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文注释】
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竹坞:生长竹的池边高地。水槛:指临水而建有栏杆的亭轩。迢递:遥远。秋阴句: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枯荷听雨声: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背景点击】
1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大和七年(834),二十一岁的李商隐应试不中,投奔做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崔戎不仅待他极好,还送他去南山读书。第二年,李商隐再次落榜,又回到了表叔家。当时崔戎调任兖州观察使,没想刚到兖州一个多月就病故了。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李商隐和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和崔衮也是情深义重。这首诗大概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崔戎死后不久,诗人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两位朋友,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全诗品赏】
全诗紧紧扣住了诗题的“寄怀”,诗中的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无不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凭借,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竹坞和枯荷,荣枯相衬;水清与雨声,动静相依;隔重城与霜飞晚遐迩相应,短短的几句诗中,声、色、动、静、远、近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笔法上可谓匠心独运了。然而,枯荷听雨才是神来之笔:秋雨连绵,轻击枯荷的意境与作者羁旅漂泊,凄苦悲怆的经历完美融合,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诗人低沉深远的内心感受。
这首诗抒写对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除了一个十分平常的中性词“相思”之外,其他都是景物的描写,没有一个字是直接抒发诗人自己感受的,然而却意在言外,无处不见诗人的情感。
【名句大意】
在那阴霾沉罩不散,晚来霜飞的秋日黄昏里,水里的荷叶早已凋残,却仍留得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
2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名句品鉴】
“枯荷”一般都写作“残荷”。原诗是借写景抒发其对朋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此句在原诗中,极为悲凉,有一种在无奈中挣扎的味道。抽离原诗来看,在萧瑟的秋日里,坐在荷花旁,荷池边,静静地听着雨点打枯荷的声音,别有一种冷清萧瑟的诗情。
【网友新说】
连绵的秋雨敲击在凋衰的荷叶上,这低沉深远的意境与羁旅漂泊的情韵,难免使人联想到凄冷的人生风雨。平凡的残荷,平常的雨,两者碰撞在一起却激荡起我们心灵的涟漪,仔细倾听,含英咀华,那隽永的情味就幽幽地飘逸出来。
【名句运用】
1.秋,似乎注定了是让人悲伤的季节,然而我却总是在“留得枯荷听雨声”和“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氛围里徘徊。
2.天气渐凉,又逢下雨,磨山脚下荷塘里的残荷枯莲别有情趣,让人不禁想起“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
3.“留得枯荷听雨声”。 聆听着雨打枯荷的旋律,仿佛聆听秋天的声音,仿佛聆听荷花的心事,又仿佛聆听自己的心语。
4.自古以来,喜欢听雨的人不少,很多文人墨客还留下许多描写听雨的名句。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欣喜;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迈,“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清新;李商隐
3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幽独;韦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旖旎;无名士“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心头叶上滴”的愁郁,写出了听雨的各种况味,引起了多人少的共鸣。
5.下雨的时候,不要怕淋湿身体。慢慢地走,最好徜徉在湖畔,去领略“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境,体会“数点雨声风约径”的况味。让心音应和雨滴的叮咚,组成一曲只有你自己能听懂的旋律。
6.我听着雨声,心情特别舒适安逸,既不觉“木叶啼风雨”,也不想等“留得枯荷听雨声”,只希望那点点雨声在心中引起一片天籁的回响,只希望好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万物承受雨露,给百姓带来好收成,便心满意足了。
7.“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8.在传统的意象中,“荷尽已无擎雨盖”的破落,“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凄凉,是有了艺术定位的。
9.衰叶残花,满眼寥落,在诗人的笔下却是“留得枯荷听雨声”,别具神韵;阴雨连绵,撩人愁绪,在画家的笔下,却是“春在蒙蒙细雨中”,自有洞天。
10.古人有“悲哉秋之为气也”,也有“停车坐爱枫林晚”和“却道天凉好个秋”,李商隐偏要“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凄楚。
4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11.音乐的魅力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诗歌的魅力使陆游“至夜,卒不就食”,语文课的魅力是教师创设营造出的欣赏氛围,是“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魅力。
12.杜少陵感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义山品味“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苏东坡赞叹“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秦少游低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些诗句看似叙景,实则抒怀,一旦读懂其真意,便得以与先人伟大的灵魂相交谈。
