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 情 要 报
2014年第11期
舆情监测与分析双周报(8)
公关外事部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九日
依据本期(2014年4月30-5月28日)媒体报道和评论,现将媒体对中投、汇金、国际环境关注度及主要关注点分析如下:
一、关注度分析
16014012010080806040200641461487673本上中投公司汇金公司主权财富基金图一、两周关注度分析 本期(2014年4月30日-5月28日,去除重复数据后,国内与“中投公司”有关的资讯和分析评论共64条,比上期(80篇,2014年4月9日-4月29日)下降20%,基本为客观报道或评论。
国内与“汇金公司”有关资讯和评论共76条,比上期(73篇,2014年4月9日-4月29日)上升3%,基本为客观报道或评论。
国内与“主权财富基金”有关资讯和分析共146条,比上期
1
(148篇,2014年4月9日-4月29日)下降1%,基本为客观报道或评论。
在选用“中投公司”或“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等共计五个主要语种的关键词对上周全球因特网新闻资讯进行检索后得出如下结果:
7006005004003002001000本期中文2529英文00德文00日文00法文0本上663441441图二、各语种资讯量两周收录信息250 0本期(2014年4月30-5月28日),各语种资讯采集量方面,与上期相比,中文资讯量下降,英文资讯基本持平。 二、深度分析
分析一:中投舆情分析
一是聚焦丁学东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相关表态,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土耳其工商业协会主席等拜访的动态。
舆情监测显示,丁董事长出席第十八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就对俄投资的表态引发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截至目前,共有115家媒体 165篇报道。其中,外媒纷纷援引丁董事长关于“中投计划扩大对俄罗斯的投资敞口1”、“正以很大的热情看待进军俄罗斯市场的可能性”、“重点关注能源、农业和铜矿
1
路透社
2
市场”、“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将很有吸引力”等表态2,并评论称,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撤离俄罗斯之际,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似乎正趁机“抄底”俄罗斯。丁董事长还指出,未来10至20年,俄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亚洲地区最有利可图和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而利用政府资金开展这些项目是不足的,可以利用公私合营(PPP)等其他工具。他呼吁各国政府应将部分项目出售给私人投资公司,并将出售所得转入其他项目。
此外,丁董事长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中有关欧央行推出新的刺激计划政策是利好消息,以及中国影子银行问题并非外界想象严重等表态,也受到外媒,尤其是欧洲媒体关注,并结合市场普遍持有的谨慎态度展开分析。丁董事长认为,美联储采取的QE政策造成资本流回美国,美国的QE是以资金撤出欧洲、影响欧洲经济复苏为代价的。在这种情况下,欧央行采取的刺激措施将会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这种现象,欧元区经济体的复苏将有助于全球经济更广泛的增长和复苏。
再次,媒体近期还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华期间与丁董事长进行会晤,探讨了投资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3。另有蒙古媒体报道,蒙古国国会议长恩赫宝勒德(Z.Enkhbold)5月26日会见到访的丁董事长,双方就煤炭气化项目交换了意见。丁董事长还对蒙古国近期修订的投资法案表示欢迎,并愿意加大在蒙投资。同日,内外媒体还关注土耳其工商业协会主席穆哈兰姆•伊马兹拜访中投总部,希望中投能够参与土耳其基建项目的融资,购买土耳其国债。
二是关注中投或因旭光高新大股东资金崩盘而遭受损失。 近两周舆情显示,香港上市公司旭光高新材料的大股东李炎(索郎多吉)控制的“华通系”因腾中重工资金链告急而崩盘,牵涉多家当地银行及民营企业14,而旭光高新曾一度是中投的重仓股15
。2011年4月,中投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史泰宝及中信资本分别认购9000万美元及3000万美元的旭光高新材料可换股债券,
2
俄罗斯新闻网 3
北京商报 14
新浪网、一财网、网易 15
理财周报
3
2014年5月20日到期。目前,中投共持有旭光1.2亿美元的可转债,至多可转换成3.3亿股。由于当前价格远低于转股价,中投不但几无可能转股,可转债能否赎回也成问题,中投最多将面临1.2亿美金的损失16。另有媒体分析称,由腾中重工的实际控制人李炎、张志刚“失联”引发的“华通系”震荡远没有结束,其蝴蝶效应正一步步地显现出来。眼下待解的是,旭光高新旗下“芒硝分部”近700人的劳资问题,接踵而至的将是借贷、欠款等随时可能引发的危机17。
三是聚焦中俄投资基金最新投资项目进展与动态。
舆情显示,上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期间,中俄投资基金透露了多个最新投资项目的进展与动态,被俄罗斯媒体以及其他外媒广泛关注,有评论甚至称,来自中国的投资拯救了俄罗斯。中俄投资基金的新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房地产和矿产领域等多个领域18。其中,中俄投资基金将投资建设跨阿穆尔河大桥,链接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和中国黑龙江省,为中俄两国出口开辟新的走廊并缓解运送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新开采区域货物的基础设施方面的限制19。此外,永泰红磡养老产业投资集团也与中俄投资基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中俄养老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投资活动。有评论认为,俄罗斯主权基金与中国主权基金的合作,正成为俄罗斯吸引外资的一个样板,尤其是在海外资本大幅逃离俄罗斯之际,来自中国和中东的主权基金已经成为俄罗斯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向20。
