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第二阶段离线作业
一、填空题:
1.标准方向线的种类有( 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方向)。(第四章,第三节)
2.在倾斜地面进行丈量水平距离的方法有(平量)法、(斜量)法。(第四章,第一节) 3.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该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第四章,第三节)
4.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锐)角,并要标出所在象限角。(第四章,第三节)
5.某直线的反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方位角为(303°20'),象限角为( )。(第四章,第三节)
6.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和工具)、(观测者)、(外界条件的影响)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第五章,第一节)
7.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第五章,第一节)
8.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 9.4mm )。(第五章,第二节) 9.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第五章,第三节)
10.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水准点可分为( 临时性标志)和(永久性标志)二种。(第五章,第四节)
二、选择题:
1.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B )。(第四章,第一节) A.斜线距离; B.水平距离; C.折线距离
2.用钢尺丈量平坦地面两点间平距的公式是(A)(第四章,第一节)
A、D=nl+q B、D=Kl C、D=nl
3.坐标方位角是以(C)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动到测线的夹角。(第四章,第三节) A.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 C.坐标纵轴方向
4.( C )是由标准方向线的北端开始顺时针旋转到该直线所夹的水平角。(第四章,第三
1
节)
A、天顶距 B、竖直角 C、方位角 D、象限角。 5.测量工作中,常用(B)来表示直线的方向(第四章,第三节)
A、水平角 B、方位角 C、竖直角 6.罗盘仪是用来测定直线( C )的仪器。(第四章,第四节)
A、水平角 B、竖直角 C、磁方位角
7、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第一段长1500m,第二段长1300m,中误差均为+22mm,问哪一段的精度高( A )。(第五章,第二节)
A、第一段精度高, B、第二段精度高。 C、两段直线的精度相同。
8、用经纬仪测两个角,∠A=10°20.5′∠B=81°30.5′中误差均为±0.2′,问哪个角精度高(C)(第五章,第二节)
A.、第一个角精度高 B、第二个角精度高 C、两个角的精度相同
m9、在误差理论中,公式
n中的△表示观测值的:( C )(第五章,第二节)
A、最或然误差 B、中误差 C、真误差 D、容许误差 10.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A )。(第六章,第二节) A.选点、测角、量边; B.埋石、造标、绘草图 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三、名词解释:
1、观测条件(第五章,第一节)
答: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多个方面,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测量仪器和工具
测量工作所使用的仪器和工具,由于加工制造不完善和校正之后残余误差的存在,导致观测值的精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2、 观测者
观测者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进行观测的,由于感觉器官鉴别能力的局限性,在进行仪器安置、瞄准、读数等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与此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等也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外界条件的影响
各种观测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外界条件如阳光、温度、风力、气压、湿度等都是随时变化的,这些因素都会给测量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
观测者、仪器和外界条件是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通常称为观测条件。
2、等精度观测(第五章,第一节)
2
答: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多个方面,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测量仪器和工具
测量工作所使用的仪器和工具,由于加工制造不完善和校正之后残余误差的存在,导致观测值的精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2、 观测者
观测者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进行观测的,由于感觉器官鉴别能力的局限性,在进行仪器安置、瞄准、读数等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与此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等也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外界条件的影响
各种观测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外界条件如阳光、温度、风力、气压、湿度等都是随时变化的,这些因素都会给测量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
观测者、仪器和外界条件是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通常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打错误的打×)
( √ )1、测量成果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任何观测值都存在误差。(第五章,第一节) ( × )2、观测条件好,则成果精度就高;观测条件差,则成果精度就低。(第五章,第二节)
( √ )3、观测误差与观测成果精度成反比。(第五章,第一节)
( √ )4、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测量仪器和工具构造不完善或校正不完全准确。(第五章,第一节)
( × )5、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通常是同时产生的,当系统误差消除或减弱性后,决定观测精度的主要是偶然误差。(第五章,第一节)
( √ )6、偶然误差不能用计算改正或一定的观测方法简单地消除,只能根据其特性来改进观测方法并合理地处理数据,加以减少影响。(第五章,第一节)
( × )7、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第五章,第一节) ( √ )8、误差的绝对值与观测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第五章,第二节) ( √ )9、中误差、容许误差、闭合差都是绝对误差。(第五章,第二节) ( √ )10、用经纬仪测角时,不能用相对误差来衡量测角精度,因为测角误差与角度大小无关。(第五章,第三节)
五、问答题:
3
1.什么是直线定向、磁子午线、方位角、磁偏角?(第四章,第三节)
答:直线定向:确定地面上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除了需要测定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外,还需确定两点所连直线的方向。一条真线的方向,是根据某一标准方向来确定的。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关系,称为直线定向。 磁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是在地球磁场作用下,磁针在某点自由静止时其轴线所指的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可用罗盘仪测定。
方位角: 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该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磁偏角:因标准方向选择的不同,使得一条直线有不同的方位角,一般来讲,它们之间互不相等,过某点的真北方向与磁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用δ表示。
2、什么叫观测误差?产生观测误差的原因有哪些?(第五章,第一节) 答:(1)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简称为真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测量误差或观测误差。 (2)、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观测误差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将影响观测成果的精度。
3、举例说明如何消除或减小仪器的系统误差?(第五章,第三节)
答:测量工作中,应尽量设法消除和减小系统误差。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上采用必要
的措施,限制或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如角度测量中采取盘左、盘右观测,水准测量中限制前后视视距差等,另一种是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和规律,对观测值进行系统误差的改正,如对距离观测值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对竖直角进行指标差改正等。
4.什么是控制点、图根点、导线、导线点、导线测量、闭合导线、附合导线。(第六章,第二节)
答:控制点:在测区范围内选择若干有控制意义的点称为控制点。 图根点: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简称图根点。 导线: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而构成的折线图形,称为导线。 导线点:构成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地物分布复杂的建筑区、视线障碍较多的隐蔽区和带状地区,多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
闭合导线: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点,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点C和已知方向CD,上,这样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4
5.选择导线点应注意哪些事项?(第六章,第一节)
答: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经纬仪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六、计算题:
1.钢尺往、返测量一段距离,往测时为136.76m,返测量时为 136.80m求:①距离平均值为多少?②若相对误差允许值为1/3000,此丈量是否符合精度要求?(第五章,第二节)
答:①(136.76+136.8)/2 =237.58/2 =136.79
②136.79*2/3000=0.091 136.79-136.76=0.03 136.8-136.79=0.01
因为 0.01<0.03<0.091 所以,此丈量符合精度要求。
2.一钢尺长20米,检定时温度为20℃,用钢尺丈量两点间距离为126.354米,丈量时钢尺表面温度12℃,求改正后的水平距离(α=1.25×10-5/1℃)?(第四章,第一节)
5
3.下表是闭合导线的计算表,其已知数据记录在表中,试计算各导线边的方位角,测图比例尺为1:2000(第六章,第三节)
B ∑ 540 01 00 A 121 28 00 E 90 07 30 -12 121 27 48 D 135 48 00 -12 90 07 18 C 84 10 30 -12 135 47 48 -12 B 108 27 00 -12 84 10 18 108 26 48 A 点号 (改正数) 观测值 ° ′ ″ ° ′ ″ ° ′ ″ 改正后角值 方位角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