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2章 AutoCAD绘图环境设置

2020-04-25 来源:九壹网
第2章 AutoCAD2010绘图环境设置

教学目标:

 了解工程绘图的图纸大小  掌握设置绘图单位和图形界限的方法

 理解笛卡儿坐标和用户坐标,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区别  学会设置图层及设置线形和颜色  理解命令执行方式

 理解不同的精确辅助绘图模式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掌握设置绘图单位和图形界限的方法;掌握几种坐标方式;学会设置图层及线型的方法及精确辅助绘图模式。

如同传统手工制图一样,在绘图之前,需要行准备图纸、尺、笔等工具,同样计算机绘图在绘图前也应先设置好绘图的相关环境。

2.1 设置图纸大小和单位 2.1.1 图纸幅面

进行绘图时,需要一定的幅面的图纸,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都有详细的规定。

1、图纸幅面分为基本幅面和加长幅面。如下图

(1)图纸幅面: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GB)工程制图标准,A系列图纸规格如下: 幅面代码 A0(原始) A1 A2 A3 A4 A0=2A1=4A2=8A3=16A4

尺寸B×L 单位:毫米 841×1189 594×841 420×594 297×420 210×297

(2)加长幅面: 幅面代码 A3×3 A3×4 A4×3 (3)留有装订线和不留装订线:见下图

尺寸B×L 单位:毫米 420×891 420×1189 297×630

(4) 标题栏的尺寸如下表: 规格名称 标题栏尺寸

2、设置图纸尺寸

A0,A1,A2,A3,A4 55×175,31×180 A5 18×175 在AutoCAD中进行设计和绘图的工作环境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即模型空间),它是一个绘图的窗口。设置图形界限是将所绘制的图形布置在这个区域之内。

图纸的尺寸就是绘图区,即图形设置所控制的区域,图形界限。 设置步骤:

(1)命令行中输入:limits (或“格式/图形界线”)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系统提示:

(2)“指定左下角或[开(ON)/关(OFF):若设置为ON则绘图范围仅限于图形界限之内,超出范围则不接受。若指定图形左下角,则输入X、Y坐标。通常按回车键,使用默认值(0,0)

(3)“指定右上角”:如设置范围为A3图纸,则左下角是(0,0),右上角是(420,297)。

(4)选择“视图”/“缩放”/“全部”。屏幕即显示用户所指定的范围。 操作练习1:

1、绘制一张A3的图纸。(带有装订线)

2、绘制如简易的标题栏(在A3图纸的右下角绘制,留有装订线):

操作提示:

1、绘制标题栏的外框:用矩形工具,第一点为415,5第二点@180,32。 2、用偏移命令,将水平线依次偏移8。

3、用偏移命令,将垂直线依次偏移30,60,30。 4、用修剪命令,删除多余的线段。

5、填写标题栏的文字:新建一个字体样式用来显示文字。“绘图”/“文字”/“单行文字”输入文字。

2.1.2 设置绘图单位

工作区:即为绘图区。绘图时,需要首先建立一个工作区,包括度量系统、图纸尺寸以及想用的比例等的确定。AutoCAD2010可以对度量单位进行更多的设置。

在AutoCAD2010中可以设置绘图使用的长度单位、角度单位及单位的显示格式和度。

由于设计单位、项目的不同,同时有不同的度量系统,如英制、米制、工程单位制和建筑单位制等,因此在工作区的建立中,首要的是选择用户需要的单位制。

绘图单位的设置

打开“图形单位”对话框:“格式”/“单位”。可设置

“长度”:设置长度测量单位类型和测量的精度。缺省为小数,精确度是小数后4位。 “角度”:设置角度测量单位类型、测量的精度和测量的正方向。其中十进制数一般用于平面图的绘制,为缺省方式。

“拖放比例”:设置缩放拖放内容的单位。

2.2 坐标系与坐标

在使用AutoCAD进行绘图时,比如要定位一点,可以通过用鼠标拾取的方法定位点,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但是很难精确地位点的位置,用坐标系统就可以精确地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但是坐标是依赖于坐标系而存在的。所以在绘图前必须确定使用什么样的坐标系,这样才能输入什么坐标。

