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海太平桥地区新天地广场旧城改建项目
乔晓红 〔提要〕本文以新天地广场为例,论述了上海中心地段旧城改建的设计思路与概念,说明如何在不破坏现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创新,介绍整个项目的构筑过程。作者认为,设计整体上是概念正确运用、技术完美配合和细节深入推敲的三位一体的过程,尊重人的行为环境是整个设计的主题。关键词:改建 保护 设计 环境 行为 新天地广场建于上海市卢湾区“一大”会址所在的109号街坊及其相邻的112号街坊。该地块隶属于旧上海的太平桥地区。其建筑建造于20世纪10、20年代,当时为法租界,整体属于旧式上海里弄建筑。由于中共“一大”会址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会址周围环境一直严格控制,依旧保持着50年代原貌。根据政府批文要求,该地块开发必须严格遵循保护“一大”会址的原有风貌及空间格局,周围建筑改建和整修必须在尊重历史建筑文脉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求,通过开发要能够达到改善本地区环境、完善本地区配套设施,体现对传统历史地段实行积极保护。
109和112街坊的修建性详规由SOM公司完成。第二阶段的设计及实施方案由NikkenSekkeiInternationalLtd.(Singapore)与Wood&ZapataInc.(USA)联合承担。其中,Wood&ZapataInc.(USA)主要是提出设计概念及整体规划思路,由NikkenSekkei完成方案的发展及深化过程。整个项目历经两年多,目前仍在进行中,其中109街坊一期工程已进入尾声。
设计思路及概念
上海里弄建筑起源于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中叶。随着租界的兴起及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商业性的地产开发蓬勃发展。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在旧上海,城市化历程中,里弄建筑最初是木结构简易独立住宅,逐步演变为砖木形式带有巷弄的独立式联排住宅。联排式布局满足了城市
用地紧张、人口密集的情况。巷弄的形式使得里弄建筑有了社区小环境,有了易于建立良好邻里关系的空间。由于早期的开发商均为外国商人,使它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如,石库门沿用了传统江南民居中的入口大门形式,天井亦沿袭了中式住宅的习惯,山墙花饰则多为西式风格或西式风格的变异(图1)。
在上海的都市化进程中里弄建筑较好地体现了上海本身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与发展。因此,它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上海住宅建筑的主要形式。
目前该地段的设计,尤其是“一大”所在的109地块,是一个在保留现有地块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新的商业餐饮、娱乐空间。我们所面对的是,经历了近一个世纪沧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保存下来的建筑群。时间赋予这些建筑以独特的韵味,每一条巷道都保留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中不乏保存完好,建造精美的房屋,因此,如何在上海传统文化的背景上尊重历史,如何尊重旧有人居行为环境,怎样关注现有人文景观,成为设计的主要核心。
设计概念中要考虑三个的问题1.如何控制整体上的空间尺度。必须在不破坏现有人文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拆除与保留,最终完成整个商业空间的设计。
2.如何保留旧建筑。要使得这些里弄房子在满足新功能所需要的改造后,在增加了必须添加的配套设备后,依然保持原有的建筑特色。
3.如何处理设计中新与旧的关系。这里既有新旧建筑如何相互结合的问题,又有新材料、新技术在旧建筑改造中如何运用并体现时代感的问题。
整体的控制
建筑群体的改造与更新离不开对环境整体尺度的控制。因为,建筑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群体依靠个体建筑来体现整体的尺度;而个体在设计时,又要依据群体环境的尺度来控制设计,才能达到与整体环境和谐统一的效果。
目前109街坊及112街坊的里弄建筑建筑群,具有上海里弄典型特征。其建筑环境空间,通过弄堂入口、总弄、支弄、石库门入口,将两个街坊的空间有序地分成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及私密空间。整个弄堂尺度宜人,较小的支弄仅为3m左右,作为次入口的后门,与主入口的石库门相对,形成了亲密的邻里空间关系。因此整体的设计上依然保留了最具特色的里弄巷道。尤其是保留了位于黄陂南路一侧带有上海典型堂入口的一组建筑。有选择地在109地块及112地块的中部,拆除部分保留价值较低的旧建筑,改建成内部步行街。通过周边的小型休闲广场或步行街入口,将主要人流引入。再通过两侧弄堂,将人流从内部的步行街分向周边建筑群,形成一个外部围合、内部开阔的空间格局(图2)。
