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机操作保养技术 水稻插秧机操作保养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是我们的主要农作物,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农机与农艺融合、实现水稻生产高产稳产和节本增效的先进适用技术,是一项继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育秧技术和机械化插秧技术。 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技术概述: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指在育秧过程中使用机械耕整秧田、机械播种以及使用拱膜调节控制温度湿度等手段,将种、土、肥、水、温度、湿度等条件置于人工控制之下的一项育苗技术。采用这种技术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规格统一,便于机插,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产量高。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主要包括水田软盘湿润育秧技术、旱地软盘育秧技术。
(一) 水田软盘湿润育秧工艺流程 1、秧田准备与苗床制作
宜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运秧方便的浅泥脚沙壤水田作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80~100.在春节前,视秧田土壤肥力情况施足腐熟的
有机肥和磷肥培肥秧田。在播种前3~5天,进行浅水旋耕,按有效苗床宽150~160cm精做苗床;苗床厢面应平整光滑,高低一致,无凸凹,无杂物,做到\" 实、平、光、直\" 同时灌半沟水晾晒苗床,使床面板结;在秧田四周开围沟,确保水系畅通。铺盘时床面湿润、沉实。 2、确定播种期
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安全齐穗期及适宜移栽期反推确定播期。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育秧。一般渝西、渝中和渝东北等海拔400m 以下浅丘河谷地区,在3月上旬播种;渝东北等海拔400~900m地区,在3月中旬~下旬期间播种;渝东南及渝东北等海拔900m 以上地区,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注意水稻播种期间寒潮的频繁侵袭,及时抓住冷尾暖头播种,防止超龄移栽。 3、铺秧盘装盘泥
在做好的秧田苗床上整齐铺放秧盘,使秧盘与秧盘之间相互对齐靠紧,软盘飞边重叠,盘底紧贴秧床泥面,尽量保证平直。按每亩移栽大田用壮秧剂0.25~0.5kg与适量沙土拌匀撒入秧盘中,再取淤泥放入秧盘直至盘沿为止。装入育秧软盘的淤泥应剔除石子、植物根茎等硬物杂质,然后用工具刮平。
秧盘内无明水后,分厢按每盘精量播50~70g杂交稻种,也可用播种器进行精量播种,保证播种均匀。
播种后对露出泥面的种子踏谷入泥,用70%的敌克松兑水600~800倍液均匀喷施杀菌。 稻种踏谷入泥后,用竹片在秧床上搭建均匀一致的拱棚,拱棚顶高40~60cm左右,拱棚四周农膜用泥土压实。可根据需要采取双膜覆盖保温(内膜平铺,外膜起拱)。拱棚搭建完毕,整理两厢之间排水沟和秧田四周围沟,确保水系畅通。
(1)保温控湿 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控湿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并排干箱沟积水,实行旱管。当棚内温度超过35℃时应揭秧厢端膜通风降温。立针现青后有内膜的应揭去内膜。出苗至1叶1心期间以调温控湿为主,促根下扎,膜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1叶1心至2叶1心期逐步通风降湿炼苗。
(2)科学管水 根据干长根、湿长芽的原理,水田湿润育秧必须在播种后排出厢面积水,促进发芽扎根。播种后至秧苗1.5叶期间厢沟保持半沟水,在秧
苗1.5~3叶期间保持厢面薄水(水深1cm ),在3叶后放干厢沟积水,实行水育旱管,促进盘根。如遇倒春寒,灌拦腰水护苗(厢面水深3-5cm ),气温正常后排水透气。移栽前3~5天灌半沟水控湿炼苗,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机插秧前遇雨,必须要盖膜遮雨。