分析二:汇金舆情分析
一是银行股全面跌破净值引发舆论关于汇金增持猜想。 受日前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影响,银行股开始全线跌破净值,汇金公司是否会继续第六轮的增持,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有分析认为,目前增持的时机已经成熟,汇金应该会进行第六轮增持。且银行也有市值管理的
16
21世纪经济报、网易财经 17
天津日报 18
福布斯网站 19
塔斯社 20
第一财经日报
4
需求,再加上未来一个月中,多家上市银行将密集召开股东大会实施分红,“国家队”将获得来自上市银行的千亿元分红25,汇金增持力度更应加大。如今银行股集体破净、一大笔分红在即的局面之下,众多投资者都期盼汇金再度出手。
二是热议银行发行优先股,总体上认为利大于弊。
近两周舆情显示,境内媒体对浦发、农行和中行纷纷公布优先股发行预案给予高度关注,总体上认为利大于弊,称优先股将有利于补充相关银行一级资本,丰富资本结构,降低银行再融资压力,提升上市银行的估值水平27,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银行加入优先股的发行队伍29。有分析称,商业银行之所以积极发行优先股,是因为优先股是商业银行附属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随着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标准的提高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资本充足率问题成为发展瓶颈之一,而优先股又是附属资本的组成部分30。还有观点认为,大行已获得银监会批准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相当于提振核心一级资本水平,未来若陆续通过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大行将全面受益于资本监管松绑,支撑未来业务稳定增长。不过,也有持不同观点者指出,优先股发行快速扩容需谨慎33。在浦发银行发行优先股预案正式公布时,除股价反应平平外,市场不断出现质疑浦发银行的优先股方案,过于注重银行自身利益,给予投资者的权益偏少,是为自身的融资需求量身定制的方案34。农行和中行的优先股方案随后也受到质疑,称农行的优先股方案并没有突出对公司老股东权益的保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普通股股东的利益35。有经济学家认为,貔貅式的资本消耗方式决定了国内银行发行优先股更多是“被逼无奈”,而不是缓解资本压力的万能解药,或许能缓解银行短期资本金渴求,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业内人士也认为,从目前优先股试点银行看,并未阻挡银行股的萎靡之势,不宜对日后试点的银行报以过高期望。未来若陆续通过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大行将全面受益
25
华西都市报 27
第一财经日报 29
信息时报 30
投资时报 33
证券时报 34
中国经济周刊 35
新浪网
5
于资本监管松绑,支撑未来业务稳定增长,但于股价提振作用并不会很明显38。
三是关注宏源证券重组,纷议齐鲁证券前员工涉非法吸储。 舆情显示,宏源证券重组进展引发媒体持续关注。宏源证券发布公告称,与申银万国重组方案制定工作已初步完成,需进一步细化、修改和完善,为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公司特申请延期复牌50。市场普遍预计,申银万国借壳宏源证券上市日益临近。知情人士还透露,宏源与申万的重组过程中矛盾较多,与业内其他券商的重组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注册地之争也将成为一大看点。另有宏源人士表示,宏源和申万的合并有优劣互补的作用。宏源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北方,申万的主要优势在南方,合并重组也可以起到地域互补的作用52。
此外,多家媒体报道指出,齐鲁证券原零售业务部副总彭晨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刑事拘留。相关文件显示,该案起因可能是彭晨在齐鲁证券任职期间与上海两家投资公司合作理财业务的“兑付危机”53。齐鲁证券总裁毕玉国表示,齐鲁证券本身没有涉及“私募理财产品合作模式”相关产品对外推广、销售的情况,该案件是齐鲁证券已离职的员工彭晨伙同他人,向客户私自销售未经公司批准的产品并给客户造成损失,涉及金额约 1.61亿元54。然而,据消息人士的透露和网络媒体流传出的部分材料来看,齐鲁证券在案发前或并非对此事“毫不知情”55。在彭晨被警方带走前,他将手机交予前妻徐某,表示手机里有多项资料,包括能够证明齐鲁证券多位高管对彭晨所负责产品知情的录音。徐某称,曾尝试联系齐鲁证券希望得到支持,但没有成功56。
分析三:国际投资环境舆情分析
谨慎看好世界经济复苏形势,聚焦中日经济角力。
近两周,欧美经济缓慢复苏,亚洲经济被普遍看好。IMF首
38
大智慧阿斯达克通讯社 50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 52
中国证券报 53
第一财经日报 54
中国证券报 55
21世纪经济报道 56
第一财经日报
6
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表示,今年世界经济将温和复苏,但全球复苏进程仍然不均衡57。经合组织在《春季展望》报告中对世界经济做出了乐观但严肃的预期58,将今年全球经济成长预估下修至3.4%,称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对全球经济构成拖累59,并敦促各国降低服务贸易壁垒。该组织发布的新指数凸显出这种壁垒仍然存在,尤其是在新兴经济体60。
