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传》的叙事艺术 李占锋,黄大宏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J 用全知叙述的口吻,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天宝中”,同时 也让人物在此时登场。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性颇落托,羁滞 贫甚”的韩翊,紧接着又阐述了他是李生的好友,经常在李 家作客,并且得到李生的款待,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叙述视 角,加大了故事的内容,然而却缩小了读者对故事的“猜 摘要:《柳氏传》是中唐时期一部著名的传奇短篇,文中讲 述了一个穷书生与一个妓女之间凄美而又缠绵的爱情故 事,这样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初的志怪小说中都有 遇到。笔者在本文中对此故事的内容不加过多评述,而是 疑”,读者很少会运用联想去想象故事的下一步应该是怎 样的,而是坐享其成的等待作者的一一道出,失去了“期待 视野”。 要从叙述角度与叙述时间两个方向出发,分析《柳氏传》叙 事艺术的技巧。 然而接下来的篇幅,叙述者一改全知角度,变换为限 制叙述。首先从柳氏的角度,来对韩翊进行描写,文中这样 写到“韩夫子岂长贫贱者乎?”此句是通过柳氏之口说出,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柳氏传》;叙述角度;叙述时间 中图分类号:1242.1 文献标识码:A 意义就更加不同寻常,表明了柳氏已经在心里开始悄悄地 文章编号:1 008—8881(2009)04—01 28—02 对韩翊产生了好感,这也为下文两人的成婚做好了铺垫, 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韩翊是个知书达理的书生,令人不 《柳氏传》,许尧佐著。尧佐,唐贞元中儒臣许康佐之 禁想象出许多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之词。接下来的篇幅中 弟。《新唐书儒学・许康佐传》称尧佐擢进士第,又举宏辞, 叙事角度又改变了,当李生得知柳氏对韩翊的情意时,便 为太子校书八年。康佐继之,尧佐位谏议大夫。《全唐文》六 力图成全这对鸳鸯,文中还借李生之口描述了柳氏的花容 百三十三,录其文六篇。而此传不载。《太平广J,E}485((杂传 月貌,云:“柳夫人容色非常,韩秀才文章特异,欲以柳荐枕 记类》,始收之,而下题许尧佐撰。宋初文籍独盛,当有所 于韩君,可乎?”这样的叙述角度,不但使故事的内容更加 本,至篇中所叙柳氏事,唐时盛传。孟启本事诗亦载之。文 丰富,同时也不至于落入俗套,通过多个视角的转换来叙 异事同,惟韩任汴职以下,为尧佐传所无耳。由此可知,《柳 述故事中的人物,要比单一的视角叙述更有说服力。这叙 氏传》的故事在唐代就比较流行。故事主要讲述了韩翊和 述角度的转换在接下来的文中更是比比皆是,无论是韩愈 柳氏的悲欢离合,情节曲折动人。李生见柳氏爱上了韩翊, 的“离家赴任”、还是柳氏与韩翊之间的“赠答”,再到后来 就促成他们的结合,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许俊是一个勇敢 韩翊与柳氏的“重逢”,都是通过视角的不断转换完成的。 而又机智的豪侠之土,他不畏艰险,代韩翊夺回柳氏,具有 对于视角转换的意义,杨义曾经有一段颇为精妙的论 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以上是对《柳氏传》的简单介绍。 述:“由全知到限知,意味着人们感知世界时能够把表象和 实质相分离,因而限制视角的出现,反映人们审美地感知 一、叙述角度 世界的层面变得深邃和丰富了。”由此可知,视角的流动性 叙述角度有多种不同的称呼,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叙 带给作品的意义之大。这或许也验证了鲁迅先生在《中国 述模式的转变》一书中,参照拉伯克、托多罗夫、热耐特的 小说史略》中所云:“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 理论,把其分为j种。(一)全知叙事:叙述者无所不在,无 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 所不知,有权利知道并说出书中任何一个人物都不可能知 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著乃在是ul, ̄JJ始有意为小说。” 道的秘密,拉伯克称之为“全知叙事”,托多罗夫称之为“叙 笔者认为“始有意为小说”应该主要指的是小说文体的独 述者>人物”,热耐特称之为“零度焦点叙事”。(二)限制叙 立,小说文体的独立,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叙事技巧的成熟。 事:叙事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事,叙述者 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与志人小说都是一些粗陈梗 无权叙说,叙述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轮流充 概式的短篇,叙述技巧也很狭隘。基于此,鲁迅才会发出这 当,限制叙事可以采用第一人称,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拉 样的至理名言。 伯克称之为“视点叙事”,托多罗夫称之为“叙述者:人 物”,热耐特称之为“内焦叙事”。(三)纯客观叙事:叙述者 二、叙述时间 只描写人物所看到和所听到的,不作主观评价,也不分析 叙事时间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它的重要性 人物心理,拉伯克称之为“戏剧式”,托多罗夫称之为“叙述 不言而喻。西方的理论家曾经有云:“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 者<人物”,热耐特称之为“外焦点叙事”。