(3)追肥防病害 秧苗2.5叶施\" 断奶肥\" 按每亩秧田用500kg 沼液或腐熟清粪水兑2.5~3kg尿素泼洒施用。移栽前5~7天施\" 送嫁肥\" 按每亩秧田用750kg 沼液或腐熟清粪水兑8~10kg尿素泼洒施用。在秧苗1.5叶时,用3%广枯灵水剂兑水1000倍液或70%敌克松兑水600倍液均匀喷施防治立枯病。栽插前1~2天,用20%的三环唑兑水750倍液喷苗,预防稻瘟病。
(二)旱地软盘育秧工艺流程 1、苗床的选择与制作
宜选择水源较近、背风向阳、运秧方便、肥沃疏松的沙壤菜园地,或耕作熟化旱田作育秧苗床。育秧苗床与大田比例约为1:80~100.按1.8~2.0m开厢整地,做凹式苗床,苗床净宽1.4~1.5m深0.15~0.2m.苗床应无杂物、杂草,床面平整一致。苗床四周开围沟,确保排水畅通。在铺盘前应浇足苗床底水,并提浆刮平 2、育苗用营养土
选择肥沃疏松的菜园地、耕作熟化的旱地沙壤土或壤土表层土作营养底土,在播种前40天以上,根据土壤肥沃状况进行堆沤熟化培肥,调酸过筛后粒径不大于5mm 每亩移栽大田用营养土约100kg. 营养底土和盖种细土不添加壮秧剂。拌和壮秧剂的细土在播种前按每亩移栽大田10~15kg过筛营养土,加入旱育秧壮秧剂0.25~0.5kg拌匀备用。
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安全齐穗期及茬口确定播期。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时开始旱育秧播种。一般渝西、渝中和渝东北等海拔400m 以下浅丘河谷地区,在2月末~3月上旬播种;渝东北等海拔400~900m地区,在3月中旬~下旬播种;渝东南及渝东北海拔900m 以上地区,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 4、铺秧盘装营养底土
在做好的苗床上纵向整齐横铺秧盘,使秧盘与秧盘之间相互对齐靠紧,盘底紧贴苗床泥面,尽量保证平直,四周盘边紧靠凹式苗床壁,空隙处用泥土填实,防止秧盘变形影响秧块尺寸。
秧盘内装填准备好的营养土,土层厚2.0~2.2cm
左右,要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浇足底水。在秧盘营养土上均匀撒入拌和壮秧剂的细土。
5、播种消毒盖种
按每盘精量播50~60g杂交稻种,可分次撒播、细播,也可用播种器进行精量播种,保证播种均匀。水稻播种后,用70%敌克松兑水600倍液喷雾,杀灭土壤病菌;然后匀撒盖种细土,以盖住种子为度(严禁使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种)。
盖种后用竹片在秧床上搭建均匀一致的拱棚,拱棚顶高40~60cm拱棚四周农膜用土压实。可根据需要采取双膜覆盖保湿和保温(内膜平铺,外膜起拱)。
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保湿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当棚内温度超过35℃时应揭拱棚端头薄膜通风降温,立针现青后有内膜的应揭去内膜。出苗后至1叶1心期间以调温控湿为主,促根下扎,膜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1叶1心至2叶1心期逐步通风炼苗,并注意及时喷水补水。秧苗2.5叶,按每亩秧田用2.5~3Kg尿素,兑沼液或腐熟清粪水500Kg 泼施断奶肥,再喷清水洗苗。移栽前5~7天,按每亩秧田用750kg 沼液或腐熟清粪水加6~8kg尿素泼洒施\" 送嫁
肥\". 秧苗1.5叶时,喷施3%广枯灵水剂1000倍液或用70%敌克松兑水6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栽插前1~2天,用20%的三环唑兑水750倍液喷苗,预防稻瘟病。 二、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技术概述: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使用插秧机把适龄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插到大田的技术,该技术栽插效率高,插秧质量好,用机械代替了人工,减轻了劳动强度。目前,
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国内开发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应用。
