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10-02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警医学院学报 ・第17卷第1期Vo1.17 No.1 2008年1月 Jan.2008 62・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l绿迹_一I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佟巍 ,张纪梅 ,张丽 (1.武警医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天津300162;2.天津:7--业大学材料与化:7--学院,天津300160)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器件;DNA芯片;探针 【文章编号】 1008—5041(2008)01—0062.03 【中图分类号】 Q811.2 【文献标识码】 B 传感技术是信息科学的三大技术之一,是信息获取的 手段。利用传感技术获取生物的信息是生物信息学发展的 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和价廉等优点,是目前传感器中最 成熟的一种,在生化传感器研发及其商业化领域中处于重 要地位,该传感器种类繁多,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 品工业、农业、环境等领域。本文综述了生物传感器的工 作原理、分类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要求和必然。生物传感器以具有分子识别作用的生物体成 分(酶、微生物、动植物组织切片、抗原和抗体、核酸) 或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组织)作为敏感元件。第 一个商业化的生物传感器于1972年由Yellow SpnngS仪器 公司制造,之后又由Leeds,Northrup和Beckman仪器公司 相继推出,这些传感器均是用于血糖和尿糖检测的电化学 传感器。2O世纪8O年代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在实验室取得了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由生物分子识别和信息转换部 件两部分组合构成。其设计原理是待测物通过生物分子识 别部件将被感知物质的非电信号转换成可测量的电信息, 再经过放大信号处理,进行信号输出(图1)。其中识别器件 主要用来感知样品中是否含有待测物质,转换器件则将识 别器件感知的信号转化为可以观察记录的信号(如电流大 科研进展,商家对生物传感器种类进~步扩展,相继出现 了血电介质传感器、有毒气体和易燃气体传感器、ISFET— DH计,其中电化学传感器占多数。2O世纪9O年代以来, 微机电系统(MEMS)加工技术使该类传感器及其生化分 析仪器进一步向小型化、数字化和高可靠性发展,如Min— 小、频率变化、荧光和光吸收的强度等)。在待测物、识别 器件以及转化器件之间由一些生物、化学、生化作用或物 imed,Lifescan,Medi—sense公司采用MEMS技术生产的 血糖微型检测仪比信用卡还要小,且具有连续监测、数据 存储、便于患者盲接傅用、易与医院联网等功能 申 化学 理作用过程彼此联系。当待测物与分子识别元件特异性结 合后,所产生的复合物(或光、热等)通过信号转换器变为 可以输出的申 信号、光信号等.从而 到分析柃测的目的 圃— 图1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器、免疫传感器、DNA传感器及组织传感器等。而按照生 物传感器根据所匹配换能器的不同又可分为电化学式、场 效应晶体管式、光纤及荧光剂式、热敏电阻式、SAW装置 式生物传感器等(图2)。 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根据所采用的生物相关物质或所匹配换能器的不同,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有不同的形式。根据生物传感器中生物 分子识别元件上的敏感物质町分为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 【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3612711) 生物传感器的高度自动化、微型化与集成化,减少了 对使用者环境和技术的要求,适合野外现场分析的需求, 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医药及军事医学等领域有 着重要应用价值。 【收稿日期】2006—10—09;【修回日期】2007一O1—03 【作者简介】佟巍(1981一),女,满族,籍贯吉林辽源,硕士研究 生,助教,主要从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7卷第1期Vo1.17 No.1 2008年1月 Jan.2008 武警医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 63 ・ 3.1在医学上的应用 3.1.1基础研究:生物传感器可实时检测生物大分子之间 这种传感器用于在线监测灌注反应器中培养杂化细胞过程 中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其结果与流动注射荧光免疫测定法 和离线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相近,由于无需标记试剂,这 相互作用。借助于这一技术动态观察抗原、抗体之间结合 与解离的平衡关系,可较为准确地测定抗体的亲和力及识 别抗原表位。Gebbert等H 将免疫球蛋白(IgG)抗体通过 种方法更简单而且能监测分析物的动态变化,较常规方法 省时、省力,结果也更为客观可信,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 已有较广泛的应用。 按信号转换器 硅烷化固定到钽电极上,在流通体系中检测IgG。他们还将 按敏感材料 分子识别部分 信号转换部分 匾 免疫传感器 一 酶 电化学电极 场效应晶体管 光纤及荧光剂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微生物传感器卜.卜一 微生物 卜——一 抗原或抗体 DNA ̄:}.卜__ 脱氧核糖核酸 热敏电阻 组织传感器卜.