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谈吃透语文教材

2021-03-01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谈\"吃透语文教材\"

作者:李艳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12期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把握课堂入口关极其重要,把握课堂入口关的前提是吃透教材,从每个单元的编写,到课后习题的设计,精讲精练的大胆取舍,是打造实在课堂的关键,把握学科特点,万变不离其宗。

关键词:高效课堂;作文教学;课后习题;精讲精练;大胆取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05-01

现在的课堂改革可谓是如火如荼,在全国掀起了波澜壮阔的课堂改革浪潮。无论怎么改,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科都有它的学科性质和特点,针对每一个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去创造性的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下面我就如何吃透语文教材,把好语文课堂的入口关谈几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1.关于理解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的编写意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以前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是按体裁来分类的,即散文单元,议论文单元,小说单元······文言文单元。最后一次教材改编后,每一个单元都是按题材来分类。譬如: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侧重于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第三单元是以展现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为主题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的。编者这样改编教材的意图究竟何在?我想:主要就是语文课文的教学要服务于作文教学。学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为话题的文章,不仅有利于集中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对这一话题的思考和创作。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就是经典的范文。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从立意、谋篇、布局等都可以借鉴,老师在讲评学生的习作时也可以与课文作比较分析学生的成功之处与不足。这样,学生习作有章可循,老师讲评有据可依。这也许就是编者按题材编写每一个单元的用意所在吧。

他改变了那种以体裁编写每一个单元,语文课的教学脱离作文教学的核心而纯粹解剖课文的理念。

2.关于语文教材\"课后研讨与练习\"的设计

如果有人问你,拿过来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有些人可能很茫然。在茫然之余的镇定后可能去思考对教材的理解上,这样对教什么很难定位,如果我们横向思维,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应该学什么?问题就很简单了,学生带着课后问题去读课文,把课后问题解决了,这课的学习任务就基本完成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课后习题的编写毕竟都是语文界的专家学者精心编写的,具有科学性、规律性、针对性。都是浓缩了的精华,不会喧宾夺主。如果我们的老师不把课后习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肯定与语文教学规律相悖。

先说课后习题编写的规律性吧,细心的老师会发现,课后研讨与练习大多设计三个题目,第一大题都是从理解课文这个角度去设计的,有整体感知的意思。第二大题多是文章中重要的句子理解,有局部推敲的意思。第三大题多是联系生活注重应用,有能力提高的意思。它符合人们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是极其科学的。

再说针对性吧。从宏观上看,古文有古文的侧重点,现代文有现代文的侧重点。现代文中,诗歌有诗歌的侧重点,散文有散文的侧重点等。我从微观上具体说说他的针对性吧。在第二大题语句理解上,针对性强的特点尤为突出。譬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短文两篇》第二题,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一题,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二题,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三题,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这三句话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再譬如,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的第二题,一些语句,或者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寓于表现力;或者含义深长耐人寻味;或者······。并从课文第六段中找出一些关键性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是关键性语句。一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二题,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设计这两小题,重在引导学生识别关键性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题目针对性强的特点了吧。

如果说课后习题作为原有的教学内容还不够枝繁叶茂的话,可以把\"补充习题\"作为原有的教学内容加以择用,补充习题里的\"积累与运用\"、\"感悟与思考\"、\"拓展与提升\"、\"探究与发现\"与课后习题相得益彰,在绝妙不过得了。 3.最后说说\"大胆取舍\"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要重点突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一个问题讲清讲透,那么语文学科的大胆取舍的原则是什么呢?我觉得,像《陋室铭》《爱莲说》、或者是古诗词应该取背诵和默写,舍翻译和理解;像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取优美片段的点评摘抄加背诵,像这类文章应取摘抄点评加背诵;像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文章中的那些语言可以作为你的座右铭,把它摘抄下来,写上一点体会,再背下来,引导学生阅读《居里夫人传》,课文不要分析太多,学生都能读懂,像这类文章应取摘抄点评加课外阅读;像《羚羊木雕》或者是现代诗歌应分角色朗读、举行朗读比赛,读出人物个性,读出诗的激情,这类文章应该取\"读\"。写到这里,您可能知道语文教学大胆取舍的原则了,那就是语文教学的根在于\"积累\"。根不发达,难以枝繁叶茂,写作上的\"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想引用一首诗来总结自己的感想,也算是\"卒章显志\"吧,唐宣宗李忱有一首《瀑布联句》,借来形容当前课改进程真是十分贴切: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