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2022-07-18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作者:王 哲

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02期

〔摘 要〕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颇具争议性。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对本土文化或传统文化的挑战,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实际上,文化多样性如同地理环境多样化一样是不可替代的。为了保护这种多样性,各国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事业。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文化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F114.41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09)02-0072-

目前,人们通常看到的种种关于全球化的定义主要是指经济层面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指世界经济资源相互依赖越来越密切,世界市场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大,生产的国际化和金融的国际化等等。但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把全球化的概念扩展到其他领域,出现了诸如文化全球化的论点。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各国、各民族和各地区越来越相互接近、相互交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可以说全球化的触角已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不仅对世界经济格局和各国经济建设产生深刻影响,也对世界政治秩序和文化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对于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各主权国家,分歧都很大,有的认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更多的观点是经济全球化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巨大威胁。

一、关于文化全球化的争论

全球化的影响反映在地方经济、人类福利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几乎无法设想社会中的哪个重要群体能够与全球化毫不相干。我们不是从此中获益就是受到其变化的威胁,而不能够置身于其外。我们每天使用的通讯手段——手机、电脑、互联网、电子邮件,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我们每天吃的东西、我们娱乐的方式——电影、电视,无不体现着我们生活在全球性的相互联系的世界里。尤其是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加速了人们之间的联系,而正是这两个因素对全球化的文化层面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学术界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对“全球化”概念的滥用。另一种观点承认存在文化全球化,其中也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文化全球化就是文化趋同化趋势,或者说是文化的同质化;另一种认为,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 为了准确判断“文化全球化”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我们来看看文化的概念。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切有利于人本身的健康发展的活动过程及其成果。这样理解的文化概念包含了积极的意识形态成分,但不等同于意识形态;在文化活动及其产品中,存在着非意识形态的成分。狭义的文化则是特指上层建筑中的思想、道德、艺术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包括世界观、历史观、审美观、伦理价值观、生死价值观、荣辱价值观等等。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的不竭源泉,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它蕴涵着民族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因。因此,作为价值体系,文化总是以民族为本位的。不论广义或狭义的文化,都与一定的意识形态相关联。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关注的往往是上述狭义的文化。

反对“文化全球化”的人认为,在经济领域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网络产生了一个有机系统。然而,全球化决不意味着我们这个世界在经济上或在政治上变得“同一”起来,因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参与全球化经济的程度以及参与的方式是不同的,更准确地说,全球化的过程是不对称的。有些地区是“流动”的集中地,而有些地区却被忽略甚至被剔除了出去(Massey, 1994)。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化根本不是全球的!但这种观点没有指出这两类地区是什么,并意味着什么,也忽视了这个不平衡的过程所带来的后果。实际上,“流动”的集中地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是对那些发达国家有利可图的发展中国家,而那些被忽略甚至被剔除的国家是那些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可以说,经济力量主导着文化流动的方向。知识产品从西方国家流向其他地区,全球文化的发展也主要表现为西方的意识、理念和价值观向世界输出。由于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了世界经济领袖,所以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球化的主要标志是美国化(Americanization),是世界“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是“可口可乐”殖民化(Coca-colonization),是源于美国土壤的意识形态向世界的普及。是它的价值体系影响着世界主流文化的形成。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可能就是“文化帝国主义”或者“文化的殖民化”。伴随着西方文化主要是美式文化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非西方的文化传统将会丧失。率先提出“文化帝国主义”这一命题(cultural imperialism)的已故美国新马克思主义评论家、著名传播学者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曾经把此现象称为“均质的北大西洋文化溢出”,意大利导演贝托鲁齐(Bernado Bertolucci)更是轻蔑地称之为“可恶的美国单一文化,文化的独裁主义”。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文化产品的流通并不代表着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化或者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文化并不是单向转移的,文化在地域之间的运动涉及到加工处理、转化、调整以及“本土化”,在此过程中,接收文化的国家会以辨证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对“进口的文化产品”施加影响(Lull 2000, Tomlinson 1991)。他们还指出,有些人认为“均质的西方文化向全球输出”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各本土文化在面对外来影响时所表现出的弹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对经济全球化给文化带来的影响人们往往持不同的态度。批评者认为,尽管日益增长的贸易促进了物质繁荣,但它却有很高的精神和文化的成本,是对世界多样的文化进行宰割,并有可能把全世界变成一个大的、俗气的街头小店(Cato Policy Report May/June,2003)。批评者还担心,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势力和它们的二重性在全球蔓延。而持赞成态度的人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促进了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消除了文化障碍,也消除了文化中很多消极的因素;经济全球化是向形成一个更加稳定的世界、为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此外,他们还驳斥了那种认为经济全球化会导致麦当劳式的文化霸权主义的观点。