总之,在整体设计上,依然保留了原有环境的人文风貌,坚持在现有尺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同时注重对人
建筑学报 2001—31213建筑学报 2001—3建筑学报 2001—3146 新旧建筑的微妙平衡
们引导方式,当未来完成全部设计时,广场的绿化、铺地、喷泉、遮阳篷以及各种小品等,都将使改造后的空间成为亲切宜人的环境。
从目前旧建筑的改造后的使用功能看,新、旧建筑之间是存在矛盾的。业主需要的是,完整、开敞的大空间,用于满足市场以餐饮、娱乐为主的商业需求。而原有的里弄建筑,均为小分割的住宅格局,其现有结构形式难以满足改造要求。因此,均以仅留原有建筑外墙面,对内部结构重新建造的方法进行。但在改造过程中,均尊重原有建筑的空间关系与布局。例如,有的建筑原本作通风采光用的后天井,改造中依然保留,但根据功能需要,在原有位置设计了天窗。这样,既满足了室内的光线需要,又给室内空间增加了新的效果。原有亭子间与前客堂之间存在的高差,设计中也依然保留,使得传统空间关系在新的设计中仍得以延续。石库门内原是里弄建筑的传统天井,即通风采光内院,新的设计将玻璃天棚覆于天井上部,在保留原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空间(图3)。
传统的里弄建筑的侧山墙,石库门门头花饰一直是装饰的重点。花饰的图案均由工匠自由发挥。因此,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特色的装饰花饰。在改造过程中,原有花饰均设法予以修复,清水墙面亦通过清洗及涂刷透明防水涂料进行保护。所有的改造均遵循“整旧如旧”的方针,使得旧建筑改造后在满足现有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依然具有原有的建筑风貌(图4)。
新与旧任何一个时代的建筑,无
论在技术上还是设计观念上,均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即便是改建项目,技术的或艺术的风格也应体现时代特征。而新与旧的关系,实际上象时代变迁一样,存在着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因此,设计中只有很好地体现新与旧的对比,才能真正把握住现代与传统,才能让我们真正体会我们所保留的建筑的文化底韵与意义。
在对新天地传统的建筑改建过程中,保留虽然成为设计的主要目的。但保留的方法与方式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有所扬弃的。对待传统的建筑中所体现的文化特质及美,我们保留;而对于旧有建筑中,那些所不能适应目前发展需要的功能与布局,我们用新技术新材料加以改造,力求在修建与改建中体现建筑建造的时代精神与技术水平。尊重传统与体现现代将在多种设计原则下微妙平衡(图6)。在设计中,通过新建筑的纯几何的简单曲线形体,使它们与传统里弄建筑四平八稳方方正正的外形轮廓形成对比;形成金属框架、玻璃、高技术含量建造方式等与传统建筑形式的木构件构造方式的对比;形成光洁材质透明颜色与粗糙岩石、砖面及粉刷面层的对比。最终使得新与旧的关系得到了良好的处理,既展现了新技术与艺术的时代风采,又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旧建筑的文化特色及建筑风格。
目前,在我国流行的建筑改造,大多数都较小在改建设计方法、方式上下工夫,多是一味的模仿与追随旧有风格的重建。新砖、新瓦所造就的假古董式的建筑群,大至仿唐、仿宋风格的
唐城、宋城,小到各地县在旧城改建中不同名目的“一条街”,结果使得许多
有价值的旧建筑以及旧城区中,富有文化底蕴的建筑群,在盲目拆建的过程中不断消逝。
由于太平桥新天地广场,是上海目前少数几个保护旧有风貌的旧城改建项目之一。在目前的上海市中心的建造项目中,旧城区建筑密度高、地价昂贵,使得市中心的开发拆除多于保护。在此条件下,如此关注原有人文环境、尊重传统建筑环境的设计还为数不多。这可能得益与政府对于该地段环境的严格控制,业主对设计的高度理解,设计师们的通力协作以及现场施工者的辛勤劳动。
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的城市还会有许多发展的机遇,仍然会有许多旧建筑面临着今天遇到的问题。在旧城区改建的道路上,不能抛弃文化与传统,否则我们将丧失自身的文化优势。尊重传统,尊重环境,在这个基础上的改建与创新才可能是成功之路。
上海的里弄建筑,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正在不断消失。我想,做为一个热爱上海的普通人,决不愿意看到有着如此富有文化内涵的里弄建筑,在新的建设浪潮中不断被夷为平地。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类似改建项目。
作者单位:联德利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收稿时间:2000年7月〕
15建筑学报 20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