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卷第5期 2010年lO月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Vol_3O No.5 Oct.2010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文章编号:1673—047X(2010)一05—0070—02 青年亚文化现象背景下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之设想 田 飞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在全球技术媒介和消费文化的语境下,青年亚文化已发生很大变化,与主流文化已构成对峙的局面,之间有 冲突、有融合,显然己经升格至文化的层面,成为文化价值冲突的焦点,成为不能忽视的研究课题。从亚文化的发展史 看,它与流行音乐的关系非常紧密,亚文化作为文化现象对音乐的影响是巨大的、广泛的和深刻的,因此作为青年亚文 化重要表达方式的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成为研究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突破口和方向。 关键词:流行音乐;青年亚文化;新媒介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青年亚文化(youth subcultures)通常指被青年群体创造性实践和经验所统治的文化空间。最初体现在新老生活方式的“代 际冲突(generational conflicts)”之中,而今天,在全球技术媒介和消费文化语境下,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己经升格至文 化层面,成为文化价值冲突的焦点。 作为青年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在“新媒介”的作用下,其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 改变,流行音乐愈来愈成为青年亚文化价值观的宣泄途径。青年亚文化当中的音乐现象具有复杂价值和多元文化特质已经引 起也势必引起理论研究者的关注。 1青年亚文化现象背景下的中外流行音乐文化简述 1.1 国外针对青年亚文化背景下的流行音乐研究简述 国外对青年亚文化集中展开研究是在二战之后,不同国家对此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美国早期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研 究群体更多地关注劳动阶级聚住区内青少年违法现象,尤其是暴力、毒品以及盗窃,其中就包括美国流行音乐如爵士乐、摇滚乐 等对青少年影响力的研究。英国对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hural Studies,简称为 CCCS)”是最具影响力的,曾将“流行音乐及青春文化”课题位列CCCS1964年成立后的首批研究项目。此外,加拿大和俄罗斯 等国也对青年亚文化展开了比较广泛的研究,比如,加拿大对法国和英国少数族裔青年亚文化群的研究,俄罗斯对青年自发组 织的非正式青年亚文化集团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必不可少地会论及到流行音乐与青年文化的相关问题,但关于流行音乐在青 年亚文化当中的地位、价值观以及表达方式等在文化层面上展开得并不充分。 1.2 国内针对青年亚文化背景下的流行音乐研究简述 国内关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深受国外尤其是欧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影响。迄今为止,研究偏重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 其他范畴内的研究尚未得到展开,而关于青年亚文化当中的音乐现象以及表现方式的研究在主流文化研究中几乎处于空白。 纵观青少年发展的历史,在近代以前的中国社会结构里,青少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是不存在的;只是到了20世纪中期这 一群体才逐步形成,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现代社会”的到来,年轻人从家庭和传统共同体中剥离出来,在城市的大 规模交流中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阶层。随着青少年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的提高,以及正式进入社会之前的时间被拉 长,导致青年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然而,青少年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意识形态力量控制较弱,他们常常表现出叛逆情绪, 逐渐形成了有别于中年主导的主流文化群的“亚文化群”特征。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的时尚和新潮牢牢地抓住了青少年的脉 搏,他们喜欢动感的节奏、对比感强的色调,也乐于参加各种形式的、内容新奇的活动,因此青少年成为流行音乐最大的消费群 体和受众者。随着新媒介,如网络、电脑、各种新颖的存储播放器等的普及,导致流行音乐与青年亚文化的密切程度超过以往任 何时期,这已成为一种不能忽略的文化现象。我们亟需对此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考察新媒介语境中流行音乐与青年亚文化的 关系,从而更为深入地揭示青年亚文化的特质,揭示其对总体的社会文化的作用。 2青年亚文化现象背景下流行音乐文化研究的基本设想和方法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中国当下青年亚文化与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探讨范围的切人点和研究价值取 向在于新媒介对中国青年亚文化中的音乐角色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问的互动关系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进行考察。主要包含以 下几部分: 2.1 梳理青年亚文化中流行音乐现象和研究情况 首先整理和梳理欧美及中国青年亚文化与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挖掘二者出现的历史脉络、文化形态、媒介传播特性,评述上 收稿日期:2010—05—17 作者简介:田飞(1967一),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第5期 田 飞:青年亚文化现象背景下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之设想 7l 世纪50年代以来各大研究流派关于青年亚文化与流行音乐研究的学术成果。