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激励少年儿童的励志故事

2021-09-09 来源:九壹网


2019关于激励少年儿童的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1:你每天都在成长

我有个同学,他父亲是位司机,受父亲影响,同学从小也喜欢开车。同学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从小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父亲是同学生命中的一座大山。

同学读高中的一年,父亲出了车祸,不但两条腿残废,内脏也多处受到创伤。在医院里,我看到同学很悲痛。他趴在父亲的病床前,哭了三天三夜。父亲劝他,孩子,不要哭,爸倒下了,但你长大了。我也劝他。我说,你要坚强起来。同学告诉我,他想让父亲站起来,像以前那样,风光地驾驶。但是,同学的父亲再也没有站起来。

从那天开始,同学发誓做一名医生。

报考志愿时,同学和我一起,选择了一家中医学院。但是,他从未接触过中医知识,那些单调的中药材名字、药性,形状,总是记住了又忘记。第一学期考试,他的专业成绩只有40分。有一次,导师训斥同学说,你一点中医基础都没有,为什么要报考中医学院?

同学把自己的家庭景况告诉了导师。导师后悔自己说那句话,拍着肩鼓励同学。导师说,只要你努力,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

之后,同学努力学习,掌握的中医理论越来越多。

毕业前的一天,导师拿着同学的成绩单欣喜地说,祝贺你,你考进了全班前三名。同

学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同学默默地问,导师,你能治疗我父亲的病吗?导师摇摇头,说,你父亲患的病罕见,我做不到。同学深叹一声,说,连导师都不能治疗我父亲的病,我的成绩再好有什么用?

导师说,虽然你现在掌握的理论不如我,但你不要忘了,导师年龄大了,而你的路还 很长,要记住,你每天都在成长,总有一天,你会超越导师。

同学两眼放光,望向远处,仿佛望着人生的某个制高点。

毕业后,我留在学校,同学进了一家大医院发展。他一边临床一边研究,中医理论与日俱增,现在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师,而且,通过同学的调治,他父亲的病情已有好转,两条腿有了知觉。

后来,每次和同学相聚,他总是跟我说起导师的话,他说,导师的话让他想起了艾德蒙希拉里的一个典故。艾德蒙希拉里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失败了。在接受英国一个团体的邀请做演讲时,艾德蒙希拉里紧握着拳头,激情地说:珠穆朗玛峰!你第一次打败我,但是我将在下一次打败你,因为你不可能再变高了,我却仍在成长中!仅仅一年以后,艾德蒙希拉里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个站在“世界屋脊”上的人。

励志故事2:和时间比赛

那天,我跳槽到一家新酒店应聘招待生。和我一起参加应聘的还 有一人,叫叶飞,但我没把他放在心上,因为我已经有了两年招待经验,而他,只是个刚毕业的学生。果然,经理看完我们的简历,对叶飞说:“对不起,我们不能录用你。”叶飞问:“经理,难道我不够条件吗?”经理说:“那倒不是,因为你和他相比,显然处于弱势。”说着,经理指

指我。叶飞看我一眼,低头便走,但是,他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问:“可是……我们还 没有竞争,你又怎么知道我不如他呢?”经理笑着说:“说的也是,那好吧,我给你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谁更优秀谁便留下吧。”说着,经理拿出了笔试题。

我一看试卷就放宽了心,因为上面多是礼仪知识,根本就难不倒我。而叶飞紧皱着眉头,看来,正头疼呢。结果,叶飞只考了53分,而我的成绩是96分。

经理将两张试卷摆在叶飞面前,问他:“没办法,我们只有一个名额,而且招收条件很严格。”叶飞看着试卷说:“我承认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但我觉得理论不能说明什么,你能不能让我们比一下实践?我想,只有在招待客人时,才能分出谁高谁下。”

“可以,当然可以。”经理眼中一亮,马上安排我和叶飞同时去接待一桌客人。那桌客人是经理的朋友,即使照顾不周,也不会惹来麻烦。

叶飞堆着一脸的微笑,给客人倒茶、斟酒,他的礼貌很足,只是缺乏宴席上的经验,比如酒水的倒法,菜的上法,因此客人觉得别扭,而我的表现近乎完美,简直无可挑剔。

等客人走后,经理遗憾地对叶飞说:“你还 有什么要说的吗?”叶飞看着餐桌上的酒菜说:“经理,我要求加赛。”

经理问:“你还 想比什么?”

叶飞说:“就比时间吧,我们俩都不离开这间包厢,请两个小时后,再来看结果。”

经理想了想,问我:“你接受吗?”

