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Feb..20l0 第20卷第l期 Journal of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Vo1.20 No.1 案发现场应对媒体策略探讨 压 盟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510440) 摘 要:新闻媒体为了获取第一手新闻资讯,在案发现场容易与警方发生对峙或冲突,实际工作中 频频出现此类事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提高公安机关应对媒体的技巧,首先要分析当前媒体与警 方发生冲突的原因。如当前法律制度不健全、现场警察的素质不高、执法经验不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应对媒体的策略,包括确立应对媒体的基本原则,以及划定警戒区域、检查登记媒体证件、告知知情人等 具体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冲突,实现共赢。 关键词:案发现场;新闻媒体;公安机关;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D631.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750(2010)01—0035一(04) 近年来,新闻媒体与警方的合作日趋频繁,但同时 于侦查破案的角度希望避免现场信息的泄露,而媒体 也时常有警方与媒体发生冲突的事件发生。案发现 出于新闻自由和发掘新闻线索的目的会尽可能地通过 场①是警方确定事件性质、调查案件真相的重要场所, 各种方法获取案发现场的一切信息。 案件(事件)发生后,现场也往往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 不可否认,多数媒体秉着追求新闻自由和还原事 由于双方立场不一,在现场容易发生纠纷和冲突。案 件真相的目的进行采访,但当前商业化的媒体也不可 发现场的警方应如何合理合法地应对媒体,成为了一 避免地出现了以新闻炒作、玩弄“标题党”等不当方式 个值得探讨的热点问题。 吸引读者眼球的现象,并且随着新闻“有奖报料”的日 趋盛行,越来越多的媒体记者在警方赶赴现场的同时 一、案发现场中警方与媒体冲突的现状 也赶到了现场。在案发现场,有的媒体记者会冲 打现 一位美国学者曾经说过:“对于新闻自由权利上的 场保护区域、采访有关人员泄露当事人隐私等,而警方 最大争议也许源于这样一一个事实,即新闻自由的权利 为了保守现场的秘密,若行动不当就可能与媒体记者 并非是惟一的权利和自由,新闻自由的权利有时与社 发生冲突,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国内近年来警方与 会维持治安的权力有抵触,有时也会与个人权利,如同 媒体发生冲突的典型案例之一就是2008年3月的深 个人隐私权和要求公正判决的权利发生冲突。”…也有 圳黄贝派出所民警铐记者事件。0 国内学者指出:“在同犯罪作斗争的司法实践中,侦查 根据警方的通报,事件主要情况如下:“2008年3 机关的前期活动一般需要秘密进行,而新闻媒体又热 月17日凌晨2时29分,在罗湖区北斗路文华花园・ 衷于在第一时间报道重大案情,因此 者时常在案情 名女子坠楼自杀死亡。接替后,黄贝派出所何某、徐架 的保密与公开上发生争论。” 笔者认为,就我国的司 等值班民警立即前往处置,分局刑警大队法医和技术 法机制来说,警方与媒体发生冲突的根源在于各自立 人员也赶到现场。在民警正在勘查现场时,《南方都市 场不同。警方出于维护社会治安,保守案件秘密,以利 报》记者马小六数次欲进入现场,与维护现场秩序的民 收稿日期:2009—1l一30 责任编辑:陈 汇 作者简介:庄华(1979一),男,广西兴安人,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侦查学和物证技术研究。 ①本丈在此用“案发现场”,而不是“犯罪现场”,主要是考虑到警方接到报案后赶赴的现场并不一定存在犯 罪,有可能是意外事件、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因此,本文所指的案发现场可以泛指警方接到报案后进行调 查的一切场所。 ②本事件只能在《南方都市报》及其相关网站上找到来源,故仅引用《南方都市报))2008年3明20日AA08 版中的《深圳黄贝派出所所长被停职》一文部分内容。 一35— 警发生争执。另外一名记者王子荣在现场拍照时被文 相对而言,香港警方可以遵从的法律规范就明确 华花园保安员阻拦,相机跌落地上被摔坏。黄贝派出 所两名民警认为记者不听劝阻、数次欲进入现场的行 为妨碍了现场勘查工作,即将马小六戴上手铐,和王子 荣・一起被带回派出所。”【3 该事件最后以分局领导“主 动上门到《南方都市报》深圳记者站表示歉意”以及对 当事民警分别予以行政处分、停止执行职务、学习反 得多,可以为我们制订有关制度提供借鉴。例如香港 警方的《警察通例》第39章…一警察与市民和传播媒 介的关系,对此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如规定“在事发现 场的人员,须以互谅互让的态度,尽量配合传媒工作, 不应妨碍传媒的摄录工作”,还规定了传媒关注的事件 范围,传媒代表必须持有的证件范围等。对于警察是 否应当回答媒体的问题及回答问题的范围也有详细的 规定:“总区指挥及控制中心的人员不应向传媒提供数 省,对值班领导黄贝派出所所长停止执行所长职务、予 以全局通报批评而结束。 无独有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发生过极其相似 的案例:2004年3月3日凌晨1点3O分,Fayetteville N.C.