以表现人声的厚度和力度,好则人声明亮、清晰,否则单薄、混浊。
[700Hz]影响音色的力度。如果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如果不足,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过多,则会产生喉音感。如果喉音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适当的喉音则可以增加性感,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人声,打击乐多表现于此。是音响器材测试的标准参考频率,通常在音响器材中给出的参数是在1kHz下测试。这是人耳最为敏感的频率。
[1.3kHz]可以适当多一点,不宜太多,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过多会使声音发硬。
[2.2Hz]穿透力很强。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2-4kHz对声音的亮度影响很大,这段声音一般不宜衰减。这段对音乐的层次影响较大。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如果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有适当的提升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时不能有过多的突出,否则女声的齿音会过重。
[4k-8kHz]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人声可能出现齿音。这段频率通常通过压限器来美化。部分女声、以及大部分吹奏类乐器。
[11.8kHz]这段是音乐的高音区,对音响的高频表现感觉最为敏感。适当突出(一点即可)对音响的的层次和色彩有较大帮助,也会让人感到高音丰富。但是,太多的话会增加背景噪声,同时也会让人感到声音发尖、发毛。如果这段缺乏的话,声音将缺乏感染力和活力。能够影响整体的色彩感,这段过于黯淡会导致乐器失去个性,过多则会产生毛刺感。生听觉疲劳。电子合声、古筝钢琴等乐器的泛音多表现于此。
(本文大部分资料来源自网络……我只是总结了一下)
53Hz[过低]空虚~无力~单薄
[半满]空间感良好~混厚感强
[过高]低频共振声显现\"嗡\"\"轰\"的声音。
259Hz[过低]软绵绵~空洞
[半满]声音力度强~
[过高]生硬。有电话声音色。
700Hz[过低]松驰感~有收缩感
[半满]强劲感~声音的轮廓明朗
[过高]喉音重。声音向前凸出。
1.3KHz[过低]松散,使音色脱节~
[半满]通透感强~
[过高]喉音重。
2.2KHz[过低]朦胧~
[半满]明亮度增强~
[过高]呆板。
3.6KHz[过低]模糊~音源变远
[半满]穿透力强~响度感强
[过高]咳音量。声音变近。
6.3KHz[过低]含糊~暗淡
[半满]清晰度强~透明
[过高]尖利。齿音重。
11.8KHz[过低]平淡乏味,失去光泽~
[半满]金属声强烈~S音明显,通透感
[过高]尖噪。尖锐。
【简单的说】
1、100Hz属于温暖段,如果使这部分加强能使低音部分更加的柔和温暖
2、200Hz属于混浊低沉,调音色时可适当减弱本段
3、300Hz~1KHz属于大多数音乐中的主要频段,突出这一频带可以加强音色的骨骼,但有时突出这一区域
会使音乐显得有些“粘”,主要是在300Hz~800Hz之间
4、1KHz~2KHz这一频段很容易有“嗡嗡”的声音,削弱该频带会使声音干净,但同时也失去一部分效果5
、2KHz~4KHz属于温暖而又不失亮度,非常适合吉他类的乐器
6、4KHz~5KHz属于音质比较粗糙的频段,这部分的过高会导致整体音量的上升
7、7KHz或7KHz以上,就属于高频段,音质上显得尖锐很有攻击性,很容易产生嘶嘶声音
8、8KHz~10KHz范围属于钗片的音色范围,如有“嚓嚓”音可适当降低改频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