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袁 群
(西安工程大学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
摘要: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需要根据时代的进步而变化,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现状,那么如何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就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TP393.4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内容进行详细探讨,总结了高校思政工作在互联网全面覆盖的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和积极影响,并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创新途径,希望能够促进相关教育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思政教育者的权威面临挑战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这一角色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学生心目中认为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象。教育者往往站在教育环节的制高点上传道授业,但是这种状况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网络能够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充足更准确的信息,这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教师在教育环节中的作用。一些老教师由于缺乏对计算机操作技巧的熟练掌握可能会无法跟上时代变化发展的步伐,渐渐造成教师能力与学生的需求不成正比的现象。互联网的普及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对信息的理解更加深入,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被动接受知识的事实。
(二)思政教育之过程面临挑战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往往采用教师课堂讲解或者对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来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心筛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教材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删减,找出课堂传递的重点信息集中讲解,争取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的最终目的。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5-0138-002
(二)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可能性互联网教育平台上不存在严格的师生关系,两者更像互相促进的朋友,通过相互间平等的交流,找到彼此的不足和长处,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实现将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互联网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还提供了创新、高效的思维方式,这一定程度上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基础。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涵盖范围广等特点提供了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的可能性。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途径
(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
2013年,国家主席*在对各大高校走访的过程中强调建立新型思政教育模式,这标志着我国的思政教育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高校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拓展信息搜集渠道,积极转变教育者的传统观念才能使思政教育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获得长足发展和进步。笔者认为,转变思政教育理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进行民主化教育。随着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师应当认清现实,尊重学生意见,将课堂教给学生,实现民主教育;(2)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毋庸置疑,网络已经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当高度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3)具备开放的胸襟。各类文化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教师应当坚持宣传对学生思想政治培养有利的信息,可以选择性地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断灌入新鲜血液,而不应以偏概全,阻碍积极思想的融合。
响,所以教师有筛选性的对教材进行讲解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则打破了这种教育过程,网络授课更加具体、细致,对于教材的重难点都有讲解,这大大减弱了课堂讲解的必要性。
(三)思政教育之方法面临挑战品德的修养贯穿于人的各个成长发展阶段,对于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果高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环节,那可想而知学生的人生将失去前进的方向和正确的引领,很容易误入歧途。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一对多的课堂讲解,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且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于课堂的反馈意见,但是由于缺少信息化的结合导致其存在固有的弊端,影响课堂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传统授课方式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只能在固定的教学时间限定之内,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解完毕,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进行思政学习;(2)面对面的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只会使学生机械式的接受教材知识,缺乏进一步的思考,降低了对学生的感染力度。
三、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一)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全新教育平台
现阶段,互联网为人类沟通情感、增长知识、增加技能提供了许多便利支持,校园网、QQ、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平台变成了交流沟通的新方式,百度、搜狐等各大网站也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开拓眼界。高校可以抓住这些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思政教育,大力整合教学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出切合实际的学习平台,以供在校学生获取思想政治知识,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和地点限制的问题。
智库时代
(二)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作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的重要一环,思想教育的内容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争取做到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将自身具备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帮助高校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针和路线,在教材讲解的过程融入时代思想,加强对学生信念的培养。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加之教师结合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传统的思政教育进行创新,重点培养能力强、品德好的优秀人才。从本质上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西方国家一些敌视分子将会通过文化传播的途径,大肆传播腐朽思想和享乐主义,对我国青少年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所以高校教师一定要注重思政教育开展的质量,侧重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革新思政教育方式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新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模式教学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单项传递变为双向教学。上文已经提到,之前教师都是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讲解,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却比较容易忽视课堂主体对于思政知识的吸收程度。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将课堂教学模式变成双向交流的路径,鼓励学生提出对自身的建议,师生之间积极沟通,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思政教育的课堂效率。(2)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当今社会鼓励个性化发展,具体到教育行业来讲,教师也应当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授课方式,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结合先进的网络平台进行多媒体教学。(3)形成主动式教学模式。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认清教学岗位的重要性,才能促进其摒弃被动式教学,形成主动教学模式,实现在短时间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提高自身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构建思政教育平台
就目前情况来讲,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
了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用于对学生进行自觉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这些平台上基本上都会有一些红色教育案例,以及当下社会的道德模范事迹,尽管学校的教育平台已经搭建完毕,但是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学生已经遗忘了平台的存在,使其变成了摆设,造成其使用效率低下。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平台发挥的作用,指派专门人员进行宣传和推广,扩大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为了使教育平台的内容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建议学校要进一步深入学生实际生活,融入时代发展的特色,增加当下社会的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教育平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此外,还应该注意在平台中加入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沟通的模块,增强彼此间的交流和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五)融合思政教育队伍
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自身成为综合性人才,而加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融合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思政课程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创新还要依赖于创建思政教育队伍、整合各支队伍的环节,以此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果高校缺乏对各支思政教育队伍的科学指导和统一管理就容易加大思政工作开展的难度。领导阶层和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组织形式的构成以及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高校要想使学生和授课教师之间共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就必须要做到对领导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保障思政工作开展所需的人员供给、资金支持以及制度基础。国内高校为保证思政队伍融合的成效需要加强队伍领导管理体制建设,首先应当建立起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小组,该小组成员包含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就业处等多个部门的领导层,以保证工作的执行力度。
其次,还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个主体进行宣传、表扬和物质奖励,争取促进更多的人们主动参与到思政工作建设的大潮当中。
智谋方略
五、结语
总而言之,各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便利积极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教育潜力,争取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基础。
【作者简介】袁群(1970-),女,硕士,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宗岩.“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41-143.
[2]徐俊.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66-68.
[3]闫帅.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7):114-116.
[4]彭瑚.“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微信课堂”的实施与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16(5):154-155.
[5]邱红祥.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的相关思考与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9):82.
【相关链接】
互联网(英语:internet),又称网际网路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单独提起互联网,一般都是互联网或接入其中的某网络,有时将其简称为网或网络(the Net)可以通讯、社交、网上贸易。
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聊天、玩游戏、查阅东西等。更为重要的是在互联网上还可以进行 广告宣传和购物。互联网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我们在互联网上可以在数字知识库里寻找自己学业上、事业上的所需,从而帮助我们的工作与学习。
·1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