那么,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必然会造成文化同一化或者同质化从而威胁文化多样性的存在,还是将促进文化多样性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文化选择呢?文化多元化、民族化、本土化是否面临着消亡的命运?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力量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也处于强势地位。很多学者认为,“某种强势的社会理念或者是由某些强势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所支撑的文化价值观念系统,可能被强行地确定为现代全球化运动的既定目标并加以强行推进,”。基辛格咨询公司的主管、曾经在克林顿第一任政府出任美国商务部的高级官员,同时也是全球文化倡导者的罗斯卡普(David Rothkop)曾经说,“如果世界朝着同一语言发展,那将是英语;如果世界拥有统一的通讯、安全和质量标准,那将是美国的……为了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美国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美国人应该毫不迟疑地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美国人不应该否认这样的事实,即在世界历史上,在所有民族之中,美国的价值观是最公正的,最能包容的,最愿意不断审视和改善自己的,是未来的最佳模式……美国人应该向世界推行自己的设想,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或者采取‘和平共存’的立场将会把这个进程交给他人,但他人的行为不会总是有益于我们的。”他还说:“当然,期望避免文化冲突的想法是很幼稚的。但我们现在掌握着工具,能够减少引起一些冲突的文化差异。我们在为冲突做好准备的同时也要牢记:我们要为一体化而奋斗,支持同一的全球文化,以保障个人权利和加强国际稳定,这并不纯粹是理想化的想法。”从他的话中,我们能够闻到文化霸权主义的味道,可以说,这等于是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威胁。

但绝大多数文化全球化的倡导者认为,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民族文化的同质化或单一化,而是民族文化之间产生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科文(Tyler Cowen)是倡导全球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创造性的摧毁:全球化如何改变世界文化?》一书中指出,全球化不会摧毁多元化——多样性文化仍将存在,但那更多的是世界范围的类似群体。我国的一些学者也持有类似观点,他们认为,“文化全球化,简言之,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会、互渗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高永晨,1999)。王长坤和尹洁也指出,未来文化的发展格局将是多元文化不断趋同或趋近,逐渐形成一个文化的共同体。

不管是认为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文化的多样性,还是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文化的单一化,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多元化的负面影响是不容置疑的。1999年,联合国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警告说,穷国的文化正在遭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侵袭。报告说:“全球化让人们接触了更多的文化和创新以及流动的思想和知识。但是,扩大的全球市场所带来的新文化令人不安,因为现在的文化流是不平衡的,一个方向比重过大,从富国到穷国。”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5个文化出口国分别是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和中国,其出口额占全球的57%。2000年,有将近一半的文化企业位于美国,30%位于欧洲,其余的位于亚洲。今天,在全世界观看的影片中,85%是由好莱坞拍摄的。相比之下,非洲大陆每年拍摄的影片平均只有42部。在非洲、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公映的影片中95%是从美国进口的。“尽管思想和图像的传播丰富了世界,但存在着这样的风险:人们把文化的关注点只放在了如何保护有形的商品上,而忽视了社会、习俗和传统的保护。”报告还说:“全球品牌的普及——耐克、索尼——为世界确立了全新的社会标准,从新德里到华沙再到里约热内卢,无不受之影响。”外国文化的侵袭把文化多元性置于危险的境地,使人们担心认同感的丧失。报告说,“我们需要的是支持本土和民族文化——让他们和外国文化一道繁荣兴旺。

