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 2 3.1 施工测量 .................................................................................................................................................................... 2 3.2场地清理及平整 ....................................................................................................................................................... 7 3.3土方工程..................................................................................................................................................................... 8 3.4拆除工程................................................................................................................................................................... 13 3.5施工导流................................................................................................................................................................... 14 3.6土方回填................................................................................................................................................................... 15 3.7砌体工程................................................................................................................................................................... 20 3.8钢筋工程................................................................................................................................................................... 21 3.9模板工程................................................................................................................................................................... 26 3.10混凝土工程 ............................................................................................................................................................ 29 3.11 脚手架工程 ........................................................................................................................................................... 33 3.12止水及伸缩缝安装............................................................................................................................................... 36 3.13闸门及启闭机安装............................................................................................................................................... 40 3.14启闭机室主体工程............................................................................................................................................... 44 3.15装饰工程 ................................................................................................................................................................ 47 3.16屋面工程 ................................................................................................................................................................ 51 3.17安装工程 ................................................................................................................................................................ 52 3.18雨水口施工 ............................................................................................................................................................ 53 3.19堤顶路及路面工程............................................................................................................................................... 57 3.20河坡生态保护工程............................................................................................................................................... 60
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本标段主要包括内容:河道主槽3880m清淤、疏浚整治,堤顶加高并硬化7737m,新建节制闸1座,改建雨水口3座。其中主要施工工艺:施工测量、土方开挖、土方回填、钢筋工艺、模板工艺、混凝土工艺、启闭机室主体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河坡生态加固工程、堤防加固、雨水口等。
3.1 施工测量
3.1.1施测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满足工程需要。
(5)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1.2准备工作
(1)施工测量准备
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首先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等,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及高程、建筑物的绝对标高等。认真学习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立、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横断面的尺寸、形状等,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
(2) 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 器具名称 型 号 单 位 数 量 1 全站仪 SET210 台 2 2 经纬仪 J2 台 2 3 水准仪 DS3 台 4 4 钢 尺 50m 把 6 5 对讲机 / 个 6 3.1.3测量的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施工图要求进行精度控制,无要求时执行以下标准。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
精度指标 序 项目 号 内容 误差(mm) 差(mm) 相对于邻近基本控1 混凝土建筑物 轮廓点放样 ±(20-30) ±(20-30) 制点 相对于邻近基本控2 土石料建筑物 轮廓点放样 ±(30-50) ±30 制点 平面位置中 高程中误 说明 相对于建筑物安装3 设备安装 安装点 ±(1-10) ±(0.2-10) 轴线和相对水平度 相对于邻近基本控4 土石方开挖 轮廓点放样 ±(50-200) ±(50-100) 制点 3.1.4控制网的确定
按测量标准和本工程施工精度的要求,测设用于工程施工的控制网,将施工控制网资料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平面施工测量控制网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测角两测回,测距往返各两测回,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仪。测量控制的保护措施所有测量桩位应设明显标志加以保护,桩位选择应选在便于施测,牢固不易破坏的地方,并用混凝土浇筑,砌砖围护,严防车辆碾压,遇有破坏的桩位,及时补测,做好复核。冬、雨季过后应对控制桩位进行复验。平面控制法与主轴线的桩位是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当控制网与主轴线测定后应立即对桩位采取保护措施。一般采取在桩上方立三角标或围栅栏等保护措施,并对其它班组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测量标志的教育。
R水准点水准标志(单位:水准点示意图
)
混凝土标墩(单位:cm) (a)剖面图; (b)平面图 1-标心;2-标盘;3-标身;4-钢筋;5-底座
坐标点示意图
(1)基坑灰线的撒设
根据建筑物各控制桩或轴线桩,按基础图撒好基坑灰线。这项工作基础性强,要防止差错。在经自检合格后,要提请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验线合格才可正式开挖。
(2)建筑物基础放线 基础放线
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成,根据平面控制网,检测各主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投测主轴线。经校核后,以主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线、边界线、墙宽线、二期安装槽等。
验线
基础验线无特殊要求时执行允许偏差如下:
基础验线允许偏差