同时,也将对上世纪9O年代以来,国内流行音乐亚 文化现象的起源、演变、现状以及对此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将国内外青年亚文化现象和研究成果当中的音乐现象进行横向比较。 2.2 中国青年亚文化中流行音乐现象的表达类型及研究 研究范围将集中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青年群体所形成的有影响力的流行音乐当中的亚文化类型,并进行归类、溯源、透视及 文化批评。可以将以下几种表达类型纳入研究视域: (1)青年亚文化——摇滚音乐表达方式。摇滚音乐是二战之后在美国城市化、高度工业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从它诞生之Ft 起就表现出叛逆性和非主流性,青少年一直是它的主要受众,在他们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西方的“披头士乐队”、“滚石乐 队”;中国的崔健乐队、黑豹乐队、唐朝乐队、“魔岩三杰”等。摇滚乐的内容往往与主流文化相抗衡,反种族歧视、反越战、反传 统文化和道德观、要求性解放等,形成了对经典、名人、权威的颠覆性解构,体现出亚文化的特征。随着近20年新媒体的出现, 其影响力剧增,有与主流文化抗争的倾向,同时也有个案从非主流向主流音乐文化转变的态势。 (2)青年亚文化——通俗音乐表达方式。通俗音乐的范畴更广泛,泛指近代发展起来的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一种大众音 乐文化形态,并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在当今文化领域中成为一股重要的潮流,它也是一种深刻的社会现象。通俗音乐伴随 着青年人的成长,留下了青春的记忆。按心理学的划分,青春期在人格的形成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迷”文化是这时期的重要 特征,如流行音乐当中的Fans文化等。 (3)青年亚文化——网络音乐表达方式。不同于前两种表达方式,它是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前提下形成的亚文化新的 传播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上网的青年成几何级数增长,在线听、下载、创作和传播音乐成为青年网民乐此不疲的事情。网络 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亚文化表达内容,如恶搞文化、迷文化、色文化、拍文化等,从《大话西游》到《一个馒头引发 的血案》,这类起源于大众狂欢的恶搞文化借助互联网络等新媒介向青年亚文化群体迅速蔓延。在音乐上为了提升网络的点 击量出现了所谓的“标题党”,即通过标题来吸引眼球,如网络上流行的歌曲《老鼠爱大米》、《猪之歌》、《狼爱上羊》、《披着羊皮 的狼》、《香水有毒》、《两只蝴蝶》、《两只小蜜蜂》等,都带有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的特性。宣传音乐的渠道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音乐的推广不再由主流媒体所掌握,而是由sP(内容提供商)控制,通过“流媒体”来进行营销和推广,像网络、手机终端等,许 多青年亚文化特征的音乐被大众所认识,从而获得了主流的影响力,甚至发展到与主流音乐抗衡的趋势。因此,从传播的角度 看,音乐是最具有亚文化特质的。 3青年亚文化现象背景下流行音乐文化研究的重点以及面临的困难 3.1 青年亚文化中流行音乐现象研究的重点方向 重点立足于将流行音乐与青年亚文化现象置于新媒介语境下进行探讨。青年人是新媒介的主要使用对象,音乐又是青年群 体的最爱,这两者在观念和技术上的自由度、互动性与青年亚文化气质吻合,使得两者之间有天然的亲近力。就新媒介出现和广 泛使用对音乐的格局和运用机制产生的影响而言,新媒介不仅具有传统媒介指标上更广、更好、更迅速的传播特性,而且新媒介技 术本身成为代表传统主流音乐的竞争对手。新媒介的影响是巨大的,过去主流音乐的推广模式是先签约歌手,然后制作歌曲并发 行CD、MTV,再拿到各大电台打榜进行推广;而现在是由sP通过DB呼人手机用户进行广泛的宣传,然后交由各大知名音乐网站 或主流媒体进行下一步的宣传。推广模式发生了颠倒,显然前者成本很高,同时青年群体也缺少话语权,亚文化特征不明显,而后 者由不起眼的小媒介——手机(人人皆知的东西)发动迅速蔓延开来,音乐的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形成了音乐渠道的多元化,一 些具有典型青年亚文化特征的流行音乐不断地充实于网络,部分作品被大众认识或认可,甚至得到主流的影响力。 3.2青年亚文化中流行音乐现象研究的难点 青年亚文化中流行音乐现象研究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厘定流行音乐与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基本特质。流行音乐研究在中国 当代音乐研究学科中基本没有涉及,虽然近期音乐学界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也出现了一批成果,但研究的视角、广度和深度 都略显不足,体现在对流行音乐的界定上还有分歧,流行音乐的“本土化”,其产生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都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之二是将流行音乐与青年亚文化结合起来研究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虽然在以往青年文化研究中有所体现,但将此作为进行 系统的、深入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这需要研究者进行“跨界”的积累、思考和研究,这是研究的难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结论 在全球技术媒介和消费文化的语境下,青年亚文化已发生很大变化,体现在青年文化群体的日益壮大和青年亚文化影响力 的日益扩大,它与主流文化已构成对峙的局面,之间有冲突、有融合,显然己经升格至文化的层面,成为文化价值冲突的焦点,成 为不能忽视的研究课题。从亚文化的发展史看它与流行音乐的关系非常紧密,亚文化作为文化现象对音乐的影响是巨大的、广 泛的和深刻的,因此作为青年亚文化重要表达方式的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成为研究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突破口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罗钢.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当代音乐学”课题组.中国当代音乐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