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思考

2023-01-13 来源:九壹网
|科·研·版|2020年第3期

幼教园地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思考

徐春芳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江苏苏州

[摘

215000)

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如何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针,在幼儿园课程中充分融会

陶老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是笔者在课程游戏化践行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以期让课程真正做到“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第一,关注生活、捕捉价值——基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第二,注重形式、亲身体验——支持幼儿获取经验的需要;第三,观察解读、梳理调整——提升课程适宜性的需要

[关键词]行知理念;生活化课程;关注生活;亲身体验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一书,书中陶行知先生提

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使人受到无限的启发和思索。在大力推崇课程游戏化的今天,把关注幼儿生活的教育价值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幼儿园的课程应该在幼儿的生活中,在他们的行动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笔者结合平常的生活化活动谈谈自己对生活化课程的认识。

一、关注生活、捕捉价值——基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细细揣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面的内容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幼儿生活的重视程度。不管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学习环境的创设还是活动形式的选择,都从关注幼儿的生活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学生活、在交往中学交往、在做人中学做人。因此,在课程游戏化推进的过程中,幼儿园课程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发现他们生活中学习和发展的契机、追随他们的经验、对照《指南》及时生成幼儿真正需要的、适宜的课程。

比如,小班组开展的《好吃的早餐》系列活动,就源自老师发现刚入园的孩子有的挑食、有的不爱吃早餐,有的早上在幼儿园大厅由大人喂早餐,于是就开展了关于早餐的活动:“我的早餐吃什么?”“我喜欢的早餐”“早餐分享会”“大家一起做早餐”“我们一起开店啦”。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孩子们知道了要在家吃完早餐后上幼儿园、要坚持每天吃早餐、而且不能挑食;家长

们体会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同时也发现了孩子不肯

吃早餐的原因,知道早餐还可以这么丰富。整个活动孩子、家长、老师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通过活动,孩子们用早餐现象大有好转,每个孩子都知道要在家用完早餐后上幼儿园;家长们也知道了如何让孩子的早餐营养更全面、怎样提高孩子的食欲,让他们喜欢上早餐、乐意自己用早餐。

再如中班组的《逛菜场》活动,虽然逛菜场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但是前期班级活动丰富多彩。首先老师和孩子通过谈话商讨可以用怎样的形式在家里赚取零用钱?(5元,大家商议决定),当孩子通过劳动赚到零用钱后,引导他们讨论:准备用5元钱买什么?这个环节孩子们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天马行空地交流自己的设想,有的说要买螃蟹、有的说要买牛排,老师不否定,鼓励孩子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想买的东西。最后设计去学校附近农贸市场的路线、注意事项等。当孩子们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就在老师的带领下以小组的形式来到菜场买菜。

生活化课程开展的关键要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老师要做有心人,充分挖掘孩子周围生活中有价值、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活动,促进他们获得发展。

二、注重形式、亲身体验——支持幼儿获取经验的需要

在深刻领悟《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精神后,老师们始终以《指南》为指针,最大限度

[作者简介]徐春芳(1976—),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68

地支持和满足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发展,确保“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在生活化活动中得到最好彰显,确保活动组织过程中形式的多样性,让幼儿在多彩的活动中提升经验。

比如:中班组的“迎元旦年货大街”活动。活动前,老师们组织孩子讨论:什么是年货?哪些是年货?发动家长帮助孩子收集年货,和他们商量怎么设置年货大街的摊位、怎样设计钱币等。活动当天,年货大街生意兴隆,热闹非凡。孩子们拿着自己设计的钱币、带着购物袋或跟随家长、或与朋友结伴,开始了自己喜欢的选购之旅。

再如:大班组的“闹元宵”活动,除了班级里开展的做元宵、品元宵外,还在走廊、教室布置了彩纸制作的灯谜(由家长书写,以文字为主),节日气氛浓厚。隔天放学时,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互动默契,有的大人念谜面,孩子猜谜底;有的家长指字带领孩子认识,其乐融融的亲子互动环节,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元宵节浓浓的节日氛围。元宵节这天,老师利用集体活动时间带领孩子猜灯谜,两位老师和一位保育员带领孩子参与猜灯谜活动。

孩子们在这两个活动中都很开心、兴奋,既有同伴间的互动、又有他们与家长、与老师的互动,多样的形式、热闹的气氛让大家看到了生活化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孩子在整个过程中交往、合作、归类等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丰富的活动形式支持和满足了他们获取经验的需要,促进了他们认知、情感等能力的发展。

三、观察解读、梳理调整——提升课程适宜性的需要

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是幼儿园老师及其重要的专业能力。在开展生活化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学会科学地观察、正确地解读。从观察到的现象中解读活动内容是否真正基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活动方式能否支持和满足孩子获得经验的需要。在观察解读的基础做出有效的支持,并进行梳理调整,让生活化课程更加适宜。

反思大班组“闹元宵”活动,利用离园和来园时间段让家长和孩子互动猜灯谜的效果相当不错,而组织孩子利用集体活动时间猜灯谜并不合适。因为灯谜都以文字方式呈现,认识字的孩子又不多,就出现大部分孩子要请老师帮忙念谜面猜谜底的现象。两位老师、一位保育员不能同时满足三十几位孩子的需要,就出现孩子争着请老师读谜面的现象,还有一些孩子由于

老师不能及时读谜面给他们听,就在走廊内浮躁而乱跑,有些孩子干脆趴在窗台上看外面的风景,或者干脆坐在地上,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有些孩子猜对了谜底,老师给予贴纸以示奖励后,在走动时贴纸出现掉的现象,他们纠结在寻找贴纸的过程中。欣欣就说:好不容易猜出了一个谜底,可是老师奖的五角星不见了。从欣欣的言语中,笔者听出了她的不开心。看着孩子难过的神情,真切感受到了她的无奈。针对出现的这种情况,和带班的两位老师进行交流。老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现象,由于年轻、鉴于经验不够丰富、随机能力欠佳,当时不知道如何处理。我建议两位老师就本次猜灯谜活动进行班组审议,让她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读,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商议怎样调整、可以给予怎样合理、有效的支持。我想,只有这样对每次开展的活动进行科学观察、有效反思、同时通过园部、年级组、班组等各种形式的审议、梳理、调整,才能让课程的适宜性程度有所提高,使幼儿园的课程真正成为孩子的课程。

笔者突然想起南京太平巷幼儿园汪丽老师在《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中说过的一段话:当老师决定要教孩子什么、让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依据应该是孩子们想做什么,他们能做什么,不是考虑老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我想,每一次活动的组织,心中始终要把孩子放在第一,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让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多样性都以促进他们的发展为核心,不要每次看似热热闹闹的活动只是孩子的一种浮躁参与,要让“孩子在前,老师在后”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环节,真正让游戏化理念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只有这样,才是对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最好践行。

参考文献

社,2011[1]周洪宇,(5).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北京:[2]人民教育出版社,李季湄,冯晓霞《.201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解读[M].报刊社,[3]虞永平2016.

.课程在幼儿的生活和行动里[N].北京:中国教育

69

“年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