1、机械插秧农艺要求:插秧深度1.5-2厘米,每穴2株左右,相对均匀度≥85%;漏插率≤5%伤秧率≤4%行距30厘米左右,株距14-20厘米。每亩大田备秧苗16-20盘,栽插1.1~1.5万穴,栽插后要行直不漂秧。
2、机械插秧对大田的要求:田块耕整后要平整沉实,达到上细下粗,细而不糊,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泥脚深度小于30厘米,水深1-3厘米。
3、机械插秧对秧苗的要求:苗壮、茎粗、叶挺,叶色深绿,苗高12-18厘米,秧苗叶龄3.5-4.5叶,插
秧前床土含水率35%-45%秧根盘结不散。秧苗要求四边整齐,运送不挤伤、压伤秧苗。 4、机械插秧操作要求:作业前要将插秧机安装调试好,先空运转,保证工作可靠、运转平稳。可先进行试插,调整好取秧量、入土深度,确认各操作手柄在正确位置,检查机组运转情况和插秧质量,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再调整直至达到要求。行走方法一般采用梭形走法。机手和装秧手要密切配合,首次装秧,秧箱应在最左或最右端,秧块应展平放置,底部紧贴秧箱,不要在秧门处拱起。压苗器压紧程度应适度,达到秧块能在秧箱上滑动,不允许跳动。
5、插秧质量检查:插秧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插秧质量的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插秧深度、每穴株数、漏插率、勾伤秧率等,检查结果都应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范围应找出原因,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以保证插秧质量。
6、机插秧大田管理: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与常规手插秧比,其秧龄短,抗逆性较弱。应积极推广应用水稻高产栽培的农艺新技术,做到精心管理,浅水栽秧,薄水分蘖,够苗晒田,足水扬花,干湿壮籽,促进大穗形成,实现高产稳产。 水稻机插的技术关键
机械插秧能够显着提高插秧的质量和效率,但较手插相比,应掌握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一是适时刮田灌水。应在机插前2天至3天将田刮平,使土壤充分沉淀,待机插头一天或当天再放1厘米至2厘米的水层,这样既有利于插秧机行走,又可防止秧苗倒伏严重。 二是本田基肥暂时不施,待机插后7~10天内,合理灌溉后,将基肥和除草剂一并施用。
三是适龄移栽,秧龄应掌握在15~20天,叶龄
3.5~3.8叶,苗高12~17公分,秧苗过高不利于机插,易倒伏,若秧苗过高,可用干净的剪刀适当修剪。
机插秧前的整地要求
水稻机插前耕整地质量要求做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耕整深度均匀一致,田块平整,地表高低落差不大于3cm ;田面洁净,无残茬、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等;土层下碎上糊,上烂下实;田面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实而不板结,机械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
北方稻区稻田耕作采用翻地和旋耕相结合的耕作方法,提倡采用大型拖拉机配套铧式犁或圆盘犁进行
秋翻耕,耕翻深度20~25cm 。机插前放水泡田,旋耕整地,采用平地打浆机、水田耙等耙地机具平整田面。 南方稻区有条件的应实行冬翻田,冬翻田应旱耕或湿润耕作,提倡秸秆还田,采用翻耕或旋耕,犁耕耕深18~22cm ,旋耕深度12~16cm 。丘陵山区可采用小型拖拉机匹配相应的旋耕机或犁整田。南方麦(油)稻及双季晚稻等一年多熟制地区由于季节紧张,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整地,在泥脚较深的稻田,提倡用橡胶履带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反转旋耕灭茬机、平地打浆机等机具进行整地作业,做到田面平整,泥浆沉实后及时机插。 机插秧需要注意啥