2.2.1 坐标系

AutoCAD默认坐标系和传统的卡笛尔(右手)坐标系相一致。即:X轴为水平轴,向右为正;Y轴为垂直轴,向上为正;Z轴方向垂直于XY平面,指向用户为正。缩写为WCS,这套坐标系为世界坐标系(又称直角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图形中的任何一点都是用相对于原点(0,0,0)的距离和方向来表示的。WCS的重要之处就是在绘图中总是要用到,且不能改变。其他任何坐标系都可以相对于它建立起来。

2.2.2 三种坐标介绍

坐标:在屏幕底部状态栏中的左边会显示绘图时鼠标指针当前的位置,它是一组用逗号分开的数字。

1、绝对直角坐标:在二维空间中,绝对直角坐标是从原点出发的沿X轴的Y轴的位移。 如(40,20)。表示X轴坐标为40,Y轴坐标为20。

2、极坐标:点的极坐标是指该点相对于坐标原点的距离和角度。

格式为(距离<角度)如:(100<45)表示该点与原点的距离为100,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是45度。

3、相对坐标:相对于当前点的位移或者距离和角度的方法来输入新点坐标。如(@10,0)表示该点相对于上一点的X方向增 量是10,相对于Y轴的方向是0。再如(@10<45)表示距上点的距离为10,与X轴夹角为45度。

操作练习1:

操作提示:

第1点:任意一点或原点(0,0); 第2、3、4、5、6、7、8点:相对坐标。

通过8点的斜线:相对极坐标(任意长<45);或做出通过8点的构造线,再用直线来做。

操作练习2:

操作提示:

第1点:为(40,25) 绝对坐标。 第2点:相对或绝对坐标。 第3、4、5点:相对坐标。 第6点:相对极坐标(任一值<28) 第8点:从第点开始,绝对坐标。 第7点:相对极坐标。

连接6、7两点。(多余的线剪掉)

2.3 图层、线型和颜色

图层是AutoCAD中组织图形的最有效工具之一。用户可能根据需要创建多个图层,

同一类的图形对象将在同一个图形上创建,不同类型的图形对象放在不同的图层上,以便图形对象的管理。

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图的许多地方是相同的,大到一个结构,小到一个螺钉,在手工绘图时,经常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重复这部分工作。使用AutoCAD2010提供的层命令,能帮助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层中绘制子系统,当别的设计中需要其中的某一子系统时,可以通过层移动来代用这一子系统而不必重复绘图。这一节中将介绍层的生成、颜色、线型等有关知识。

2.3.1 图层基本概念及特征 一、图层概述

所谓层,最直观的理解方法是把它想象成为没有厚度的透明片,在每一个透明片上绘制一种对象,再将这些透明片重叠起来观察,就会看到所有透明片上的内容了。

在一幅图中可以设置任意多的图层。每一图层上的对象数不受限制。

各层之间完全对齐,在不同的层上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型号的画笔绘制线条样式不同的图形;在绘制同一个图形时,可以使用不同的图层直接组合完成。

只有把图层设置为当前图层,才能在该图层绘图,即只能在图层上绘图。 各图层具有相同的坐标系、显示缩放倍数以有绘图界限。对于不同图层上的对象可以同时进行编辑操作。

0图层是缺省图层,其余的图层需用户来创建。

二、图层的特征

每个图层都有一些相关联的基本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图层的名称、颜色、线型 、线宽以及打印样式。

每个图形都有一个0层。默认情况下,0层为白色,线型为连续线并且已打开。0层不能改名或删除。

1、图层命名

每一个图层都有一个名字以区别其他图层。图层名可以包含多至255个字符,包括字母、数字、中文字符和其它专用 符号

2、图层的线型与线宽:

