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我国本科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

2023-01-28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高等教育研究・ 对我国本科高等师范 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 陈 艳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 一、我国本科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 综合大学培养的,美国综合大学课程中,选修课比例 问题 很大,任意选修课和指定选修课占全部课程的1/3,任 第一,重学科专业课,轻教育基础课。师范院校 意选修课开设的门类众多,供某一专业学生任意选修 重学科专业课、轻教育基础课的现象有其历史根源。 的课程往往达百门或数百门,学生选课自由度极大。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师范性”与“学术 日本、法国等国家本科高等师范教育的选修课量在课 性”之争,且争论一直持续至今。总的来说,虽然目 程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相比之下,我国本科高等 前大家都非常强调“师范性”,但从当前的课程结构来 师范教育开设的选修课程数量太少,范围狭窄。在选 看,还是学术性课程占了上风。主要表现在教育类课 修课中,大多数是和本专业相联系的,教育基础选修 程门类少、课时少,只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三 课、跨学科选修课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 门课程。全部教育学科包括教育实习的课时仅占总课 才不仅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为中等 时的10%左右,个别学校仅占7%。当前发达国家,为 学校培养“通才型”教师的需要。 了加强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纷纷增加教育类课程, 第三,课程设置过分专业化,共同性欠缺。由于 据统计,各国教育类课程约占其课程总量的16% 受体制和传统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课程设置过分 33%,一般在20%一25%。例如,美国教育类课程约占 专业化。专业之间甚至同一专业的各门课程间很少发 总课时的l1%,另有l1学分的教育实习;前苏联教育 生联系,文理分家,课程面狭窄。从总体上看,学校 类课程约占总课时的15%,还有l3一l8周的教育实习; 课程设置基本上属于学科知识型(是以学科为主的, 英国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习共占总课时的25%;联 按照一门一门的学科来组织)、理论知识深化型,是 邦德国教育类课程约占总课时的33.3%,以后还有l8 “深桶式”的师范教育格局。这种教育格局造成学生知 个月的教育见习。从上面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国 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差。当前,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师范院校教育基础课远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 综合课程很受重视,但目前本科高等师范教育任何一 第二,必修课安排较多,选修课安排少。由于我 个专业的毕业生都无力承担这些课程的教学。因此, 国高等师范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制教学制度,课程体系 毕业生的质量难以满足中等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特 中必修课安排较多,选修课比例较小,尤其是任意选 别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课 修课更少,一般只有几门至十几门。美国的师资是由 程设置过分专业化造成师范生服务面狭窄,培养规格 方面是发展人的劳动。发展人和发展人的劳动,与发 明确的培养目标,但我们却只是在知识传授上下功夫; 展人劳动的工具有本质的区别,工具是人的外延,工 我们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但我们还是以经验教育为主, 具能提高人的劳动效率,也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但 教育改革流于形式,这是大学的悲哀所在。众所周知, 永远也不能取代人本身。人要较好地发展,就要从自 知识在不断老化,4年里就老化50%,7年老化90%。 然发展中走出来,进入理性发展的轨道,有目的、有 即是说,现在掌握再多的知识,如果不与时俱进,不 计划、有意识发展人本身,并发展工具或手段。 加强学习,不保证知识及时更新换代,那他掌握的知 第三,加强劳动教育。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劳动 识会很快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我们必须走出知识构架 能力强的学生并不多。大学需要对学生补劳动课,使 的局限,构建能力培养体系。从知识走向能力,需要 劳动成为需要,树立良好的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 一个实践平台。大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较少,学生 动习惯,热爱劳动,并在劳动中不断创新,在劳动中 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大学用书本将学生与社会隔离开 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来,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具体事情的处理能力、独 第四,构建能力保证体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 立的生活能力、社会协调能力等普遍不足。尤其是, 能力,尽管知识与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但知识不等于 要加强学生学习力的教育,它包括学生学习的动力、 能力。传统的教育,主要是打造学生的知识体系,忽 毅力和能力,具体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 视了从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平台。虽然我们要求的是学 度、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创新、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 生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做的是构架学生知识。我们有 节奏等。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哆‘ l:z ・ ●2006年第7期上半月刊● 单一,难以适应中等教育发展对师资培养规格多样化 的要求,制约着师范院校办学效益的提高。 第四,学科课程多,活动课程少。长期以来,我 等发达国家师范院校课程结构现状而进行的,如在原 专业中设置新的专业方向,试行主辅修制和双学科专 业等,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在这两年里,学生可以 广泛学习文学、艺术、美术、数学、物理等各门学科 的基础知识,在三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 国高等师范院校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这样就造 成学生智力水平低、动手能力差。特别是目前外国中 小学已将活动课程正式纳入课程体系,我国也将活动 课程纳入了中小学课程体系。