本为采用上述的 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 观点对《柳氏传》进行分析。 值,凡是我所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 《柳氏传》这篇传奇文采用的是流动性的叙述角度,流 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地利用的。” 动性的叙述角度即是指的使用多种不同的叙述角度,它的 这样的观点,在中同依然适用。 叙述角度不是单一的。在《柳氏传》一文中便是这样,它采 在《柳氏传》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时间的省 用全知叙述与限制叙述两种叙述角度,并且在两者之间进 略。所谓“省略”,即指故事时问无限长于叙事n,ll'.q,或者说 行合理的筛选,通过视角的转换把整个故事逐一的介绍给 叙事时间几乎为零。13耐特认为:“从时间角度讲,对省略 读者。全知叙述很容易被读者得知。故事刚开始,作者便采 的分析就在于研究被省略掉的故事时况。这里,首先要知 道这段时长是否有所交代(确定的省略和不确定的省 收稿日期:2009—05—11 作者简介:李占锋(1984一),西南大学文学院2007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略)。”其次,从形式角度还应区分出“明示的省略”、“暗示 的省略”和“假设的省略”。《柳氏传》中有多处明示的省略。 在此举出几个例子进行分析: “李生又以资三十万,佐翊之费,翊仰柳氏之色,柳氏 慕翊之才。两情皆获,喜可知也。明年,礼部侍郎杨度擢诩 上第,屏居间岁。”在此,作者以“明年”一词,把韩翊与柳氏 结婚一年的恩爱就全部概括,读者可以想象这对新婚燕尔 一年之中的幸福与甜蜜,也可以想象其中的苦楚。省略给 我们的空间远比作者一一叙述出来的丰富的多。除此之 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作者不愿写他们之间的恩 爱,是因为不愿意破坏幸福的气氛,因为下文紧接着写“礼 部侍郎擢翊上第”,从中可以看出,韩翊即将与爱妻柳氏分 别,分别之际再提起以前的美好,只会增加彼此的悲伤,因 此,在这里作者运用“省略”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则例子,则是在韩愈离家不久,柳氏便陷入生活 的困境,文中用简短的几个字描述:“岁余,乏食,鬻桩具以 自给。”省略在此的意义重大,作者在表面上是描述柳氏生 活的艰辛,但更深刻的暗示应该是社会政治的黑暗与民生 的凋敝。因为下文作者补充一句:“天宝末,盗覆二京。”社 会的黑暗必定影响人民的生活。天宝末年,社会混乱,盗贼 四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即便是拥有千金,也会在顷 刻问散尽。作者在此运用省略不但增加了作品内容的丰富 性,更增加了作品的深度与厚度,叙述技巧之熟练可见一 斑。 除了“省略”之外,作者还在叙述的顺序上作了一些调 整,文中在采用顺序的同时,还使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 “插叙”便是把叙述时间倒转,追溯往事,但由于篇幅过短 而不足改变第一叙述的叙事顺序。在《柳氏传》一文中,便 有很典型的例子。 “有蕃将沙吒利者,初立功,窃知柳氏之色,劫以归第。 宠之专房。及希逸除左仆射人见,翊得从行,至京师,已失 柳氏所止。叹想不已,偶於龙首岗,见苍头以骗牛驾辎并, 从两女奴,翊偶随之,自车中问日…… 此段文字是非常典型的插叙文,介绍了沙吒利这个人 物的专横面孑L。此段文字之前,作者讲述的是韩翊与柳氏 的诗酬唱和。加入这段文字的用意我们可以从下文的阅读 中得知。因为这个人就是破坏韩与柳美好生活的恶棍,他 窥欲柳氏的美色,并强行占有,造成了柳氏肉体上与精神 上的双重折磨。透过文本我们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这 篇传奇文创作在中唐时期,中唐时期是一个政治非常黑暗 的时期,安史之乱爆发,人民生活痛苦。“千里无鸡鸣,白骨 露与野”的惨状随处可见,然而这种惨状正是由“沙吒利” 这样的人物所造成的。在此,“沙吒利”不仅仅是个人的代 表,他更是整个黑暗势力的象征。我们可以说这部传奇作 品与其说是描写韩翊书生与妓女柳氏之间凄美而又感人 的爱情生活,还不如说是中唐社会的真实反映。勿怪乎程 毅中先生在《唐代小说史》中说:“《柳氏传》的重要成就,是 在于突破了搜神志怪的传统,面向了现实的社会人生,写 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笔者认为,此处的“现实人生”应 该指的是上面的论述。 三、余论 《柳氏传》是中唐时期一部典型的传奇文,传奇文发展 到中唐,已经出现了蔚蓝之势,学术界对此已经做过比较 详细的阐述。因为此时期的小说,无论是在内容上面,还是 在叙述技巧上面,都渐渐脱离魏晋南北朝时期“粗陈梗概” 式的小说模式。小说的篇幅在逐步的加大,小说的叙述技 巧也在逐渐的凝练。已经不再是六朝时期那样一种全知全 能的单一叙述视角,在时间上也不再是单一的顺序法。因 此,我们有理由说,《柳氏传》叙述技巧的成熟,正代表了我 国古代小说繁荣期的到来,它为宋元话本以及明清章回小 说的繁荣昌盛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参考文献: [1】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3. f2J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鲁迅冲国小说史略『MJ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4】伊丽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U1.世界文学,1979,(1). [5汪辟疆-5J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J程毅中.唐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