线型:是指在图层上绘图时所用的线型。一层可以赋有一个或多个线型。不同的图层可以赋有相同的线型,也可以是不同的线型。

线型分为连续和不连续线型。不连续线由线素(如点、短划、长划和间隔等)重复图案组成。

受线型影响的图形对象有直线、构造线、多线、射线、圆、圆弧、椭圆、椭圆弧、样条曲线以及多段线等。图层缺省的线型为实线。

线宽:是为图层指定一个特定的宽度。

AutoCAD提供了两种特殊的逻辑线型、线宽及颜色,即ByLayer(随层) 和ByBlock(随块)。如果对象的线型为ByLayer,那么图形对象的线型将取其所属层的线型。逻辑线型ByBlock主要用于块定义中的图形对象。线宽与颜色也如此。

3、、图层的颜色:

是指图层上面线型的颜色。每一个图层具有一种颜色,不同的颜色可以明确地区分图形中不同的元素。图层缺省的线型的颜色为白色。

图层共有255种颜色,分别用颜色号表示,其中前7个颜色号赋予标准颜色。 (1)红 Red (2)黃 Yellow (3)绿 Green (4)青 Cyan (5)蓝 Blue (6)洋红 Magenta (7)白 White

4、图层开与关;冻结与解冻、锁定与解锁。

 开(ON)与关(OFF):可以打开与关闭图层,控制图层的可见性。如果将一个图层

设置为“关”,该图层上的所有对象不在绘图区域内显示,并且也不能被打印。但是对象仍在图形中,只是在屏幕上不可见。

 冻结(FREEZE)与解冻(THAR):冻结图层,该图层将在视图窗口中不可见,也不

能被打印。这种情况下冻结与关闭是相似的。在复杂的图形中,冻结不需要图层,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速度,提高效率。

 锁定(LOCK)与解锁(UNLOCK):图层被锁定,该图层上的实体仍能显示,并可

以在该图层上绘图。但不能对其编辑操作,但可以改变图层上实体的颜色和线型。如果将某一层作为参考层,可以将该层锁定。

5、可以用图层控制打印的样式,即可以控制某个图层中的图形输出时的外观。

2.3.2 设置图层特性

一、 用对话框设置图层的特性

1、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的方法:

 选择“格式”/“图层”命令。

 在“图层”工具栏中选择“图层特性管理器”按钮 在命令行中输入Layer

2、利用“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设置图层 (1)、利用层列表框设置  “名称”:修改图层名称。  “开”:开/关图层。

 “在所有视口冻结”:冻结与解冻图层。  “锁定”:图层的锁定与解锁。  “颜色”:设置图层的颜色。  “线型”:设置图层的线型。  “线宽”:设置线型的宽度。

 “打印样式”:列表框中显示了当前所有可用打印的样式。 (2)、利用各种按钮设置 “新建”:创建新的图层。

“当前”:将对象的图层设置为当前图层。

“删除”:删除所选定的图层。但不能删除0层、Defpoints(参照)层、当前图层,且要删除的图层中无图形。

“显示细节”:显示更多详细的信息,用于修改属性。

“保存状态”:选择需要保存图层的哪些状态和特征,并设置图层状态名称。保存的

图层状态将作为一个块插入到当前的图形,并随当前图形文件一起保存。

“状态管理器”:在该对话框中列出了保存的图层状态名称。

二、 用工具栏设置图层

利用“图层”和“对象特性”两个工具栏,来设置图层的功能。

1、用“图层”工具栏设置图层的显示与隐藏;冻结与解冻;锁定与解锁。(非当前图层)

“将对象的图层设为当前”按钮自动将该对象所在层设置为当前层。

“上一个图层”按钮

,切换一个图层为当前图层。

,单击该按钮后,提示选择对象。选择对象后,

2、用“对象特性”工具栏设置图层对象的颜色、线型、宽度等。 操作练习1:创建建筑平面图层

创建图层“轴线层”、“墙线层”、“文字标注层”、“尺寸标注层”和“辅助线层”。其中,“轴线层”颜色为红色、线型为ACAD_ISO10W100、“墙线层”线宽为0.5mm“尺寸标注层”颜色为绿色、“辅助线层”颜色为洋红色。

