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刊 2011年第9期 TUSHUGUANXUEKAN No.9.2O1 1 国内外舆惰研究述略 艾新革 (广州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 0006) 【摘要】舆情信息日益重要,研究与开发舆情信息,有利于政府开展舆情信息工作,有利于图书馆开展政府舆情 信息服务。国内舆情研究主要包括概念界定与辨析、舆情信息工作、舆情机制、网络舆情等,国外主要是舆论主客体、民 意调查以及舆论、媒体和决策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舆情对比评价,为舆情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内外舆情研究文献述略 【分类号]G252.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在美国,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民意分析 1国内舆情研究 都是总统直辖的政府机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收集社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 会舆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性的政治活动。美国政府建立了 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 一个强大的舆情收集与分析系统,在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 和民主化以来。研究舆情成为了我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推销美国政府工作政策,争取民众支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 和学术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一些专门的研究机构相继 献。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公共外交局每天搜集《华盛顿邮报》、 成立,舆情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关著作与论文相继出 《纽约时报》和《洛衫矶时报》等大报上所有对白宫不利的新 版和发表,舆情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闻和言论,编成一页纸的当日国内舆情报告,作为美国总统 1.1舆情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早上上班看的第一份文件_1]。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 1.1.1舆情。最早界定舆情概念的是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 (James Madison)在1822年曾说过:一个缺乏信息或收集这些 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来华。他在2003年出版的《舆情研究概 信息渠道的政府将只能导致闹剧、悲剧或者两者皆有囡。美国 论》口】中将舆情定义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 前总统卡特也曾指出:精确而有用的情报,对国家和个人来 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 说,如同氧气对于我们的健康和幸福那样必要……它帮助人 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如果把中 们决策世界上日益复杂的各种问题凹。美国舆情收集的主要 间的一些定语省略,舆情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此后张 方式是民意调查,其在政界与商界均被广泛应用,每年花在 兆辉、郭子建在《舆情信息工作理论与实务》 中引用了这个 民意调查的金钱大约为数十亿美元。在国内,政府在推行新 定义,并进一步定义为:所谓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 闻发言人制度,实行信息公开、职能转变和提高执政能力过 内,围绕特定的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在民众中 程中,也非常重视社会舆情信息工作。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 产生和存在的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价值取向的社会 会上,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 政治态度。或简述为,舆情是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 民意反映渠道,充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 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林竹 对舆情的民族 实珍惜民力的决策能力。要求宣传思想战线积极开展舆情信 文化内涵进一步作了剖析。 息工作,探索建立覆盖广泛、统一高效的舆情汇集与分析机 1.1.2民情、民意、舆论与舆情的关系。张兆辉、郭子建认为 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社会舆情的总体态势。要求政府作为国 民情是指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民众群体所处的自然、政治经 家管理者,及时了解民众的诉求,建立与民众之间的良好交 济、文化和生活的环境。民意是指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公众在 流与互动关系,协调政府与民众之间、民众内部的矛盾,实现 所处民情状况发展、变化过程中,对执政者为改善民生状况 社会和谐发展。为此,全国各地开始建立舆情信息研究机构, 所持有的政治价值取向及其可能带来的预期结果的一种理 开展舆情信息工作,国家成立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和 性或非理性的判断、诉求和愿望的表达。舆论从广义上讲就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上海成立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 是指“公众意见”。王来华、张兆辉、丁柏铨、李昌祖H,删等均对 心,天津成立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各省市党委宣传 民意、舆论与舆情之间的概念关系进行了辨析。 部成立专门研究部门,拓展工作范畴,积极开展社会舆情的 1.1.3舆情信息。张兆辉、郭子建定义舆情信息为:舆情信息 监控与收集工作,编制舆情信息研究报告,为各级政府部门 就是指在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收集、整理、分析、报送、利用 和反馈的信息运动过程中,用以客观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 提供决策参考。 