报社一名专门从事犯罪报道的记者Robert Boyer 欲采访一起被害人头部受重击死亡案件的案发现场, 警方多次劝说该记者离开现场,但均遭到该记者的拒 绝。此事件争论的焦点在于警方是否应当使用现场警 戒带隔离开现场,警方认为现场警官已经使用了类似 于警戒带的言语警告(a piece of talking crime—scene tape),记者的律师则认为警方应当按照工作规定,使 用警戒带隔离开禁止进入的区域。最终法院判定该记 者因为拒绝、拖延和妨碍警方工作,处6O小时社区服 务的处罚。H 中国与美国的国情和法律制度迥异,站在不同立 场,对于同一事件的观点也会大相径庭。在此暂且抛 开已发生的冲突事件中的孰是孰非,在当前我国法律 规范方面有所欠缺的现实下,在加强警方应对媒体的 策略和技巧方面,依然有大量工作可做。 二 、案发现场中公安机关应对媒体出现困 境的原因 (一)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 近年来我国立法进程加快,先后出台若干涉及国 计民生的法律,但从公安机关与媒体发生冲突的角度 而言,一方面,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在 应对媒体时的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我国至今尚未出 台《新闻法》或《记者法》来保障媒体的新闻自由并同时 约束媒体滥用权利。从现有的法律来看,《刑事诉讼 法》、《人民警察法》没有任何条文涉及媒体新闻报道与 警察工作关系问题,更未提及现场勘查中警方与媒体 关系问题。只有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公安机 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第88条中规定了“现 场勘验、检查人员应当严格保守秘密,不得向无关人员 泄露现场信息,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但依 然缺乏更详细的现场应对媒体的规范。这是让现场民 警在面对媒体记者时无所适从的根本原因。 一36~ 据或直接答复其查询。所有查询应转交警察公共关系 科新闻室处理;当以公职人员身份就警队或政府事宜 致函或答复传媒时,警务人员只限论述其职权范围内 与现时职位有关的事实。” (二)执法人员缺少相关培训,应对媒体经验不足 当前的警察教育培训,重理论轻实战的教育培训 结构还在很大范围内存在。尽管近年来各地先后建立 了公安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开展了对公安新闻发言人的 培训,但在案发现场,涉及的有从事调查访问和现场勘 验工作的刑警、负责现场保护的派出所民警等,在不同 的案发现场中,巡警、交警、治安警等普通民警都有可 能要面对媒体记者。而对于普通民警如何处置现场和 应对媒体的培训还非常少,基层民警缺乏幢对媒体的 经验,在案发现场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态度蛮横,言语粗暴 随着媒体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民警 已经意识到对媒体采取蛮横的态度往往会授人以柄, 但仍然有少数民警对于媒体记者的采访过度反应,态 度蛮横,言语粗暴,甚至与记者发生肢体冲突,有的被 媒体拍摄或录音、录像之后公布,反而成为“新闻中的 新闻”。 2.冷漠回避,置之不理 大多数民警十分明确,在现场不得接受媒体的采 访,当有媒体直接采访现场民警时,往往采取掉头就 走,置之不理的回避态度或以“无可奉告”简单lu]绝,似 这不符合《人民警察法》第二十条“文明执勤,礼貌待 人”的要求,不利于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也不利于建 立文明、礼貌、亲民的警察形象。 3.信口开河,不负责任 还有的民警在现场不顾个人身份,对于媒体的提 问一概不拒,有问必答,信口开河,在还没有完全调杏 清楚真相的情况下就对案件或事件发表个人看法, 往被媒体引之为官方意见,误导民众。更为严重的是, 在一些影响较大的案件中,后期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消 息与前者有矛盾,这往往导致公众对公安机关的公信 力提出质疑。 三、案发现场中公安机关应对媒体的策略 关注,作为公安机关内部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或新闻发 言人应当主动赶往现场,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并向媒体 (一)案发现场应对媒体的基本原则 通报有关情况。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案件,需要人民 1.依法执法,积极主动 群众提供线索协助破案的,还应当在保守侦查秘密的 在案发现场的警察首先要有法律意识,明确所采 同时,通过媒体积极主动发布案件的相关信息,鼓励民 取的各项行动的法律依据,在此前提下积极主动地与 众配合公安机关侦查破案。通过媒体宣传,发动群众 媒体接触,文明执法,尽量避免发生冲突。公安机关人 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民警察应当掌握《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 作为宣传部门,在制订不同类型案事件应对媒体的预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等法律规章的 案时,应当包含现场应对媒体的内容。 相关规定,明确个人的职权范围,对于媒体记者的采访 (二)具体措施 要积极主动、灵活应变。