所以,培养活动课程的 教师已经成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完 成这项任务,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小学 长选学自己的专业,这种专业改造方式可以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加强文理学科的互相渗透,发挥学生的特 长,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 第三,增大选修课比例,建立综合化、多学科、 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必须改革本科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结构。 二、我国本科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 第一,增大教育基础课在课程结构中的比例,加 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相比有它 自己的特殊性,它所培养的学生是中等学校的教师。 作为一个教师,既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临近学科 的知识,还要懂得教学方法,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态, 不仅要教书而且还要育人。所以,教育基础课是师范 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目前,本科高等师范教育 学生缺乏必要的从师技能是师范教育中的一个“瘤 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本科高等师范教育教育基础 课课时少,课程设置体系不合理。因而,增大教育基 I 础课比例,调整教育基础课课程设置体系已成为当务 之急。我们认为,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原 有的理论性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适当增加一些 课时。教育学由原来的54学时改为108学时,两学期 完成,心理学由原来的36学时改为54学时。大力推 进教材改革;删除陈旧落后的内容,突出主要内容, 增加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②本科高等师范 教育教育专业课程最大的弊病就是缺少操作性、实践 性强的执教技能课程,所以要设立专门的执教技能课 程。如课堂教学艺术、电化教育技术等。③加强教育 实习。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使实习学校真正成为学生 实习基地和科学试验的实验田,延长实习时间18~20 周,占本类课程的1/3。同时,加强师范生的教育见习 和教育调查活动,应规定每星期每个师范生至少有3 个课时到中学去听课、参加学生活动、搞教育调查。 对学生这种见习活动不可放任自流,教师应适当进行 指导,同时应规定每学期每个学生必须写一份教育调 查报告。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学的了解,为 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而且为培养“学 者型”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加强通识课程,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现 代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反映 到中小学中,课程也应该是综合化的。为了适应科技 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学课程改革的实际,培养“一专多 能”的综合性人才必须加强本科高等师范教育的专业 改造,除加强专业内部的改造外,还应加强专业与专 业之间的联系,设置一些综合课程专业,逐步达到 “强化课程,淡化专业”。近年来,一些师范院校在专 业改造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尝试,主要是借鉴美、日 立体交叉课程体系。本科高等师范教育是为中等学校 培养师资的,所以,中等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必然 要求本科高等师范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中等 学校发展变化的要求,表现在课程设置方面,除注重 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外,注意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 课的比例和门类。我们认为,本科高等师范教育应开 设以下一些选修课程:①教育类选修课。如中学教育 研究与实验、中外教育史、中学生的学习理论与方法 等,以扩大学生教育理论知识的知识面,为学生日后 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广泛的教育理论基础。②拓宽基础 理论选修课。比如文科学生可以加修科学概论,内容 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航天知识等,理科学 生应加修文史概论,内容包括文艺、文化、历史等普 通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救知识狭窄的缺点。 ③职业类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当地政治、经济的需 要和自身的情况,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进行选修。④专 业加深类选修课。这一类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专业的 深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⑤综合职业类选 修课。综合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为了适应中等学校课程 结构改革的需求,而且也取决于综合科学的发展。⑥ 活动课程类选修课。以上方面内容的课程,不仅有利 于学生深刻地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以上各个方面的选修课程每一类必须限定学生 选修几门,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必须规定达到多少学分。 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改变过去为某一专业方向服 务的模式化的倾向以及课程设置上的“学科中心型”, 增大选修课比例,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课 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个性。 第四,更新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现代化。自学 校产生以来,教学内容都是面向过去的“过去定向构 架”,即传授历史上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 建立的旧的封闭式的师范教育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瞬息万 变的社会要求,今天,该是从“面向过去的课程”向 “面向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课程”转变的时候了。师 范院校要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就要随时删去那些陈 旧过时的具体事实和旧的范式,及时将科学发展的最新 成果纳入课程,使课程体现时代的特点,跟上时代的步 伐。课程现代化是科学现代化在学校中的反映。我们现 在的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 我们的师范生要能够解释并解决教育与社会的诸多问 题,教师必须具有市场经济意识与竞争能力,这就需要 设置具有鲜明时代感、贴近现实的课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