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谈文学的影响与创造 张俊鸽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O3O006) 芽锋茁露了。如法国大革命,启蒙哲学家一流的人,已经先 出来空喊了;俄国十月革命未成熟的时候,早在1905年前 后的文学者的一群在谈革命了。文学正如一根火柴,是它 点燃了革命的导火索。2)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推动社会发 展。“文学是社会上的一种产物,它的生存不能违背社会的 基本而生存,它的发展也不能违反社会的进化而发展,所 摘要:面对狂飙突进的五四时期,郭沫若在谈到文学时,有 他自己的见地,他从文学的源头原始诗歌出发谈到了文学 的本质,突出了个人意识。而面对外来文学的影响则主张 以凡是合乎社会的基调的文学方能有存在的价值,而合乎 社会进化的文学方能为活的文学,进步的文学”,文学必须 中西融合的方法,即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找寻中西文 学的契合点,博采众长于一身,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 学,让中国文学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郭沫若;文学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I2O6.6 文献标识码:A 具有时代精神,没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是没有伟大性的。他 认为我们中国文坛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就是没有把捉到 时代精神。“文学是批判的武器”、“文艺本是苦闷的象征, 无论它是反射的或是创造的,都是血和泪的文学,个人的 苦闷,社会的苦闷,全人类的苦闷,都是血泪的源泉。”个人 和社会的苦闷多了,才会郁集而出,露出批判的锋芒。在批 判中文学、个人、社会才能不断前进,从批判这个角度出 发,不失为文学的本色。如果创作家纯以功利主义为前提 文章编号:1 0O8—8881(2OO9)02—01 29—02 文学的本质 一、谈到文学,郭沫若指出“文学的本质是有节奏的情绪 的世界”“诗是文学的本质”。要研究文学的本质,必先从它 的源头说起,从文学的基本单位——文学的原素或文学的 从事创作,一边想借文艺为宣传的利器,一边想借文艺为 糊口的饭碗,这都是文艺的堕落,隔离文艺的精神太远了, 这种作家惯会迎合时势,他在社会上或者容易收获一时成 功,但它的艺术绝不会有永远的生命。因此文学是用批判 的精神来表现时代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郭沫若 把文学的影响归结为“一切艺术是唤醒社会的警钟,它是 原始细胞人手。而什么是文学的原始细胞呢?他说“诗到同 一句或者同一字的反复,这是简到无以复简的地步,这种 诗为文学的原始细胞”。而从原始民族诗入手,不外两种, 一种是同一句或一字的无限的反复,另一种是叠句之外加 些说明,叠句体比反复体更进了一步,因此同一句或同一 字的反复体即是诗的最基本单位。因为它已经进化到了无 招返迷羊的圣篆,它是澄清河浊的阿胶,它是鼓舞革命的 醍醐,它的大用,说不尽,说不尽”。3)中西融合,在本民族 文化的基础上,互相影响,取长补短。郭沫若在《论中德文 化书》中谈到,“我们既赞扬希腊文明,同时又不能忘情于 我们的传统,则科学文明不当加以蔑视。”作者不像五四其 他作家那样对五四传统文化一刀切的彻底批判态度,而是 在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翻案”的基础上,提倡中西融合,他 指出科学在我国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特别是星学已经有 以再简单的地步了。如“酋长是不晓得惧怕的呀”是称赞酋 长的歌,这么简单的一句,加一J 节奏的旨捌反反复复歌出, 便成了他们的赞歌。而这种节奏就是情绪的表现,而情绪 的进行自有它的一种波状的形式,或者先抑后扬,或者先 扬后抑,或抑扬相间,这也便成了诗的节奏。这些原始细胞 所包含的是情绪的世界,它天生的特征就是有一定的节 奏。对于定义中“情绪”这个字眼,我们不难看出郭沫若以 人为本位的思想。从这个意义出发,我认为文学也就成了 了自己独立的体系。“伦理学可在《墨子》书中寻出萌芽,物 理学也可在该书中寻出一些胎儿的化石。邹衍的‘先验小 物推而大之’的归纳法,惠师德‘遍为万物说’,都具有纯粹 人学。文学是一种自我情绪的表达,在这里郭沫若突出了 个人的意识、个人的情绪。