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网络媒体的政治效应

2021-01-28 来源:九壹网
2012年9月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Sep.2012 第5期总第83期 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rEE SCHOOL OF THE CCP No.5 Seria1.83 论网络媒体的政治效应 郑 钦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京210093) 摘要:网络以及网络媒体的功能就是使交流、沟通与传播更加迅速、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某个特定社会政治 事件都能借助网络媒体实现无缝对接和即时互动,进而形成滚雪球式的无限裂变,制约并考验着政府的角色定位 和实际作为。当前,网络媒体对于公民主体性的型塑、开放的公共舆论的形成、集体行动的促发等方面的影响和作 用,尤其值得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网络媒体;网络舆论;集体行动;政治发展 中图分类号:]063—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2)05—0093—03  一、网络媒体带来的信息革命 素以及舆论影响不再仅仅局限于发生地一隅。2.网络媒体的互动性。网络时代自媒体的传播 20世纪9O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信息通讯技 方式不再是单向的、点对面的“不能回嘴”方式…1, 术,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传播和接收的门槛和成本,缩 而是开放性、互动性的。公民不仅可以发出信息,进 短了信息传递的周期,突破了狭隘的时间和空间限 行议题设置,还可以就既定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 制。应运而生的网络媒体则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承担 的观点和意见。因此网络媒体的互动性造成了政治 了信息生成、传播、共享和接收的多重功能,在现实 社会事件的聚化效应。一时一地的重大事件的消息 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作用。网络媒 不仅仅经由网络媒体传播到全国甚至海外,网民还 体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 可以对此事发表评论,形成网络舆论,反应各方对该 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各种不 事件的反应和态度,最终给当事人或当事方形成巨 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被削 大的舆论压力。 弱甚至部分消解,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 3.网络媒体的低门槛。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 音”告知对或错,并热衷于从各种不同渠道获取更 终端和网络的普及奠定了现实基础,购买、使用成 为多元丰富的信息。网络媒体表现出了传统媒体所 本,技术素养门槛大大降低,网络使用者数量年年迅 不具备的新特点: 速递增。互联网用户、移动手机用户人人可以知晓、 1.网络媒体的即时性。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 获悉特定事件及其发展进程并参与讨论、发表评论, 是无线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人手一台网络接人终端 公众知情权、话语权得到一定程度的伸张。网络的 设备(电脑、手机等)逐步成为现实,只要有需要或 便捷和低成本为人人参与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 愿意,就能随时随地利用终端设备即时传送和接收 各种信息、发出自己的或倾听他人的声音。即时性 二、网络媒体推动公民主体性的型塑 造成了政治社会事件的弥散效应。一时一地发生的 传统文化对于集体性的强调,计划经济体制下 重大事件会立刻出现在网络上,经网络途径为全国 甚至海外的网民所普遍关注,其发展进程的影响因 对个性的泯灭,历次政治运动的整肃以及改革开放 以来,基于社会稳定的强烈诉求而对民众权利的压 抑,导致现阶段我国公民的自主性与主动精神明显 收稿日期:2012—03—31 缺乏,彰显路径与持续性的后劲。因而互联网及网 作者简介:郑钦(1987一),男,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 络媒体所能提供的开放、匿名而安全的环境无疑为 ・93・ 平时循规蹈矩、小心谨慎的民众开辟了一个新兴的 自由表达、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渠道。 