长 度 长度L≤30M 允 许 偏 差 允许偏差±5mm 30M<L≤60M 60M<L≤90M 90M 高程测量允许偏差 高度 30m 工程的施工测量放线完毕后,项目部及时向监理申请对所有相关内容进行检查,另外要随时协助监理检查沟槽及建筑物的放线,还应将所有标记和标线保持清晰。 3.1.8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进行。 (2)测量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3)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允许偏差 ±10mm ±15mm ±20mm (4)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5)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进行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 (6)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7)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 (8)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3.1.9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措施 (1)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测量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 (3)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 (4)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仪器架设好后,须有专人看护。 (5)施测过程中,要注意周围的环境,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 (6)仪器使用完毕后需立即入箱上锁,由专人保管,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 (7)在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确保仪器架设的稳定性。 (8)所用线坠不能置于不稳定处,以防受碰被晃掉伤人。 (9)使用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即卷起。 (10)钢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时擦净,长期贮存时尺带涂植物油。 3.2场地清理及平整 场地清理包括植被清理和表土清挖,其范围包括永久和临时工程、存弃渣场等施工用地需要清理的全部区域的地表。 3.2.1植被清理 (1)清除开挖工程区域内全部树木、树桩、树根、杂草、垃圾、废碴、腐殖土 及其它不能用于回填的有碍物。 (2)在实施本规定施工时,必须注意避免破坏清理区范围外的天然植被。 3.2.2表土的清除 (1)根据施工图示的要求,彻底清除工程范围内的基础表土,并运至监理人指定的地区堆放并妥善苫盖避免水土流失或用作土方回填,待工程完工后用作恢复植被。 (2)有机质土壤系指包含细根须、草本植物等的表层,其厚一般在30cm左右。清除的有机质土壤先保存,用于耕地及绿化用地的复耕,不得用于基础回填。 3.2.3场地平整 我们负责施工区内的场地平整。 3.3土方工程 3.3.1本工程土方工程包括: (1)机械土方开挖(闸基础基坑开挖、雨水口开挖、河底河坡土方开挖); (2)人工土方开挖(保护层开挖); (3)地基处理; (4)基坑支护及排水; 3.3.2机械土石方开挖 需用机械开挖的土方包括:表土、黄土、砂土、淤泥、黏土、砾质土、砂砾石、松散坍塌体及软弱的全风化岩石,以及小于或等于0.7m3的孤石或岩块等。 新建建筑物基坑、河底土方开挖,基坑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土,坑底留20cm厚的土层由人工清除。人工配合机械,土方开挖一步到位,现场施工员随时进行标高检测、标记、以防超挖。 土方开挖采用不破坏地基土质状况的施工方法。如果因采用不当的施工方法或因为其它因素扰动了地质原结构的状态,使土质变软、松、流动,不宜作基础时这部分 软弱土应予清除,回填到符合技术要求为至。 基坑开挖的挖方前计算出回填用土量,用于回填的开挖土方就地堆放在指定的存土场,并妥善苫盖避免水土流失以备回填,减少重复倒运,多余的土方和杂物运出施工现场至业主指定的弃土场。符合回填要求的土方应尽可能的在施工现场进行土方调配。好土用在回填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开挖前在沟槽边做好挡水埝和排水沟,及时排除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避免雨水冲刷沟槽边坡。 3.3.3人工土方开挖 (1)人工土方开挖的内容: 配合机械开挖基坑保护层; 无法使用机械开挖的零星边角及齿槽等。 (2)在天然湿度的土质地区开挖,地下水位低于基底可开直槽,不设支撑,但深度不得超过下列规定:砖土和砂砾石1.0m;亚砂土和亚粘土1.25m;粘土1.50m。 (3)开挖坡度可按下表采用: 开挖坡度表 基坑坡度 土壤类别 深<3m 砂土 亚砂土 亚粘土 粘土 1:0.75 1:0.50 1:0.33 1:0.25 深>3.5m 1:1.00 1:0.67 1:0.50 1:0.33 (4)人工清挖槽底时,应控制坑底高程和宽度,并不得扰动或破坏基底土壤结构。 (5)在基坑坡口堆土时,堆土距坡口边不得小于1m,应根据回填、现场情况及运输的要求,确定堆土量与堆土方式。 (6)在高压线下及变压器附近进行挖土作业时,应按照供电局的有关规定办理。 (7)堆土严禁掩埋消火栓、各地下管道的井盖及雨水口,不得掩埋测量标志及道路附属构筑物等。 3.3.4开挖 挖出的土方甩放在基坑外侧,待结构完后用于回填基坑,余料就近堆弃于业主指定的位置。 (1)基础开挖必须符合施工详图的规定。如设计单位根据开挖后基础的实际工程地形地质条件对开挖轮廓作适当的更改和调整,我们将按经监理人批准的设计变更通知进行施工。 (2)我们将在需要排水的基坑内,设置足够的排水设备,排除基坑内河水或地下水,以保证干地施工。 (3)基础底部的尺寸和高程必须符合图示要求,不欠挖也不超挖。采取机械开挖时,基础开挖好后,不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为不破坏基础土壤结构,将保留20cm的保护层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时再用人工修整到设计标高。 (4)我们将按施工图的要求,严格控制设计边坡的形成,不允许欠挖和超挖,除要求有填方边坡外,不允许出现填方边坡。当采用机械开挖时,边坡部位采用人工修整。 (5)当监理人发现开挖边坡不满足要求时,我们将按监理人的要求进行边坡修整。 (6)任何部位完成开挖后,我们将及时通知监理人进行基础检查。只有经监理人检查认可后,才能开始下道工序。 (7)基坑开挖时,表层熟土与生土层分开堆放,填土时熟土仍填于表层。堆土线距基坑坡口不得小于1m,土方平衡后的余土,用汽车外运至业主指定的位置。 (8)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该工程可能有涉及交叉的地下光缆及管线,施工时做好道路导行和地下管线保护 是本工程的重点。 土方开挖前,首先仔细研究图纸和招标文件,掌握施工区地下的管线情况,请有关物探部门再次勘探确认,并沿管线实际走向打白灰线标明示意,进行必要的标识。 根据白灰线,人工开挖至管线埋设高程,与设计土方开挖高程线进行比对,并将高程比对情况报告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根据不同的埋深情况确定不同的方案。 如果在安全范围内,则小心施工,尽量减少作业时的扰动;如果在开挖线以上或埋深将达不到安全许可的要求,则建议进行改线处理。 施工方案确定后才能进行土方开挖。 土方开工前,邀请业主和有关产权单位进行实地视察和作业方案的确认,同时对相关人员(包括一线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和技术交底。 开挖过程中,测量员一定要在现场,配合工长指挥挖掘机施工,及时标明高程。对靠近地下管线3m的范围内不允许大型机械靠近,全部采取人工开挖。 开挖完成后,对线路位置进行醒目的标识,砌石施工作业时主要技术管理人员跟班监督检查,块石要轻拿轻放,集中力量尽快完成管线段工程。 对需要改线的项目,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改线工作。如果业主委派我方完成的改线项目,则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质保量,配备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尽快完成。 作业完成后,进行复查,防止施工对管线的运行使用造成不良后果,确保安全。 3.3.5.河道清淤 (1)清淤施工方法:本标段淤泥厚度平均为1m,河道清淤断面约40m,清淤土方18633m3,确定采用机械机械挖运,直接下河作业挖出淤泥,分部分段进行疏浚,长臂挖机配合转土的施工方法。 (2)施工顺序为:从工程起点的为清淤起点,施工顺序按照顺河流方向,自上游至下游、先中央后两侧的顺序施工。 (3)分别在沿河道方向每间隔200m,设置坡道,作为下河马道,形成河底与地面交通连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4)机械准备,长臂挖掘机1台,普通挖掘机3台。 (5)河道清淤按照两个施工分段同时进行流水线施工、按照先中央后两侧的顺序施工。 (6)首先在河道淤泥外边一侧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河水归槽。用土方堆在槽边形成土埂,使少量的河水通过水槽排水。在疏掏时分别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依次清理。 (7)安排夜间清淤施工及渣土外运施工。 (8)清淤过程中由于河底标高无法清楚的检测到,故需准备探杆一套,在一定区域内清淤完成后,检测人员立即用探杆检测清淤深度,避免出现漏挖或开挖深度不够的区域。 (9)淤泥渣土运输管理 本标段渣土运输将严格按照北京市有关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选用性能良好、车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消纳证、准运证)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车厢上部全部用篷布覆盖,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市区道路及周边环境。 为防止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乱倒、乱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标段将采用开挖现场与弃土场双向签票的办法,坚决杜绝渣土乱倒、乱弃。根据北京关于防治扬尘的有关规定,为了保证在此次河道清淤及渣土外运工作进行的同时,不给周围已形成的环境造成影响,我方将在清淤运输过程中作好清扫保洁工作并由专人负责。 各施工段分别配备5名壮工。负责保护沿河已形成的设施,为保证车辆运输不对城区环境造成污染,施工现场两个出入口分别设置洗车槽,同时铺设草垫,并安排专人进行车辆清洗工作,对每辆运土车须经打扫车轮、车厢后方可放行。在渣土运输的区间段内安排清洁人员,随时对车辆散落下来的土块、泥块进行清扫并安排专人巡视、值班、组织路口交通。 3.3.6基坑支护及排水 本工程需考虑基坑降水及排水的建筑物主要是3+652新建节制闸,根据地下水位及降水条件综合考虑降水方法,当基坑开挖过程中有降水时,考虑在四周土壁上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护,防止雨水冲刷边坡,并及时有效地排除基坑积水确保边坡稳定。 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比较活跃或有水溢出影响开挖时,应立即停止开挖,确保边坡的稳定,待进一步查明原因,并由业主、设计、监理共同商讨处理方案并按处理方 案进行处理。 当地下水位在开挖基础面及以上时,并影响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时,采用井点降水,在基础周围布井点管,将地下水降至开挖面以下50cm,直至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当地下水位较深不影响开挖及施工时,在基坑四周设置200*300mm排水沟,将雨水及施工积水用水泵将坑内积水排出坑外。 3.4拆除工程 3.4.1工作流程 混凝土拆除工艺流程 3.4.2拆除顺序 本工程拆除工程主要拆除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桥、雨水口等废旧建、构筑物。采用人工配合破碎锤拆除,用破碎锤将主体打碎,然后由上而下依次拆除。 3.4.3拆除 (1)一般要求 根据按照设计文件和监理指示完成工程的拆除、场地清理、排水、设备的配置和维修、工程质量的检验和验收等工作,以及提供为完成上述拆除工程所需的全部人工、材料、施工设备和辅助设施等。 负责移栽施工区域内现有的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经监理确定后将乔木移栽到监理指定的地点。 在各单项工程拆除、凿除后,报请监理与设计代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将拆除下来的弃渣运送到指定位置堆放,不随意乱弃。 在拆除过程中,谨慎施工,以避免损坏相邻保留部位,否则造成损失由承担。 在拆除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和人员安全。 (2)构筑物拆除施工 无需保留的地面实物如树墩、树根、植被及其它高于地面的障碍物都予以清理、掘除、运弃。 乔木移栽按照起苗前准备、起苗、吊装、运输、种植、养护几个工序进行,保证移栽后的乔木仍存活。 施工所拆除的木料、管件、金属、设备等其他有剩余价值的物料均归发包人所有。负责收集整理,未交还业主前整齐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妥善看管以免损坏或遗失。 拆除下的弃渣运至发包人指定的地点堆放,并掩埋于地表1m以下。 负责保护本工程保留部分的护坡及护底。现状护坡拆除后不需开挖的地表须将其表面杂物清理干净。 施工期间随时监测临近的建筑物或其他构造物的情况,如有倾斜、沉陷、龟裂或其他不正常现象时,立即停工,疏散、隔离非工作人员,并尽快采用有效方法予以加固、支撑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待建筑物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以免造成损害。 