我头一仰,说:“接受,为了证实我是优秀的,任何挑战我都会接受。”

经理看看表,带上门出去了。叶飞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也不看我一眼。我看着他呆头呆脑的样子,觉得好笑,也懒得和他说话。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肚子开始咕咕直叫,可是比赛规定又不能出这个包厢,看看叶飞,趴在桌子上,似乎睡去了。我拿起一双筷子,端过几盘菜吃起来。

两个小时后,经理推门走了进来,叶飞也抬起头来。

经理问:“这段时间内,你们在比什么?”

我说:“他什么也没和我比,他是个呆子,几乎睡了两个小时。”

叶飞突然哈哈大笑,指着桌子对我说:“你输了,因为你没有忍受住饥饿,偷吃过本该客人食用的东西。”我手中的筷子“啪”地掉在了地上,这才想到,自己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经理看看桌子上的饭菜,拍拍叶飞的肩,笑着说:“做酒店招待员,一定要忍受住饭菜的诱惑,和时间比赛,你是胜利者。”

人生的打拼,每一步都很重要,走不到终点不算成功。往往,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

励志故事3:这里没有胆小鬼

美国前第一夫人、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四岁的时候,她家从外地搬到了芝加哥郊

区的帕克里。

来到一个新环境后,活泼好动的小希拉里急于交上新朋友,但很快她就发现这并非易事。因为每当她到外面去玩耍时,邻居的孩子们对这个新来的小女孩并不友好,不是嘲笑她就是欺负她,有时还 将她推来推去,或将她打倒在地。每当这时,小希拉里都会哭着跑回家去,再也不敢走出家门了。

希拉里的母亲静静地观察了几周后,对孩子如此胆怯的逃避行为非常生气,她认为这样会造成女儿心理上的缺陷,影响她将来的人生旅途。母亲决定要扭转希拉里的懦弱心理。

一天,当希拉里又一次被邻居的孩子们欺负哭着跑回家时,母亲站在门口挡住了她的去路。

母亲严厉而大声对希拉里说:“回去勇敢地面对他们,我们家里容不得胆小鬼。”

看着母亲不容更改的决定,委屈的希拉里只得硬着头皮走出家门。但这回却让那些欺负她的孩子们大吃一惊,他们没料到这个小丫头敢再回来,而且这么快就回来了。小朋友们不敢小瞧她了,有几个小伙伴还 友好地向她伸出了手。

最后,希拉里终于以自己的勇气赢得了一群新朋友。

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希拉里都会想起母亲告诉她的那句话,从而鼓起勇气,大胆地迎接挑战。

励志故事4: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有一位名叫西尔维亚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家庭条件如此优越,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她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想当上电视节目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便是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心理医生”。

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但是,她并没有为达到这个理想做些什么,而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不切实际地期待着,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发生,因为谁也不会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且,节目的主管也没有兴趣跑到外面去搜寻人,相反都是别人去找他们。

另一个名叫辛迪的女孩却实现了西尔维亚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辛迪并没有静静地等待机会出现。她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所以白天去打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 校。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洛杉矶每一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一个地方的经理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我们不会雇用的。”

不过,她不愿意退缩,也没有坐等机会,而是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主持人。

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欢北方。但是,有没有阳光、是不是下雪都没有关系,她只是希望找到一份和电视有关的职业。她抓住这个工作机会,动身到了北达科他州。她在那里工

作了两年,最后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份工作。又过了五年,她终于得到晋升,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西尔维亚那种失败者的思路和辛迪的成功者的观点正好背道而驰。她们的差异就在于,西尔维亚在十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期望时来运转,然而,机会不会眷恋没有准备的人。而辛迪则是采取行动:首先,她充实了自己;然后,在北达科他州受到了训练;接着,在洛杉矶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最后,终于实现了理想。

励志故事5:轻松地走路

美国专栏作家威廉科贝特曾在一篇*中写道:我们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投向数十年之后,我们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触摸到数十年后的那个目标,其间的距离,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快乐的心态去完成呢?

年轻时,威廉科贝特辞掉了报社的工作,一头扎进创作中去,可他心中的“鸿篇巨制”却一直写不出来,他感到十分痛苦和绝望。

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朋友,便不由得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朋友听了后,对他说:“咱们走路去我家好吗?”“走路去你家?至少也得走上几个小时。”朋友见他退缩,便改口说:“咱们就到前面走走吧。”

一路上,朋友带他到射击游艺场观看射击,到观看猴子,他们走走停停,不知不觉,竟走到了朋友的家里。几个小时走下来,他们都没有感到疲劳。在朋友家里,威廉科贝特听到了让他终身难忘的一席话:“今天走的路,你要记在心里,无论你与目标之间有多远,也要学会轻松地走路。只有这样,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才不会感到烦闷,才不会被遥远

的未来吓倒。”

就是这番话,改变了威廉科贝特的创作态度,他不再把创作看做一件苦差,而是在轻松的创作过程中,尽情地享受创作的快乐。不知不觉间,他写出了《莫德》、《交际》等一系列名篇佳作,成为美国一位著名的专栏作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