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沉降观测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结构功能的日趋复杂化,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更多的沉降量。因此,关于建筑施工沉降观测的研究非常重要,通过沉降观测能更好的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标签: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发生不良沉降现象的几率越来越高,必须通过科学的沉降观测方式,进一步抑制不良沉降问题的发生。通过科学的沉降观测技术,一方面能够全面提升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一方面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建筑施工沉降的影响因素
导致建筑项目工程沉降的因素有很多,沉降的形成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施工因素、设计因素、勘察因素以及各种自然因素等等。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若对地基处理不牢固,往往会导致建设项目的不良沉降问题。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不要进行单纯假设,这样势必会出现各种误差,导致结合紧密性、压缩模量等发生偏差,与实际生产情况不相吻合,导致沉降现象出现。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得体、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达标、地基防护措施不到位等等,都会导致沉降现象的出现。优质的建筑施工需要避开断裂坍塌地带、地质松散地带以及具有滑坡危险性区域,选择安全、良好的施工环境。选址不合理,也会导致沉降问题出现。在提升建筑质量方面,建筑规划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建筑间距过小,就会增加相邻工程的叠加引力,建筑物会产生倾斜,进而导致沉降问题出现。
2 沉降观测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无法控制沉降结果
建筑施工的开展,需要对地表进行开挖处理。一旦地表开挖,就会使其原有的地面形态发生变化,土地松散。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若不进行回填土、压实,就无法使其恢复原来的紧密状态。另外,随着建筑施工的不断开展,建筑物层数、负荷不断提高,地基压力逐渐增加,进而地基土慢慢压缩,进而导致了建筑物的沉降。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都会对地基产生震动影响,使其松散。
2.2 沉降量变化与下沉曲线
在具体的沉降观测过程中,下沉曲线并不是呈反、正方向变化。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1)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声或逐渐回升。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导致的,只有当水准点被碰动后低于被碰前的
标高及观测点被碰后高于被碰前的标高时,才会出现回升的现象的可能。(2)首次观测之后,曲线可能回升。发生此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初测精度不高,而使观测成果存在较大误差所引起的。(3)曲线会出现上下起伏现象。前期沉降量超过误差量,后期建筑物下沉比较稳定,曲线就出现测量误差比较突出的问题。上述种种现象说明了很多因素会共同影响建筑物的沉降。
2.3 建筑单位忽略沉降观测的表现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进行观测点布局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布点与设置。(2)在设计图纸过程中,施工勘察部门没有具体标注施工沉降的具体要求。(3)没有严格按照具体的设计规范以及设计要求进行观测,观测时间与次数不达标。(4)在具体观测中,没有按照相关技术与规定进行。(5)部分建筑单位为了节省开支,没有进行观测直接填写记录,弄虚作假。
3 提高建筑施工沉降观测的准确性
3.1 设置合理的沉降观测点
科学合理的设置沉降观测点是进行沉降观测的第一步,也是保障各项测量结果正确性的前提。观测点的设置情况,会直接影响观测水平以及工作效率。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类型可以合理的选择不同方式。比如说,箱形地基的高层建筑物,可以沿着横轴、纵轴以及地基的周边情况进行观测点的位置设置。如果建筑物为砖墙承重结构,需要沿墙每隔8-10米设置沉降观测点。若建筑物宽度超过1米,还需要在内墙位置科学的设置观测点。如果建筑物为框架结构,需要部分桩基与桩基上部设置沉降观测点。如果是已有建筑物进行扩建,则需要在新旧建筑物的连接处设置观测点。
3.2 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必须全面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测量沉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其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测量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其专业测量技能与综合素质。保障施工人员全面掌握仪器的使用要求、具体操作流程、使用标准等各个方面,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开展技术经验交流会,施工人员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为我所用。与此同时,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发散性思维以及灵活应变能力,从而更好的面对测量工作中的特殊情况,保障数据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3.3 规范沉降观测的具体流程
为了更好的提升观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强化。第一步,水准网的合理控制,明确观测路线。第二步,进行全面的沉降控制以及相应的数据记录与分析。第三步,进行所得数据信息的汇总与数据统计工作。具体测量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以良好的观测点布局为基础,结合建筑工地的地质情况、现实特征以及结构,合理选择观测地点与观测方位。需要注意,应进行统一布设,
积极创建一体化、规范化的网络观测体系,从整体上优化观测结果,更好的为沉降观测服务。明确易于产生变形的建筑施工具体方位,并排除在选择范畴之中。可以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的沉降观测规划沉降观测点与基本方位。在做好基础点的布局之后,应该使设置位置相对恒定。提前、快速埋设基准方位,通常情况下,在观测之前30天埋设好。加强对基准点及其观测场所的保护,通过摆放明确的提示标志,避免施工过程中碰撞等不良因素。设置的观测点、基准方位需要避开障碍物,从而有利于定期观测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做好数据的记录工作,每一个观测点得出来的数据需要进行两次观测,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数,能显著提升观测结果准确性。另外,还应该科学规定沉降测量的具体实践,对整个建筑施工全过程进行持续、均匀的沉降观测,及时掌握最新的数据信息。
3.4 强化观测数据的复核
加强观测数据的负荷,对于±0.000的基面沉降量,可以通过对比施工前预先设置的沉降观测和地下室顶板来判断相应的差值与相应部位的沉降或者与同一周期观测所得的累积沉降是否一致。复核垂直度时,可以通过比较施工工程各角度实际垂直度与通过分析沉降观测所得的数据计算出的建筑物垂直度进行复核。另外,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选择观测时间以及观测次数。尽可能选择精度较高的仪器,全面、细致的做好数据记录与数据整理工作,多方面共同努力,保障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与此同时,不同的观测点需要做好相应的曲线绘制工作,通过沉降波动曲线的方式,清晰、明确的反应不同的荷载值以及对应的沉降量,进而全面、系统的做好沉降观测工作以及预测工作。及时将相关数据上报到相关部门,更好的修正与管控。如果在测量过程中发现沉降不均匀、变形数据超过标准要求,数据还呈现延伸趋势,则必须快速反馈给设计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障建筑的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建筑施工沉降的影响因素以及沉降观测技术中的主要问题开始分析,从四个方面:设置合理的沉降观测点、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规范沉降观测的具体流程、强化观测数据的复核,详细论述了建筑施工沉降观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周逢源.针对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0).
[2]李杰.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21).
[3]童林毅,杜宇超.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及误差分析[J].现代测绘,201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