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研究
Curriculum research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王 波
(辽宁省丹东市实验小学,辽宁 丹东 1180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全面渗透,传统阅读教学已不适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积极性,影响阅读教学效率。主题式阅读即新课程改革延伸而出的教学模式,即围绕某一中心主题开展的阅读教学,可以较好地整合形式和意义相近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形成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则从合理选择阅读材料、优化主题教学方式以及善于开展实践活动等分析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望给予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和社会快速发展,教育和以往相比也发生较大改变,其中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要求各个学科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组成,通过阅读学习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字词储备。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引入主题式阅读模式则更有利于创新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题时可集中于教材,培养学生辨别能力和审美意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地解读和研究教材内容,揣摩文本内涵和作者思想感情,之后再提炼出主题。例如教材中某一单元中则根据如《再见了,亲人》提炼出“亲人”主题,从《慈母情深》这一章节中提炼出“母爱”主题。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从现实生活实践中通过发现问题提炼主题,因为生活中凝聚很多语文学习活水,更为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提供广阔的平台,例如结合当地民俗就可提炼出“民俗”主题,从春天看到暖人的景色提炼出“希望”主题,从秋天看到满地的落叶提炼出“落叶”主题。确立主题后则可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筛选阅读材料,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激发阅读兴趣。甚至还可结合主题收集有针对性的范文佳作,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阅读贴近主题文本,提高知识掌握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价值取向。
(二)优化主题教学方式 激发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并非不会掌握阅读文章技巧,而是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部分文章表达方式过于抽象,理解较为困难。例如很多阅读文章中运用的比喻手法则脱离本意,学生理解起来必然会存在一定难度,因而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情感主题,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可以创设教学情景开展主题式阅读,形象地展现课文主题,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以《草原》一课为例,课文中描写大量和草原相关风景比喻,虽然增加文字优美,但也增加学生理解难度。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师可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展现青青草原图片或播放和草原相关视频,为学生展现生机勃勃的草原景象,最重要可紧抓学生眼球,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再以《触摸春天》一课为例,语文教师依旧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展现美好的春天景象,如果教学时机恰逢春天,就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季美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
(三)善于开展实践活动 提高阅读能力
实践是各个学科都必须开展的教学环境,对于主题式阅读而言,其最后一步即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即围绕阅读
(下转第179页)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现状:
1.扭曲阅读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以学习成绩为出发点,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过于注重考试成绩,正因如此扭曲阅读目的。我国新课程标准针对语文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但部分学校虽然开展阅读教学,事实上则是为了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将阅读教学也看作日常学习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忽略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师生、生生间缺少沟通交流,学生对所学阅读文章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单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阅读,违背阅读教学目的。
2.转移阅读重点。毫无疑问,语文阅读教学目的在于增强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则逐渐偏离阅读重点,过于倾向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句,忽视文章内涵和写作目的,导致学生只能从表面理解文章,再加上部分教师将阅读教学转化为阅读训练,学生只须在学习中找出重点生词和语句即可,无法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影响综合能力提升。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
(一)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明确阅读主题
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基础条件之一即主题,因而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科学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阅读主题,调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可结合学生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等,使阅读资源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途径,教师在确立教学主
0802019年第12期
教学随笔
Teaching essay
他在讲一个大道理。在用哲学的辩证来看待以月为代表的万物。月有亏而不亏,月有圆而不长。事物看样子在变化,实际上它又没有变化。人生在不停地变动,而人生又是没有变动的。既然生命是这样的本质,那就没有必要为逝去的岁月难过,不必为壮志的不酬痛苦。失去建功立业的机会,我苏轼还是苏轼,月亮永远还是那轮月亮!此时的明月已经又转化了面目,它不是进取之月,不是功名之月,而是道家之月,无为之月了。
到了最后,苏轼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人生应该怎样去度过。于是,舟中几人身披月光,相互枕睡达旦而终。在整个文本中,月亮一直是苏轼思想和情感潮汐的见证者。
文本从夜空的月亮开始,到《诗》中的明月和美人,再到历史上曹操的明朗的月夜,再到哲学上的阴晴圆缺的月亮,最后落笔在满舟的月辉上。这是一轮经历自然、文学、历史、哲学、人性的明月。它见证了苏轼在黄州思想的转变,人生方向的变化,更见证了东坡之人生深刻的认识。
作者简介:钱爱民,1977年生,四川遂宁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成都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成都市优秀班主任。
(编辑:郭恒)
不就是那挂在天边的明月,那远在天边的美人吗?