对于合理合法的媒体采访,应 1.划定警戒区域 当积极引导,提供方便,让媒体在适当的范围内采访有 划定警戒区域,是现场保护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 关当事人。如果媒体记者想采访现场警察,要告知记 也是避免警方与媒体和民众发生冲突的重要措施。 者公安机关有警察不得擅自接受采访的规定,并嘱其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第十九条规 与上级宣传部门联系。对于有的媒体记者不顾警方劝 定:“负责保护现场的人民警察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 阻,擅自跨越警戒线进行拍摄、采访的,应当告知其《治 况,划定保护范围,设置警戒线和告示牌,禁止无关人 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关于“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 员进入现场。”因此,作为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的警察, 的警戒带、警戒区的”有关规定①。对于不听劝阻,执 应当用警戒线或告示牌,明确划定警戒区域,防止包括 意违反有关法律,警告无效的,应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带 媒体在内的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 离现场。 案件现场,如绑架劫持人质现场,现场持续的时问长, 2.坚持领导,有效控制 到达现场的媒体记者较多,还应当在警戒区域以外,划 现场勘查指挥员是现场勘查活动中的最高指挥 分出专门场地给媒体。上文所引用的发生在深圳和美 官,一般由亲临现场的职位最高的警察担任。在整个 国的两个案例,争论的焦点都在于现场警方是否有设 现场勘查过程中,应当坚持统一领导,避免多头指挥, 置警戒线。尽管在理论上人员警戒也认为是警戒的一一 有效控制现场,防止与媒体发生冲突。在协调进行现 种方式,但从实践来看,公众和媒体更认同的还是警戒 场保护、现场访问和实地勘验的人员开展各项工作的 线。因此,作为首先到达现场进行现场保护的警察,准 同时,成向所有参与现场工作的民警明确《公安机关现 备充足的警戒线和一定数量的告示牌是十分必要的。 场勘验检查规则》有关不得擅自接受媒体采访的要求。 此外,对于户外现场的尸体,应当准备帐篷、屏风、凉席 如果遇有媒体采访,民警要及时报告指挥员,由指挥员 等物品用来遮挡,避免被媒体从四周和上方拍摄到照 负责应对媒体,在确认媒体身份后尽可能划定出采访 片。 区域,给媒体提供必要的方便,同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媒 2.查验记者证件并登记 体情况。现场指挥员不能轻易发布消息,如得到授权 2009年lO月15日起施行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 发布消息,应当在调查清楚事件情况后谨慎发布,务必 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须 保持前后口径一致。 持有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新闻记者证。新闻记者证是 3加强宣传,合理利用 新闻记者职务身份的有效证明,是境内新闻记者从夯 尽管当前发生过一些媒体与警方冲突的事件,但 新闻采编活动的唯一合法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依法 对于媒体,不应视为洪水猛兽,一味“躲”和“瞒”,媒体 统一印制并核发。因此,负责现场保护的警察如果遇 同样可以成为警方的朋友,相互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 到媒体采访,首先应当查验其新闻记者证。现场警察 关系。一些重、特大案件发生后,容易引起新闻媒体的 应要求媒体记者出示新闻记者证,对于没有新闻记者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 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 布的决定、命令的;(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三)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 抢险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的;(四)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的。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 重处罚。 证的,可以拒绝其采访。对于持有记者证的记者,还应 (三)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当检查其照片与本人是否相符,核对有效期和新闻机 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是提高民警应对媒体能力的 构等信息,如果对于所检查的记者证的真实性有怀疑, 重要途径。现场应对媒体技能的培训可以作为一个专 可以通过打电话到新闻机构或登录中国记者网(ht— 题或分为两到三个专题,用几个学时放在新警培训或 tp://press.gapp.gov.cn)等途径对新闻记者证进行验 警衔晋升培训中进行,也可以添加到现场勘查等专业 证。 