拆除需专人负责指挥,有施工技术交底,签订拆除协议。 (3)围堰拆除 工程施工整体结束后,特别是河底和桥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方可拆除。拆除时工程起点及终点的围堰采用2台挖掘机同时进行,并配备10辆自卸车运土,拆除过程中应保证设计河道断面的几何尺寸,采用随拆随测,保证一次性完成,拆除由左岸向右岸进行。 3.5施工导流 3.5.1导流方案 本工程根据河流、地形和建筑物布置特点,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方式。从主河道右侧面开挖侧向导流渠将上游来水导向下游围堰下游,没侧向导流条件的工程在上下游围堰间架设导流管道将上游来水导向下游围堰下游。 3.5.2围堰断面形式 围堰断面采用梯形断面根据现场土壤类别确定迎水面和背水面坡比,根据是否兼顾交通职能确定堰顶宽度。同时为了增强围堰抗冲刷能力,减少围堰渗漏量降低基坑排水压力,在围堰迎水坡增设土工膜。土工膜在围堰形成,并进行表面整形后在迎水坡及坝脚前一定范围内铺设,利用土工膜的抗渗性能增大围堰渗径,减少围堰渗漏量。铺设时应松紧适宜,并且间隔1m左右顺坝坡均匀压土袋压重,确保土工布紧密附着在坝坡上,切实起到防渗、抗冲涮作用。为增加土工膜使用寿命,需在土工膜表面撒一层沙壤土,避免日光直接照晒使其过早老化破坏。 3.5.3导流渠断面形式 导流渠断面采用梯形断面根据现场土壤类别确定坡比。同时为了增强导流渠抗冲刷能力,减少导流渠渗漏量降低基坑排水压力,在导流渠内全断面增设防水土工膜。土工膜在导流渠形成,并进行表面整形后在导流渠内全断面内铺设,利用防水土工膜的抗渗性能增大导流渠渗径,减少导流渠渗漏量。铺设时应松紧适宜,并且间隔1m左右在导流渠顶均匀压土袋压重,确保土工布紧密附着在导流渠坡上及渠底,切实起到防渗、抗冲涮作用。为增加防水土工膜使用寿命,需在土工膜表面撒一层沙壤土,避免日光直接照晒使土工膜过早老化破坏。 3.6土方回填 土方填筑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基坑土方回填、河底土方回填及边坡回填、堤防填筑等,回填方量68210m3。 3.6.1回填条件 (1)回填前,要办好隐检手续,方可进行回填土。回填土料符合施工图及相关 技术要求。 (2)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并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回填土料应优先选用黏粒含量10~35%、塑性指数为7~20的粘性土,不得有砖碴杂草、木屑等杂物。回填土前先将基底清理干净,并清到老土层。 河道清除出的土方,经试验如能满足要求可用于堤身填筑,如现场土料筛分后仍不能适用时,应外购土料进行填筑。 (3)施工前,应抄平做好水平标志。如在基坑(槽)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橛;或在结构物侧墙上弹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精确控制铺土厚度。 3.6.2操作工艺 (1)一般基面回填 工艺流程:基坑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找平验收。 土方回填工艺流程图 填土前应将基坑的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基槽回填,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 将回落的松散土、砂浆、石子等清除干净。 检验回填土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含水率偏高土不得进入现场,含水率偏低时,可采用适量洒水润湿的措施。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回填土夯实遍数根据试验确定,但每层至少夯打三遍。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夯夯相连,纵横交叉。 回填土每层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铺上一层的土。填土全部完成后,表面拉线找平,凡高出允许偏差的地方,应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规定高程,应进行的地方应补土夯实,但不能薄层贴补。 (2)堤防填筑 a、填筑 根据施工详图和有关的技术规范规定的尺寸、高程及质量标准实施工程填筑。 堤面作业统一管理,保证各工序的衔接。要求分段流水作业、统一铺料、统一碾压,严禁出现界沟,堤面作业段长度不小于100m。 地面起伏不平时,水平分层由低处逐层填筑碾压,不顺坡填筑。地面坡度陡于1:5时,将地面坡度削至缓于1:5。 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应均衡上升,若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应以斜坡相接。堤与堤、堤段与堤段结合部位的坡比为1: 5。 对占压堤身断面上临时道路做补缺口处理时,堤面结合坡度为1:4.5,且将结合老土刨松,与新铺土料统一按填筑要求分层压实。 填料至堤边线时,在设计边线外超填300mm。 筑堤时考虑预留沉降量,沉降量取值为堤高度(堤脚至堤顶的高度)的6%。 若发现“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及时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 粘性土填筑面在下雨时不得人行践踏,并严禁车辆通行,雨后恢复施工,填筑面经晾晒、复压处理,必要时对表层再次清理并待质检合格后复工。 b、碾压 按设计要求将土料铺至规定部位,严禁将砂(砾)料或其它透水料与粘性土料混杂,上堤土料中的杂质予以清除。 根据碾压(夯实)机械、土料等进行现场碾压试验,验证碾压质量能否达到设计干密度值,确定最优碾压遍数、含水量、碾压时间和铺土厚度。一般铺土厚度为200~250mm(适用于筑堤回填段)。 碾压分段进行,各段要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超压。上下层的分段要错开,不在同一断面上,跨缝搭接碾压的搭接宽度不小于3m。对于出现漏压、虚土层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现象,要进行返工至合格后为止。 碾压行**行于堤轴线 相邻作业面搭接宽度,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小于0.5m,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小于3.0m,分层碾压并取样试验。 振动碾自行振动碾作业时,按进退错距法碾压,碾迹搭压宽度大于100mm,行车速度为2km/h。 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辅以夯具夯实。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 粘性土土堤的填筑标准按压实度确定,压实度≥91%。 无粘性土料的填筑标准,相对密度≥0.6。 3.6.3回填质量控制 为确保土方填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先作碾压试验,以选择确定符合现场施工条件的最佳铺土厚度、最优含水率及合理的压实遍数。 (1)含水量的控制: 用指定的土料做标准击实试验,选择最优含水量。当土壤干燥时进行洒水,含水量过高时,进行排水或晾晒。 铺料和碾压工序必须连续进行,如需短时间停工,其表面风干层应经常洒水湿润, 保持含水量在控制范围内。 (2)密实度、层厚的控制: 在进行土方分层碾压填筑时,施工质检员跟班检测。按试验确定的参数检查每批松铺土层的含水率,层厚等指标。每层土填筑之前,都在基坑或沟槽边坡上开台阶,确保碾压或夯实时,压路机或夯具能同时压实新添土和开台阶的原装土,确保回填土与原装土的良好结合和压实,避免不均匀沉陷。每层碾压、夯压完成后,按施工规范要求用环刀法抽取土样测定土的干密度,其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后,再填筑上层土方。 (3)碾压质量控制: 用蛙式打夯机压实时,夯迹双向套夯,夯压夯1/3,行压行1/3。压路机压实时,要按进退错距法碾压,轮迹搭接宽度应大于10CM,行车速度不大于2公里/小时。 上一层土方铺填之前,要对下层结合层面湿润并刨毛1—2㎝,以保证良好的结合。 3.6.4保证回填土质量的措施 (1)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坑内杂物,并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土方回填施工。 (2)铺土厚度与土块粒径不大于规范和试验要求。 分段填筑时,各段土层之间设定标志,以防漏压、欠压,上下层分段位置搭接应错开。从纵断面上看,在厚土层与薄土层之间,已夯实土与未夯实土之间,均应有一较长的过渡地段,以免管道受压不均发生开裂。 (3)填土面应保持一定的横坡或中间高、两边低,以利排除表面积水。当天填土必须当天碾压完成。由于气候、施工等原因停工的,回填土面层应加以保护。复工时应对不合格的面层作局部处理后继续回填。 (4)如出现“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等现象时,要采取翻晒、掺料、清除等处理办法,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新料的铺设。 3.6.5填筑土方的安全措施 (1)填筑土方必须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机械事故,对职工经常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具体做法与挖土施工时相同。 (2)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的大面积回填,宜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基坑处于干燥状态下回填,杜绝基坑带水回填。 3.7砌体工程 3.7.1原材料要求 块石:大小均匀、质地坚硬,单块重量不小于25kg,最小边不小于20cm,表面新鲜,无山皮、水锈及软弱风化石。 水泥:必须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试验报告,每批进场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室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砂:进场后由试验室进行级配和含泥量试验,合格后方可用在工程上。 水:现场的可饮用水。 3.7.2浆砌石施工方法 采用人工铺浆法砌筑;砌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人工上料,手推车车水平运输。 施工工艺:砂浆拌合→砂浆运输→选石铺浆→砌浆砌石→伸缩缝处理→勾缝→养护。 砂浆拌合 选石铺浆 砌浆砌石 浆砌石铺砌施工工艺流程图 操作工艺: (1)砌筑前,将石料冲洗干净,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砌筑时先砌角石,再砌 养护 砂浆运输 勾缝 伸缩缝处理 面石,后砌腹石,块石挤浆砌筑,两块石错码砌,砂浆饱满,横平竖直,砌筑时,活动或不稳定的块石,用片石垫实,并灌满砂浆,转角处和交接处交错搭接,同时砌筑,砌体不能有通缝,不能有空洞,分缝要顺直,表面要平整,在砌石工作中断时,应在中断前对砌石层间的空隙,用灰浆填满捣实,但表面上不抹灰浆,并用覆盖物予以遮盖。续砌时应将表面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 (2)块石运输、砂浆拌和及水平运输 块石用普通10吨载重汽车直接运入施工现场。砂浆采用拌和机拌制,1吨机械小翻斗运送至现场,砂浆应随使随拌,严禁使用超过初凝时间的砂浆(3~4小时),如气温超过30℃,则应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运至施工现场的砂浆必须在下班之前使用干净。当使用过程中发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和。 (3)伸缩缝处理 在先完成的砌体上抹一层找平砂浆,砂粒过粗时需将砂子过筛,后粘伸缩材料。以保证伸缩缝的质量。 (4)养护 砌筑完毕砂浆初凝后,湿物覆盖14天,洒水养护,避免碰撞及震动。 3.8钢筋工程 3.9.1钢筋工程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钢筋的材质、规格及焊条类型应符合钢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规范,有材质及产品合格证书和物理性能检验,对于进口钢材需增加化学性能检定,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焊工必须持相应等级焊工证才允许上岗操作。 在焊接前应预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条件及参数,制作焊接工艺试件,其试验结 果大于该类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才允许正式施焊,此时可不再从成品抽样取试件。 (2)基本项目 钢筋、骨架绑扎、缺扣、松扣不超过应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 钢筋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所有焊接接头必须进行外观检验,其要求是:焊缝表面平顺,没有较明显的咬边、凹陷、焊瘤、夹渣及气孔,严禁有裂纹出现。 (3)机械性能试验、检查方法 根据焊件的机械性能的有关规定进行取样送检。 3.8.2钢筋加工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下料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先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低强度钢筋代换高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光圆钢筋)。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钢筋加工及安装程序框图编制钢筋安装图、钢筋表、材料表钢筋采购报监理审批钢筋加工厂合格抽样复检钢筋清理钢筋矫正钢筋加工不合格检 验不合格处理钢筋标识妥善保管运输现场架立、绑扎检 验合格下道工序不合格处理 钢筋加工及安装程序框图 (4)钢筋弯钩或弯曲: 钢筋弯钩。 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半 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箍筋:箍筋的未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而定。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一保护层厚度十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十斜弯长度一弯曲调整值十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十箍筋调整值十弯钩增加长度 3.9.3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形状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1)基础钢筋绑扎 基础钢筋绑扎:基础钢筋,穿插复杂,必须注意施工顺序: 施工前弹出钢筋位置线,以确保钢筋绑扎后位置的正确性。 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可梅花型绑扎,双向受力钢筋应满绑。 底排筋用混凝土垫块垫起,梅花状布置,确保保护层厚度。 绑扎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底部与下层筋点焊固定,在马凳上纵向或横向固定定位钢筋,然后再绑扎上层钢筋。 墙体预埋插筋位移预防对策:(1)垫层浇筑后,在垫层上弹出所有墙体、柱子的准确位置;(2)所有插筋均采用电焊固定,根部与底板下层钢筋、上部与底板上层钢筋焊接; (2)梁、板 a.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 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b.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梁则箍筋接头在下,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c.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底板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在板根部与端部必须加设板凳铁,确保负筋的有效高度。 d.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 e.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L一板的中一中跨度)。 f.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g.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搭接长度的未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h.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按线绑扎,控制质量。 i.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和梁主筋的有效受力范围,主次梁采取用钢筋支撑顶排钢筋的方法,每跨设置3条。 3.8.4钢筋焊接及接头施工 钢筋电弧焊分帮条焊、搭接焊二种接头形式,主要采用搭接焊。 (1)帮条焊 帮条焊适用于Ⅰ、Ⅱ钢筋的连接,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制作,其操作要点如下: 先将主筋和帮条间用四点定位焊固定,离端部约20mm,主筋间隙留2~5mm。 施焊应在帮条内侧开始打弧,收弧时弧坑应填满,并向帮条一侧拉出灭弧。 尽量施水平焊,需多层焊时,第一层焊的电流可以稍大,以增加焙化深度,焊完一层之后,应将焊渣清除干净。 当需要立焊时,焊接电流应比平焊减少10%~15%。 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时,可采用单面焊接,但帮条长度要比双面焊加大一倍。 (2)搭接焊 搭接焊适用于Ⅰ、Ⅱ、Ⅲ级钢筋的焊接,其制作要点除注意对钢筋搭接部位的预弯和安装,应确保两钢筋轴线相重合之外,其余则与帮条焊工艺基本相同。 3.9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工艺流程图不合格钢模板配模、木模板制作测量定位安装模板砼加固校正报监理验收合格浇筑维护拆模板维修、保养模 模板安装工艺流程图 3.9.1模板采用组合定型钢模和木模相结合 (1)基础模板 采用组合钢模,支撑系统用48³3.5mm的架管构成。 (2)墩墙模板 墩柱墙模板采用组合钢模,安装采用单块组拼的方法。采用组合钢模板施工墩墙,模板安装时,要点如下: 所有模板安装前都要详细设计配模图,对模板型号、规格尺寸及对拉螺栓位置、 加固方法、调整手段做详细设计。尤其是闸缝墩,涉及到两次模板用统一的加固螺栓位置,配模一定要综合考虑,模板安装时严格按照配模图安装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模板的安全。先浇筑的一半缝墩对拉螺栓要加套管,拆模时将对拉螺栓拔出,后浇筑的一半缝墩支模时从原来的对拉螺栓孔透过伸缩缝穿入对拉螺栓对模板进行加固。圆弧墙配模设计时综合考虑前后模板对拉,确保对拉螺栓与模板垂直避免斜交。 为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在所有外露面对拉螺栓上套梯形橡胶墩,拆模后取下橡胶墩在混凝土表面对拉螺栓位置均匀留下规则的坑窝,从坑中截断对拉螺栓用相同标号混凝土补齐,使混凝土外观美观。 对边墙等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对拉螺栓采用防渗措施,在对拉螺栓中间加焊防渗环钢板,避免混凝土收缩与对拉螺栓间产生缝隙,发生渗漏。 墩头墩尾采用定型圆弧模板,门槽二期混凝土预留槽采用木模板,为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所有外露面模板均采用新钢模,制模前要精心挑选,杜绝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模板用于外露面,模板间缝隙用挂胶海绵条粘贴填缝,避免漏浆。 (3)柱模板 柱子模板采用普通18mm厚竹胶板,竖肋用50*100mm木方,围檩采用双排Ø48*3.5的钢管。柱子模板宽度根据柱子几何尺寸确定,配制高度为:层高-梁高,柱高板竖肋间距为250mm左右,模板围檩600mm。 柱子模板截面为400mm中间不设穿墙螺栓。 (4)柱、梁节点模板 梁柱接头模板采用四块用竹胶板制作带梁豁的柱模组合而成。梁豁模板制作时,紧靠梁豁周边的模板背后加50*100mm木方,木方必须双面刨平直,在木方与多层板组成的平面上加一块50mm宽竹胶板,竹胶板以便必须与梁豁竹胶板内侧对齐,且与背楞木方固定牢固。梁豁以下的柱模长度不小于100mm。 竹胶板模板、背楞和板是一个固定在一起的梁豁模板,一个梁柱接头的四块带梁豁的模板采用公母扣模,用母扣顶紧公扣模,这样保证合模严实。在母扣模模板侧面 粘贴10mm厚海绵条,防止漏浆,在梁豁下,用柱箍(100*100mm刨平木方)将柱模四面抱死。 梁的底模和侧模与梁豁相接时,要与梁豁周边贴上的50mm宽多层板靠紧平接,且与梁豁周边双面刨光的木方牢固固定,然后加固梁底模和梁侧模 若柱子是结构框架的边柱或角柱、剪力墙与梁相接时,梁柱接头有一面或两面没有梁。为了保证梁柱接头上下无明显接槎,在柱子砼浇筑时,在梁底标高下100~200mm处预埋2Ø12螺栓。在梁柱接头支设时,用两根螺栓加固模板支撑。 当梁高太高(H≥700mm)时,则梁柱接头处需加设对拉螺栓,以保证梁柱接头处的模板支撑强度。 (5)顶板模板设计 顶板模板选用竹胶板,龙骨选用50*100mm的木方,间距为300mm,木方表面刨平以保证与模板接合面平整。 顶板及梁模安装支设时,应先搭设满堂脚手支撑,其高度依据各层高度和梁的截面高度及顶板的厚度而定,满堂脚手用钢管支撑,为考虑竹胶板的接缝,在接缝处必须用50*100mm的木方,便于接缝并固定梁的截面尺寸。满堂脚手架立杆支撑距墙边300mm左右,立杆横、纵向间距1000mm,并设置水平横杆,横杆布置距底端200mm,往上步距1500mm左右。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因此顶板支模时,应考虑起拱的要求,起拱的具体做法为:用钢管脚手架,上部加可调支撑,以调整高度,木板作辅助,以满足顶板起拱要求。 剪刀撑的设计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置剪刀撑; 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4跨设置。 (6)梁模板设计 采用梁侧模包底模,楼板模压梁侧模法施工。 梁侧模及底模采用多层板,墙、梁、板模板相连处,模板支设应保证接缝严密。 梁侧模采用50*100mm木方做背楞,当梁高小于600mm时,间距取≤400mm,当梁高大于600mm时,间距宜,且沿梁长度方向设Ø48钢管做水平背楞,梁中央和梁底模下口应设Ø12拉杆一道,抵抗砼的侧压力;拉杆间距为:当梁高≤600mm时,间距为800mm;当梁>600mm时,间距为600mm。梁中部拉杆外加塑料套管,可以使拉杆拆卸后周转使用。梁侧向加斜向钢管支撑,以确保梁模稳定,间距为900mm。大梁下扣件为了增加防滑细数采用双扣件方式。 梁底模铺在50*100mm木方上,(或用50mm厚木板),间距根据梁宽尺寸而定一般为200~300mm之间。梁模支撑也采用钢管脚手架,并与顶板支撑联成整体。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000m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3.9.2模板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 (1)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线的放线:首先用经纬仪引测建筑物的边柱和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测出每条轴线。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内、外边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2)做好标高量测工作: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3)进行找平工作: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找平方法是沿模板内边线用1:3水泥砂浆抹平层。 (4)设置模板定位基准:采用钢筋定位,即根据构件断面尺寸切割一定长度的钢筋,点焊在主筋上(以勿烧伤主筋断面为准),以保证钢筋与模板位置的准确。 3.10混凝土工程 本标段中节制闸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除垫层采用C10, 其余段强度分别为铺盖及混凝土扭坡挡墙、闸室底板、闸墩及消力池底板均采用C25W4F150;混凝土预制护坡、消力池两侧挡墙均采用C20W4F150,闸室检修桥、交通 桥及排架C30W4F150,启闭机室为C30,雨水口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底板混凝土C25F150; 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序框图基础(砼面)清理不合格验 收合格钢筋、模板等施工止水、预埋件等施工处理检 验不合格处理铺料平仓、振捣收仓等待强度养冲毛拆模凿毛护 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3.10.1混凝土开盘准备 浇筑前由技术员、质检员检查模板支撑支架是否牢固可靠,几何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检查钢筋绑扎数量与质量是否和设计一致;检查模板尺寸是否足够并安装正确牢固;与搅拌站调配好施工配合比;检查机械设备器具是否完好正常;检查预埋件、 预埋套管是否有错埋,漏埋;浇注范围内异物、积水是否清除干净。