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师德师风征文

2021-02-14 来源:九壹网


师德师风征文

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我们可以传授给学生许许多多的知识,也可以给他们讲述许多做人的道理,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相同情商和智商去理解,面对这另一部分学生我们又该怎样教育他们呢?怎样让他们能学到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呢?由于存在各种原因,每个学生的差异都是很大的,然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伴随他们的一身,也是让他们终身都能受益的。

当成为一名教师的那时起,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却形态各异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唯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学会从小事做起,认真学习知识、认真学习做人、认真处理好自己生活的事。我们的事业是教育和培养的事业,应该像春风那样慢慢吹开学生的心扉,就应该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严格要求学生

众所周知,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今年我带六年级的数学。对于这样一个即将毕业的年级,学生都有躁动的心理,学习不认真,作业乱七八糟,课上爱讲话。开始,我经常批评他们,时不时被他们气得大吼,

一般情况下都是周一声音响亮,周二开始沙哑,到周五时咽喉疼痛,说不出话,保护嗓子的药一大堆。很生气的时候就会惩罚一部分学生。结果孩子们对我的非常害怕,用无言来作默默的抵抗,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敬畏,可是坏习惯一点也没减少。我发现这样不对,不利于师生感情的交流,更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更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我改变教育方法,通过激励的方法培养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对学习的向往,然后通过讲自己读书时怎样从一个差生转化的过程,鼓励他们老师能做到的,相信他们也一定能做到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体验得失,自己汲取教训。慢慢的,他们改掉一些坏习惯,班风学风也加强了。

二、养成良好行为的习惯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上,以身作则,从每件小事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对学生要真诚,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师益友。

班里的一件事情让我明白了尊重学生人格的重要性。一次数学考试,由于考试的题目较简单,大部分的题型是讲过的,考出的成绩却不如意,一气之下就把每个学生的分数念了一遍,可当念完时,我发现班里学生吉柔、吉江涛等几名学生都把头埋在桌子上,让她们把头抬起来,看到他们的眼睛里都是泪,那一刻我知道我错了,尊重学生的学生人格是多么的重要。后来我从侧面对他们进行引导,才让他们认真听起课来,改正自己试卷中的错误,慢慢改掉自己考试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三、养成良好行为的习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问题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真正闪光,使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

班上有一个孩子叫吉浩洁的学生,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到处闯祸,不是揪了女生的头发,就是敲男生头,而且他的自尊心极强。有他在的地方,学生告状连续不断。简直就是个“惹祸精”。我在班里罚了他几次,也批评了几次,跟家长反映了情况,家长在家也罚他,有一次在学校里,他妈妈很生气,就用扫把把他的鼻子都打流血了。结果这些惩罚只让他老实了一会儿,过后又变本加厉。后来我发现他很爱也很愿意帮老师做事情,而且在数学的学习中有自己的见解,有时即使是我还没讲到的解题方法,他也能动脑筋想到,于是对他的学习给与表扬,让他做班级里的数学课代表,他的注意力转变了,不再热衷于逗同学,而是认真学习,收发好他的作业本。与此同时我也找到他谈心,分析了他们家特殊的家庭情况,让他明白自己身上的重担。他妈妈感激不已,说:“在家都打断了几根棍子,他都不改,还是老师有办法,一个数学课代表把他收了”。我想,改变他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学课代表那么简单,还有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认可,激发了他内心向上的动力,使他从各方面真正成长了。像这样以鼓励改变学生行为习惯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就不足一举出。

总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伴随学生一生的成长,也许他的成绩还处于最差,也许他还处于懒惰状态、、、、、、但是有了良好行为习惯,他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