的学历教育相关必修课程中,作为新的组成部分进行 如果核对无误,负责现场保护的警察还应当对媒 实训演练,或者开展常见的各类案件现场处置的实训, 体记者进行登记,留下其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以便 如跳楼自杀现场、交通事故现场、命案现场等。课程培 有其他新情况时可及时联络。 训的对象应当覆盖各警种,尤其是派出所民警、巡警、 3.对案件知情人员进行告知 交警和刑警等一线执法民警。培训的内容应当分层 尽管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证人 次、分对象,如分为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对现场指挥 和被害人的保密义务,但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和安全 员的培训以及对现场普通民警的培训。培训的具体内 以及保证侦查工作顺利进行的角度出发,仍然应当对 容包括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应急情况处置、记者 t}{ 有关人员作出一些必要的告知。 别、应对技巧等。培训的形式可以采取理论讲授法律 (1)见证人。见证人是公安机关邀请的见证现场 规范,实际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案发现场等方式, 勘查的人员,其见证了整个现场勘查的经过和提取证 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据的情况。因而,见证人所了解的现场情况十分详细, 一旦对媒体“爆料”,将对侦查工作造-成不可忽视的负 参考文献: 面影响。因而,在邀请见证人时,必须向其明确保密的 [1][美]梅尔文・德弗勒,埃弗雷特・丹尼斯.大众 义务,不得向包括亲人、媒体记者之内的任何人泄露有 传播通论[M1.颜建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关现场勘查工作的一切信息。 1989:88. (2)被害人。被害人是警察现场访问的主要对象, [2]易志华.侦查适度公开原则与犯罪新闻报道 也是媒体采访的重点。在现场访问结束之时,进行访 [J].政法学刊,2007,(4). 问的警察应当对被害人进行安慰并承诺保密,同时告 [3]高爽,付可,秦鸿雁.深圳黄贝派出所所长被停 知被害人对于案件的详细信息应当适当保密,如果遇 职[N].南方都市报,2008—03—2O. 到媒体采访,避免泄露案件的细节特征以及个人和亲 [4]N.C.Reporter Convicted for Failing to Leave 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以免给个人安全和 Crime Scene[EB/OL].http..//www.editorandpublisher. 案件侦查带来不利影响。 com/eandp/news/article—display.jsp?vnu—coDtent id (3)知情人。对于被害人的亲属、重要的目击证 1000777572.2005 01 26/2009 l 1 24. 人,在警察访问时也应当从保护被害人的生命财产利 [5]黄印。王松.论香港警队媒体应对制度及对我 益角度出发,要求其保守案件的有关秘密,尤其不得泄 国公安工作的借鉴[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7, 露与侦查密切相关的信息。 (2). On the Strategies of Handling News Media at the Scene Zhuang Hua (Guangdong Police Institute,Guangzhou,Guangdong 510440) Abstract:The news media constantly conflicts with the police for the sake of gaining first—hand information at the crime scene.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nflicts and improve the skills of dealing with the media,public security organs should firstly analyze the reas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mperfect legal system and the situation of some police officers with low quality or little law enforcement experience.Then we can raise the strategies such as establish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repartee with the media,delimiting the alert area,checking and documenting media’S press cards,informing insiders and SO on to minimize conflicts and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s:Crime Scene;News Media;Public Security Organ;Coping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