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霍慧娜
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20期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媒体语言特点研究
霍慧娜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51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迅速成长,并与传统媒体呈融合之势。在这一背景下,新媒体语言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深刻影响社会的思想、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新媒体;语言;规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0-0004-02
从古至今,人类的传播活动是不断发展的,从早期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再到电子传播、数字传播,传播技术的变革使得媒介的类型和样式不断变化,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纸媒的繁荣,电波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技术不仅促进了新媒体的出现,而且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格局,引领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媒体融合,促进了新媒体语言的发展,并且显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本文试就新媒体语言的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引导新媒体语言的规范策略。
1 新媒体的特征
1.1 新媒体的概念
近20年以来,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学者们对新媒体概念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众说纷纭。综合考量,新媒体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所谓“新”,即是相对于“传统”而言,比如电视相对于报纸来说是新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来说也是新媒体。而现阶段的新媒体就是运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媒体形态。
1.2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1)实时性。相对于传统媒体,在技术上,每秒30万公里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可以使信息瞬间传播至世界任何角落;在制作上,新媒体可以随时发布信息,不需要传统媒体的制作周期,几张图片就能把身边发生的事件描述清楚。因此,新媒体的传播在时间上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开放性。传统媒体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其传播通常局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而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突破了地域上的壁垒,不论你是身在都市,还是身在山村,只要通过
电脑、手机等终端,都可以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因此,新媒体的传播在空间上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互动性。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特性决定了信息发布者的强大地位,用户只能被动接受信息;而新媒体具有双向传播特点,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人既可以是信息
的发布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用户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反馈,发受双方可以进行交流互动。
4)个性化。既然新媒体中用户对信息不再是被动接受,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选择信息,媒体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为他们量身定做信息服务。
5)多元化。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这就决定了信息的来源是多元化的;新媒体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动图、短视频、现场直播等进行传播,带给用户传统媒体不具备的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表现方式是多元化的;相对于传统媒体传播渠道有限,仅是一对多的发布方式,新媒体采用的是多对多的发布方式,传播渠道是多元化的,满足了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2 新媒体语言的特点
新媒体传播的独特性,使得作为传播载体的语言打破了原有的生成规律,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新媒体语言。新媒体语言不仅成为新媒体和用户交流互动的纽带,而且反映和记录了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相对于传统语言,新媒体语言具有创新性、简洁性、方言化、形象性等特点。
2.1 创新性
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因而新媒体语言的创新性首先表现在词汇上。有词语通过谐音创造,如“神马”(什么)、“杯具”(悲剧)、“3Q”(thank you);有的改变了词性,如“山寨”,原来是名词,在新媒体中多用于形容词,表示仿造的、假的意思;有的改变词汇的语法构成,比如现在广泛流行的“被*”,规范的现代汉语中“被”后多接动词,表示被动意味,而在新媒体中,“被”字可接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多种词性,表示不自愿,被强迫的意思,如“被放假”“被幸福”;有的词汇虽然原来就有,但在新媒体中旧词新用,词义发生转化,如“土豪”,原义为旧社会有钱有势的恶霸,在新媒体中通常引申为炫耀、不理性消费的人。
2.2 简洁性
由于新媒体的快捷高效,使得新闻事件可以快速发酵,迅速传播,并通过语言将这种影响精炼地表达出来,因而就将事件浓缩为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固定表达这一类型的事件。比如“豆你玩”“范跑跑”。还有将几个词或者一个句子缩略为一个词语的如“十动然拒”“普大喜奔”等。
2.3 方言化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区域文化,有着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新媒体中有很多大众喜闻乐见的词言都来自方言。比如“忽悠”来自东北方言,是“把人骗得晕头转向”的意思。“蓝瘦香菇”是“难受想哭”的意思,由于广西壮语没有卷舌和送气音,所以听起来像完全不同的词语。再如:“稀饭”(喜欢)、“黑凤梨”(喜欢你)……运用方言词汇,既能传承独特的地域文化,又能使表达诙谐幽默,符合新媒体简洁、生动的特点。
2.4 形象性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所面对的用户,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媒体刻板、说教的面孔,他们希望用更轻松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希望信息能够简洁明了,含义丰富。因此,新媒体选词造句大多使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简短有特点,甚至出现标题党,就是要增加形象性,以感染用户,使他们通过分享信息进行回应、讨论、争辩、二次创造。
3 新媒体语言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语言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的、心理的背景。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隐匿性等特点,用户可以在新媒体中随意发布信息,充分表达自我需求,宣泄感情。他们为了吸引眼球,大胆创造语言,来进行调侃、讽刺,并快速传播开来。在一些优质的词语被认可并保留下来的同时,新媒体的语言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3.1 不稳定性
由于新媒体语言大多是用户为了表达某一方面的需求随意创造,各种生造词、缩略语、英汉夹杂词语、省略句等等比比皆是,既不合乎语法,也缺少深意,离开了一定的语境就变得毫无意义。语言是每个人时刻都在使用的,它具有交际的功能,若想使交际的对象能够理解,就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总是在变化,更不能突变。因此,对人们交际没有帮助的这些词汇、短语、句子就会逐渐消亡。快速的词语更迭,是不利于语言发展的。
3.2 肤浅粗俗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不仅用于交流,而且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具有社会化功能。新媒体语言由于大多是即兴创作的,缺少反复推敲,只是平淡的表述,再加上新媒体简洁、快速的特点,使得新媒体语言更加直白,简单缺少意境,无法体现语言内涵。甚至一些人为了哗众取宠或表达不满等情绪,深受后现代主义影响,毫无顾忌地用粗俗语言无度调侃,消解中心,随意拼凑,束缚了人们对于语言美的体验和对丰富语言词汇的探索。
3.3 缺少规范
由于现有技术限制,新媒体在监管上还存在一些困难,新媒体语言从一开始就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管,缺少像传统媒体一样的规范。新媒体语言中大量存在违反语音、语法规律的生造词、硬造词,没有意义的表情符号以及变异的句式,并不止于新媒体传播,已经入侵到公众话语,严重影响了公众话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侵蚀了大众文化,影响了人们的理性思维和价值取向,因此,亟待规范。
4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媒体语言规范策略
新媒体语言从产生开始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论,有的学者认为一定要严格规范,有的学者认为应该顺应其发展,优胜劣汰。笔者认为,应该对新媒体语言系统分析,实施以下策略来规范新媒体语言:一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媒体要求有不同的语言与之相适应,我们不能一概否定新媒体语言,要吸纳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新词新语,比如“给力”等,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的语言效果;同时要摒弃那些低俗、粗鄙、污染文化生活的语言,阻止其蔓延。二是针对新媒体,国家应从现实需要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三要积极促进媒体融合,利用传统媒体的规范语言对新媒体语言起带动示范作用。四要加强宣传,合理教育,引导人们使用规范语言表达心理诉求。
总之,新媒体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反映了信息时代的特征。在传播过程中,新媒体产生了大量的富有生命力的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语汇,弘扬了民族文化,得到了公众认同。同时,
新媒体语言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客观地对待,合理地规范,从而推动新媒体语言在良性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田智钢.媒体的变革[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