情况的资讯、消息、音信、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舆情信息 图书馆学刊 2011年第9期 TUSHUGUANXUEKAN N0.9,201 l 与舆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是由舆情因变事项而引发的 民众社会政治态度,不管你反映不反映,它都每时每刻存在 于客观世界之中;而舆情信息则是人们有组织、有目的地对 2国外舆情研究 “Public Opinion"多翻译为舆论、民意。以美国学术期刊 舆情进行采集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是专门对某些特定舆情 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反映的一种载体形式,它所能触 {Public Opinion Quartefly》(舆论季刊)为例,舆论研究主题主 要包括:舆论客体研究、舆论主体研究、民意调查、舆论、媒体 和决策之间的关系,其中舆论客体重点研究社会问题、现象 趋势;舆论主体重点研究公众和媒体;民意调查则是舆论研 究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舆论、媒体和决策之间的关系是 及到的舆情事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91。因此,舆情信息与舆情 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 的一种反映形式。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在《舆情信息 工作概论》呻中对舆情信息进行了泛化定义:舆情信息是社情 民意的交汇聚集。书中还对舆情信息与政务信息、新闻、宣传 信息的内涵差别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述。 1.2舆情研究主要内容 指媒体对舆论和决策的影响、舆论对媒体和决策的影响、决 策对舆论和媒体的影响 。舆论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民意 调查及分析、文献分析、个案研究和假设与验证等。 国外舆论专著相对期刊论文而言,更倾向于讨论基础性 1.2.1舆情信息工作 舆情信息工作包括舆情信息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舆情信 息工作方针与基本要求、舆情信息工作流程、舆情信息工作保 障以及舆情实例等,其中《舆情信息工作概论》提到舆情信息 工作是畅通社情民意、提高执政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掌握社会 动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落实“三贴近”、改进创新宣 和较为宏观的问题,按Price在((Public 0pinion》阑中的归纳,这 些基础性的讨论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①舆论到底是什 么,它的核心何在?②促成或限制公众对相关问题回应的因 素是什么?公众的回应关注度如何?③个体持有意见的强度 如何?④舆论与意见是如何组织的?⑤舆论与意见表达时的 社会环境。⑥舆论导致实际性的政治行动几率性。 国外舆论研究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9世纪中期从哲 学本位3-阶段转向社会学研究阶段;二是2呲纪初从社会学研究 阶段转向社会心理学阶段;三是20世纪中期从社会心理学阶段 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前提。其对舆情信息从收集到报送、从加工 到开发都作了详尽的阐述。而张兆辉、郭子建则着重谈了信息 工作中的体系建设,包括制度体系建设与组织体系建设,并通 过实例鉴析,对自己的理论进行实证。罗繁明Ⅱ 】从技术角度来 探讨地方社会舆隋监测决策支持管理系统的构建。 1.2.2舆情机制 转向舆论研究本体阶段,形成了集体行为和社会心理研究、态度 和意见研究、政治行为与大众传播研究并举的局面。 国外舆论有代表性的著作还有:((Public Opinion:Develop— ments and Controversi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1999) ̄、((Pub— 张克生it2 ,认为舆情机制是国家决策的根本机制,是隐 含了民众的“三位一体”的主体地位决策机制;是全面反映国 家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统一。在构成 国家决策系统要素中,舆情是第一要求。张丽红[ t哥认同张克 生关于舆情机制的观点,并就其内涵以及健全国家决策的舆 情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李昌祖【- 认为 建立与健全社会舆情汇集与干预机制意义重大,他对我国舆 lic opinion:the visible politics)(1989)阴、((Public opinion&Pub- lic Policy:Models ofPolitical Linkage》(1974)囡、( ̄PollingandPublic :whateverycitizenshouldknow》(1995)圈、(Dose Mass Communi- cation change public opinion AfterALL》(1981)pq。 在国外舆论研究主题中,民意调查一直是热点,无论是 情汇集与干预机制进行分析,对建立和健全社会舆情汇集与 干预机制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I.2.3网络舆情 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 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 引导。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 一理论还是实证,都是国外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民意调查也 称民意测验,是“运用系统性、科学性、定量性的步骤,迅速、 准确地收集公众对公共事务的意见,以检视公众态度变化的 社会活动,其主要功能是真实反映各阶层民众对公共事务的 态度,以便政府或相关单位拟订、修正、执行政策的参考”D”。 国外民意调查从发展看分为3个阶段:即1934年以前的萌芽 期,1935年到1950年的成长期,1960年后的成熟期。民意调查 主要服务于政府、政党与企业。用于对社会问题、政府决策、 政党竞选、市场研究、媒体影响等问题调查社会大众的看法, 以便实施者提供社会民众的接受与反应程度。有学者将国外 ,网络舆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 日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 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 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19。”刘毅在《网络舆情研究概 论》㈣中,对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构成要素、形成与变动、传 播途径、引导与管理等进行了论述,并从方法上讨论网络舆 的民意调查看作是公共舆论的“晴雨表”,是国外政府及单位 决策的“风向标”[321,在美国政治与社会中,民意测验可以说无 所不在,无论是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执政,民意分析都是 总统直辖的政府机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收集社会舆 情的挖掘。