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推进全域康养旅游的思考

来源:九壹网
关于推进全域康养旅游的思考

把市域国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养的大公园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全域旅游和康养旅游发展,需要项目支撑,必须要做好项目的谋划、实施和推进工作。

一、推进全域康养旅游的22个重点项目

全域康养旅游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的优势,发挥好这一优势,可以有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可以依托优势生态文化资源,谋划康养旅游项目,也可以依托现有旅游资源与产品赋以康养概念和元素,使之升级为康养旅游产品。为此,提出在全市范围内打造8大类22个全域康养旅游重点项目。

医药康养2个项目。老市医院现代医疗保健康复关怀中心项目;吉首矮寨凤凰山民族医药康养旅游项目。

森林康养4个项目。吉首红枫林场森林康养项目;古丈高望界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康养项目;保靖白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康养项目;永顺小溪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项目。

食品康养7个项目。酒鬼酒生态文化康养旅游园项目;河溪醋文化康养旅游园项目;古丈毛尖茶生态文化康养精品线路项目;保靖黄金茶生态文化康养精品线路项目;永顺芙蓉镇老爹猕桃康养旅游生产基地项目;古丈五步蛇、龙山白合、泸溪潭溪椪拑等特产餐饮康养项目;湘西味道——水(桃

1

花虾)陆(野菜)空(蜂蛹)原生态特色美食康养项目。

运动康养2个项目。永顺马拉河人体飘流运动康养旅游项目;龙山八面山、永顺羊峰山、保靖吕洞山、凤凰天星山等高山台地牧场康养运动休闲旅游项目。

宗教康养2个项目。龙山太平山宗教康养旅游项目;泸溪天桥山军亭界宗教及生态康养项目。

农旅康养2个项目。凤凰塘桥、吉首吉祥花谷、花垣溢仁坊等武陵百花康养旅游项目;花垣紫霞湖、尖岩山、董马石拦杆现代农业康养旅游示范项目。

温泉康养和水上康养2个项目。永顺不二门、润雅温泉康养旅游项目;酉水、栖凤湖、沅水等水上康养乐园。

旅居慢生活康养1个项目。泸溪浦市老街、乾市古城、里耶古城、芙蓉镇、老司城旅居慢生活康养项目。

二、做好全域康养22项基础工作

“康养旅游”是新兴旅游行为与业态,如何使上述的22个项目能够从纸上变成现实,需要做足基础工作,对康养旅游进行透彻了解,并进行全面研究、深化认识、开发项目,最终形成产业。其基础工作包括以下3个方面22个具体事项。

(一)明确康养旅游科学5个内涵。掌握康养旅游概念:以健康与养生为目的的旅游行为。厘清康养旅游动机:长寿、健康、快乐。倡导康养哲学:道法自然,适当干预。摸透康养旅游特征:通过空间转换获得居住地无法获得的健养效果。明确康养旅游资源禀赋,在气候舒适度指数在

2

50(二)探索康养旅游发展8个路径。要将康养旅游作为市域经济转型提质发展新战略,推动将康养旅游投资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方向。要打造康养基地,建设康养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要落地康养项目,建好上述22个项目。 要优化康养空间,在宏观层认识世界及中国健养空间区域布局,微观层面搞好湘西康养旅游基地项目布局。要培养康养人才,建立引进和培养康养产业特殊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要科学康养评价,建立一整套康养效能的评价指标,形成评价体系。要推进康养融合,把康养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的有机结合,以及其他旅游方式注入康养内核或形式。要普及康养科学,建立、完善以康养旅游为主题的知识结构体系,传播康养旅游思想、理念、技术,指导引导人们的康养旅游行为和产业发展,倡导全市人民实行康养生活方式。

(三)发展康养旅游新业态9项措施。要培植康养业态,探索满足康养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整套产业运行模式。要抓住康养客源,瞄准品质人群、老龄群体、亚健康群体等主流客源。要掌握康养技术,采用传统保健医疗技术和现当代康养新技术新产品。要遵循康养行业标准:国家旅游局颁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LB/T051-2016);要打造康养特色,中国康养以中医药为特色,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以民族医药为特色。要明确康养产品类别,大力发展医药康养、

3

森林康养、温泉康养、宗教康养、食品康养、旅居康养、运动康养等康养旅游产品。要掌握康养市场规律,摸清康养供需市场主体及管理服务主体、康养市场的特殊运作机制(规律)。要精准康养管理,掌握康养产业发展的特别管理思想、技术、方法与手段。要搞好康养营销,明确康养营销的特殊性,采用特殊方法营销。

三、实施六大项目,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要将湘西全域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可按中国园林技术与造景原理,以“门户、廊道、建筑、叠石、理水、绿化”等6大造景元素为依据,实施6个大项目,将“湘西全域生态文化公园”从理念到落地,推动项目做实,在8县市进行任务分解,分步推进落实。

(一)实施公园门户建设项目,把公园门建美。根据吉首大学乡村旅游规划团队调查,全国水陆空进入湘西的门户有10处,涉及7个县。建议把进出湘西公园大门建好,突出湘西特色的民族风,让进入湘西的游客形成第一视觉冲击力。

(二)实施公园廓道项目,把公园路造美。廊道建设极其重要,建议把峒河湿地公园廊道建成国家级乡村游主廊道,从大龙洞和吕洞山出发一直延伸到武溪。市内八县市分别建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生态文化旅游廓道,打造花途、林路、草径。古丈打造古罗、古吉茶文化大廊道;泸溪打造武溪、白沙到浦市沅水风光自驾长廊;永顺打造老司城至王村轻轨观光廊道;保靖打造吕洞至吉首自驾长廊。无论游客

4

从哪种形式进入湘西,先看到的是湘西浓郁的民族风情,然后再走上生态景观大道。

(三)实施公园建筑穿衣带帽工程,把公园屋修美。吉首市作为市府,代表湘西的第一形象,要解决好城市建筑的风格、布局和形式。市内四大古镇要改造好室、轩、榭、楼阁廊子、小品陈设、船肪、桥等设施,体现“古”字风格、民族风情。重点保护好乡村老屋,对沿线视线所及的现代房屋,全部以民族特色穿衣带帽,进行特色民居改造。

(四)实施公园“叠石”工程,把公园山扮美。市内的白云山、吕洞山、乌龙山、八面山、羊峰山、高望界、腊尔山等是公园叠石(山)艺术的展示场地。要加大投入,把以山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建好。

(五)实施公园“理水”工程,把公园水净化。酉水与沅水是我市主要流域,目前污染十分严重,必须治理,还青山绿水本来的面目,展现我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形象。另外,要把流域内池塘、溪流、濛濮、泉水、湖泽、渊潭、石矶水滩打扮好。

(六)实施公园“绿化”工程,把公园绿化。慎重引进外来植物,湘西市本身就是植物宝库,绿化工程应坚持使用本土植物,方显地域特色。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