互联网上海量的各类信息、开放互动的交流平 台,都为自主性的培育和塑造创造提供了现实的条 件。公民可以不经任何人引导、控制或合作创造自 由的自我表达,进行自我个性展现。“互联网是一 个缺乏守门人的论坛。你可以接触成千上万的读者 而不必花费太大成本;并且,你不必说服编辑、出版 商或制片人,你的思想值得暴露在光天化日 之下。”[2] 碎片化、多样化的信息流,让个人认识到所处的 这个世界的多元和丰富,使得公民能够在更大程度 理解不同的文化观念,对自己的生活也有更多的把 握以及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在这样一个多元、互动 的环境里,对于公民的自主性以及个人之间宽容、理 性精神的培养,可以是一片难得的沃土。良好有序 的民主、善治的公民社会需要具有批判性的、创造性 的在思想上自主的公民个体,在当前的中国现实政 治环境中,网络媒体对于公民的主体性无疑会起到 积极的型塑作用。 三、网络媒体推动公共舆论场的开放 互联网及网络媒体所能提供的开放、匿名而相 对安全的环境,为各种声音和话语的张扬提供了最 为合适不过的场域,各种论坛上一时众声喧哗、好不 热闹,在片段化的意见纷乱杂陈的同时,也会逐步将 民意原生态清晰地呈现出来,公民不仅可以在此倾 听、选择、判断,还可以参与讨论,为舆论的形成添砖 加瓦,最终将网络舆论导人现实,给特定对象造成舆 论和群体压力,成就为现实推力。就目前的现实状 况而言,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民意集散 地和有别于传统大众媒介的舆论形成场域,民意在 娱乐化氛围逐渐出现了议题化倾向,公共性日益 增强。 从近年来由网络进行传播,并由网络媒体引发 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所形成的舆论压力,已经给许 多被关注的事件的发展进程带来了新的变化,不少 热心网民持续追踪事件的进展,坚决捍卫自己所认 为的公平正义立场。仅以最近发生的几个热点事件 为例,都是在网络媒体首先发现、首先披露并在网上 引起热切关注之后,主流媒体进而开始连珠炮似的 深入调查报道,并由此在线上线下对当事各方形成 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当事各方都不得不通过各种方 .94. 式回应舆论的质疑、做出表态,暗箱操作的封闭环境 逐渐被网络消解。这无疑形成了一股让人可以感到 乐观的趋势,即在民间舆论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形 成合力的立体舆论监督之下,社会监督、公民监督、 媒体监督等体制外的监督渠道得以逐渐畅通并形成 实效。某事件一旦引起广泛关注,越是想掩饰真相, 试图阻挠舆论传播,舆论的力量反弹愈加激烈。数 百万网民的关注,最终主导了舆论,法律得以尊重与 维护,正义得以彰显。 网民并没有完全、均衡地覆盖各阶层、各年龄段 的所有公民,因此,不应当忽视网络民意与现实社会 中的真实民意之间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它只是真 实民意的一部分,不是进行公共决策的唯一依据。 但在这样一个热闹非凡的场域里,因为知情能力和 监督能力得以极大提升、对于公共事件和社会决策 过程的介入程度越来越高,公民的参与热情大大提 升,公众对于权力的监督逐渐成为现实并彰显出一 定成效,政治的公开、透明看似指日可待、稍加努力 便触手可及。 四、网络媒体网络群体与集体行动 坐而论道易,起而行则难。目前公民的集会和 结社自由因有着较多限制而显得匮乏,但言论与行 动之间的距离和限制在网络条件下也有逐步消解的 趋势。基于志趣和爱好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倾 向,公民可以通过网络与遍布全国各地甚或世界各 地的其他个人结成松散的联合体,虽然这种联合不 必有实体组织那样有稳定而持久的规则和关系,但 是却可以使得距离遥远、素未谋面的公民联系起来 分享信息、交流意见。这一群缺乏实际组织的人,他 们关注到同样的社会热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 同处一地、有组织的群体一样的心理行为,并将这种 感情引入特定的行为渠道L3],甚至可能在某个突发 事件的刺激或激励下导向集体行动,而又在最大程 度上规避了法律法规的规制和当局的事前管控。 以南京梧桐树事件为例,2011年3月,因地铁 三号线修建需要移植或砍伐包括梧桐树在内的六百 余株大树,鉴于因二号线被移植大树的存活率之低, 保护梧桐树的呼声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关注 南京梧桐树”很快成为新浪微博话题榜的最热门话 题之一,每天有四五十万条相关信息,而转发、评论 更是不计其数。微博上、博客上、各种论坛上,与梧 桐树相关的消息和讨论被大量转发,全国网民都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