2.4 AutoCAD2010的命令执行方式 2.4.1 命令的执行方式

1、执行命令

启动命令的方法通常有:工具栏、菜单、命令行。 在命令执行过程中,需要输入一些参数。 参数可用键盘在命令行中输入或用鼠标右键输入。 参数一般是数值、字母、坐标值等。 2、取消命令执行

使用Esc键或Ctrl+C取消当前命令。

3、重复执行命令 (1) 重复执行一个命令:

 按Enter键。  按空格键。

 在绘图区右键,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复”。

 在命令行右键,快捷菜单“重复命令”子菜单中列出了最近使用的六个命令。 (2) 撤消执行命令:

 标准工具栏中撤消按钮。  Ctrl+Z

2.4.2 命令参数

为了完成需要的工作,大多数AutoCAD命令要求提供某些有关的参数。下面介绍不同参数的输入方法。

(1) 坐标点的输入:用鼠标或键盘输入一个点。 (2) 数值输入:一般情况下,用键盘。 (3) 字符输入:只能用键盘来输入。

2.5 设置精确绘图模式

在绘制图形对象时,有时需要精确确定一些点的位置,AutoCAD为用户提供了精确绘图工具和命令,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绘图。

精确绘图主要有状态条操作。在状态条中列出了有关的系统工作状态,单击相应的按钮可以完成状态的“开/关”切换。

2.5.1 正交模式

“正交”模式决定着光标只能沿着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所以绘制的线条只能是完全水平或垂直的。

1、快速距离输入法:

启动“正交”模式,在“正交”模式下,例如要画32单位长的直线,从左向右的线,可单击“直线”按钮,选择任一个开始点,向右移动光标,在键盘输入32并按Eter键。

2、正交模式定位法

在“正交”模式下,例如用直线来画出一个四边形30×15。

2.5.2 捕捉模式

捕捉用于设定鼠标移动的间距。有助于创建和对齐图形中的对象,是一种定位坐标点的功能,它使光标只能按照一定间距的大小移动。捕捉功能打开时,如果移动鼠标,十字光标只能落在距该点一定距离的某个点上,而不能随意定位。

利用“草图设置”(打开方式:在“捕捉”按钮上右键,或“工具”/“草图设置”)对话框中的“捕捉和栅格”选项卡进行设置。

2.5.3 栅格显示

栅格是AutoCAD中显示在屏幕上的一个个等距离的点,如同方格纸一样。栅格不是图形的一部分,只是作为一种视觉参考用于辅助绘图,仅仅是为绘图提供一个可见参考。在输出图形时并不会打印栅格。

利用“草图设置”对话框中的“捕捉和栅格”选项卡进行设置。 操作练习1:利用栅格和捕捉准确绘图

操作提示:

(1)定义如上题的图层。 (2)设置栅格和捕捉间距

(3)绘制正方形外框和4条线 启动状态栏上的“栅格”和“捕捉”。

用矩形工具,捕捉到两个对角点,画出正方形。

分别捕捉正方形4个顶点,然后向内斜方向捕捉相邻的格点即可。 (4)绘制内部方形

用矩形工具,捕捉两个对角点画出正方形。 (5)绘制菱形

用多边形工具,通过确定边绘制菱形。 (6)绘制最里面的正方形 继续用矩形工具来绘制。 操作练习2:

画出如下图所示的三级台阶

操作提示:

(1)设置“捕捉和栅格”如下图:

(2)打开“栅格”与“捕捉”按钮开头

(3)用直线命令,通过鼠标捕捉一个栅格点为直线的起点,再向上捕捉一点画出竖直为台阶的高,再向右捕捉一点画出水平线为台阶的宽,依次作出其它线段。

2.5.4 对象捕捉

可以在对象上定位某个点。目标捕捉是用来选择图形的关键点,如端点、中点、中

心点、节点、象限点、交点、插入点、垂足、切点、最近点、外观点等。

利用“草图设置”对话框中的“对象捕捉”选项卡进行设置。 使用对象捕捉功能,可以单击对象捕捉工具条上的按钮,寻找特殊点。

2.5.5 极轴追踪

极轴追踪可以用指定角度来绘制对象。用户在极轴追踪模式下确定目标点时,当在该模式下确定目标点时,系统会在光标接近指定角度的方向上显示临时的对齐路径。如下图虚线为极轴功能批示的路径。

