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教育科研为改革推动力

2022-01-15 来源:九壹网
坚持科研兴校,走特色办学之路

——2012

年哈市教育科研工作检查视导汇报材料

尚志市逸夫学校 韩生

一、问题提出

欧•亨利 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飞将军李广夜射的故事,生活中的实例„„

多元智能存在,人的超常潜能存在,但这些潜能不是自觉出现。那么,它们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被激发出来呢?回答是特定的情境。举例,《 最后一片叶子 》 中的“叶子”,李广夜射的夜色草丛中的石头等。

我联系到我们的教育。我们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那么什么是情境和教育情境呢?

什么是情境?。„

教育情境: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思想理念调试的学习者的主观心态和教育者创设的对受教者施加影响的客观条件。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主体的心态,一个是适合主体学习的环境。按照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说法,可以这样概括:教育情境就是被教育者用于教育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而其潜能又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激发,我们就不免想到那我们就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情境。然而我们的教学实际是怎样的呢?

我们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基本模式是一个老师在同一个四方天地的班级、用同一本教材,以同一种方法却对几十个不同的个体进行教学。显然,很难满足几十不同个体的需要。很难创设出适合不同个体发展的教育情境。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教育根本的改革是要,打破四壁天地,让学生适当的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现实生活,从而去邂逅适合自己发展、激发自己潜能的教育情境。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预言,将来教育最大的改革就是突破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将会发生本质性的变革。当然,这要在一定的先进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条件下。目前,我们还不能摆脱班级授课制的基本模式。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即不断的探索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情境。有效的做法就是拓展教育的空间,更多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于是,我们的理念就概括为:情境生活与实践。

二、实验的基本思路

首先是从整体上结构的思考:拓展教学的空间,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课程结构是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从空间上看,就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概括的说是:追求高效课堂、拓展课堂空间。只在课堂内做文章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过早的固定模式容易误入歧途,昙花一现。

1、课堂教学方面,强调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多联系现实生活,多动手操作。开设选修课,增加课程的选择性。

2、课堂空间拓展方面,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成立各种活动小组,丰富校园生活。

三、进展情况

分两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实验。

高中部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自学能力相当强些,其课堂教学在贯彻“情境生活与实践”思想的基础上开始尝试“一课两案、学案导学、先学后教”的方法。选修课方面开设了《珠河之歌》、《长河浪花集》、美术、音乐、传媒、书法、文学欣赏等课程,课外活动成立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活动小组,大型校园活动如校园艺术节、经典诵读、12.9演讲比赛、田径运动会、越野赛、军政训练、校园卡拉ok大赛、清明节祭奠赵尚志将军等,社会实践活动有探寻蚂蚁河源头、参观尚志碑林、20公里远足拉练、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

初中部 初中部重点把“情境、生活与实践”的理念列入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积极探索,科研的课题确定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及《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我们的策略是只给理念不给模式。

给老师更自由广阔的探索实验空间。在这个思想框架内也有老师在实践中尝试小组学习的方法。在课外活动方面除了上述活动外,还结合初中生的特点进行了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开展2+1活动,百万少年上冰雪活动等。

学校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的认可,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多次表彰。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科研兴校、发展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

四、困难与思考

1、遇到的困难:“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是否适合所有的课型,是否所有的课都能先学后教?小组学习的效果到底如何,课堂小组讨论能否作为常态模式?课外活动多了,如何安排组织、如何保证安全?我们想成立登山队,自行车队,到现在也没敢操作,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能否顶住、如何化解?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但还必须前行,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2、一点思考:创设情境与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的关系: 创设情境是理念,也是方法。学案导学,高效课堂都是创设情境的手段。都局限在班级授课制范围内。我们的创设情境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生活和实践。所以要打破四壁空间,拓展教育情境。创造没有围墙的学校,移动的学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有一种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必须把我们的教育事业当做一种信仰。我们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在教育科研和改革方面积极努力,坚定不移的探索下去,争取实现更大的突破,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2 年11月1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