同时,技术员、安全员对作业人员再次进行浇筑工序、安全教育、技术要求交底。 3.10.2坍落度 混凝土的坍落度,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钢筋含量、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尽可能采用小的坍落度,商品混凝土到工地后,立即核查原材料试验、配合比、混凝土标号等资料,符合要求后立即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商品混凝土各项技术指标全部符合要求后接收,否则退货。 3.10.3混凝土浇筑施工 (1)浇筑的一般要求 浇筑前对模板浇水湿润,板、墙、柱、墩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混凝土浇筑时下落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加溜槽等缓降措施。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洞。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并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问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初凝前修整完毕。 混凝土浇筑前准确掌握天气情况,避开雨天,尽量安排底板部位混凝土在夜间浇筑,以降低较厚处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浇筑混凝土前需设置马凳及人行通道和操作平台,严禁直接踩踏钢筋,通道随浇筑随拆,确保混凝土质量。 (2)基础混凝土浇筑方法 在基坑边搭设专门的下料平台,固定好溜槽,连接坑底及下料平台,由混凝土罐车供料,翻斗车运输至下料平台。 采用连续浇筑的方法,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推进。 (3)墩、柱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在底板施工缝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 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振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 (4)梁、板混凝土浇筑 板浇筑的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不断用移动标志或插杆检查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3.10.4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小于14天。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施工振动。柱、墙带模养护21天以上,拆模后,用棉布包住,浇水在棉布上养护,以确保立面结构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3)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3.11 脚手架工程 3.11.1脚手架搭设类型 结构施工期间,采用双排单管脚手架,加单管剪刀撑,外挂密目安全网。 3.11.2钢管脚手架搭设 (1)搭设前提 a.墙基平整后,搭设范围内的地基夯实平整,并作好排水处理。 b.脚手架搭设要向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 c.扣件、脚手板、安全网等经检查合格。 d.持证上岗搭设人员个体防护充分(已作定期体检、安全帽、防滑鞋等已配备)。 e.5~6级以上大风和雷、雨应停止脚手架作业。 (2)架子设计 a.地基处理:脚手架以硬化的回填土作为基础,所有的基础必须平整,基础上、底座下设置垫板,其厚度不小于50mm,布设必须平稳,不得悬空,并在四周距脚手架外立杆50cm处设一排水沟。 b.立杆:采用双排脚手架,立杆顶端高出结构模板上口1.5m,立杆端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大横标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接头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60cm。 c.大横杆:大横杆置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柱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其长度不大于3跨、不大于6m,同一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 d.小横杆:每一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mm,小横杆间距应与立杆柱距相同,且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可在两立柱之间在等间距设置增设1~2根小横杆。 e.脚手板:脚手板采用松木,厚50mm,宽35~45cm,长度不小于3.5m的硬木板。 (3)搭设顺序: 水平挑杆→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杆(先内排后外排)→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杆→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 (4)立杆搭设要求 a.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 b.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接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c.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接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不大于200 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接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d.立杆下垫通长100³100mm木方。 (5)纵向水平杆搭设要求: a.纵向水平杆设于横向水平杆之下,在立杆内侧,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 b.纵向水平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c.搭接长度不应小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6)横向水平杆搭设要求 a.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且操作层间距不得大于1m,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架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为200mm b.操作层上非主节点处的小横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距离 不能大于立杆间距的1/2。 (7)脚手板铺设要求 a.脚手板一般应铺设在三根横向小横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杆横向水平杆,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 b.脚手板要铺稳。 c.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应取150mm,脚手板的探头应采用直径3.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上。 d.脚手架在施工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操作面不得大于20cm,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操作面外侧应设有一道护身栏和一道18cm高的挡脚板。 (8)扣件安装要求 a.扣件内的圆弧与钢管扣紧时,接触面不小于30%,扣件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并不大于65N.m。 b.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c.各杆件端伸出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9)安全网铺设 a.脚手架外立杆内侧满挂绿色密目网进行封密,安全网之间必须用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并与架体固定。目数:800目/100cm2。 b.脚手架施工层操作面下方净高度超过3米时,必须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必须设一道水平安全网,双排架里口与结构外墙间水平网无法防护时可铺设脚手板。 (10)剪刀撑与斜支撑设置要求 a.剪刀撑从脚手架纵向两端搭起,搭设宽度为7根立杆,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 b.剪刀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剪刀撑的底部要插到架子底部,与立杆相交处要加回转扣件。 c.剪刀撑采用搭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至少加两个扣件,端部扣件盖板的 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少于10cm。 d.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边连续布置,斜撑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当斜撑杆在1跨内跨越2个步距时,宜在相交的纵向水平杆处,增设一根横向水平杆,将斜撑固定在其伸出端上。 e.拐角处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 3.11.3脚手架的拆除 (1)架子拆除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设有专人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2)拆除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鞋。 (3)拆除顺序应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即先拆栏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的原则依次进行,要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4)拆立杆时,应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5)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6)拆下的材料,应用绳索栓住,利用滑轮徐徐下运,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或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 3.12止水及伸缩缝安装 3.12.1伸缩缝 工程中分缝分为甲乙两种伸缩缝,乙缝为通缝采用2cm浸油木板,甲缝为断缝采用浸油木板中间夹654型橡胶止水带。施工中严格控制分缝的施工质量,认真按照规范操作。 (1)伸缩缝制作 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木板,木板全部过压刨,保证厚度一致,去掉边角树皮和厚度不足部分,四边冲直便于拼装,用质量稳定符合规范要求的改性沥青油浸泡后整齐码放在浸油厂。 (2)伸缩缝安装 伸缩缝安装既保证伸缩缝安装位置准确,又保证伸缩缝具有一定得刚度,尤其要保证伸缩缝上表面与设计混凝土一致,作为混凝土浇筑时收面基线,使混凝土底板施工完成后外露的伸缩缝厚度均匀,线条顺直美观。 3.12.2止水 本工程设计底板甲缝和边墙及缝墩均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 (a)俯视图 (b)A——A剖面图 ①橡胶止水带②沥青板③U形限位钢筋④水平钢筋接出筋⑤钢模板 垂直止水工艺图 具有防渗要求的分缝,需设置止水。止水除满足防渗要求外,还能满足温度及沉陷引起的变形。