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部分 1-7册 导言 2010-3-19
第一分册导言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古文明开始时间、区域】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
【共性】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各国突出文明】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二单元 古代美洲与黑非洲
在15世纪欧洲殖民势力入侵以前,古代美洲的历史大致上是独立发展的。古代美洲文明的创造者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的文明的顶峰和典型代表是: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地位】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突出方面】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与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步相辅相成,培育了以雅典民主政治为代表的古代政治民主制度,为希腊古典文化在哲学、史学、文学、戏剧、建筑等各个领域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位】古代罗马是继古代希腊之后崛起于地中海地区的另一个古代文明中心。
【突出方面】它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从一个城邦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与这一历史发展过程相应,古代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共和国和帝国两个时期,并形成了“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为标志的罗马法律体系。
第四单元 古代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对阿拉伯半岛及周边地区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向外扩张,逐渐演变为世界性宗教,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曾先后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称雄一时,影响深远。
第五单元 中世纪西欧
中世纪西欧社会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自给自足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法兰克王国的采邑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形成了等级君主制。
中世纪西欧的王权与教权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争斗,阿维尼翁之囚标志着教权由盛转衰。中世纪西欧文化在各个领域多有建树,对后世产生了相当影响。
第四分册世界近代史 导言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根源】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流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生产者逐步与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
【政治】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化世界演进
【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烈冲击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高三历史 第八单元 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
【时间】启蒙运动出现再欧洲资本主义日益发展的17世纪—18世纪
【源头】其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荷兰
【近代】就其近代而言,启蒙运动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近代唯物主义是科学文化,促成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在18世纪的法国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范围】启蒙运动影响遍及欧洲、美洲和亚洲。
【意义】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的丰碑,它高扬理性大旗,引导人们向现代化前进。丰富而深刻的启蒙思想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它承上启下,前承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后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是“现代化的世界进程”启动的历史条件。
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原因】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制王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大事】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向专制统治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先后爆发了英国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作用】他们以排山倒海之势给旧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
【工业文明的来到】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欧、北美及其它地区,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社会生产力大发展】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铁路和汽船代替马车与木船,煤炭和钢铁等新能源、新材料被广泛应用。
【社会变化】与生产力迅猛发展向适应,工厂制、股份制、社会立法等新制度和新法规应运而生。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社会产业结构,而且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上层建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等的深刻嬗变。
【世界变化】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负面效应】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同时,也衍生、 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社会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开启了财富新源泉,但资本和劳动对立的社会矛盾,也因此,趋向尖锐。工业化初期的西欧社会,冲突迭起,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思想条件】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设计了理想中的和谐、协作和平等的社会。
【社会主义理论成就】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初步实践】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工业化浪潮的扩展】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推向北美、中东欧和亚洲。
【主要成果】美国通过工业革命和南北战争,向世界强国的道路迈进;德意志民族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统一,在中欧迅速崛起;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后不断扩张,又经历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跻身于资本主义之列。
【二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影响】新兴强国后来居上,掀起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以英法德美俄日新老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高三 第九单元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定义】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的历史过程。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引发整个经济领域以及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现代化世界进程与意义】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也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化的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现代化的进程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过程。
现代化的过程:
第一阶段,17至19世纪,英国启动,欧、美、亚部分国家跟上,形成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1.开始于西欧,16世纪后,西欧地区的历史运动(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2.17-18世纪,在现代化进程中,英国引领了时代潮流,工业革命率行在英国出现和率先在英国取得胜利,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率先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家。在经济领域发生变化的同时,君主立宪制度和城市化也说明现代化在英国的社会全面变革的特征。
3.此后,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美和东亚逐次扩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俄国等,北美的美国和东亚的日本先后实现了工业化。这些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各具特色,并通过殖民主义方式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世界体系。
第二阶段 20世纪,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调整与改革,形成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另一方面,苏联进行采用非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的探索,一批获得民族解放的国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模式。
【20世纪资本主义新模式】在20世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展开了多次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整,形成了国家调整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人类选择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殖民地国家现代化模式】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获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多样的现代化模式。
目前,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运动仍在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历史推向新的发展。
注意:
①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至今仍在深入发展;
②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人类总是需要探索真理,寻求规律。
③文明多元的,文明的模式是多样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在探索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的道路中必须强调的。
第五分册世界史 导言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世界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整体化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竞争激烈,冲突迭起,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彼此敌视。【一战背景】
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残酷超乎人们的想象。它摧毁了欧洲的四大帝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实力对比。【一战爆发】
战后出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新的国际政治体系,它建立在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之上,因而只能暂时稳定国际格局。人类社会依然面临下一场战争的威胁。【新格局新体系的特点】
第四单元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确立了一个新的国际格局,也催生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意义】革命回应了俄国民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呼声,开启了俄国现代化道路的新历程。
【新探索】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围攻,初生的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受住国内战争的考验。战争结束后,列宁及时采取新经济政策,迅速恢复国民经济。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建立起以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特征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第八单元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相互依存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然而,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世界经济组织与国际贸易规则的缺失,威胁着脆弱的国际新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崩溃是从世界经济大危机开始的。
【危机开始】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求解困之道。
【新政新模式】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调整了l9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政治,尝试发挥国家在经济与社会中的调控作用。
【大战的危机】与此同时,意、日、德三国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体制,走上了对内独裁与对外扩张之路。人类社会面临战争的威胁。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兴起与结盟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突破与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这一时期外交舞台上的焦点。
【催化剂】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法西斯国家不断拨动战争的火焰。西方大国或坐视不理,或有意祸水东引,以致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人类的上空。
【转折】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协同作战,扭转战局,取得了胜利。
第六分册 导言
第三单元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整体化新阶段的大背景及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雅尔塔体制构成了新的国际格局。联合国的成
立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整体化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冷战开始】战后初期,以苏联和美国为中心的“两大阵营”的对抗展开了东西方“冷战”。
【冷战带来的变化】冷战时期的世界由两极逐渐向多极化演变;殖民体系的瓦解兴起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两大阵营的分化导致大国关系的重组;美苏争霸态势因双方力量的消长而发生变化。
【冷战结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以东欧巨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为标志,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
【冷战后世界】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
第四单元 战后科技与经济全球化
【三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首先兴起于美国,随后席卷全球,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区域经济】它进一步加速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其中,西欧的一体化进程率先实现了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与经济联合。
【新兴工业化浪潮】与此同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陆续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全球化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
【全球化的双刃】一个覆盖全球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破茧而出。在这股浪潮中,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共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