如何把自己调整好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于是他又一次提到了月亮。“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此时的明月当然已经不再是曹操诗中的明月了,而眼前挂在天空中的这轮明月,只有它会和我苏轼永远相伴。它是实际存在的,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而消失,只有它能给我精神以宽慰。此处所写之月既是文章开头所写之月,又不是开头所写之月。
平静的外表之下,苏轼的内心已经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从一开始的对净美夜晚的热爱,甚至想“羽化而升仙”,那是明月赏赐给苏轼的美妙。可是当想起“美人”远在天边时,这轮明月就成了一种痛苦的象征。再想起曹操招纳贤才的那轮明月,而自己心中理想之月几近熄灭,这又是让人难以承受之痛。可是生活终要继续,眼前的明月又分明给苏轼以快乐和慰藉。所以,我们回头再去看文章开始的明月,会不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呢?这其实就是一轮功名之月,儒家之月,当然也是失望之月,痛苦之月。可是,苏轼的精神世界之丰富和强大,远非凡夫俗子所能比。于是,在第四自然段中,他写道:“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在这里探讨的已经不是现实中的这轮明月了。
(上接第080页)
主题开展实践性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以及自然,拓展学生视野,升华阅读主题。例如在学习过《记金华的双龙洞》和《桂林山水》课文之后,语文教师就可制定“走进美丽的自然风景”主题,或在此基础上开展“导游活动”,让学生扮演小导游,针对某个旅游景点搜集整理资料,最后写出一篇旅游游记,再为游记搭配相应的导游介绍词并带有思想感情地为教师和其他学生介绍。学生也要认真聆听其他学生的导游词,发表自身看法的同时弥补存在的不足。这种实践活动有效发挥学生创造才能,丰富情感,最重要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进一步升华主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核心教学目的,更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该教学模式将学习和乐趣相融合,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探究文章主题,理解作者传递思想感情的同时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金亮.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2).
[2]刘翠媚.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都市家教(月刊),2017(7).
[3]洪忠趣.读出精彩读出收获——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尝试[J].新教师,2017(5).
(编辑:陈岑)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主题式教学模式符合新
(上接第180页)
年书还喜欢上课的教师;就是走进课堂就陶醉,自己陶醉,学生也陶醉的教师。”吴非主张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追寻自己的人文理想,从而探寻教育的诗意。
从前在师范专业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便一直和我们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要善养人文之气,积淀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学养。就像吴非说的那样,这个世俗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理想主义者渐渐变成了挖苦人的话,教师的世俗气越来越重,却少了书卷气、文人气,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日益下降,对于经典文本的解读仅仅局限于教参,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甚了了,又何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微言大义呢?
在网络自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公众平台都在推送与文学有关的相关内容,将原本阳春白雪的东西让普罗大众都能够接受,也能够接受美的滋养与熏陶,比如常关注的一个公众号——“为你读诗”,哪怕每日欣赏一首古诗,听一篇现代诗的赏析,胸中涨溢的情感也会受到撩拨与激荡,从而获得共鸣
与升华。学生本就与古诗存在年代隔阂,这样就更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调动其感官,为学生创设古诗学习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了。例如王菘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就是对学生进行熏染、陶冶,在反复吟咏诵读中感悟诗文的言语形式及深刻哲理。他的《长相思》便是很好的课例,看完使人受益匪浅。追寻教育的诗意并非易事,看似是普普通通的一节课,背后要花费的时间精力都是隐形的付出与功力。
吴非不仅是一位有教育情怀的思想家,更是在数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针对诸多教育症结提出了自己的洞见,言语虽犀利,思想却深刻。仅仅只言片语,便令我们一线教师受益匪浅,思考良深,从而更踏实、更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语文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吴非.致青年教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编辑:张晓婧)
1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