IMF发布最新《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称,考虑到亚洲国家出口提速且内部需求保持稳固,今明两年亚洲经济复苏将会深化,亚洲货币贬值以及发达经济体增长加快,有望为亚洲经济扩张提供助力61,亚洲仍是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62。不过该机构也提醒称,亚洲地区内外挑战仍在64,有必要进行结构改革,以确保亚洲区可继续带领全球增长,并抵制美国退市的影响,预期全球流动性收紧将会是亚洲区今明两年将要面对的主要风险65
。也有评论认为,虽然四月份亚洲出口数据强劲,但亚洲不太可能回到过去几年出口带动下飞速增长的时代66。
中国经济仍旧为国际舆论普遍看好,称即便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中国遭遇全面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仍很小67。人行发布报告称,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68。世行发布报告称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跃升世界第一经济体,更是引起中外各界热议69。IMF提醒称,尽管前景乐观,但现在应保持警觉和实行改革。中国和日本的增长可能弱于预期,从而可能对亚洲其他经济体产生不利溢出影响,建议中国改变经济导向,多刺激国内消费,减少出口和商业投资70。经
57
和讯网 58
华夏时报 59
路透社 60
金融时报 61
华尔街日报 62
第一财经日报 64
新浪财经 65
财华智库网 66
华尔街日报 67
华尔街日报 68
路透社 69
人民网 70
第一财经日报
7
合组织也建议中国政府一方面放松货币政策给日渐放缓的经济增长提供支持,同时采取审慎措施为信贷扩张逐步降温,并对不断增多的地方政府债务加以限制71。
近期舆情显示,中日两国的经济角力成为了国际舆论的焦点。其中,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日本排除在外、推动建立新的亚太自贸区、争夺非洲国家支持、与俄罗斯经济合作等话题引发了媒体关注。日本媒体报道,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将有16国加盟,各加盟国已与中国进入具体交涉阶段,但日本、印度将被排除在外,被视为是中国意在对抗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扩大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72。IMF在新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称,中国在亚洲影响力超过日本,并附图展现出了地区经济体对中国的依赖度不断加大以及日本经济重要性的日益下降7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4日访问非洲,宣布对非洲增加120多亿美元的援助,并积极参与非洲的公路、铁路、电信、电力建设。同日,日本外相岸田宣布将在5年内向非洲援助1960亿元人民币75。此外,中国政府希望通过11月份举行的国际峰会开始着手建立一个新的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区,不过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均表示反对,认为中国此举可能推迟正在谈判的其他亚太贸易协议79。另在俄罗斯能源上,国际能源署前署长田中伸男表示,俄罗斯现在比以往更加依赖亚洲,如果日本企业在与俄罗斯开展业务方面有所犹豫,获得意外好处的将是中国80。
对于美国经济而言,经济复苏、政策及风险仍是舆论的关注点。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卡斯对于中国投资的态度受到舆论关注,他表示美国基础设施有大量修复和重建的需求,欢迎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不是症结。在促进中美基础设施投资时,美国可以遵守摆清事实、不过早论断、
71
华夏时报 72
联合早报网 73
华尔街日报 75
共同社 79
华尔街日报 80
华尔街日报
8
不玩弄政治、用方案应对问题等原则81。美联储主席耶伦重申将继续维持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增长快于去年,劳动力市场已大幅改善,但离令人满意还很远,且应当警惕美国房地产市场风险82。
对于欧元区,舆论持谨慎乐观态度。欧盟委员会经济学家认为欧盟经济增速将会加快,预计今年将增长1.6%,明年将增长2%。不过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和极低的通胀水平也可能使欧盟偏离步出危机的轨道,呼吁欧元区核心成员国推进旨在提振国内需求的改革措施,这将对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复苏起到支撑作用86。IMF总裁拉加德再度呼吁欧洲央行采取更多刺激举措,以阻止欧元区通胀持续偏低的风险。此外,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俄罗斯与欧美经济波动受到持续关注。大多数西方银行正在回避俄罗斯银团贷款市场,而这种趋势或将持续一年或更长时间89。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表示,乌克兰危机将导致该国今年的经济出现大幅萎缩,并导致中东欧和中亚的其他16个国家的经济增速低于之前的预期。2014-15年,俄罗斯经济将陷入衰退,该地区的平均增速将降为零,届时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危机将开始影响全球经济90。IMF也将俄罗斯GDP成长率预估大砍至0.2%,认为俄罗斯经济及卢布今年仍将剧烈波动,资本外流规模也将逼近纪录高位,达1100亿美元91。IMF警告称,若俄乌两国关系恶化,可能进一步损害乌克兰经济,并迫使IMF理事会对该国17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进行调整。
81
路透社 82
华尔街见闻 86
华尔街日报 89
中金在线 90
华尔街日报 91
路透社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