同样郭沫若在《少年维特之烦 恼》序引中提到与歌德思想的共鸣之初即主情主义,“只有 自己的心才是自己所独有的,对于宇宙万物,不是用理智 科学的面目”,由于焚书坑儒和佛教的传人,使我国固有的 精神被人误解,固有的文化久受蒙蔽,“民族精神已经沉潜 了几千年,要救我们几千年来贪懒好闲得沉痼,及目前利 于熏蒸的混沌,我们要唤醒我们固有的文化精神,而吸吮 欧西德纯粹的科学的甘乳”。他正言,孑L子是政治家,但有 “大同”主义,有泛神论思想;是教育家,提出有教无类,因 去分析,去宰割,他是用他的心情去综合,去创造。”在这里 “心”成了创作的源泉。 二、文学的影响 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他同时还是科学家、博物学者、艺术 家、文学家。我国的儒家思想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而发展自 1)文学是革命的先声。郭沫若在多篇文章中都阐述了 “文学是对抗精神的象征,是生命穷促时叫出来的一种革 命的思想”。他认为文学和革命是一致的,并不两立。文学 我之全圆于国于世界,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孑L子也是主张自由恋爱,实行自由离婚的。郭沫若在他 是永远革命的,真正的文学是只有革命文学的一种,所以 真正的文学永远是革命的先驱,因此革命的时期总会有一 个文学的黄金时代出现。文学家对于社会环境,一有了什 么不通不顺之处,必在一般人所感到之前预先有所感触, 文学家之所思所想,必在一定时刻写出来,喊出来。所以一 般人在笑文学家在做无病之呻吟时,其实社会的破绽已经 收稿日期:2O09—01一O5 的诗歌《黄河与扬子江的对话》中这样说“他们好像把他们 古代的思想误解了,或者受了些囫吞外国的思想不能消化 的毒”。在《泰戈尔来华的我见》中,郭沫若提到了“聘请一 位名人来讲演,我们对于他的思想的轮廓,对于他的思想 与本国文化应发生若何关系的要求,一般国人究竟有若何 明白的概念?”以往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那只是慕名的、崇 拜偶像的冲动,达到的只是缘木求鱼的效果,我们久沉湎 作者简介:张俊鸽(1981一),山西大学文学院2o0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于死寂的东方民族,我们的起死回生之剂不是泰戈尔的森 林哲学(虽然它是救济西洋的福音)。在引入外民族文化之 破偶像崇拜的陋习,不宜以人定标准,翻译事业只能作为 种附属事业,总不宜凌越创造、研究之上,不能本末到置, 在这里他提出了文学创造的重要性。他对翻译的价值做了 形象的比喻,说翻译只不过告诉读者“世界花园中的花便 是这样,我们也多开出来看看吧”流露了作者对中国传统 时,必先找到能适合它的土壤,否则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 水。于是,中西文化的契合点就显得至关重要,即找到中西 文化的相通之处,然后取长补短。他又在《中德文化书》中 谈到,德国人对我国的文化也十分关心,也没有对欧洲固 有的科学精神与进取主义进行排斥,他们的做法恰恰是值 文化的重视,而外来文化知识和我们本民族文化一样在地 位上是平等的,不必要把它当成偶像崇拜。对于翻译和创 作,他形象的称为“处女应当尊重,媒婆应当稍加遏抑”。强 调了创作的重要性。郭沫若也提出创造并不是简单的事, 它需要我们知识的积累和酝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 得我们借鉴的。而从国与国之间的这个角度去看,常常是 一个国家看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些隔靴搔痒,要了解一国 的文化,不能只从表面人手,而应该深入它的源头才能把 捉到一国文化的实质,从而也才能正确地引入外民族文 化,而为本民族文化注入生机。这样就为我国文学的发展 “要介绍西洋文艺,绝不是仅仅翻译几篇近代作品,便算完 事的,就是要介绍近代作品,纵则要对于古代思想的渊流, 提供了一种可能,即在引进先进的西方文化的同时,要在 本民族文化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 三、文学的创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动力。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必然影响 了文学的发展,所以郭沫若提出了破坏—创造的精神。 1)破坏封建旧文化。在这里我们首先应该把封建旧文化和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区分开来看,封建旧文化是封建社会 的产物,是那些墨守陈规、抹杀个人意识,对个人与社会的 发展产生束缚的一种落后文化,是和与时俱进的社会格格 不入的衰落文化。如果把封建文化和传统文化等同起来, 那就犯了大而无当的错误。