机械准备插秧前应先检查调试插秧机,调整插秧机的栽插株距、取秧量、深度,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并进行5-10分钟的空运转,要求插秧机各运行部件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装秧苗前须将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避免漏插。秧块要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洒水润滑秧箱面板,使秧块下滑顺畅。 机插要求根据水稻品种、栽插季节、秧盘选择适
宜类型的插秧机,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采用高速插秧机作业,提高工效和栽插质量。单季稻以常规行距(30cm )插秧机为主,双季稻提倡采用窄行(25cm )插秧机。机插要求插苗均匀,深浅一致,一般漏插率≤5%,伤秧率≤4%,漂秧率≤3%,插秧深度在1-2cm ,以浅栽为宜,提高低节位分蘖。根据水稻品种、栽插季节、插秧机选择适宜种植密度。北方稻区常规粳稻,30cm 行距插秧机株距为11-14cm ,密度1.6-2.0万穴/亩;25cm 窄行插秧机密度为1.9-2.2万穴/亩;适时调节取秧量,每穴插栽4-6株秧苗。南方稻区单季杂交稻机插行距30cm ,株距17-20cm ,每穴2-3株,每亩
1.1-1.3万穴;单季常规稻株距11-16cm ,每穴3-5株,每亩1.4-1.9万穴。南方双季稻区机插提倡用窄行插秧机,常规稻株距12-16cm ,每穴3-5株,种植密度1.7-2.2万穴/亩;杂交稻株距14-17cm ,每穴2-3株,种植密度1.6-2.0万穴/亩。南方稻区超级稻机插每穴1-2株。 插秧机保养与入库
目前,水稻机插秧工作已结束,搞好插秧机的保养与入库,是延长插秧机使用寿命,保证插秧机来年能正常工作的重要措施。插秧机在保养与入库时应注意: 一是及时清洗。让发动机在中速运转状态下,用
水清洗,将车轮等传动部件要完全清除污物。清洗后不要立即停止运转,而要继续转2-3分钟(这时注意以免水进入空气滤清器内)
二是涂抹黄油。各注油处充分注油。对插植部件抹油,以免生锈。
三是及时更换机油。各指定机油更换处更换新机油;发动机新机油的更换在热机运转结束后进行为好。 四是完全放清燃油箱及汽化器内的汽油。
五是为了防止气缸内壁和气门生锈,往火花塞孔灌入新机油20ml 左右后,将启动器拉动10转左右。 六是缓慢地拉动反冲式启动器,并在有压缩感觉位置停止下来。 七是为了延长插植臂的压出弹簧的寿命,插植叉应放在最下面位置(压出苗的状态)时保管。
八是主离合器手柄和插植臂离合器手柄为“断开”、液压手柄为“下降”、燃油旋塞为”OFF ”状态下保管。
九是及时入库。清洗干净保养后的插秧机后要及时入库,并罩上遮布,防止灰尘侵入。应存放在灰尘、潮气少,无直射阳光的场所,防止与肥料等物接触。使用后的零配件和工具,与插秧机一起保管。 七招延长水稻插秧机使用寿命
近年来,水稻插秧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逐步取代传统的种植模式。但是,水稻插秧机是季节性使用的水稻种植机械,一般春夏种插结束后,完全处于闲置阶段。因此普遍存在机子停用后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维护保养和存放,进而直接导致机件早期损坏,缩短机子的使用寿命。为使保持插秧机正常使用,以下七招能有效延长水稻插秧机使用寿命。 一是外部清洗。采用高压水对插秧机进行外部清洗,特别是机件的隐形部位存渍的泥沙,以防止对零部件氧化锈蚀。
二是排除发动机润滑油。在发动机热态下排除发动机机油,然后加入新机油。加入新机油后应对发动机进行发动,低速运转10分钟后停机。
三是对插秧机的分插、送秧、行走驱动机构的导轨及运动部位进行检查、调整、紧固并更换润滑油。 四是机子存放前,必须将离合器操纵杆放至离合器接合位置上,否则,离合器压盘弹簧处于长期压缩状态,降低弹簧性能。
五是插秧臂的保养。插秧臂是机械高频率运动组合件,存放前应拆卸清洗保养,排除原存积润滑油,将零部件清洗擦净,检查油封是否有渗漏现象及零件
磨损情况,(如非正常应更换新件),然后装复加注润滑油。
六是特别注意插秧臂推杆的行程位置。存放前应将插秧臂推杆调至移出最大行程位置,否则,推杆弹簧处于长期压缩状态,降低弹簧性能。插秧臂推杆移出的行程部位,表面必须涂上润滑脂(黄油)防护。 七是注意存放。机子清洗保养完毕后,应将机子存放到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切勿用薄膜或塑料布包裹,避免空气湿度不易散发,侵湿机件氧化锈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