13.如果说“天街小雨润如酥”是春雨,“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夏雨,“留得枯荷听雨声”是秋雨;那么“屋漏偏遭连夜雨”对于不少商家而言则是感叹天公不作美的苦雨。
【运用指南】秋景 荷景 雨景 闲适心情
【创新改写】
留得残荷听雨声
那年夏天,洞庭湖边,荷花池旁,桃林院里,传来我的鸿蒙之声。颦额蹙眉,无端的忧郁好似前世命里带来,微笑注定成了今生偶尔才开的芙蓉。打小不喜欢说话,人世间的谈笑劳作都只不过是几岁孩子眼中的过场而已。常常搬了板凳,在春暖花开时节,坐在家院中桃林下赏花,落得个看花瓣飘落、忧郁成疾的呆子,做着一个个美妙的好梦。梦里说,我不是人,是花神。要在院子里头栽满桃、李、桂、荷、菊、梅,花开四季,以花为食,以露为茶,质本洁来还洁去。虽然我不是花神,但我相信是遗落的天使。
洞庭湖,烟波浩渺,无际无涯,水天相接处氤氲着似有似无的远山线条,传递着一种
5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迷茫漂泊的人生意境,惹人愁思。喜欢这种身世浮沉,四处飘零,未卜前程的感觉,“文章憎命达”,只有命舛时才能切身的穿透浮华飞升到所思所望的幽怨的世界。很多人不解,人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偏你-?其实不然,幽怨里有许多艺术享受,见月便觉月光寒,见水便叹水东流,见花便愁老死时,见土便知掩风流,无物不通灵性,无物不含深情。幽怨里,心是静的情是深的眉头是紧锁的,女子温柔万千男子情深义重。幽怨已超脱出了幽怨的内容,我贪恋的便是那心静情真,感万物生灵的世界。
更加迷恋幽怨,便是始于读李商隐的诗。“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春也恨秋也恨,生也恨死也恨。这就是我喜欢的诗的风格,毫不矫揉造作,毫不佶屈聱牙,随意自然,浑然天成。他姓李也爱残荷,难不免让我猜想一份命里注定的因缘。最爱“留得残荷听雨声”,院子旁荷花成遍,生到死,历历在目。残荷听雨,常有之,那时不曾读得“留得残荷听雨声”,但我已有了残荷听雨的癖好。听着听着,不觉泪眼迷蒙,生的繁荣死的萧索,落得雨奏挽歌,凄凉至极。听着听着,已觉泪始干,天地万物终有其归宿,风来雨去,死的平等,心也静了化了。
除了残荷,我也偏爱花,尤其是落花。还记得《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满天的落花飘飞,花瓣飞过眼前,飞到身上,落到地上。漫天的花瓣雨,漫天的花魂陨落,手捧落花一吟双泪流,“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惜花又奈何,落花尤有时,怜春又恼春。想起家中的桃林,想起儿时的美梦,如今的花尽人亡,零落伤怀几时休。伤花伤的深,恋花也恋的深。花的香气,花的纯洁,花的洒脱,花的轻盈冷艳都让我着迷,所以想借了她的灵气驱赶俗气,生活中有花的地方便觉有阳光。
梦,梦里菡萏梦里花,梦里绿水梦里山。看不懂的世界,摸不清的世界,恰好还我一片菡萏,一地幽怨!
6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相关链接】
文学作品中的荷花
荷花芳香素雅,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赞美它,以至于咏荷的诗文佳作,俯拾即是。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的吟唱了;李白称荷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语道出了荷花清雅质朴的自然美;曹植更是认为荷花乃百花之王――“览百卉之英茂,无斯花之独灵。”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而又绝美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的另一首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则给人以清新的愉悦,引发了人们爱怜新秀的遐想;李商隐则独树一帜,留下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千古绝唱,带我们走进“禅”的境界;清末革命女侠秋瑾以荷花自勉“浊流纵处身原洁,合把前生拟水芝。”……因为荷花清丽脱俗,很多人将荷花比作“美人”。皮日休的《咏白莲》曰“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把朵朵晶莹剔透的白莲比作美女西施;宋代王沂孙则把荷花比作杨贵妃,“翠云遥拥环妃,夜静按彻霓裳舞。”在这类咏荷的诗词中,当然少不了风流才子唐伯虎的诗句了“凌波仙子斗新妆,七窍虚心吐异香”。
屈原《离骚》中的“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是将荷花比作君子的开篇诗作。这里的荷衣代表着他高尚坚贞的品质和情操;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成为千古不易的咏荷名篇,至今,人们依然用荷花来歌颂正直、无私、坚贞、高贵的品质。
在荷花的生长中,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偶然会出现一梗双花的并蒂现象,文人墨客们抓住了这一特征,咏诗赋词。并蒂莲从此就成了纯洁坚贞的爱情象征。“虞舜南巡去不归,二妃相誓死江湄。空留万古香魂在,结作双葩合一枝。”每每读到韦庄的《合欢
7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莲花》,不禁联想,忠贞不渝的爱情就该像并蒂莲一样;北宋欧阳修那首脍炙人口《渔家傲》,也勾勒出并蒂莲相亲相爱的情侣形象。
而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下的风情韵致更是不知感染了多少人的情结……
【沙场演练】
1.杨万里诗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商隐诗云:“留得枯荷听雨声”,分别是从 、 角度对植物的描写。
2.第一句所描写的骆氏亭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写这种环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3.李商隐写诗常通过时空之“隔”,表达情意的“难隔”或“不隔”。据此分析第二句中的“隔”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4.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视觉 听觉
2.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凄清绝尘(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
3.本诗“隔”字是写诗人与友人(崔雍崔衮)在地域上的距离;诗人虽与友人(崔雍崔衮)有重城(高城)之“隔”,但对友人的思念却没有被阻隔,所以,一个“隔”字
8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更显出双方在情意上的相通。
4.本诗是怀友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
经典模板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