止水安装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水闸的防渗及沉降。尤其在止水交叉处必须妥善处理,以形成完整的止水体系。铅直或水平交叉处采用必须采用粘接。 (1)现场除确认止水带型号、尺寸、数量及产品合格证书外,还进行抽样复检。应用于工程中的止水材料,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要求的规格、型式和尺寸进行选购,进 货后检验其外观质量,验证是否有产品合格证、材料单,出厂检验报告等证明材料。依据施工规范及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止水材料采购后按技术要求进行抽样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混凝土内的止水设施的埋设工作与模板安装同步进行,由人工进行安装。安装橡胶止水片时注意防止变形和撕裂,同时将安装好的止水片用Φ8钢筋加以固定。为确保止水安装位置准确无误,满足施工安装精度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认真做好保护工作。 (3)无论垂直或水平止水带下料必须从设计轴线开始,被粘接的两片从轴线各分一半,粘接均在水平止水带上粘接,粘接时必须将搭接部位削平,并用锉刀将粘接面搓成粗糙面,涂上厂家配备的专用粘合剂,压实定型。 (4)浇注混凝土前应对止水带进行检查和清洗,止水带必须干净,不得留有泥土、水泥浆、油渍以及其他与止水带粘接的杂物。止水带应定位支撑好,保证混凝土每一侧埋的宽度大致相同,并保证止水片在全长范围内都垂直于混凝土缝。 止水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有: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加固是否牢靠;止水带接头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止水带有无损坏。 (a)俯视图 ①——止水带 ②——钢模板 ③——竖围囹50³70木枋 ④——横围囹50³70木枋 ⑤——50³70木枋 ⑥——斜撑50³70木枋 ⑦——平撑50³70木枋 ⑧——8#铅丝拉线 (b)A——A剖面图 ①——止水带 ②——钢模板 ③——竖围囹50³70木 枋 ④——横围囹50³70木枋 ⑤——50³70木枋 ⑥——斜撑50³70木枋 ⑦——平撑50³70木枋 ⑧——8铅丝拉线 水平止水加固示意图 对检查出的问题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妥善处理后再行验收。 (5)混凝土浇注时,在止水带附近仔细、认真振捣,严禁大粒径骨料堆积在止水片周围,要防止止水片产生和变位,并防止止水带遭到破坏,必须保证接缝两侧混凝土的密实和良好的防渗性能。为保证止水带两侧混凝土密实性,浇注时应有专人进行人工辅助振捣,尤其应防止止水带下部形成气泡、泌水等空腔,影响止水带与混凝土的结合,形成漏水通道。 # 3.13闸门及启闭机安装 3.13.1铸铁闸门安装 本工程设计使用闸门为三孔铸铁闸门,闸门进货验收合格后将闸门门框在预留二期混凝土预留槽内安装调试。 详见工艺流程图。 (1)准备工作。 a.埋件安装前,门槽中的模板等杂物必须清除干净。一、二期混凝土的结合面应全部凿毛,调整预埋错栓或清除预埋错板上的混凝土。 b.检验测量仪器。 c.放出孔口中心、高程及里程控制点,用红铅油标示,挂警示牌保护。 d.搭设脚手架及安全防护设施。 e.布置电焊机、起吊设备及作业室。 f.配合吊装用的锚栓应在一期混凝土浇筑时预埋。 (2)埋件安装技术要求 a.现场堆放埋件时应支平垫稳,吊装时应有防碰撞措施和保护埋件表面涂层的措 施。 b.埋件安装允许偏差符合规范。 c.埋件安装调整好后,应将调整螺栓与螺母或锚板焊牢,确保埋件在浇筑二期混凝土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或移位。 d.埋件工作面对接接头的错位均应进行缓坡处理,过流面及工作面的焊疤和焊缝余高铲平磨光,凹坑应补焊平并磨光。 e.埋件安装完,经检查合格,应在5-7天内浇筑二期混凝土。如过期或有碰撞,应予复测,复测合格,才能浇筑混凝土。 f.埋件的二期混凝土拆模后,应对埋件进行复测,并做好记录。同时,检查混凝土面尺寸,清除遗留的钢筋和杂物,以免影响闸门启闭。 平面钢闸门埋件安装程序审图、编工艺埋件清点检查底槛测量控制点设置底槛吊装、调整、固定检查验收底槛二期砼浇筑主、反、侧轨测量控制点设置脚手架搭设反、侧轨吊装、调整、固定门楣吊装、调整、固定主轨吊装、调整、固定检查验收门楣二期砼浇筑轨道接头焊接、磨平门槽清理、防腐、复查测量脚手架拆除闸门埋件安装工艺流程图 (3) 闸门启闭试验 a.闸门安装好后,应在无水情况下作全行程启闭试验。试验前应检查自动挂脱钩 是否灵活可靠;充水段在行程范围内的翻转是否自如,在最低位置时止水是否严密;同时还须清除门叶上和门槽内所有杂物并检查吊杆的连接情况。启闭时,应在止水橡皮处浇水润滑。有条件时,工作闸门应作动水启闭试验。 b.闸门启闭过程中应检查滚轮、支铰等转动部件运行情况,闸门翻转过程有无卡阻,特别需检查与混凝土墙之间的障碍,止水橡皮有无损伤。 c.闸门全部处于工作部位后,应用灯光或其他方法检查止水橡皮的压缩程度,不应有透亮或有间隙。如闸门为上游止水,则应在支承装置和轨道接触后检查。 3.13.2启闭机安装 (1)安装技术工作应具备的条件: a.审图工作已完成。 b.施工方案(措施)已编制并得到批准。 c.安装所需施工设备已经配置。 d.物资材料和工器具已经备全。 e.必要的工装设计制造已完成。 启闭机安装准备流程图(2)启闭机安装现场应具备的条件: 图纸审核编制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织工艺大纲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启闭机安装准备流程图 a.启闭机设备已经出厂验收并空载试验运行合格。 b.启闭机安装位置的土建工作应全部结束,螺杆启闭机和固定启闭机排架混凝土达到允许承受荷载的强度。 c.通往启闭机安装地点的运输道路畅通。 d.根据施工特点,有时闸门已经入槽,启闭机可按闸门实际吊耳中心位置进行安装定位。 e.用于测量高程和安装轴线的基准点及安装用的控制点,均应明显、正确、牢固。 (3)现场安装主要技术要求 a.按制造厂提供的图纸和技术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和试运转。安装好的启闭机其机械和电气设备等的各项性能应符合施工图纸制造厂说明书的要求。 b.安装启闭机的基础建筑物必须稳固安全,机座和基础构件的混凝土应按施工图纸的规定浇筑,在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强度,不准拆除和改变启闭机的临时支撑,更不得进行调试和试运转。 c. 每台启闭机安装完毕,对启闭机进行清理,修补已损坏的保护油漆,并根据制造厂技术说明的要求,灌注润滑脂。 基础埋件安装 部件拆洗、组装、检查 电器部件检查、试验 运输 启闭机安装 启闭机单机调试 启闭机复核试验 与闸门连接 启闭机、闸门作无水操作试验 启闭机、闸门作静水操作试验 启闭机、闸门作动水操作试验 启闭机安装程序 (4)启闭机试运转 a.空载试验:空载试验是在启闭机不与闸门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的空载运行试验,空载试验应符合图纸和SL381-2007的有关规定。 b.带荷载试验:带荷载试验是在启闭机与闸门连接后,在设计操作水头情况下进行启闭试验,带荷载试验针对不同性质闸门和启闭机分别按DL/T5019-94的有关规定进行。 c.在进行动水启闭二次的带荷载试验前,应编制试验大纲,报送监理批准后实施。 3.14启闭机室主体工程 3.14.1砌筑结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砖墙工程 砌砖工程应在地基或基础工程验收合格后施工 清理基层,施工前将施工面打扫干净,凿除散落的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建筑物主要轴线部位设置标记板,标志板上要标明基础、墙身和轴线位置及标高。 砂浆采用必须严格按照级配单进行拌制,砂浆搅拌后放在七夹板上。 备好所用材料及工具,施工中所需门窗框、预制过梁、插筋、预埋铁件等须事先作好安排,配合砌筑进度,及时送至现场。 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按规范要求,±O.000以下标准砖砌筑时,采用梅花丁,砌筑时竖缝错开1/4砖长,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揉一揉”操作方法。竖缝采用挤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砌筑时,砖应先浇水湿润,砌筑主体时设置皮数杆,根据要求,标明灰缝厚度,竖向构造及变化部位,砖墙每天砌筑高度以不超过1.8m为宜,雨天施工时适当减少砂浆稠度,每天的砌筑高度不超过1.2m。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起而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斜向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如留置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 也可留直槎,但必须设置阳槎,并加设拉结钢筋2ф6@500。 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每5OO设置2ф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端部做弯钩。 3.14.2钢筋工程 本工程钢筋采用进场加工成型,按施工进度及时进场。 每批钢筋不同规格品种都应有对应的质量保证书及复试报告,钢筋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可焊性、规格、型号等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场钢筋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样试验合格。 钢筋进场。由钢筋翻样员验收,校对规格、数量、检查外观质量,要求无严重锈蚀、变形及机械损伤,验收合格后按不同型号分类上架并挂牌标识。 3.14.3模板工程 (1)楼面板模采用1 8mm厚夹板,镶缝及阳角处贴薄塑纸,以保证浇捣后的平 台底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2)支撑平台、板底模时,利用水平杆上铺木楞,水平杆的标高一定要准。平台模板在正式就位安装时要根据模板的编号来安装,模板之间上下左右必须对齐,相邻模板的高低误差不得超过2mm,模板拼缝要严密,浇筑混凝土时不准出现漏浆现象。 (3)屋面斜模板安装时严格按照图纸要控制斜模板的坡度。 (4)模板安装前必须要先做好找平层,柱与柱之间的找平层标高必须一致,避免柱子水平缝出现高低不一的现象。 3.14.4混凝土工程 采用商品混凝土,振捣采用高频插入式振动机6套,4用2备。 (1)浇捣前准备 浇灌前施工缝上应清除垃圾、凿毛、冲洗。 钢筋、预埋件、避雷电焊、插筋、水电安装等通过隐蔽工程验收,并由监理签字,模板、预留洞经复核以上各项报请上级技术质量部门复检,签发混凝土浇灌令。 对外与混凝土供应商确定好供应计划,落实好通输送车及汽车泵,办理好夜间施工许可证,与交通、市容、派出所等方面协调,保证供应路线畅通及正常施工。对内,落实好劳动力,安排特殊工种(电工、机修工、电焊工、竹工等)值班及食堂伙食供应,准备好对讲机、扩音机等通讯设备。 (2)混凝土浇捣 每个结构层柱及梁、板一次浇捣,由施工员统一指挥调度,控制进度,防止出现冷缝。搅拌车进场由专人指挥流向,保证两泵协调均衡。 搅拌车出料前应高速搅拌O.5~1分钟,每十车测一次塌落度,如塌落度过小或发现异常情况,应马上停止供料并立刻与搅拌站联系调整。每1OOm3做一组抗压试块。首次泵送前用品种标号水泥搅1:2水泥砂浆润湿泵管,混凝土泵每次就位时都应用道木垫实撑脚。 (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上人施工,混凝土表面堆物时,不得超过每平方100kg,不得在跨中集中堆物。吊运时应小心轻放。 气温高于5℃时及时浇水,防止表面开裂。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低于摄氏O℃度时马上盖草包保温,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前如下雨应盖塑料薄膜。 3.15装饰工程 3.15.1关键工序衔接 (1)装饰工程施工前,应与安装、土建等单位进行协调,确定相互之间的配合施工措施。 (2)各专业工种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及操作规范施工,各工序不得颠倒施工,并加强对产品保护。 (3)安装单位应将电线管、给排水、消防系统等安装完毕,同时完成试压、保温工作。 (4)墙面施工前,安装单位应将线管埋设完毕,对线盒位置进行校正,并检查线管是否畅通;面层施工时应与安装开关、插座密切配合。 3.15.2抹灰工程 (1)准备工作 施工图纸的学习和审核,熟悉图纸,进行施工操作技术交底。 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检查抹灰基层的平整度、垂直度,具备凹凸的地方处理好,确定抹灰总厚度;过墙洞、楼板洞、脚手孔、支模孔等,根据情况填实;检查已安装好的门窗位置是否正确,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填实;根据操作面高度和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搭设脚手;清扫基层,并浇水湿润。 (2)材料准备工作 所用材料的质量、品种、规格、色泽、数量等符合要求。 确保水泥的合格、砂子合格。 所需机具准备如垂直运输井架、水平运输机械到位。 常用工具:铁抹子、木抹子、捋角器、阳角抹子、托灰板、木杠、软刮尺、直尺、水桶、小锤、凿子等。 检查质量的工具:拖线板、线锤、塞尺、兜方尺、钢卷尺等。 (3)施工工艺 基层处理充分浇水。 水泥砂浆抹灰 每次抹灰厚度控制在5~7mm,总厚度不超过15~20mm,用刮尺、直尺找平、找直、兜方。 3.15.3面砖地面(防滑地砖) (1)面砖地面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检查基层→清理基层→弹纵横分块线(如果需要)铺结合层、地砖→擦缝→养护 (2)施工要点: 熟悉图纸,明确是否拼花,缝宽的要求,纵横方向数量等。 施工机具的准备。 检查基层,主要是检查找平层,找平层必须平整、不空、不裂、不起砂。 清理基层,清扫找平层表面,无灰尘、泥土、油污。 弹线,根据房间大小及所铺地砖的尺寸,弹出纵横方向的坐标线。 铺结合层,用干硬性水泥砂浆洒水铺砖,用橡皮锤击实压平。按照弹线进行地砖铺设,确保找直、找平,铺贴时拍击密实,表面平整。 铺好后进行检查,合格后用干水泥擦缝,缝隙中应潮湿。 3.15.4内外墙面装饰 (1)外墙面砖(蘑菇石) 外墙面砖的工艺流程为:基层处理→刷界面剂→基层抹灰→弹线→浸砖→粘贴→勾缝→清理→检查→修补。 基层处理:结构施工时,外墙的垂直度、平整度应达到标准要求。括糙之前将凸 出墙面的混凝土凿平,凹处用1:3水泥砂浆补平,补平厚度较大时应分皮补。当厚度或垂直度偏差超过30mm时,需采取钉钢丝网等技术补救措施。 抹灰前将砖墙面、混凝土面等基层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清除干净,不同界面处(如砖墙与混凝土墙交接处)要射钉牛眼钢丝网宽300mm。 外墙角纵向挂中ф2mm钢丝垂线,作上下砂浆塌饼,横向水平线根据窗盘线拉统长线控制。塌饼间距约1500mm。 界面剂:将界面剂以1:4水灰比调成厚糊状充分搅拌均匀,放置5~1Omin,界面剂变稠,再稍加点水调匀,然后用泥板涂抹在基层面上,待10~2Omin(视气温而定)后涂抹水泥砂浆找平层。调制好的界面剂应在5~6h内用完。 基层抹灰:界面剂涂抹10~20min后,按要求分层分遍抹底层砂浆,底层第一遍砂浆厚度以5mm为宜,抹后用木蟹搓平,隔天浇水养护,待第一遍六~七成干时,即可抹第二遍,厚度约为7~1Omm,随即用木长尺刮平,木蟹搓毛,隔天浇水养护。若需粉第三遍时,方法同第二遍,直到把底层砂浆粉刷平整。 弹线排砖:在基层抹灰面上,先弹出垂直、水平控制线,再根据面砖的规格尺寸、排列图,弹出面砖控制线。 排砖要求:根据面砖排列图要求,水平、垂直缝宽分别控制在5~9mm和3~5mm。水平缝、窗台面一般在同一水平线上,并按照图纸要求留设分仓缝。墙面阴、阳角处第一块必须为整砖,如排砖不巧时,面砖容许切割,放在窗洞口两边,但切割后的面砖长度要求不小于45mm,窗洞两边不严格要求对称。试排成功后,在基层抹灰上弹出每块砖纵、横分格线,保证墙面砖粘贴后灰缝横平竖直。 安装塑钢窗、留置滴水线。面砖试排完成后,根据弹线,安装外墙塑钢窗。窗四周必须砂浆嵌实,并在窗下口做一个小圆角(坡度2.5%)。突出墙面的窗台,需注意不要留置朝天缝,底面面砖要在外端向内一砖宽处留置滴水线(为15mm³15mm见方凹槽)。 浸砖:面砖吸水率应符合标准,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隔夜用水浸泡不小于2h, 晾干后(外干内湿)才能使用。 粘贴:粘贴面砖时砂浆应饱满,并应一次成活,不宜多敲、移动,尤其砂浆收水后不能再纠偏挪动。粘贴面砖的砂浆宜采用1:O.2:2的混合砂浆(或用粘结剂),厚度7~10mm。粘贴用水泥的安定性、强度须经复试合格。粘贴时,先将面砖背面满批砂浆,根据面砖控制线贴到墙面,用小铲把轻轻敲击,使之与基层粘接牢固,并用靠尺将面砖在垂直及水平方向随时找平找方。同时,对留设有分仓缝的部分,必须使缝断至结构面层为止。 勾缝:用1:1水泥砂浆进行面砖勾缝,分两次进行,头一遍勾缝厚度7mm,第二遍按设计要求的色彩,配置彩色水泥砂浆勾成凹缝,凹进面砖深度约为3mm。 清理:面砖勾缝后,用废旧毛巾或棉纱将面砖表面擦洗干净,以免影响面砖的整体清洁、美观。 检查、修补:面砖铺贴好并待砂浆收干后,在降、拆脚手架之前,应对面砖逐块进行敲击检查,如发现起壳,应及时进行处理,不留隐患。 (2)内墙涂料施工 涂料施工质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基层的施工质量,所以涂料施工中,应特别注重基层的质量。 基层要求:基层表面必须坚固和无疏松、脱皮、走亮、粉化等现象;基层表面的泥土、灰尘、油污、杂物等脏迹必须洗净清除。 基层含水率应在1O%以下,PH值1O以下,墙面养护期一般为:现抹砂浆墙面夏季7天以上,冬季14天以上,现浇砼墙面夏季1O天以上,冬季2O天以上。否则会出现粉化和色泽不均匀等现象。 基层要求平整但又不应太光滑。孔洞和不必要的沟槽提前进行修补,修补材料采用107胶加水泥(胶与水泥配比可为20:100)和适量水调成的腻子。 在正式涂刷涂料前加涂一道与涂料体系相适应的冲稀了的乳液。稀释的乳液渗透能力强,可使基层坚实干净,粘结性好并节省涂料。 施工要点: 使用涂料时,必须将涂料搅匀,并不得任意加水。 接槎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留在施工缝或阴阳角处,不得任意停工甩槎。 阴雨天应停止施工。 基层表面太光滑时,应适当敲毛。 各涂层间的间隔时间:底涂间隔2小时,中涂间隔4小时,面涂间隔24小时。确保后一遍涂料在前一遍涂料表干后进行。 3.16屋面工程 3.16.1屋面节点处理 (1)出屋面管道孔洞:将孔洞边缘疏松混凝土凿除,冲洗干净托底模,1:2水泥砂浆接浆后用C30细石混凝土分两次浇捣密实,抽样做蓄水检验。 (2)屋面雨水头按水准仪测出的标高埋设,平面位置与雨水立管配合。全部进行蓄水检验。 (3)屋面找平层及天沟垫泛水:施工前用水准仪测出标高、按设计要求做好间距3m,蹋饼经技术员复核。女儿墙与屋面连接处用细石混凝土做120半径圆档。 3.16.2防水层 (1)防水材料应标明名称、生产厂名、生产日期和产品有效期,防水材料的性能符合国家和地方规范规定,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抽检复试。现场堆放应有消防设施,储运、保管环境应干燥、通风,并远离火源。 (2)施工条件:找平层要有一定强度,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起砂、起皮、空鼓裂缝等现象。用2m直尺检查其平整度不应超过5mm,无积水现象。基层含水率不超过10%,并清理干净无浮灰,经隐蔽工程验收。 (3)水落口周围、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转角处增加一层宽度300mm增强附加层,伸入水落口的深度不得小于5Omm。防水材料铺贴前应先弹标线、试样铺贴,搭接宽度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长边≥70m,短边≥1OOm,上下层及相邻两幅的搭接缝应 错开1/3幅宽,上下层不得互相垂直铺设。铺贴卷材时不应污染墙面。 (4)铺贴卷材时应平整顺直,应及时排除卷材下的空气,并辊压粘贴牢固,搭接尺寸准确,不得扭曲绉折,搭接部位的接缝应满涂胶粘剂,辊压粘贴牢固,溢出的胶粘剂即平封口。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小于100mm。严格按照厂方及图纸及规范要求施工,铺贴方向为平行于屋脊铺设,应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漏底、不堆积,严格按照规定的位置与面积涂刷胶粘剂。 (5)每层防水施工后均须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前后二层之间应留出足够施工间隙,整个防水层施工完毕后,过养护期后才能上人行走或进行其它工序施工。防水层上不得直接堆放物品。 3.17安装工程 3.17.1电气配管及穿线 (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电管预制→测定箱盒位置及固定→管路连接→箱盒防腐处理→技术复核及配管隐蔽验收→选择导线→管口护圈→管内穿线→导线连接→线路检查绝缘测试→管线与柜盘连接→试验调整→送电运行验收 (2)技术要点 阻燃电线管壁厚均匀,弯曲性能良好,阻燃、绝缘等性能符合要求。 各种导线的品种、型号、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选择导线要根据标准,相线、零线及保护地线的颜色应加以区分,浅兰色线做零线,黄绿双色线做保护地线。电路的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配管后及时加管堵把管口堵严实,发现堵塞及时清理排除。 暗敷管埋入建筑物或构筑物内,离其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电气管道埋设在砖墙内应在适当的距离用铅丝木榫等将钢管紧贴墙槽内固定,并用水泥砂浆补槽,其厚度应凸出墙面10~15mm。 电气管道在进箱盒处应顺直。管径在中5 Omm及以下的钢管进箱盒,必须用二片 锁紧螺母(纳子)固定。 为保护导线,在穿线前应用管口套上护圈。消防信号线管等钢管采用丝扣连接的,其圆钢跨接接地线的直径不得小于6mm,焊接长度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 电气管道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暗配线路,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的,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O倍。 3.17.2电气箱柜及电气照明器具的安装 (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定箱柜位置→箱柜外壳固定→接地→箱柜安装→槽钢基础制作安装→柜盘检查→接线安装→试验调整→检查灯具开关等器具→灯具开关等器具安装→线路检查及绝缘测试→送电运行验收 (2)技术要点 各类配电箱、柜的型号、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其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箱柜应根据图纸安装在指定的位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合适,切口整齐。暗配式电箱箱盖紧贴墙面,零线与零线端子连接、线管与箱体的连接时有专用锁紧螺母锁紧。 电气照明器具在安装时要根据图纸找正位置,暗插座、暗开关的盖板紧贴墙面,四周无缝隙,灯具及其控制开关工作正常。 同一室内的电气元件如开关、插座的安装的高度必须一致,采用连通管测其水平标高。 3.18雨水口施工 3.18.1涵管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涵管安装→挡墙及护砌施工→回填土方 3.18.2土方开挖 管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深度、宽度按设计。开挖时根据排水沟的走 向,从排水沟的上游向下游挖进。施工中注意边坡稳定,及时用潜水泵排除基槽积水,严禁基槽长期泡水。在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0mm时,应及时安排人工进行清除余土,排干沟槽积水,不得使基底暴露过久。若基底土壤已受扰动或超挖,用碎石砂夯实填平。基槽外1m以内不得堆土,同时堆土不得超过1.5m高。 3.18.3涵管施工 管道材料采用承插口钢筋砼管,管道设有砂石基础。承插口钢筋混凝土管安装应包括砂基础的铺设、橡胶圈接口的安设等。 a、砂石垫层 砂石垫层基础可选择下列材料:天然级配砂石,其最大粒径≤32mm;中砂、粗砂;碎石,其最大粒径≤25mm,并在管道下60°三角区回填粗砂或C10砼。 购进砂石时保证不含有草根、土块和其它杂物。填筑前先验收沟槽,清除沟底的浮土,石块及杂物至设计标高。管节承插口对接部位挖成槽坑,坑的深度和大小便于安装接口。 砂石垫层采用人工摊铺,木夯进行夯实。 b、卸管 管子经过工厂检验合格后发货至施工现场,厂方随管子到货交付检验合格单,项目部再在卸管前与厂方人员对管子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损坏进行检查,然后由双方将外观情况记录在供货单上。 卸管使用25T吊车进行,根据验收合格的管沟长度,计划好管子需用量,如果各个环节都顺利,现场具备条件时,可以将管子直接卸入管沟。吊管采用两点吊运,钢丝绳外包塑料胶管,避免碰损管子。工作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检查现场情况符合要求后,指挥起吊,确保管子起吊平稳、缓慢。如现场不具备吊车吊装的条件,可采用人工在基槽底进行运管。制作两块导轨,在槽底使用两块导轨交替依次将管向前倒运。 需要在现场存放管子时要求只能单层存放,并注意出厂横立轴的正确摆放位置。管节堆放宜选择使用方便、平整、坚实的场地,堆放时必须垫稳。 c、接头的清理与润滑 管节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发现裂缝、保护层脱落、空鼓、接口掉角等缺陷,使用前应修补并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橡胶圈使用前必须逐个检查,不得有割裂、破损、气泡、大飞边等缺陷。 