而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成分, 囊括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它是从我们五千年前的民族 土壤中循序渐进地通过反复实践证明了的,也只是我们中 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文明。当西方文化闯入中国之时,我 们不能以他们经济的发达为标准而一概抹煞了我们的根 基,毕竟它是我们几千年的血脉,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 化积累,各个民族都应该有自己的本色,当然,在创造新文 化的基础上,必须先彻底打破束缚在人们头上的封建旧文 化,只有把捆绑在人们手脚的链条打开,人们才能去自由 的创造。郭沫若在《凤凰涅磐》就体现了否定旧我,诅咒旧 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只有彻底的铲除了封建文化,新的 文学才会出现。对传统的封建文化进行彻底破坏之后,必 定要进行创造,破坏是创造的前提。因此郭沫若对整理国 故的看法是:那只是一种对旧价值的重新估评,并不是一 种新的价值的创造,它在一个时代的文化进展上,所效的 贡献殊属微末,如,“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曾何抵得上杜 甫、韩愈的一诗一文在我们文化史上有积极的创造呢?”可 见,郭沫若在这里强调了创造的重要性,要在研究的基础 上有所发现和创造,而不是单纯的研读。2)引进外来文学 的同时,创造新文学。郭沫若面对当时文艺界注重翻译外 来文化而忽视本民族创造上,他说“创造并不是仅仅翻译, 翻译作品也要有创新精神寄予里面”。正如他在《雅言与自 力》中谈到的他译尼采,是他自己对于尼采的一种解释,他 说他只是一面镜子,而译文只是尼采的虚像,一切未知世 界,总要望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劳动去开拓。他还表示应打 文潮代涨的波迹,横则要对作者的人生,作者的性格,作者 的环境,作者的思想,加以彻底的研究,然后才能胜任”。在 面对当时文坛时,郭沫若谈到“中国文坛大半是日本留学 生建筑成的”。就因为这样,中国的新文艺深受日本的洗 礼,我们中国的文艺市场脱不掉剿习和模仿,日本文坛的 毒害也就流到了中国,因此郭沫若呼吁“我们奋发一下吧, 一面把别人的影响丢掉,一面改造自己的生活,努力做一 个社会的人吧!”。在谈到儿童文学时也谈到西方儿童文学 采取剧曲形式,也就是说不要局限于围定的模式,而应该 大胆地尝试一些新的文体,要有所创造。等等这些,郭沫若 都是在呼吁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学,要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 创造。3)“诗的创造是创造‘人’,换一句话说,便是感情的 美化”。艺术训练的价值只可许在美化感情上成立,他人已 成的形式是不可因袭的东西,他人已成的形式只是自己的 监狱,形式方面,他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郭沫若 在这里还是强调了人,人作为创作的主体,只有从思想、意 识上打破那种传统的束缚,给思想以自由才有可能创造出 好的作品,也才会有所创新。在这一点上他在《少年维特之 烦恼》序引中谈到对于小儿的尊崇,他认为小儿无时无刻 不在从事创造、表现、享乐。小儿的行径是天才生活的缩 影,是全我生活的规范。所以我们成人不应该对之加以束 缚、鞭笞、叱咤,而应该让他们有意志的自由,这样创造出 来的文学才可能有创新,所以这也警醒我们要让孩子有个 自由的创造空间。 郭沫若在他的文学观中,无论他从文学的源头谈起, 还是谈到文学的影响与创造,始终坚持了人本位的思想, 至始至终对外来文化的接受都采取了冷静客观的态度,从 而注重从本土文化中找到与外来文化相契合之处,找到一 条民族化的道路。他不仅从源头上分析了文学的本质,而 且面对当时纷至沓来的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是惧怕得装到 故纸堆里搞研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从文学的民族化角 度给当时文坛注入了一股清醒剂,发现本民族文化的优秀 成果,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去创造文学,达到中西文化 的融合,要有破坏——创造的精神去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郭沫若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