1、极轴追踪的启动与设置

单击状态栏的“极轴”选项,或按功能键F10,可启动。

利用“草图设置”对话框中的“极轴追踪”选项卡进行设置。可设置极轴角,附加

角。

2、极轴定位法

光标上、下、左、右时会提示极轴方向与角度,实现极轴定位。 操作练习1

利用极轴追踪方式绘制下图:

操作提示: (1)定义图层:

(2)设置极轴追踪方式

单击状态栏的“极轴”按钮上右击,选择“设置”命令,打开“草图设置”“极轴追踪”选择卡。启用极轴追踪,设置增量角度为15。

(3)绘制外框线

用直线工具,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绘制系列直线。第一点为(0,0)在光标接近指定角度的方向上,输入直线的长度值。(即方向距离方法)

斜线处可用相对极坐标。其余的线段用极轴追踪方法绘制。 操作练习2:利用极轴追踪功能作边长为50的正五边形,如下图

操作提示:

(1)“极轴追踪”选项卡,设置增量角度为18度

(2)用直线命令,任意一点为起点,鼠标向右拖动,当追踪到0°角度线时,在命

令行50回车。画出第一条线。

(3)向右上方拖动鼠标当追踪到72°角度线时,在命令行输入50回车,画出第二条线。依次将追踪角度调整到144°、216°时,画出第三、四、五条线。

2.5.6 对象追踪

该功能可以看做是对象捕捉和极轴追踪功能的联合应用。即用户先根据对象捕捉功能确定对象的某一特征点(只需将光标在该点上停留片刻,当自动捕捉标记中出现黄色的“+”标记即可),然后以该点为基准点进行追踪,得到准确的目标点。

启动状态栏中 “对象追踪”按钮,可启动该功能。

例如:通过一条直线的中点,画出一条垂直于该直线的一条线。 操作:见下面的操作练习。

2.5.7 自动捕捉与自动追踪

如果使用自动捕捉与自动追踪功能,则当用户把光标放在一个对象上时,AutoCAD会自动捕捉到该对象上符合条件的特征点,同时显示该捕捉方式的提示。

可用“选项”对话框的“草图”选项卡中设置自动捕捉功能。

操作练习7:

提示:在绘制辅助线时,如点画线,可设置线性比例,Ltscale命令,输入新线型比例:0.35

(1) 绘主视图 (2) 绘制俯视图: 画出矩形:

打开“捕捉对象”工具栏。启动矩形工具按钮,点击捕捉工具栏上的“捕捉自”按钮,捕捉到主视图左下角的站点,输入坐标“@0,30”确定府视图的左下角一点,再输入“@50,25”确定右上角一点,最终确定矩形。 画出AB线:

本章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设置绘图的几种模式。并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来巩固练习。

作业:

一、利用三种坐标来绘制下图 1、利用极坐标和相对坐标准确绘图

图一

操作提示:

(1)定义图层如下图:

(2)绘制外围轮廓线

第一点用绝对坐标(0,0),其余点用相对极坐标,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绘制。 其中的两条斜线,其中一条按相对坐标,第二条用相对极坐标。 (3)绘制内轮廓线

用对象追踪方法确定第一点,其余的线按上面提示的方法画出。

2、使用方向距离模式绘制下图

图二

3、使用相对坐标方式绘制下图:

图三

二、利用精确绘图模式绘制下图 1、

图四

2、

图五

3、

图六

4、

图七

5、

图八

6、

图九

7、利用对象捕捉功能绘制下图,其中直线AB平行CD。

8、使用直线命令并利用对象捕捉功能将左图修改为右图所示的图形。

9、使用极轴追踪绘图:

10、画出下图的圆弧连接

二、 熟练绘制下列图形 1

2、

3、

4、

5、

6、

7、

8、将左图改为右图

9、将左图改为右图

、将左图改为右图

10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