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摘 要:经过近三十年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民办教育在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师资的“瓶颈”。学校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深刻地指出“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无独有偶,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也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新的评估方案“评软不评硬”的出台,迫使着民办高校必须重视质量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现状:
1、教师年龄、职称体系“两头大、中间小”
在民办高校里任课教师分为四类:专任、兼任、兼课、兼职教师。教师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公办高校离退休教师和企业、科研院所退休人员,这部分教师多是高级职称,但年龄偏大,大都在55岁以上;二是公办高校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严峻,个别博士生也应聘到民办高校任教,这部分教师较年轻,一般在30岁以下;三是从公办院校中聘请的兼课教师,这部分教师年富力强、职称较高;四是从企业、行业来的一些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属于兼职教师。由此形成了民办高校教师55岁以上的退休教师和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中年教师相对较少;退休教师一般为教授、副教授或其他系列的高级职称,年轻教师一般为初级职称或无职称,代表中年教师或高学历者的讲师、副教授或其他系列的中高级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少。由此看来民办高校教师在年龄和职称体系中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
2、教师队伍不稳定
⑴外聘退休教师在民办高校任教,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近年来,许多民办高校从实际出发,逐步明确了不同于公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对象变化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许多老教师原有的教学方案和经验失灵了,原有知识结构老化,观念与现实脱节。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老教师不愿意花费很大精力去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导致“教”与“学”不能相辅相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情绪时有发生,课程不合格率大幅上升,教学效果差。
⑵外聘的兼课、兼职教师在公办高校或企事业都有自己的一份工作,其工作的稳定性和教学的责任心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普遍具有“赚外快”心态,流动性
大、稳定性差。若民办高校过多地依靠外聘教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工作浮于表面难以落实,课程架构和内容改革也难以展开,甚至许多教学的基本制度都难以健全。兼职教师在技能上较强但是理论知识、授课技巧欠缺,教学辅导质量无法保证。
⑶年轻的专、兼任教师,虽然具有发展潜力和青春活力,但是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有待提高;另外,由于他们长期在高校接受教育,从学校到学校,所接受的实践技能训练较少,实践能力显得严重不足,这影响到民办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目前,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培养的都是面向社会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一般掌握适度够用的原则,更重要的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熟练,这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和其他层次教育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由于受社会传统思维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在目前的任课教师中,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接受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因此拥有“双师”资格的也就很少了。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是某种性质的复合人才,他们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不是短时间就能成就的。目前现有的寥寥无几的“双师型”教师大多分布在会计、法律、经营类,其他专业很少,根本不能满足在校生实践学习的要求。
由于民办高校受教师队伍的来源和组建历史较短两个因素的影响,在学科建设上都把希望寄托在聘用的公办院校的教师身上,没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科研力量。虽然有些民办高校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了,采取了“以老带青”的办法,但因有些青年教师兼职辅导员或者课时量过多等原因,每天都在疲于奔命的去应付上课,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知识和搞科研,限制了他们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可能。自己不培养,因各种原因短时间内又无法从公办院校“挖”到合适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导致了多数民办高校严重缺乏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针对以上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我认为民办高校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那么师资队伍也要可持续发展。
所谓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应不断适应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知识增长、科技发展和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对民办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教师队伍各项结构相对合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正态分布;建设一个有序、稳定、能促进教师提高成长、代际正常传递的和谐环境和开放、流动、平等、协作、竞争的动态运行机制,保证教师队伍具有长远的持续不断和充满活力的发展能力。
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具有足够数量且相对稳定的专/兼任教师的队伍,专/兼任与兼课/职教师
保持合理的比例。聘用兼课/职教师是民办高校发展初期节约开支、降低办学成本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过分依靠兼课/职教师,忽视自身专/兼任教师的建设,忽视教师的储备,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續发展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没有足够数量的稳定的专/兼任教师队伍,民办高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因此,民办高校在利用外聘教师的同时,还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来规划本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建设自己的专/兼任教师队伍,不宜一刀切,其比例应建立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切不可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
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年龄结构。在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直接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理想与否,直接体现为能否在年龄结构上有持续性。也就是说,合理的、科学的年龄梯次结构,实际上预示着教育自身发展所呈现出的一种科学的持续性和合理性。我认为,合理的、可持续的年龄结构,应该是各年龄段分布大致匀称的,略呈现梯次性的,这样才不至于民办高校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为“年龄断层”而无法持续下去。
三是以学科为单位,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师资梯队。这个梯队不是单一的学科梯队或年龄梯队,而是融学术水平、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为一体的全面的人才梯队。只有这样,学科才会真正做到“后继有人”,学校才有可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是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素质结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也要求民办高校教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素质结构。与传统发展观之下的高校教师的素质观相比,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观之下的高等教师素质结构中,以下几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崇尚科学的人格魅力;②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③超强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素质。
总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必须在专兼比例、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是合理的、科学的,充分体现出层次性、梯次性、持续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夏季亭、贾东荣,民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齐鲁书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2]张剑波,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研究[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3]景莉,教学质量必须长抓不懈,中国教育报,[N]2004.6.13.
[4]吴伦敦等,民办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J].高教探索,2005,(1):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