}_一 动、植物组织 SAW装置 图2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3.1.2临床应用:一些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基质(如血糖、 感器。该传感器测量的线性范围为0.1~42 mg/L,相对误 差为4-4%,整个测量过程只需几分钟。 乳酸、谷氨酰胺等)都可借助于生物传感器来检测。血药 浓度的检测能指导临床治疗,从经验性治疗转向科学性治 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农药和抗生素用于农牧 业,它们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危 疗。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减小药物的毒副作用,防止毒效发 生。又如,利用压电基因传感器通过对肝炎病毒PCR产物 的检测诊断肝炎,对D53基因检测诊断癌症等。但要想开 展好这项工作,必须具有科学的测试手段。葡萄糖酶传感 器现已广泛应用于血液里葡萄糖的检测中。乳酸测定仪是 迄今最成功的商品酶传感器之一。 3.1.3生物医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药物时,将生物 传感器用于生化反应的监视,可以迅速地获取各种数据, 有效地加强生物工程产品的质量管理。生物传感器已在癌 症药物的研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将癌症患者的癌 细胞取出培养,然后利用生物传感器准确地测试癌细胞对 各种治癌药物的反应,经过这种试验就可以快速地筛选出 一害。所以对农药和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各国政府一向 都非常重视。近年来,人们就生物传感器在该领域中的 应用做了一些探索,如Baigent等 用鳗鲡乙酰胆碱脂酶 (AChE)作为生物传感元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抗胆碱 酯酶进行了检测,可以检测到10 nmol/L水平的对氧磷, 而敌敌畏和焦磷酸四乙酯等农药的检测下限则更高,其 主要优点是快速、准确、可重复使用。Starodub等 分别 用AChE和丁酰胆碱脂酶(BChE)为敏感材料,制作了 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酶传感器,两种传感器均用于蔬菜 等样品中有机磷农药DDVP和伏杀磷等的测定,检测限 为10~~10~mol/L。 种最有效的治癌药物。 3.3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3.2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为保证产品质量,必须实现生产过程 的自动监控。以发酵生产啤酒为例,为确保啤酒的质量, 必须对啤酒中的几种主要成分进行在线监测。生物传感器 已用于啤酒中乙醇的检测,这种传感器由固定的微生物膜 和氧电极组成,当它与乙醇溶液接触时,膜上的微生物具 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非常重要。传统的监测方法有 很多缺点:分析速度慢、操作复杂且需要昂贵仪器,无法 进行现场快速监测和连续在线分析。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和 应用为其提供了新的手段。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细胞如细 菌、酵母、真菌作识别元件,进行检测生物传感器在环境 监测中应用最多的是水质分析。如发酵工艺排水中NH,的 测定,传统方法多使用玻璃电极,但它易受挥发性氨或离 子的影响,于是有人研制出微生物传感器来测定NH, 』。 所用的微生物包括硝化单胞菌和硝化杆菌,将它们吸附在 多孔醋酸纤维素膜上,然后把此微生物膜紧贴在氧电极端 部,并在其上覆盖一层透气膜即制成测定NH3的微生物传 有把乙醇分解成碳酸气和水的功能,在反应中消耗了氧, 由氧电极测出氧的消耗,进而测出样品中乙醇的浓度。又 如,Plomer等 研究了一种可以检测饮水中常见肠道细菌 如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Volpe等 以氧化酶为生物敏感材料,结合过氧化氢电极, 通过测定鱼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一磷酸肌苷(IMP)、肌苷 (HXR)、和次黄嘌呤(HX)的浓度,从而评价鱼的鲜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警医学院学报 ・第17卷第1期Vo1.17 No.1 2008年1月 Jan.2008 64・ Acta Academiae Medicil'lae CPAF 3.4在军事上的应用 现代战争往往是在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威胁 下进行的战争。在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中,生物战剂将是仅 次于核武器而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高科技武器。生物细菌 战剂的防御显得尤为重要,简便、快速、适于野外作业的 生物战剂监测用传感器是各国国防研究的重点。侦检、鉴 定和监测是整个“三防”医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进行有效 化学战和生物战防护的前提。由于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 性和能快速地探测化学战剂和生物战剂(包括病毒、细菌 和毒素)等的特性,生物传感器将是最重要的一类生物战 剂侦检器材。目前的研究虽仅限于实验阶段,但从迅猛的 发展趋势和现有的实验结果看,其实际应用的阶段很快就 可能到来。常见的细菌战剂一般能进行自我繁殖,引起敌 国人员、动植物患病的活微生物,如鼠疫杆菌、沙门氏菌、 炭疽杆菌、肉毒杆菌等,监测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的压电 免疫传感器已有报道"j。1981年,Tavl0r等_8 成功地发展 了两种受体生物传感器: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生物传感器和 某种麻醉剂受体生物传感器,它们能在10 s内侦检10I9浓 度级的生化战剂,包括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黄热病毒、 炭疽杆菌、流感病毒等。