二、保护文化多样性存在的诸多障碍

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曾经说过:“世界最好的一面是它自身包括很多世界。而保护这个多样性是未来面临的挑战。”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这反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几个公约上,也反映在西雅图、达沃斯和日内瓦的抗议活动上。联合国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03年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4月20日生效);2005年第33届大会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7年3月18日生效)。一般情况下,批准公约的过程往往需要2至3年的时间,但是,《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从批准到生效只用了17个月,这表明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迫切性。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保护文化多样性并不会如此简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尊重其他文化、遗产和认同感是促进文化平等且和平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做到世界和平以及对不同文化的尊重需要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平。而这反过来又有赖于文化的发展,当然,这依靠的是教育水平。但如今,世界距离财富分配均衡的目标还很遥远。有一半多的世界人口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两美元。《德国金融时报》的一份调查显示,世界上最穷的人口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活在非洲、沙哈拉以南以及中亚南部。同时,不同国家的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不均等。入学率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状况。全世界大概有1.13亿儿童没有接受学校教育,其中,97%都在发展中国家。由此带来的社会和文化以及技术开发上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此外,要做到对不同文化的尊重还需要对现存多元文化的了解,信息不畅同样制约着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2006年,对世界互联网的使用和人口统计显示,全世界人口中只有15.7%享受到了全球通讯所取得的成就,而这将近16%的互联网用户有一半在欧洲(28.5%)和北美

(22.2%)。跨国界的自由交流仍是发达国家的权利。即便如此,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在意识上存在着障碍,他们仍需要学会接受多元文化,克服民族主义、原教旨主义、种族主义和其他的歧视认识和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出现了新形式的歧视,并且与特定的科学发展和全球化进程有关”。为了面对这些新挑战,该组织强调要打击新的威胁,避免在世界的很多地区出现种族之间的暴力冲突。

尽管全球化给我们现代社会赋予了新的全球视角,也给人们提供了相互联系、共享技术、健康等方面进步的机会,但全球化也把多元化简化成了定式,简化成相似的行为模式和特点。那些做国际旅行的人可能对此感受最深。在世界各地,无论是“汉堡包”还是发型,都体现出全球相似的生活表达方式或者需求,同一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文化、物质和精神上的多样性。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接受一次采访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对我来讲,有比柏林墙倒塌意义更深刻的东西,那就是在莫斯科红场上麦当劳外面排队的俄罗斯人,而此时所谓的‘铁幕’——结果更像‘土豆泥幕’——正降了下来。”在俄罗斯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贫穷的国家,现代与过去、富人与穷人的生活方式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冲突,和他们的父辈相比,莫斯科年轻人的情趣和欲望与美国年轻人的情趣和欲望更相似。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本土文化的保护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也使保护多元化文化这个主题更加复杂。

三、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影响的实质

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占有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所固有的重要性,而且还因为文化在很多方面与最基本的人类认同问题联系在一起:个人的、种族的、宗教的、社会的和民族的。

文化承载着太多的内涵。一方面,文化首先是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地方性、民族性的,任何跨文化传统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认同都必须基于这一前提,它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理由和命运,除非人类世界不再存在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另一方面,任何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都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体系、传统、信仰,以及基本的人权观念,那么,这个民族的灵魂也就失去了,其生命就将枯萎,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著名人类社会学家和全球化问题研究专家罗伯森教授在其近著《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指出,“认同就是权力”,文化认同即是一种权力认同,它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际或民族间的“承认的斗争”是紧密相连的。正因为如此,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沃勒斯坦才把文化问题视为“意识形态的战场”。

冷战结束后,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军事对抗的减弱,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西方理论界普遍认为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已不再作为衡量国家实力的主要目标,文化是基于国家实力之上的“软权力”,哪个国家的文化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哪个国家就有可能成为国际权力斗争的赢家,就将有可能掌握未来的世界。为此,西方国家都在加强文化战略的研究,构建本国的文化发展战略,并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文化渗透推行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扩张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推广全球化制度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意识到了自己在保护本民族文化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姊妹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但加入这个公约的30个国家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欧洲国家,如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