管子对接安装前,先清扫管子内部,清理承插口环后用润滑油对承口工作面进行涂刷润滑,然后将橡胶圈套入插口环凹槽中,使胶圈在插口凹槽的各部位上粗细均匀并顺直地绷在插口环凹槽内,消除胶圈的扭曲翻转现象,以保持良好的密封,最后在橡胶圈上涂刷润滑剂。 d、管口连接 管道应在沟槽管基质量检验合格后安装,安装时宜自下游开始,承口朝向施工前进的方向。 管道安装时,在现场具备条件的地方采用吊车进行安装,不具备条件的区域考虑采用龙门架进行安装。为防止承插口环碰撞,管应缓慢而平稳地移动,待移至距已装管100~200mm时,宜用方木支柱在两管间。管子顺直对口时应使插口端和承口端保持平行,并使圆周间隙大致相等,以期准确就位。安装时,橡胶圈应均匀滚动到位,放松外力后回弹不得大于10mm,就位后应在承、插口工作面上。 安装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泥土、污物落到已涂润滑剂的插口圈上。安装后仔细校测管道的轴线和标高,并作好施工记录。管道中心线随时进行校验,偏差保证在允许范围内。 稳管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内底高程允许偏差±10mm; (2)中心线允许偏差10mm; (3)相邻管内底错口不得大于3mm。 e、闭水试验 管道安装完成后,进行管道闭水试验。 管道闭水试验前,编制试验方案,应做好水源引接及排水疏导路线的设计。 闭水试验前对管头两侧用砖砌体进行封堵并抹面处理,防止漏水。 管道灌水应从下游缓慢灌入。灌入时,在试验管段的上游管顶及管段中的凸起点应设排气阀,将管道内的气体排除。 闭水法试验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试验管段满水后浸泡时间不应少于24h。 (2)当试验水头达规定水头时开始计时,观测管道的渗水量,直至观测结束时,应不断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保持试验水头。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小于30min。 (3)实测渗水量应按下式计算:Q=W/(T²L) 式中Q——实测渗水量(L/(min²m); W——补水量(L); T——实测渗水量观测时间(min); L——试验管段的长度(m)。 试验过程中,出现管堵损坏时,立即停止试验,找出原因,采取有关措施后,重新试验。 试验结束后,立即排除管道内的水,填写试压记录,经有关人员签字后,由资料员归档保存。 3.18.4雨水口混凝土底板、挡墙施工 详见3.10混凝土工程 3.18.5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在管道安装完成,经闭水试验检验合格后进行。为便于达到夯实的密实度标准,填土的含水量要接近最优含水量。回填之前对填土进行击实试验,以求出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回填土采用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根据采用的压实工具确定。填土分层取样检查,合格后进行下一层回填。 回填土方采用运输车装运到现场,在管顶500mm以下土方采用挖掘机甩土到基槽,人工摊铺,蛙夯结合木夯夯实。管顶500mm以上土方采用推土机进行摊铺,然后用振 动碾碾压密实。 回填以前将槽内的杂物清除干净,并排除沟内积水。胸腔部位粒径大于50mm的数量不超过回填土总体积的10%。管区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和砖块,不得用淤泥土回填。管道两侧至管顶的回填土需对称分层夯实,两侧高差不大于300mm,回填时不损坏管道及砂浆保护层。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阶梯形,不得漏压。 3.19堤顶路及路面工程 3.19.1路基施工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清理→表土碾压→回填→土方翻晒→碾压 (2)所填土方先进行实验,找出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来指导施工。 (3)在卸土后如土壤含水量较大时,应进行翻晒,待符合要求后再进行碾压。 (4)路基接茬处理 在填筑前,首先将甩槎部分的虚土清理干净,然后再挖台阶进行回填。台阶高度不大于25cm,宽度为高度的三倍。 (5)凡是碾压密实度不够时,必须先碾压至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层桥填筑。 (6)路基压实度91%。 3.19.2石灰粉煤灰基层施工 在本合同段中,混合料采用外购,厚度300mm,分二层施工,每层各150 mm,第一层用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第二层用摊铺机进行摊铺。 (1)工艺流程:运输及摊铺→碾压→养生 (2)运输及摊铺 厂拌混合料用普通自卸翻斗运到摊铺现场,为防止水分损失和沿路飞扬,应用帆布覆盖。运到工地后,第一层用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第二层用摊铺机进行摊铺。 (3)碾压 混合料在摊铺整平后,应尽快碾压,以避免水分损失和由于初凝面而影响压实度。先用12t压路机由两侧向路中心静压二遍,局部凹凸不平处用平地机进行找平,人工配合。然后,振动碾压两遍,再静压两遍进行找平。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6MPA。 (4)养生 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用撒水车进行撒水养护,同时禁止车辆行驶。。 3.19.3路面施工 (1)工艺流程:透层沥青封层→中粒式、细粒式沥青砼施工→摊铺→碾压→接缝→取样→通车 (2)透层沥青封层 在压实合格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上尽快做封层,以防水分损失。在完成压实的当天做乳化沥青封层并洒5~10mm碎石养生,乳液用量为1kg/m,乳液用量为0.006 m3/m2碎石用量为6~8 m3/1000 m2。 (3)中粒式、细粒式沥青砼施工 本工程沥青混凝土分两层,底层中粒式、面层细粒式,施工时先进行底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施工,待底层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常温后即可进行面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施工。 本合同段中,沥青砼进行外购,摊铺机进行摊铺。 (4)摊铺 选用具有自动测平和预压功能的沥青砼摊铺机,摊铺一次成型,摊铺时,应特别注意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在1600C以上。摊铺后,应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平整度和横坡度,发现问题及时修整。 (5)碾压 沥青砼碾压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初压用8吨两轮压路机以1.5~2km/h的速度压2遍,使其得到初步稳定。初压后随即用10~12t三轮压路机以2.5~3 km/h的速度复压4~6遍至稳定和无显著轮迹以确保表面平整。铺筑时间宜在上午9时到下午4时,以保证工程质量。 沥青混凝土压实度≥94%。 (6)接缝: 横缝与纵缝都应采取直茬热接的方法。路面碾压成活后应立即划线切直茬,茬缝与路面保持垂直。下次摊铺前均匀涂一层与路面沥青混凝土同一标号沥青,用热混合料铺盖预热,要求盖料高度为20㎝、宽30㎝,预热10分钟后将其清除,并更换新 料。摊铺后用夯沿缝夯实,要求夯实宽度不小于30cm,夯实3次,然后用压路机碾压。由于摊铺沥青混合料时采用整幅施工,因此不存在施工纵缝问题,如遇到意外情况,纵缝留在车道分标线处,施工方法同横缝作法。 (7)取样:油面温度降到大气温度后提取沥青混凝土样芯,送试验室进行马歇尔试验和沥青抽提试验,检查路面的内在质量。 (8)通车:路面碾压完毕,油温降至大气温度即可开放交通。 3.19.4附属工程 路缘石预制厂加工制作完成,使用时运至施工现场安装。 (1)测量放线:在石灰粉煤灰基层上,按设计要求校核路中线,并重新订边桩。用全站仪进行路缘石放线,在与原有道路相接的弯道设半径加密桩,桩距小于5m,并作高程标记。在直线段每5~10m拉线作准绳以控制路缘石顶面标高和基底标高。 (2)路面基层刨槽:按设计要求和放线位置,边桩的高程标记,用人工进行拉线、撒白灰进行路缘石基槽开挖,自检达到要求,填写验槽记录,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签字后进行路缘石基础垫层施工。 槽底要修理平整、夯实后方可进行灰土或砼基础垫土施工。 (3)路缘石安装 钉桩挂线后,沿基础一侧把路缘石依次排好。安装时采用坐浆法对路缘石进行铺设稳定。先拌制1:2砂浆铺底,砂浆厚10~20mm,按放线位置安装路缘石。雨水口处路缘石安装与雨水口配合施工。路缘石道牙外露顶面与路面齐平进行控制。 安砌时按边缘的高程标记进行拉线以确保直线平直,弧线顺滑,高底一致,顶面平整,整齐美观,路缘石安装应保排水畅通,无阻现象。 1. 勾缝养护:勾缝前,先将缝内土及杂物清理干净,用清水将路缘石端 面浸湿,再用0.5cm宽铁条用砂浆抹勾出凹缝,勾缝应密实,线条直顺,并将浮浆清扫干净,不得污染路缘石,并应适当洒水养护。 3.20河坡生态保护工程 3.20.1施工工艺 铅丝石笼安装→土石笼安装→椰丝毯保水层→草皮护坡 椰丝毯保水层 土石笼安装 铅丝石笼安装 河坡生态保护施工工艺 河坡生态加固,新建节制闸上段仅对常水位(2米)以上进行草皮护坡,新建节制闸下段为土石笼护坡与草皮护坡相结合的方式,常水位以上为草皮护坡,以下为土石笼护坡。 3.20.2土石笼护坡 (1)高镀锌铅丝笼线材采用锌、10%铝及稀土合金,线材抗拉强度为350~500MPa,断裂总伸长率应大于12%。 (2)机织有纺土石笼袋是镀锌铅丝石笼内部衬以透水织物,即机织土石笼袋,机织有纺土石笼袋应具备足够的高抗拉强度,抗穿刺力,抗老化及耐冻性能等特性。 (3)机织有纺土石笼袋与铝锌合金钢丝石笼网组合时,土石笼袋需于代扣处先拉高10cm再用同材质钢线∮2.2mm双股于每一水平面及里面,每隔20~25cm穿透袋身与边框结合固定,底部四方平均撑开,向内填充土料时,0.5m3袋子需分三次填满,每填满1/3时,用同材质钢线∮2.2mm拉一条水平拉力线,0.5 m3袋身需有2条水平拉力线支撑以防止袋身向前突出变形;1 m3袋子也需分三次填满,每填满1/3处时,相同方式拉一条水平拉力线,1m3袋身也需有2条水平拉力线支撑。 草皮护坡 (4)土石笼内填方现场的土、石填充物时,应分层回填并予以夯压,袋身内土方夯压时,可用人工夯实或用长、宽各80cm的铁片夯实,成为柔性的护坡结构体。本工程施工结构长度允许误差率±5%,袋身内的土方夯实度应达到91%,或土质密度相对密度达到0.6以上。 (5)机织有纺土石笼内土石料应填满夯实整平后,机织有纺土石笼袋封盖前,应使用较小土石料使袋顶约高出3~5cm,再以黏扣带黏合,并以铁棒现行固定两边的角端,再行结扎边框线与石笼网封盖。 (6)覆盖椰丝毯时,应平顺拉开,不要拉扯,应使天然麻椰固土毯呈现非紧绷状态。相邻的天然麻椰固土毯应相互搭接8~10cm,不得留有空隙,并用铁线做成ㄇ型,宽约10cm,插入土中,深度15cm,以固定天然麻椰固土毯,平均2㎡固定一处,搭接处 纵向须每2m固定一处,且共定范围包含双边的天然麻椰固土毯,取适中固定。在边坡顶部需预留长度为30~50cm天然麻椰固土毯,并向下削坡倾斜角度约30°以上,固定天然麻椰固土毯后回填沃土。 3.20.3草皮护坡 (1)处理坡面:在施工前应对边坡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平整清理,尽可能清除不利草籽生长的石块和建筑垃圾等杂物。 (2)种籽配置:按事先确定的配种方案和一次施工面积将所需草籽,根据不同种子习性和施工的需要分别采用冷水浸种,层积催芽,升温催芽,化学药浸泡等处理,促使种子提早发芽,提高发芽率。 (3)喷播前要做好机械、人员、材料准备:喷播点准备一台60马力以上,扬程在50~100米范围内的专用喷播泵,如采用电力为动力还应事先将电源接到现场,同时配备相应的管道接通水源(如无水源应用水车运水),确保能够一次将计划面积播完。配置10名施工人员, 材料准备除种子外应将土壤稳定剂、土壤固着剂(防止侵蚀剂),纸浆,胶粉(保湿剂)、复合肥、无纺布等材料准备齐全。 (4)喷播:将经过处理的种子和土壤改良剂,纸浆纤维,复合肥料,保湿剂混入 一定比例的清水,溶于喷播机内经过机械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液,然后利用水流原理,通过高压泵的作用,将混合液高速均匀地喷播到已处理好的坡面上,形成均匀的覆盖物保护下的草种层,多余的水渗入土中,纤维、胶体形成半透明的保湿表层。 (5)覆盖无纺布:草种播完后立即覆盖无纺布,无纺布搭接处(不少于15cm)及每片无纺布的头尾均用铁丝丁或竹签加以固定,并撒上少量的细砂或细土压边,无纺布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坡面水分蒸发,改善种子发芽生长环境,防止鸟禽啄食种子,同时还可以减轻强降水(大雨)对种子的冲刷。大约过15天左右,当草苗长至3~5cm时应趁阴天或下午3时以后,及时掀去无纺布,经一夜露水提苗,使幼苗能尽快适应大自然的气候环境。无纺布不能过早掀开,早了因草苗幼嫩经不起阳光暴晒和恶劣气候影响,过晚掀开会造成草苗生长畸形。 (6)前期养护:出苗15天后,为了促进草坪生长,应施氮肥(5克/m2)一次,再过10天施复合肥(15克/m2)一次。并根据气候情况适当浇水,就可以达到绿化边坡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