用生物传感器检测生物战剂、化 学战剂具有经济、简便、迅速、灵敏的特点。单克隆抗体 的出现及其与微电子学的联系,使发展众多的小型、超敏 感生物传感器成为可能,因此,生物传感器在军事上的应 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3.5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电化学传感器分子识别能力强,无放射性标记。避免 了操作过程中对人的危害,它还能与流动注射技术相结合, 可以进行实时、在线检测,也可以进行活体检测。电化学 DNA传感器不仅可以用来识别特定碱基序列的DNA,还可 用来检测DNA的损伤,以及一些药物与DNA的作用机理, 进行特定药物的设计合成,在临床诊断,体外药物筛选等 方面都有应用。Erdem等 将合成的ss.DNA探针固定到碳 糊电极表面,以[co(Phen) “]作为杂交指示剂,采用 差示脉冲伏安法检测肝炎B病毒。Wang等 将27和36 个碱基的寡聚核苷探针固定在碳糊电极上,以[co (Phen),“]为指示剂,检测M肺结核DNA。Wang等还用 DNA电化学传感器进行了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有关 的短DNA序列的测定研究,为临床艾滋病检测提供了一种 简便的方法。Wang等又利用碳条电极作为DNA传感器的分 析电极。使其同时能测定多个样品,实现了DNA电化学传 感器的半自动化。另外,利用石英晶振与电分析相结合的方 法来发展DNA电化学传感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总之,与常规的核酸检测相比,电化学传感器有以下 特点:(1)可进行液相杂交检测。(2)可进行DNA实时检 测。(3)可对活体内核酸进行动态检测。(4)可进行DNA 的大量智能化检测。(5)特异性强。(6)无污染。生物传 感器的研究日新月异,并趋向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在临床、食品、环境、生化工业甚至机器人等方面都将用 到。但生物传感器在制造工艺上较难,并且由于使用的材 料是有生命活性的物质,其寿命常受环境中各种有害气体 以及微生物的侵袭而失活,有些酶甚至一旦离开了生物活 体,其寿命就大大降低,因此,要制备廉价而又长寿的传 感器的确是很不容易的。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 新型的实验技术将会给电化学传感器注入更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Gebbert A,Alvarez-Ieaza M,Peters H,et a1.On-line monitoring of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 with regenerable flow—injection immuno systems[J].J Bioteehnol,1994,32(3):213—220. [2]Kerman K,Kobayashi M,Tamiya E.Recent trends in elcetro- chemical DNA biosensor technology[J].Meas Sci Technol, 2004,15:R1—11. [3]Baigent L,Ostbye T,Femando ML.Feasibility of client reports to measure treatment outcome in schizophrenia[J].Can J Psychia- try,1999,44(1):94—95. [4]Starodub NF,Starodub VN.Structuring of rceognizing elements of biosensors.Genetic constructs for the dirceted immobiliz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recognizing and signal generating structures[J]. Ukr Biokhim Zh,2003,75(4):37—44. [5]Plomer M,Guilbauh GG,Hock B.Development of piezoelcetirc immunosensor for the detcetion of enterobacteria[J].Enzyme Mi- crob Technol,1992,14(3):230—235. [6]Volpe E,Cappelli G,Grsasi M,et a1.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human macrophages at late time of infcetion with Myeobacterium tuberculosis[J].Immunology,2006,118(4):449—460. [7]Zhu N,Zhang A,Wang Q,ef a1.Electrochemical detce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 using methylene blue and elcetro-deposited zirco- nia thin films on gold elcetrodes[J].Anal Chim Acta,2004, 510:163—168. [8]Taylor CJ,Bain LA,Richardson DJ,et a1.Construction of a whole-cell gene reporter for the fluorescent bioassay of nitrate[J]. Anal Bioehem,2004,328(1):60—66. [9]Erdem A,Papakonstantinou P,Murphy H.Dircet DNA hybridiza— tion at disposbale graphite elcetrodes modified with carbon nano- tubes[J].Anal Chem,2006,78(18):6656—6659. [10]Wang J,Nielsen PE,Jiang M,et a1.Mismatch sensitive hy- bridization detcetion by peptide nucleic acids immobiilzed on a quartz crystla mierobalanee[J].Anal Chem,1997,69:5200—5204. (责任编辑:李宏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