尽管如此,一些主权国家不会被动地顺从于国外和全球的影响,他们运用了很多策略,既要从经济全球化中寻求最大利益,也要试图限制它的弊端。其中,最重要的策略就是调整和抵制。大多国家采取的是调整,他们把外国的影响融入到本民族的生活里,这表现在各个领域,从媒体技术到道德标准再到价值观。采取第二个策略的国家努力阻止外国的影响进入本土,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法国。法国运用不同的方式来保护法语使其免受英化,而且法国政府每年要花费30亿美元,聘用1.2万名文化官员,以保护和发扬特殊性的法国文化。另外,加拿大政府因担心本国出版业受到美国出版物的冲击,而限制美国大型连锁书店鲍德斯(Borders)进入本国市场。此外,它还补贴本国电影的发行,并规定电台要播放一定比重的本国音乐。西班牙、韩国、巴西的电影院上映影片都有“当地含量”的规定,法国和西班牙在电视节目内容上也有“当地含量”的规定。

实际上,对于经济全球化以及美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具有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伊斯兰国家的反应要比发达国家强烈得多。其中,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伊朗,它禁止国民拥有卫星接收器。究其原因,其一,全球化和现代性带来了物质和经济的影响,其中,都市化、现代消费品的出现、大众传媒的影响都给人们打开了一扇窗户,给他们提供了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但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的是受到扭曲的东西。其二,西方的价值观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步伐,西方的价值观所带来的影响更加无形,也更加深远。所以,是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和影响力与美国的不平衡导致了这种对强势文化也就是美式文化的强烈反应。故此,各国应该从内部着手,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强化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让自己的本土文化成为全球文化中富有生命力、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不过,人们也应该意识到,文化总是以民族为本位的,故此,文化的多样性如同地理环境多样性一样是不可替代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社会意识的角度看,全球化的积极方面也是很多的。当世界各国的文化、价值、社会体更加接近时,就更有了国际交流的共同语言,也降低了国际交流的成本,同时增大了跨国性组织存在的空间,有利于它们功能的发挥,也就降低了武力对抗和冲突的可能性。

四、结 语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不管愿意与否,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以及每个人都会被卷入其中。正如著名的全球化专家Bauman指出的那样:“虽然我们看起来保持不动,但我们是在运动之中的:静止在一个永远都在变化的世界里是一个不现实的选择。然而,这种新情况所带来的影响是根本不平等的。有些人成为彻头彻尾的‘全球人’;而有些人则固守着‘地域性’——这种情形令人感到不快,也让人忍受不了,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是由‘全球人’确定基调和制定生活的游戏规则。”所以,如果我们不想让自己的思想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就应该把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在一起。我们在接受流行文化、吸纳世界的文化精华的同时,更应该牢记:这个过程不应该是“单行道”,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的多向渠道。所以,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各国应该以行政力量为杠杆,推行各种积极措施,包括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完善教育制度以提高国民文化教育水平。从长远看,这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消除以美国文化主导的“全球文化”发展的隐忧。各个民族应该对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会更好地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刘贤方 .全球化发展与地域性社会存在[J].学术月刊,2007,(4):5-13.

[2] 刘奔.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论“文化全球化”的观点和价值趋向[J].哲学研究, 2007, (5): 3-8.

[3] 鲍宗豪 .论文化全球化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01-09. [4] 万俊人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J].中国社会科学, 2001, (2): 38-48.

[5] 王长坤, 尹洁 .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趋同趋势 [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 (3): 67 -70.[6] 刘亚玫, 傅华 .文化全球化:文化共融与发展的历史契机[J].湖北大学学报, 2007, (3): 15 – 1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7]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A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 (UNNC) Research Seminar Series 2006-2007. [8]

.In Praise of Cultural Imperialism?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Culture[J].Foreign Policy,June 22.1997. [9]

Report, July 1999. [10] Marie-Theires, [

] Dr.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Ident.

.Globalization Threatens World Cultures[J].Latin American

[12] [13]

.Lieber, Ruth.E.Weiberg .Globalization, Culture, and Identities

in Cri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ety, Vol.16, No.2 Winter 2002

(责任编辑:王秀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