许鑫 、曾润喜口 吩别以综述的方式对我国网络舆 情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了整理,对国内网络舆情研究进行 了回顾与展望。 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性的政治活动,每年花在民意调查的 金钱大约为数十亿美元。美国政府也建立一个强大的舆情收 图书馆学刊 2011年第9期 TUSHUGUANXUEKAN No.9。201 l 集与分析系统,在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推销美国政府工作 院出版社,2O04. 政策,争取民众支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丽红.舆情机制是国家决策的根本机制【M】.天津:天津 3国内外舆情研究对比评价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张丽红.试论国家决策的舆情机制fJ].前沿,2007(6): 就舆情研究发展而言,国外起步较早,从l9世纪中期初 161—163. 级发展,到20世纪中期已经走向成熟。而我国研究舆情主要 张丽红.舆情的基本机制研究综述『JJ.前沿,2009(9): 始于20世纪末,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舆情研究与实践 156—159. 迎来高潮,舆情研究机构相继成立,许多相关论文、专著相继 李昌祖.论社会舆情的汇集与干预机制【J】.社会科学, 发表与出版。在研究内容方面,我国主要研究舆情概念界定 2007(9):74—81. 与辨析、舆情信息工作、舆情机制、网络舆情等,是基于政府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EB/OL].2009一ll一12[2010—02—26】. 舆情信息工作来开展的,研究层次相对较浅。国外则主要是 http://baike.baidu.corn/view/2979066.html?fromTaglist. 舆论主客体、民意调查以及舆论、媒体和决策之间关系方面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民意调查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形成了一 许鑫,章成志,李雯静-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个完整的理论与应用体系;另外,因社会形态差别,国内外对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115—130. 舆情研究的目的不同,我国研究的目的主要服务于政治,以 曾润喜.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J】.图书馆 政府政策方针为导向,为政府执政服务。国外则除了服务政 学研究,2009(8):2-6. 治外,在社会经济、文化中也有广泛应用。综上所述,国外舆 Glasser.T.&Salmon.C.Public opinion and communication 情研究相对国内而言,更加成熟,更加系统化,应用也更加广 of consent[M].NY:The Guilford Press,1995. 泛,在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上已成为国内舆情理论与实践研 John K.Cochran,Mitchell B.Chamlin.Can information n 究的导向,成为国内舆情研究借鉴与参考的“他山之石”。印 踟 叫 change public opinion?Another test of the Marshall hy- potheses[J].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2005(33):573— 参考文献: 584. 【1】李希光,孙静惟.发言人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4] Cvetkovich.A.Public Feelings.South Atlantic Quarterly[M】, 20o7:6. summer 2007:459—468. [2】 苏丽文.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M】.北京:清华大学 [25】 Norman R.Luttbge.Public Opinion&Public Policy:Mod— 出版社.2005:2. els of Political Linkage[M].Illinois:The Dorsey Press, [3】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 1974. 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3. Price,Vincent,Communication Concepts 4:Public Opin— 【4]张兆辉,郭子建.舆情信息工作理论与实务【M].沈阳:辽 ion[M].Newbury Park,1992. 宁大学出版社,2006:13—14. Slavko Splicha1.Public Opinion:Developments and Con— [5】林竹.舆情的民族文化内涵探析[.『].社科纵横,2006(4): troversi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M].Lanham:Rowman& 1 18-120.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1999. 【6】王来华,林竹,毕宏音.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 Jerry L.Yeric,John R.Todd,Public opinion:the visible 初步辨析fJ1.新视野,2004(5):64—66. politics[M].Illinois:P.E.Peacock Publishers Inc 1989. [77] 丁柏铨.略论舆情——兼及它与舆论、新闻的关系『J].新 Asher,Herbert B.Polling and Public:what every citizen 闻记者。2007(6):8—11. should know[M].Washington,D.C.:CQ Press,1995. 【8]李昌祖,许天雷.舆论与舆情的关系辨析[J].浙江工业大 Lemert,James B.Dose Mass Communication change public 学学报,2009(12):393—398. opinion AfterALL?【MJ Chicago:Nelson-Hall Inc,1981. [9 什么是舆情信息?[9】EB/OL].2009—05—22[2010—05—25】. 王石番.民意理论与实务[M】_厶北:台北黎明文化专业公 http:/folog.sina.com.cn/s/blog司,1995. __5e8dl15d0100da31.htm1. .【10] 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舆情信息工作概论[M】.北 陈月生.国外政府利用民意调查引导民意研究综述[J]. 京:学习出版社,2006. 社科纵横,2007(2):125—128. [1l】罗繁明.地方社会舆情监测和决策支持管理系统构建研 究【JJ.情报资料工作,2008(4):59—64. 艾新革 1975年生,硕士。项目策划部主任,副研究馆 【l2]张克生.舆情机制是国家决策的根本机制[J].理论与现 员。发表论文20余篇。 代化,2004(4):71—73. (收稿日期:2011-04—02;责编:张欣。) [13]张克生.国家决策:机制与舆情[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